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如是我言(结语/投…[5748]

  • 如是我言(卷三:…[5634]

  • 如是我言(卷三:…[5046]

  • 如是我言(卷三:…[5227]

  • 如是我言(卷三:…[5333]

  • 如是我言(卷三:…[5954]

  • 如是我言(卷二:…[4519]

  • 如是我言(卷二:…[4361]

  • 如是我言(卷二:…[4516]

  • 如是我言(卷二:…[4481]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45]

  • 电话号码预测[232459]

  • 黄大仙神签[174796]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501]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809]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69]

  • 姓名评分程序[88423]

  • 周公解梦全书[82694]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208]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65]

  • 无为而治 【…[5305]

  • 心灵的花园[6447]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700]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27]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68]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93]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85]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59]

  •  
      如是我言(卷二:中庸第十)       
    如是我言(卷二:中庸第十)
    [ 作者:宿正伯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560    文章录入:恐美人之迟暮
    中庸第十

    156
      儒学,核心思想在"仁",精髓与活的灵魂则在"中庸"。
      中庸,不偏不倚、协调、流畅之谓也,但细读《易》、《论语》,
    则还有于协调、流畅状态中不断前进的意义。也即,它是一种有
    边界、有规律、有方向的哲学思想,是对宇宙大道的高度概括。
    难怪泰戈尔会说,中国人本能地发现了天地所蕴涵的韵律之美。

    157
      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是一种绝大的自由,不逾矩,是一种约束,为什
    么自由与约束会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呢?而且纯属自然而然
    的行为,毫不勉强。这就是中庸。
      矩,就是边界,指矛盾冲突不超越质变的临界。在此界内,
    皆属中庸。也即中庸不是走钢绳,而是一条宽敞的大道。在这条
    大道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唱歌,可以自由自在地跳舞。因此,
    做到中庸并不难,不是说一定要循规蹈矩,更不象坐禅入定般不
    能有丝毫偏差,而是一种非常活泼、非常自在的身心状态。
      譬如,一个人的性格刚柔相济当然是最好的了,但刚中有柔、
    柔中带刚也未尝不可,只要不是过分的刚强、过分的柔弱,就都
    符合中庸的要求。可见,中庸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很大波动范
    围的。过去,我们一提中庸,就以为是迂腐,那就大错特错了!
    中庸首先应该是清新活泼的。
      再如,一个国家,只要其社会制度能够时刻有效地通过自身
    调节来使矛盾处于缓和状态,它就会长治久安。中国封建王朝一
    次次重建,一次次灭亡的原因,不在于儒家思想没能给其提供理
    想的运行机制,而在于君主专制无法保证机制的永久运行。而从
    长期看,中国的大历史也正是一次次对边界的突破和一次次对中
    庸的回归。美国之所以建国数百年而不易,也正是因为其机制有
    效地使矛盾处于缓和状态,从而默合"中庸之道"。可见,好的
    宪法首先应当体现中庸。
      事实上,无论大事小事,如果我们不能恰当地把握中庸原则,
    往往只会自取其辱。所以,我们说待人接物要网开一面,又说民
    可载舟,亦可覆舟。

    158
      中庸的核心,在于万物运行皆协调、流畅、有条不紊,所以
    周代的政治制度,就全然模仿天地日月、四季运行的规律而建立,
    因为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实在是太完美了!我们现在的国家制度,
    当然不可能再回到周礼,但这种设章建制的原则还是有现实指导
    意义的。社会各项制度之间形不成良性循环,就总会有各种矛盾
    不断地浮出水面。
      譬如,中国的人事制度,唐时实行科举制,太宗拊掌大笑曰:
    "天下英雄从此尽入彀中矣!"可见笼络天下英雄自古为安邦大
    计。汉时有举孝廉制,晋时有九品中正制,建国初尚有干部基层
    选拔制。无论其利弊如何,起码都有一条明确的道路可走。可我
    们国家有较长一段时间,提拔干部全走后门一路,没有背景靠山,
    就甭想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如此,贤无可进之路,不肖无必退之
    虞,官僚体制无门无户,一片模糊,天下英雄竟只能作戏台下的
    看客,久而久之,是肯定会憋出问题的。还好,现在国家大力推
    进公务员制度,有能力你就考进来,"进士"、"同进士出身"的
    希望又大大增加了,我想,国家的未来必因此而受益。
      《易》,是对规律的最佳抽象和总结,宇宙万物皆依照自身
    规律周而复始,决不会走向偏激与尽头,同时,周而复始又不是
    原地打转儿,而是在循环中不断发展。这是中国先人对天地万物、
    日月星辰、春秋嬗递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抽象,也是给人类提供的
    最高的立身准则与治国之道。只有内部运行有规律,才能保证事
    物发展不突破边界,只有不突破边界,才能始终保证一个正确的
    前进方向。这就是中庸的核心思想。现在,我们提出用科学的发
    展观来指导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同样是这一传统精神的运用和体
    现。

