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学认识的宇宙体系
|
热
|
|
中医学认识的宇宙体系 |
[
作者:不详 转贴自:术数网 点击数:4087 文章录入:云中子
] |
|
随着地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宇宙的关系息息相关.在日益污染的环境下,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众,即“返朴归真”、“返本还元或返本归真”.在人体科学的研究中也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但是要达到这种高尚的境界,就必须逐渐地揭开宇宙万物演化的奥秘.自有史以来,从有生命到衍化成文明的人类,都一直探索着这个洪巨的浩瀚苍穹.古今中外的学派都有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宇宙万物的学说,笔者是中华医学的研究者,仅从中医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认识的宇宙体系.以期在中医学的三维宇宙观(重点的)和三维医学的基础上,把中医学升华为宇宙医学.因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宇宙(天下为一)——自然(天,地和万物)—社会(人与人体)——精神(思想).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与国内外同道共同培育这棵宇宙大树.为弘扬中医学生存和发展的宗旨:·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和“子孙无忧”,让我们驾驶小船扯起风帆乘宇宙巨气之风——宇宙风,邀游宇宙海洋吧! 一、中医学家认识宇宙是十世学说 在中医学经典中没有“宇宙”这个词.只有“宇”字.如说,“器者生化之宇”.((素问·六微旨大论,)“宙”在古代是指时间而言,(内经)里“时之序”和“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巳包含有“宙”的内牺.所以宇宙主要是指时空的统一体.关于宇宙万物的演化问题,《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这条经文是中医学关于宇宙万物从自在到发生发展和不断变化过程,作了大概的揭示.她从整体宇宙根源的基础、先天无极宇宙的本体,原始宇宙变体的基元、后天有极宇宙的万物、廖序宇宙物、廓序宇宙的品物、幽位的隐序宇宙和显位的显序宇宙、时空,生命、天的因子、地的因子、万物的因素,总星系、银河系、古代大阳系。地球系,生态系、天体大气、地球大气、宇宙旋动浮云、光热与低温、宇宙自然力以及宇宙万物去故就新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向高等的演化程序均作了观象求本的阐述.从超微观到微观、宏观,宇观和超宇观直到再超宇观等,对宇宙万物的层次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最后归纳为“臣斯十世,此之谓也”.对整体宇宙的认识确立了“十世学说”,“十世”是指十大世界的学说,中医学家观察宇宙的方法是人本主义的方法.以人站立为中心,面南背北,头上足下.左面右面、前面后面、左斜面右斜面、上斜面和下斜面,定为八个极点面,这就是(内经)所谓的“八极”,加上上面和下面就成为十面立体空间结构的图象.从近取人身远取诸物的构想创立了十世学说,用一二三四五六·匕八九十,这十个原数表示全宇宙,就构成了宇宙常数,中医学还独悟到木火土金水“五常”原体的五类守常物.它有阴阳二性的必然原理,用二表示阴阳,五常物质各有阴阳,故五乘二得十,这个十世原理就是从这里来的,即古人所说的“二五之真”。“十世”在原宇宙里为宇宙十原常 数。在先天宇宙里为十本,在后天宇宙里则为十干。所以“十世”学说是非常正确与科学的。是中医认识宇宙的里的绝对真理。它自在于整个于宙万物之中的。 二、原宇宙的原体是绝对的客观自在 宇宙的根源在哪里呢?中医学认为宇宙的根源是“道主”。因为中医学是道家学派的分支医道派。认为宇宙万的的一切渊源都是由道来主宰的,所以称为“道主”。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上合昭昭,下合冥冥……此道之所主”。“道主”是原宇宙原体的主宰者,包括了可见宇宙和不可见宇宙,而它是两者的绝对合一体。中医学独自创立了气学说,把组成不可见宇宙的原体之气称为不知气,可见宇宙的物体之气叫做可知气,原体是内在的,属阴性,气是外在的,属阳性,原体体阴而用阳,二者是同源同构的。它们自在于原时空之中,在那里时间是无始无终乃至无穷无尽的,空间是无限大又无限小的直至变化无极限的,物体结构无限高又无限低,是生化不止的,总之一切先后天的万事万物和时空都是从这里变化而来的。