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临床以突然发生的一侧面部瘫痪,眼歪斜为主症。常见以下二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地仓、颊车、阳白、四白、攒竹、颧髎、合谷
1.风邪外袭:
【诊断要点】突然口眼歪斜,面部感觉异常,耳后耳中隐痛,额纹消失;或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浮数。
【处方】风池、翳风、外关
2.虚风内动:
【诊断要点】口眼歪斜,面部麻紧感,面肌蠕动,每于说话或情绪激动时口眼抽动,或有头晕耳鸣,目涩无泪;舌淡或红,少苔,脉弦细。
【处方】太溪、足三里、风池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面颊区、肝、眼、口、脑、下屏尖、额
皮肤针:取穴:阳白、攒竹、太阳下关、地仓、颊车、风池。方法:中等刺激,再拔以火罐,隔日一次。
肩关节周围炎
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以肩痛和活动受限为主症。
辨证治疗
主穴:肩髃、肩贞、肩内陵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肩部窜痛,遇寒加重或日轻夜重,得温痛减,肩酸痛不举,动则痛剧;舌淡,苔薄白,脉弦滑或弦紧。
【处方】曲池、外关
2.经脉失养
【诊断要点】肩痛日久,肩臂肌肉挛缩,关节僵直,动作受限,酸痛乏力,局部得温症减,受凉加剧;舌淡或有瘀点,脉细(弱)。
【处方】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肩内侧痛,加尺泽、阴陵泉;
肩外侧痛,加合谷、阳陵泉;
肩后痛,加后溪、条口透承山;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肩、肩关节、锁骨、肾上腺、压痛点
透针法:取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单肩病取健侧穴,双肩病则双侧取穴。
针刺方法:病人坐位,两腿屈成直角,用3-4寸长毫针针刺入条口或阳陵泉穴,徐徐进针,频频捻转,在得气的情况下,嘱病人活动患肢,动作应由慢到快,用力不宜过猛。本法适用于病程短的病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异常出血,称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要点为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血海
1.血热内扰
【诊断要点】下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血质粘稠,气味臭秽;口干喜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隐白、水泉
2.湿热下注
【诊断要点】下血量多,色紫红而粘腻;带下量多,色黄,味臭,阴痒,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中极、阴陵泉
3.瘀滞胞宫
【诊断要点】经血淋漓不绝,或骤然下血甚多,色紫黑而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下块后痛减;舌质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处方】膈俞、隐白、地机、中极
4.气不摄血
【诊断要点】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面色萎黄少华,神倦肢怠,气短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处方】气海、脾俞、足三里、百会
5.肾阳不足(亏虚)
【诊断要点】下血量多,日久不止,色淡红;兼见少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
【处方】气海、肾俞、命门、复溜
6.肾阴亏虚
【诊断要点】下血量少,色红;伴头晕耳鸣,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关元、肾俞、太溪、阴谷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肝、肾、神门 失眠
是指睡眠不正常,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或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
辨证治疗:
主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棱、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 大陵 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 足三里 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其它疗法:
1.耳穴贴压:皮质下、交感、心、肝、脾、内分泌、神门。
2.皮肤针:沿头、背部督脉、膀胱经轻度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胃炎
胃炎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以胃脘痛、痞满、呕吐为主症。属中医学“胃痛”、“呕吐”、“痞满”范畴。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内关
1.寒邪凝滞
【诊断要点】 胃痛暴作,痛势较剧,得温痛减,遇寒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中脘、梁丘
2.饮食停滞
【诊断要点】 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口气重浊,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处方】 中脘、天枢
3.肝气犯胃
【诊断要点】 胃脘胀满,脘痛连胁或痛无定处,嗳气频繁,每因恼怒、郁闷发作或加重;苔薄白,脉沉弦或沉细。
【处方】 期门、阳陵泉
4.湿热中阻:
【诊断要点】 胃脘灼热胀痛,得食则重,甚食入即吐,泛酸嘈杂,口干口苔,口气重浊;舌红,边尖尤甚,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 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5.胃阴亏虚:
【诊断要点】 胃脘隐痛,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处方】 中脘、三阴交、内庭
6.脾胃虚寒
【诊断要点】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纳呆神疲,或泛吐清水,畏寒肢冷,大便溏薄,甚黑便;舌淡或胖大,苔白而滑,脉细弱或迟缓。
【处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胃、脾、肝、交感、神门