    159
      事物发展虽然在协调运转、周而复始的状态中运行,但却并
    不是简单的消化吸收,而是在依规律运行的过程中推动着新旧事
    物的更替,从而获得了自身的前进。在人则是在不懈的自我修养
    中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在国则是在反复的推陈出新中迈向新
    的文明。这就是中庸的另一个要素:方向。
      因此,如果用另一种方式解读中庸,那就是宇宙万物、天下
    治理、自身修养、一切文艺学术等等,都必须遵循两个基本的原
    则:横向的和谐与纵向的进步。这两大原则是对中庸之道的重新
    提炼,因而,放之于四海无不准者。譬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
    政治术语:"求同存异,增进共识","有理有节"等。我不知道
    这些话是不是中国政治家首先提出的,但它反映的却是典型的中
    国政治智慧:横向求巩固,纵向求发展,始终注意"度"与"临
    界点"的把握。
      事实上,一切成功之道,莫不遵循这两个原则。
      人人在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时,都是一张待绘的白
    纸,为什么等到十几年之后,有人上了清华北大,有人去了哈佛,
    有人就只能加入失业大军中呢?这中间,就涉及到两方面的成功
    之道:其一,学习方法不同。我们常听学生说,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一套学习方法,不用模仿别人,其实不然,所有成功的道路就
    只有一条,那就是横向夯实基础,纵向开拓创新。在扎实的基础
    上不断创新,学习就会成为一种乐趣,所以,学习只有战术上的
    捷径,绝没有战略上的捷径,没有扎实的功底,一切都无从谈起。
    其二,是否刻意去升华自己的境界。小孩儿的纯真当然是一种美
    好的境界,但毕竟也只是小孩儿的境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要成为一个杰出的成人,就必须刻意去提升自己的境界,直到它
    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人强迫你,一切
    全靠自觉,所以,就必须广泛涉猎,开阔视野,自前人精神中获
    取心灵的滋养,而后在这种滋养的土壤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
      修身所需要注意的同样是点滴积累,不断求新。看到的,想
    到的,就要付诸实践,不要等明天。大学时,有位同学跟我讲,
    初中时,他看到古龙的小说里有一个东瀛刀客,非常孤傲,非常
    自信,非常落寞,每走一步都只跨出一尺七寸,而且步伐的频率
    永远都一样,真是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马上就开始学习,
    将近有一年多时间,步履从容,永远都迈出几乎相同的距离,不
    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始终不跑一步,甚至前面有小的水
    坑,也决不肯绕行。如此下来,他马上就发现,自己在进入考场
    考试时,心态非常平稳,永远是四平八稳地坐在桌前,慢条斯理
    地打开试卷,一字一字往下看,毫无慌张的感觉,做完最后一道
    题,回头看一遍,然后把试卷反过来一扣,就缓缓走出了考场,
    所以,经历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从不知怯场为何物。我想,这
    也许就是他能于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成功之道吧!通过一点
    一滴的累积,人的心灵就会一天一天的清澈,这同样是和谐与进
    步的结合。