中医学把她称为数“变化之父母”,她是混 沌全束的绝对 合一体。故《灵枢· 外揣篇》说:“夫九针者,小这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 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可见这个原宇宙之道是万能的。她可以创生一切包融一切的。组成原体的单原《内经》描述为“诸原安合”、“三部九候为之原”。“诸 原”是宇宙万物的单原体,即万物部分的根源。原体是超对称的,诸原是对称的或相对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原宇宙的合一体。诸原是对称的或相对的、两者共同构成了原宇宙的合一体。原宇宙是由原数组成的。十原常数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把它排列于原空间里。(原空间的结构是圆影的)就构成了原宇宙十个原区域。原体的结构是无限细微和密集的,它 以点的状态潜在于原空间的,叫做十原位点,原宇宙空间是圆的 ,它的层次大概分为十层。如果从中心原点任一位点上往外排列就成为十个层次面,它就像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向外展开。在这里须要讲清楚一个中医学最高的哲学认识,叫做”恬倓虚无“,这里”虚是指极小之谓。“无”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绝对的“无”;即除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和运动着的万物的之外,一切皆无;二乃相对这“无”,如太虚是无形有气象的虚体,万物则有形有象的实体,原体是无象有影的混沌体,变体是有形有象阴阳体。实体与虚体,象与影是相对的相对立统一的。所以在原宇宙金字塔式的模式结构里,原宇宙序用再超 零序表示绝对的“无”,超 零序为浑束为一的“道 主”,零序为太一“大道”;一原序为道在于一的,“道一”以下分别阴道阳道为“奇偶”。天地人“三道”,真精、真能、真信、真神“四真要”。木火土金水“五常”,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少阴太阴“六本”.上下左右前后中“七虚”,北极、东北极、东极、东南极、南极、西南极、西极、西北极“八极”.叶蛰、天留、仓门、阴络、上天、招摇、玄委、仓果、新络“九宫”,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世”表示上下、左右、前后、上下斜、左右斜,十个层次点面,用诸原序象征万原体.这样就组成了原宇宙诸原体系排列的整体性和部分性的程序.中医学认为原体是“微密”的只有影相而无形象.根据形不离影的原理,把原宇宙原体的景象定为影相.影为象的隐在,象是影的显现.象与影合一是组成宇宙象的境一体的要素,两者是全束和全息的.原宇宙原体为什么会以混沌态而浑束为一的呢?中医学独悟到是道法的支配作用.因此,道法是宇宙万物阴阳对立统一的根原法则,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由此可知阴阳合二为一即是道,道一分为二则为阴阳.而术数则是阴阳量的调控者,阴阳量的总体量《内经)称为“太一”,它是天然的符号叫做太一天符,是宇宙总量的执法者,即权衡者.《周易》,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有一阴一阳的数量平衡才能维系在一个统一体之中,成为稳定系统.《黄帝四经》,说:“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可见原宇宙的法则是以阴阳的标准量为准绳的.如果阴阳之间的标准量失衡,就会像变成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构成原体的要素叫做“天真”.它是天然自生真实自在之意.宇宙自然界的一切都由它合成. 三、先天无极宇宙本体是万物的根本 在原宇宙诸原体系中,存在着最大无极的万物的本体.它是无极宇宙的统一体.中医学用极大的总体数“太一”来表示.本体是无极宇宙的内核,属阴性为体,外壳上的气为大气,属阳性为用,前者称为本阴,后者为本阳,二者共同组成了无极宇宙的统一体.《内经)叫做“大道”,它自在于无极时空之中.在时间上是无穷的,在空间上是无极的.两者构成了无极宇宙,它是后天有极宇宙万物的先生者,故称为先天无极宇宙.先天无极宇宙里充满着大气,它的威力无比大,能够把地球这样大的天体举起来.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地为人之下……大气之举也,”在先天无极宇宙里大道本体是无极时空的主治者,即统一者,它包含着整体性,除此之外还存在着带有部分的对称要素.本体分为本阴和本阳,是先天无极宇宙序的二序.三序是天地人“三本”.本精、本能,本信、本神“四本”的四序列.