皮肤针:取穴:第6-12胸椎两侧足太阳经背俞穴,上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方法:自上向下依次叩打,急性胃炎宜重叩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慢性胃炎手法较轻,叩至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或隔日一次。
带状疱疹
是一种因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以成簇水泡呈带状分布,伴局部刺痛为主症。多发生于单侧,有些患者常于皮肤损害消退后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痛。
辨证治疗:
主穴:皮损局部及与皮损相应之同侧夹脊穴
1.肝经郁热
【诊断要点】疱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处方】阳陵泉、足临泣、行间、太冲、血海
2.脾虚湿蕴:
【诊断要点】疱色淡红,疱液浑浊,疱壁松疏,易于溃破,渗液糜烂;伴纳呆,腹胀便溏;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曲池、血海
3.气滞血瘀:
【诊断要点】皮疹消退,局部疼痛难忍;伴烦躁失眠,精神不振,胃纳不佳;舌暗或有瘀点斑;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随病变所在经脉选俞穴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肺、肝、下屏尖、神门、皮质下
皮肤针:取穴:皮损周围及与病灶相应的夹脊穴或背俞穴。方法:重叩刺,以微出血为度。疱疹初起阶段,每日2次,待疼痛减轻疱疹开始吸收时,改为每日1次。
贴棉灸:以脱脂棉少许,摊开展平如病灶大小的薄片,贴于患部,点燃,急吹其火,使其迅速燃完。然后再换薄棉,如法再灸,如此3-4次,以皮肤潮红为度。亦可先用皮肤针叩刺局部微出血,再施以3~4次贴棉灸,其效更佳。 肥胖症
肥胖症是人体内脂肪贮存过多,如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5~20%即为肥胖。肥胖症分为单纯性为继发性两类,前者不伴有明显神经或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临床最为常见。针灸减肥以治疗单纯性肥胖为主。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中脘
1.痰湿阻滞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嗜睡,易疲倦,纳差,口淡无味,女子月经少或闭经,男子阳痿;舌胖有齿痕,脉沉缓或滑。
【处方】脾俞、胃俞、阴陵泉、丰隆
2.胃火炽盛
【诊断要点】体型肥胖,胃纳亢进,消谷多饥,面赤声扬;舌质赤,苔腻,脉滑数。
【处方】天枢、合谷、曲池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取穴:胃、内分泌、三焦、缘中。方法:每次餐前30分钟按压耳穴3-5分钟,有灼热感为宜,10次为1疗程。 网球肘
网球肘是肱骨外上髁部桡侧伸肌腱附着处的慢性劳损,临床以肘部疼痛,腕和前臂旋转功能障碍为主症。
辨证治疗:
主穴:曲池、阿是穴
1.寒湿外侵
【诊断要点】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处方】肘髎、手三里、尺泽
2.气血瘀阻
【诊断要点】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处方】尺泽、合谷
3.肝肾两亏
【诊断要点】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处方】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肘、肾上腺、神门
皮肤针:取穴:压痛点。方法:叩刺局部出血,加拔火罐,每2-3日行1次。
牙痛
是牙体或牙周等疾病累及感觉神经引起的常见症状。
辨证治疗: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1.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处方】 风池、外关
2.胃炎上蒸
【诊断要点】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
【处方】二间、内庭
3.虚火上炎
【诊断要点】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 太溪、照海、悬钟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牙、神门、屏尖 戒烟
针刺戒烟是指通过针刺,使吸烟成瘾者对吸入和喷出的烟草雾产生一种恶嗅感,从而使其达到戒烟的目的。
【处方】合谷、戒烟穴(位于列缺与阳溪之间)足三里、神门
耳穴贴压:神门、口、肺、气管、内分泌 痛经
妇女在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或腰骶部疼痛或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称为痛经。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太冲
1 寒湿凝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行经时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背,得热痛减;伴经行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处方】中极、地机、归来
2 肝郁气滞
【诊断要点】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经中有瘀块,块下后疼痛减轻;月经量少,淋漓不畅,色黯,胸胁两乳作胀;舌质黯或有瘀斑,脉沉弦。
【处方】曲泉、气海
3 肝肾亏损
【诊断要点】月经后小腹隐痛,按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关元、肝俞、肾俞、照海、足三里
4 肝郁湿热
【诊断要点】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甚则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有小血块,时乳、肋疼痛,小便短赤,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中极、次髎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腰痛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主穴:阿是穴
1.寒湿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国,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处方】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