    160
      与西方治国理论相比,儒家与西方民主学说都注重制度自身
    的协调运转。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引导性"。儒家积极提倡隐
    恶扬善、是非分明,在和谐有序的运作基础上格外重视人为的教
    化,因而具有明确的导向。西方民主学说则更象是制度化了的黄
    老之学,法治太过而人治不足。
      与中国的现行制度相比,儒家与现行制度均注重引导性。二
    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度的协调性。中国的现行制度棱角分明,每
    一条线都可以找到它自己的端点,未组成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体
    系。其优点则在于爱憎分明,主动引导,直指人类至高境界。故
    可称人治太过而法治不足。
      我想,人类社会的最佳发展模式,应是法治与人治的完美结
    合。而中庸之道恰好可为此提供理论基础。法治,根本上说,就
    是保证横向的和谐;人治,根本上说,就是保证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果我们能汲取西方民主制度中注重协调运行的成分,用以改造
    我们棱角分明的体制,我们就做到了基础的稳定;然后,我们坚
    持国家应当提倡一切美德,制止不文明行为,让人们体会到世风
    没有在发展中堕落,我们就会超越西方民主。这,应当说是中庸
    之道给我们的启示。

    161
      中庸精神,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圆融"。"圆融"是比
    "个性"更高层次的美,但又不排斥"个性"。就如书画作品,
    形式上的刻意标新立异,永远不及内涵上的隽永深邃,但内涵上
    的深厚功底,也必得自成一家方得流传千古。又如中华武术,至
    高境界不是外功,而是内功,但内功的威力还需要通过外在招式
    得以展示。
      道理谁都懂,就是没有人真正拿这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只
    求外表酷,却不去充实内在的根基,于是就有了装酷、装深沉、
    装嫩等等五花八门的时尚。就像当今的好多青春偶像剧,看一两
    部还觉得不错,男女主角都特有型,但看多了,就会感到疑惑:
    难道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能"装"?个性上千篇一律的重复,就
    必然走向浅薄。
      同样,国家面临许多问题时,总是有人建议不停地修修补补,
    却没有人建议拿一个大的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一番认真的梳理,
    关系理顺了,制度圆融了,问题就不会按下葫芦起来瓢。老是打
    补丁,总有一天还是得换件新衣裳。所以,纲举目张,是一个多
    么重要的思维方法啊!
      更大的方面,就如"唯物"与"唯心"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和
    谐共处,也同样是中庸、圆融的体现。而对于整个人类生活而言,
    内在心灵的给养与外在处事方式的相异,更是一种大的中庸、圆
    融。中国人素有"外圆内方"之说,这样一种内外采取不同态度
    区别进行的修身之道,就是中庸、圆融的极佳体现。
      你能想到的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它有最佳的存在状态,或者
    最佳处理方式,就必然吻合中庸之道。
      圆融,就是不执两端。可我们放眼天下,大大小小的事,熙
    熙攘攘的人,有几个能做到圆融呢?

    162
      我有一些自己也感觉很幼稚的想法,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我想,中国历史上曾错过几次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次是在原
    始社会末期、启代禹之前。如果能在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前,建立
    一套完整、和谐的社会管理体系,避免专制的出现,则国家可历
    千载万世而恒久发展。古罗马、古雅典都曾经出现过长时期的民
    主与专制之争,可见民主并非完全没有胜算,只是当时的东西方
    均没有大胸襟、大手笔的圣人出现。另一次是在东周时期,先圣
    孔子拥有足够的智慧来奠定中国今后几千年恒久发展的基础,奈
    何天下大乱,他没有奋斗到足以施展抱负的机遇,"三代之英,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岂无由之叹欤?第三次是在20世纪初
    到50 年代。孙中山先生拥有超人的襟怀,设计了由军政到宪政,
    最终还政于民的伟大道路。奈何功未成而身先去,一场堪与华盛
    顿媲美的宏图大业付之东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经过翻天覆地的改造,实现国家稳定后,毛泽东主席若能以更
    广阔的胸襟、更长远的目光奠定中国成熟的现代民主之路,中国
    亦可从此迈入稳定、合理、高效的运行轨道,但时代的局限性终
    未能使一代天骄更上一层楼。
      俱往矣!不必苛求前人。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开创崭
    新天地、缔造恒久文明的一切条件。所欠者只是融汇与创造。也
    就是说,我们已经走到了开启新世纪曙光的门前,但却无人去轻
    轻推开这扇门,让大家突然惊异地发现原来那颗耀眼的启明星就
    在前方!这是一次伟大的机遇,一次历尽千山万水、披尽千荆万
    棘后终于走到门前的机遇。谁开启了这扇门,谁就拾起了理想主
    义的火炬,足以照亮全世界前进的道路!浪漫,是人类必需的,
    激情,是人类必需的,高举理想之灯,也是人类必需的。让我们
    重新唤起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踏上一次新的长征,迈向光明的新
    升红日!