在五序列中有五行物质的五位·,即上下左右中,分别代表木位居左,火位居上,土位居中,金位居右,水位居下,为五类物质之本体.在六序列中有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和太阴.《内经》谓“六本”,六本的对称性是少阳对厥阴,阳明对太阴,太阳对少阴.它们的对立统一是后天有极宇宙里的“六元”、“六气”、“司天”、“司气”、“在泉”和“六间气”的权衡者.其它还有七本、八本、九本和十本以及宇宙万物之本.总而言之诸本的对称决定着全宇宙万物的本源. 四、去故就新是宇宙万物演化的规律 中医学在观察全宇宙万物的自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提出了“生生化化”的宇宙过程论外,还总结了万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如《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去故就新,乃得真人”,整个宇宙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物质从发生到成熟一直到极点,到了顶点就会发生象变,这时物质就会败坏完成它的成败过程,回到它的原点,然后又开始下一茬新生过程.这样不断地进行断旧交替乃至无穷无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宇宙物质的变化现象.中医学提出了自己的变化论,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宇宙中天、地、人、神(精神)、物,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的,中医学研究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外,还提出了气化过程的阶梯性.如《素问·五常政大沦)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高等生命的阶梯《内经》,阐述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低等生命的阶梯则为“生长壮老已”,地表五行物质的阶梯是“生长化收藏”等等.宇宙万物也有生、成、败的过程,称为“成败律”.总之一切有生形态的万物命和无生形态的万物,都必须遵循着去故就新的必然规律.中医学所说的形气的多少与盛衰之变,即进化与退化,是榄核型模式的.自古以来地球人类不断地探索顺乎天然的生物过程和延缓这个过程,从而成为长生久视的抗衰老的方法,这就是人们提出人类要回归大自然的必 然呼声.去故就新的活动方式是升降出入,有升降才能有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的发展过程.有出入才有生物的生长壮老巳的生命过程,一切有形之器视为生化之宇,包括人体和人工处物、生物体、星辰(天体)和地球表面的物体等等,如果这个“器”分散了,它的生化活动就会结束,于是就回归大自然了.所以中医学认为宇宙是各种器物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体. 五、原始宇宙变体———基元的发生。宇宙是怎样发生的?《素问,天元纪大沦,回答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可见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发生,是从天地之道这个宇宙对立统一的基础和本源上发生的.整个中医科学里关于“道”的层次是,道主(道原)、大道、至道、天地之道、人道、生智之道和万物阴阳之道.最后综合为天、地、人、神(精神)、物与道合同的天下为一之道.可知中医认识宇宙是从浑束为一的统一,到天、地、人,神、物的分离和自在,直到天下为一的全束全维的统一。中医学认为宇宙的要素是万物、万物之能,天信和精神,简称“精能信神”四大天宝.宇宙是以万物为基础的,所以宇宙的发生是从这里开始演化的.中医学对宇宙发生的认识是基元发生论.如《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指出宇宙是从原宇宙的原体和无极宇宙的本体的基点上发生的,那么基点又是怎样肇基而化元的呢?是因为原体里自在着原作用力.这种整体性的作用力是非常巨大的,它具有全方位不断地向全空间发射的威力.中医把这个原作用力叫做“神用无方”,原作用力的作用点是无法测:量的,中医学把它称为“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本身也是一分为二具有二重性的,即性用动静之性.当它发挥显现作用时就产生二态性运动,标准运动和标准静止运动的形态,隐序宇宙作用力是潜在的,是序宇宙的作用力是显在的.全宇宙就是这两种作用力的无限交替重演的周期性过程.中医学是从标准的静态期考察宇宙万物发生的.