2.湿热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3.瘀血腰痛
【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4.肾虚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
肾阳虚:关元、气海
肾阴虚:绝骨、照海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腰椎、骶椎、肾、神门
头针:取穴:下肢感觉区、足运感区。方法:1.5寸毫针沿皮刺入,捻转1~2分钟,然后通以电针,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皮肤针:取穴:阿是穴、委中。方法: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再拔以火罐。 偏头痛
偏头痛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引起的头痛,可有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
辨证治疗
主穴:风池、太冲
1.水不涵木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腰膝酸软,目眩耳鸣,肢拘唇麻,女子月经不调,带下白浊;舌红少苔,脉弦而细。
【处方】太溪、肾俞、太阳
2.痰热内阻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昏蒙如裹,呕吐痰涎,腹泻或便秘,畏光流泪,鼻塞多涕;舌苔黄腻,脉滑。
【处方】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
3.肝风上扰
【诊断要点】偏侧头痛,眩晕,目斜肢瘫,烦躁易怒,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胁痛不眠;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处方】行间、阳陵泉、悬颅、率谷、内庭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疼痛为主症。常见以下三种证型。
辨证治疗
主穴:腰2-5夹脊穴、阿是穴、环跳
1.风寒湿痹
【诊断要点】腰腿冷痛,上下走窜,屈伸不便,遇阴雨寒冷气候加重,或伴下肢肿胀;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沉。
【处方】秩边、阳陵泉、命门
2.瘀血阻滞
【诊断要点】有腰部内挫伤史,腰腿刺痛,痛处拒按,按之刺痛放散,夜间痛甚,不能俯仰,转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滞涩。
【处方】阳陵泉、膈俞、血海、委中
3.正气不足
【诊断要点】腰腿隐痛,反复发作,遇劳则甚,下肢萎软,恶风畏寒,喜揉喜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沉细。
【处方】阳陵泉、委中、足三里、三阴交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坐骨神经、臀、腰骶椎、肾、压痛点
皮肤针:叩刺腰骶部及在压痛点刺络出血,加拔火罐。 落枕
是在睡眠后发生的一侧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患部酸楚疼痛,重者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臂扩散。
辨证治疗:
主穴:落枕穴、阿是穴
1.太阳经病变
【诊断要点】颈项强直,痛连项背,头部俯仰受限,不能左右回顾,项背部压痛明显。
【处方】后溪、昆仑、天柱、大杼
2.少阳经病变
【诊断要点】颈项强直,痛连肩臂,颈部不能侧弯和左右转动,颈侧部压痛明显。
【处方】悬钟、外关、风池、翳风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颈、颈椎、肩、神门、压痛点
皮肤针:取穴:风府、哑门、风池、天柱、肩井、肩外俞。方法:自上而下,自内向外进行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拔以火罐。 头痛
头痛是指头颅上半部,即眉目以上至枕下部为止范围内的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辨证治疗: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
1.肝阳上亢
【诊断要点】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太冲、阳陵泉
2.痰浊上扰
【诊断要点】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
【处方】头维、中脘、丰隆
3.肾精亏损
【诊断要点】头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处方】脑空、肾俞、悬钟、太溪
4.气血亏虚
【诊断要点】头痛绵绵,遇劳则甚;兼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处方】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阴交
5.瘀阻脑络
【诊断要点】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弦。
【处方】阿是穴、合谷、三阴交、血海、委中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枕、额、脑、神门、肝
皮肤针:取穴:太阳、印堂、阿是穴。
方法: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适用于肝阳上亢及瘀阻脑络型。 闭经
凡女子年龄超过十八岁,月经仍未来潮,或已形成月经周期,但又连续中断三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
1.肝肾不足
【诊断要点】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心烦;舌淡红,苔薄少,脉沉细。
【处方】关元、肝俞、肾俞
2.脾胃虚弱
【诊断要点】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倦肢软,纳少便溏;舌淡,脉细。
【处方】脾俞、胃俞、足三里
3.营血亏损
【诊断要点】面色淡白无华,皮肤干燥,形体消瘦;舌淡,脉细。
【处方】膈俞、肝俞、脾俞、气海
4.肝郁气滞
【诊断要点】月经突然数月不行,兼胸胁胀满,小腹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黯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沉涩。
【处方】太冲、气海、血海
5.寒凝血滞
【诊断要点】小腹冷痛,得热痛减,形寒肢冷;苔白润,脉沉紧。
【处方】关元、命门、合谷
6.痰湿阻滞
【诊断要点】形体肥胖,胸脘满闷,白带量多;苔腻,脉滑。