    163
      我曾经在2001年时,在北大BBS上发表过一篇关于"新儒
    家宣言"的文章,名叫《国是三章》,反响很有限,而且仅有的
    几个跟帖也是持不屑与鄙视态度的。大家认为,总有一些对古代
    中国念念不忘的人,梦想着在中国大地上恢复不合时宜的思维。
    这些帖子,让我重新考虑了当时自己所提的一系列看法。结果认
    为:
      一方面,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被严重
    篡改,贴上了各式各样封建统治者所需要的标签,大多数现代人
    对儒学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明清封建礼教的认识层面,而明清礼教
    仅仅是儒家蛇蜕后残留的一张死皮。因此,大家对儒家思想有很
    深成见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实上,儒家思想并不象"五四"时
    期所反对的那样腐朽,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儒学的价值,就必
    须跨越董朱,直追孔孟,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发掘、扬弃。
      另一方面,虽然说,今天全社会出现的道德危机、良知问题,
    绝对与传统文化的人为毁弃有关,但我们在重建教化根基的时
    候,仍然不可以照搬传统文化。也就是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没有必要完全以儒学为教化的全部,而只宜将之当作需要修复和
    弘扬的一部分。在构筑中华民族新的道德大厦时,更需要着力的
    应当是创新,而不是复古,也即我们最后所需要看到的是另外一
    套崭新的、有明显现代人文特征的中华文化,源于传统文化而又
    区别于传统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而又迥异于西方文化。故,在
    本书中,我完全放弃了从前的观点,不再提及和鼓吹"新儒学",
    而是希望自己的思想体系能够自成一格。

    154
      到书店看一看,传统文化的经典书籍可谓琳琅满目,但仔细
    翻翻,大多只限于原封不动地对古代典籍作一番华丽的包装,内
    容上鲜有创新。
      这样,就如同端上一盘千百年来配料不变的名菜佳肴,看是
    好看,却只是如看历史,对指导现实人生,裨益毕竟有限。为什
    么呢?内容良莠芜杂,不作扬弃,不作对比,不与现代社会相结
    合,读者读后固然可受到一定熏陶,却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迷惘,
    因为这道菜的菜谱实在太陈旧了。

    165
      儒学经典,原貌本非如今天所见,孔子根据时代要求,出于
    为百代奠定人文基准的目的和使命感,对三代之作进行了修订。
    这种去粗取精的修订使儒学思想变得系统、和谐、呼应且严谨。
    夫子可为,我们同样可为。与时俱进,修订经典,并非不尊重经
    典,而是为了赋予经典以崭新的生命力,使之具有连儿童都懂、
    都乐于接受的生命力,如此功业,何乐而不为?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我想对儒学经典作一次修订,剔除其中
    不合时宜的内容,保留其中不受时代局限的精髓,并结合孔子后
    千百年来的哲学思想作一些辅读文章,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系统
    并具时代特色和前瞻性的基础教育经典,此种修订工作必然对澄
    清许多模糊认识,予人以清晰、明了的指导思想,奠定坚实的教
    化根基,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有更多充裕的时间,我还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
    络、思想的流派演变作一番重新梳理,找出一条清晰的来时路,
    从而顺着这条路,看到未来应走的方向。我亦想过对近现代中国
    的思想发展史,特别是孙文、毛泽东、邓小平等圣哲的思维作一
    番冷静思考,重新诠释一下他们的光辉著作,纠正其中的一些偏
    差,以不使其流弊延及后世,这样的工作越是早做,越是对中国
    的健康发展有利。当然,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我们重新认识到
    他们的思想中好多没有被深入发掘的闪光点。
      如果还有更多更多充裕的时间,我亦想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
    主要奠基性著作做一些研读和分析。
  • 上一篇文章: 如是我言(卷二:为政第九)

  • 下一篇文章: 如是我言(卷三:梦境十一)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