提出了“不生不化静之期”的论点.当原宇宙原体和无极宇宙的本体静极时就会发生象变,循着静极生动,动则生阳的法则,从原宇宙基础中的基点上分离出去,作为变化后新作用力的信使,发射成为原始空间——寥廓,与此同时宇宙的新纪元也从此开端,基点气化为肇基,即始基,就成为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内核.始基的外壳之气称为元气,始基属阴性为体,元气属阳为用,二者合一组成了原始宇宙的统一体“至道”.元气是极小的虚体,故称为太虚.太虚元气是有极宇宙序的一序列,它一分为二则为天元(乾元)和坤元.乾元一分为二则为阴阳,坤元一分为二就是刚柔,人元一分为二则是男性和女性.还有万物之元等等.元气是万物的单元体. 六、后天有极宇宙万物的形成 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演化是从原宇宙和先天宇宙的基础上演化的,从原始宇宙就开始演化为后天有极宇宙.在后天有极宇宙中又可分为形气合成宇宙,廖序(纵向)宇宙和廓序(横向)宇宙,最后综合成天下为一的整个宇宙.后天宇宙序则从大基点序0序为首,一序为元气,二序为阴阳二气,三序为天地人三气,四序为春夏秋冬“四时”,五序为木火土金水或“五行”:六序为上下左右前后“六合”:七序为日、月、岁星,荧星,镇星,大白星,辰星“七曜”,八序则为大刚风,凶风,婴儿风,弱风,大弱风,谋风,刚风和折风“八风”,九序为天蓬,天任,天冲,天辅,天英,天禽,天芮,天柱,天心·“九星”;十序为甲乙丙了戊己庚辛壬癸“十干”.这是基本十序的结构,十以下至万序乃至无极序,这个金字塔式的模式结构是有极宇宙层次的阶梯,把它排列在后天有极宇宙时空里成为宇宙圆道的图象,标志有极四时六合时空内各层次的物体的位点和幽显次面,体现中医十世学说的形象和法象.以上是后天有极宇宙太虚体系金字塔式的模式结构的形式; 七、合成宇宙的形与气 ,宇宙万物的演化,从原始宇宙创生为变体——基元后,就进入到形气的演化阶段.形气的发生是由原宇宙诸原体系中的三道变化而来的.“三道”是指天道、地道和人道,它潜在于浑束为一的原宇宙之中.当原宇宙处于标准静态时期时,三道就为隐在态,当静极时,就转化为显现自在的三气.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谓:“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揭示了弥散态的气体和聚合态的形体,是宇宙自然界两大基本形态的物体.万物是由这种雏形物体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只有象的东西也是由形与气合成的.《内经》认为:万物的上下结构是天地的行为,左右是阴阳运行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徵兆(信息),金木是万物生成的始终.气体有多少,形体有盛衰,天上和地下相互感召而决定自然界中物体的损益之变.上述形气的发生和合成,是由潜作用力转化为显作用力(为用)所显现出来的新作用力,中医学把向上趋向于天的作用力称为·玄”,玄有生神的功用,“生神”有能量转化的内涵,“神在”有功的含义,“内经”有“自得而为功”之说.所以才有风、热、湿、燥,寒五气之发生,向下的作用力叫做“化”,化有化生五味的功用.平行的作用力则为“人道”,人道有生智的功用.这个一原三岐的新作用点就是三维宇宙的根源.形为阴,气为阳,二气上下相召左右相行决定万物的生化.由此可见,原生用,用生运,运生阴阳,阴阳生能,能生功,功生物,皆由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而生成的.
八、廖序宇宙物的合成 原始宇宙创生时,原始空间一一廖廓便形成了,原始时间亦同时开始.原始太虚之元气向原始空间四面八方上下散射充满整个原始时空之中.中医学根据宇宙万物演化程序从原体与本体的基点开始,基点包含的阴道偶和阳道奇从潜在向显现的转化,基点就气化生成肇基,本体转化为本气,以下分别为元、真、灵、精,微,原、素、气等十微世界的气体.笔者根据去故就新的气化过程、进化与退化的揽核型模式原理,慧悟中医学自然恍惚之数.分别以虚数来表示,用再超。序标志绝对的无,超0为“道主”,0为“基主”用01、02、03、04、05、06、07。08、09、1排列于十微世界的气体上表示自然界气态物体的进化程序,它由阳气的“阳舒”所化而成.形以下从形,质、体、物、器、曜、宿、九星和宇等为十小世界.分别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实数标记十小世界的形体,气体和形体就组成了廖序宇宙的纵向物质系统“物”,十微世界与十小世界是怎样合成的?《内经)说:“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指明了最小从毫厘开始推之大之的,益积才有有形的物的合成.主要是靠阴阳二气的气机往复和气用的迟速所调控.