【处方】中脘、气海、丰隆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卵巢、内分泌、皮质下、肝、脾、肾
皮肤针:取穴:督脉、膀胱经(腰骶部)方法:轻度或中度刺激,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带下病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
辨证治疗
主穴:带脉、三阴交
1.脾虚湿困
【诊断要点】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绝;伴面色萎黄,纳少便溏,精神疲倦,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腻,脉缓弱。
【处方】气海、脾俞、阴陵泉、足三里
2.肾阳亏虚
【诊断要点】带下清冷,量多,色白,质稀薄,终日淋漓不断;小腹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间尤甚;舌淡苔白,脉沉迟,尺脉尤甚。
【处方】肾俞、关元、命门、次髎
3.阴虚挟湿
【诊断要点】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粘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灼热感,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处方】肾俞、太溪、次髎、阴陵泉
4.湿热下注
【诊断要点】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或挟有血液,或混浊如米泔,臭秽;阴中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中极、阴陵泉、下髎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卵巢、内分泌、肾、脾
近视
近视是以视远物模糊不清,视近物清晰为特征,因眼部屈光不正而引起的一种眼病。
辨证治疗:
主穴:睛明、攒竹、球后、承泣
1.目筋挛急
【诊断要点】 视物能近怯远,近视清晰,紧张用眼则视力骤下,休息后明显恢复;脉弦细。
【处方】四白、太阳、瞳子髎、风池、太冲、太溪
2.气虚神伤
【诊断要点】 视物能近怯远,易视疲劳,恍惚健忘,夜寐多梦,神疲乏力,头晕,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处方】关元、足三里、百会、神门
3.肝肾亏虚
【诊断要点】 视物能近怯远,视物昏暗,时见黑点,干涩,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头晕耳鸣;舌淡嫩,脉细弱。
【处方】太溪、太冲、肝俞、肾俞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眼、肝、脾、肾、心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色、经质等发生异常,并伴有其它症状而言。临床分为经行先期、经行后期和经行先后无定期。
辨证治疗:
主穴:三阴交、血海
-经行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经行先期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月两行,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1.气不摄血
【诊断要点】月经提前,经量或多或少,质稀色淡;神疲肢倦,心悸气短,自觉小腹空坠;舌淡,苔薄,脉细弱。
【处方】脾俞、气海、足三里
2.虚热内扰
【诊断要点】月经提前,量少,色红,经质粘稠;且伴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关元、然谷
3.实热内扰
【诊断要点】月经提前,量多质稠,色深红或紫红;面赤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处方】地机、行间
月经后期
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或四五十天一潮,且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1.寒凝血滞
【诊断要点】月经延迟,经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苔薄白,脉沉紧。
【处方】气海、归来、天枢
2 阳虚血滞
【诊断要点】月经延迟,经量少,色淡, 经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
【处方】气海、命门、太溪
3 阴血亏虚
【诊断要点】月经延迟,量少色淡;小腹空痛,身体消瘦,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苔薄少,脉虚细。
【处方】气海、脾俞、膈俞、足三里
4 肝气郁滞
【诊断要点】月经延迟,量少色黯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苔白,脉弦。
【处方】太冲、蠡沟、子宫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不能按周期来潮,或提前,或错后,并连续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1 肝气郁滞
【诊断要点】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质粘稠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胀痛,嗳气不舒,善太息;舌苔白,脉弦。
【处方】太冲、肝俞、期门
2 肾气不足
【诊断要点】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质稀,色淡;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白,脉沉弱。
【处方】关元、肾俞、太溪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子宫、内分泌、卵巢、肾 中风
中风急性期经治疗后病情趋向稳定,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应及早进行针灸治疗。
辨证治疗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
1.肝肾阴亏,风阳未平
【诊断要点】 半身不遂,神志有时欠清,烦躁不安,面红口干,失眠盗汗,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或弦数。
【处方】 肝俞、肾俞、太溪、行间、神门
2.脾胃虚弱,痰浊不化
【诊断要点】 肢体软瘫,嗜睡,呼以能应,痰多而粘,神疲纳呆,大便溏薄;苔白或黄或浊腻,脉缓而滑。
【处方】 脾俞、中脘、阴陵泉、天枢
3.心脾俱虚,气血两亏
【诊断要点】 肢体软瘫或麻木,倦怠嗜睡,精神萎顿,心悸易惊,夜寐不安,纳呆食胀;舌淡,脉细弱。
【处方】 心俞、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对症治疗,常用穴如下:
(1)上肢瘫:肩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大杼、尺泽、曲泽
(2)下肢瘫: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悬钟、昆仑、三阴交、丘墟
(3)吞咽困难:廉泉、扶突、风池、合谷
(4)失语:廉泉、哑门、通里、三阴交、太溪 便秘
是指多种疾病导致的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粪便干燥艰涩难解。
主穴:天枢、支沟、上巨虚
1.热结便秘:
【诊断要点】大便干结,坚涩难下;面红身热,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或滑实。
【处方】大肠俞、内庭、大横、曲池
2.气滞便秘:
【诊断要点】大便秘结,欲便不能,便质正常;胁腹胀满,甚则腹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处方】 太冲、阳陵泉
3.气虚便秘:
【诊断要点】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挣则汗出短气,甚喘促,便后疲乏;面色晃白,倦怠懒言;舌淡或淡嫩,苔薄,脉虚。
【处方】 肺俞、脾俞、足三里
4.血虚便秘
【诊断要点】大便秘结而干;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舌质淡嫩,脉细涩或细弱。
【处方】 脾俞、足三里、膈俞
5.阴虚便秘
【诊断要点】 大便燥结,解出困难,状如羊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 大溪、照海
6.阳虚便秘
【诊断要点】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夜尿频,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畏寒肢冷,面色晃白;舌淡苔白或润,脉沉迟。
【处方】 肾俞、命门、大横、(灸)神阙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直肠下段、大肠、便秘点、皮质下、交感。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受到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炎症,分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类。本病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属中医学“咳嗽”的范围。
主穴:肺俞、尺泽、合谷
1. 风寒袭肺
【诊断要点】咳嗽,咽痒,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头痛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列缺 风池 风门
2. 风热犯肺
【诊断要点】咳嗽痰黄,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身热头痛;苔薄黄,脉浮数。
【处方】曲池 大椎
3. 痰湿蕴肺
【诊断要点】咳嗽痰多,痰粘色白;胸脘满闷,神疲纳差,舌苔白腻;脉象滑。
【处方】太白 太渊 丰隆 脾俞
4. 肝火烁肺
【诊断要点】咳嗽阵作,痰少质粘;胸胁作痛,咽干口苦;舌红,苔黄少津,脉象弦数。
【处方】行间 经渠 肝俞
5. 肺肾阴虚
【诊断要点】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咯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肺俞、膏肓俞、尺泽、照海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肺、气管、神门、交感、肾上腺
皮肤针:沿项后至第七胸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叩刺。急性支气管炎宜重叩至皮肤隐隐出血为度;慢性支气管炎且轻叩法至皮肤潮红。针后配以拔罐,疗效更佳。 消化性溃疡
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本病以上腹痛、吐酸、嘈杂、呕吐为主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吞酸”、“呕吐”范畴。
辨证治疗:
主穴:胃俞、足三里
1.肝气犯胃:
【诊断要点】 胃脘胀痛连胁,嗳气吞酸,甚至呕吐,每因情绪波动易发或加重,纳呆,大便不畅;苔薄白或薄腻,脉弦。
【处方】 期门、公孙、内关
2.肝胃郁热:
【诊断要点】胃脘灼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处方】 肝俞、太冲、内庭
3.胃阴亏虚
【诊断要点】
胃痛隐隐,胃中嘈杂,食后胀甚,心烦不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处方】 脾俞、三阴交、内关
4.脾胃虚寒:
【诊断要点】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神疲乏力,面色光白,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或迟缓或沉细。
【处方】 脾俞、中脘、(灸)关元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胃、脾、交感、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皮肤针:取穴:第7-12胸椎两侧的夹脊穴,足太阳经背俞穴,上腹部任脉及足阳明胃经。方法:自上向下循序叩打,至皮肤潮红为度。 感冒
感冒是由多种病毒、细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重,全身症状轻为其临床特点。流行性感冒则起病急,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较重,上呼吸道症状一般较轻。属于中医学“伤风”、“时行感冒”的范畴。
辨证治疗
主穴:合谷、曲池、外关
1.风寒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轻,恶寒重,鼻塞声重,流清涕,头疼身痛,四肢酸楚,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处方】风池、风门、列缺
2.风热感冒
[诊断要点]发热重,微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浊涕;苔薄微黄,脉浮数。
【处方】风池、大椎、尺泽
3.暑湿感冒
【诊断要点】 见于夏季,恶寒发热或身热不扬,头昏头重,鼻寒流浊涕,胸闷泛恶,食欲减退,腹泻;苔黄腻,脉濡数。
【处方】 足三里、中脘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肺 气管 内鼻、咽喉、额
皮肤针:沿背部督脉、膀胱经叩刺至潮红,再拔以火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