所以《内经》,认为是“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这些变体是“阴卷”力和气用能减速而形成的,因而廖序宇宙是由十微世界的气体和十小世界的形体两大类物体组成的.廖序宇宙是根据古代河图纵、横、斜、皆十的平衡数图模式结构而叙述的. 九、廓序宇宙品物的分布 廓序宇宙品物世界的分布程序是根据宇宙巨气平衡原理排列的.中医学所谓“巨气乃平”.“平”有平衡之义,即宇宙平衡原理.又据中华古代洛书数图的平衡数图——纵横斜皆十五数的平衡性.以及中医学的三维宇宙观是以天地人三大纪为依据.天气系的天地(自然系)、九星(总星系)、二十八宿(银河系)、七曜(中医学太阳系)、日(日球系),月(月球系),地系的地(地球系)、六气(地球大气系)、道生(包括天命)即生态系,人气系的众人(社会系)、人间(人造物与德泽)、身体(人体系)、脑(大脑系)、人神(思雄维系).最后是天地之间(宇宙空间)共十五个品物世界,有序地分布的。天地的起源是从原宇宙浑束态的天道和地道,无极宇宙本体的天本和地本、原始宇宙中的天元和坤元,合成宇宙中的形和气生成的.天地的生成,中医学认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可见天的本质是弥散态门的气用“阳舒”的阳气又称清阳,积蓄为气体而生的.地的形成是聚合态的阴气(浊阴),气用“阴卷”积聚为形体而成,从宇宙万物演化的进化程序上看是:天道——天本——天元——天气——天体生成的:地道一地本——坤元——地气——地体形成的.二者合一构成了中医学的自然系统——“天地”.天地为体其用为天地之气.天位于原始宇宙太虚天枢之上,地位于天枢之下,她是生长、杀藏万物的主治者.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上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九星的形成也由天地之气,阴阳二气相合而成.九垦的分布中医学是根据天地之大数“始于一而终于九”而确定的.后天有极宇宙大时空里用九个数排列就形成了九个空间区域.又称为九野.九个区域里由形气相感而生成的总星辰就是所谓的“九星悬朗”,它就是中医学总星系统——“九星”的结构.九星为体,九星之气为八正之气.九星之气用往复与迟速生成了“八风”,八风有正风和邪风之别,正风为实风,实风有长养万物的功德.邪风为虚风,它会伤人,主杀、主害万物.实风和虚风的区分是按天地阴阳三纪之能划分的,二十八宿的起源,是天地之形气气合而生成属宿性的众星辰排列于有极时空里,是根据于午为经,卯酉为纬的四象限,把有极空间分为四个大区域.分别为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各为一个面,按“一面七星”排列便构成了二十八宿的周天图象.另外中医学着重一分为五合五为一的五气数的应用,独创了五天学说.把周天二十八宿所在时空的区域分为五个,便成为苍、丹、黄、素、玄的“五天”.五天之气是由五运产生的,它充满着五天里,是青、赤、黄、白、黑五色世界的主治者,正五气是中医学五运气的主宰者.同时三阴三阳“六本”产生的风暑湿燥寒火“六气”,二者共同相合和组成五运六气分治于有极时空内的天、地、人、神和万物,五天二十八宿的五天之气运动产生了二十八宿之风,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气“七曜”是中医学认识的古代太阳系,是由天地形气而合成曜性的星辰.再由七个曜性星辰组成“七曜”.它的运动形式《内经》描述为七曜周旋.它们产生的气叫做天之精气,调节着太阳系的运行和周围环境.七曜天之精气的往复运动和七曜之用的迟速产生了七曜风,日的产生中医学认为是由火生成的.日为体为内,日光为外为用,日精之往复和日用运动之迟速创生了日风, 日为阳,为君火,日光所含的热气曰相火.故《内经》谓:“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两者共同组成七曜四时纬虚的调节. 日风中的暑气和热气主治七虚时空气候和物候的功用,同时是四时之气的权衡者.因此日体日用日光,暑气、热气和日风共同组成了中医学的日球系统“日”,月的发生中医学认为“月生于水”.月为七曜中之一曜属阴.月体在内属阴,月表之精气为阳,二者共组成了月球系“月”,月气动静往来与月用迟速称为月风.月之运有月生、月满、月空过程的周期,它对地球周围环境进行着调节,地的起源是宇宙万物演化的过程中阶段性的产物.地体是狭义的地,广义的地体演化程序是:地道——地本——坤元一一地气(浊阴)——地形——地体.地位于原始宇宙太虚天枢之下.地的结构序和地时空序系列分别以虚实数表达,再超0序为“绝对之无”超0序“地道”:0序“地基”,一序“坤元”,二序“刚柔”:三序“高中低”:四序“四时”和东南西北“四位”,五序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毛羽倮介鳞“五虫”、酸苦甘辛咸“五味”、“湿热凉寒四性”、上下左右前后“六合”,在六合中加上中则为地中的“七虚”,坎艮震巽离坤兑乾“八卦”,冀、兖、青、徐、扬、豫、荆、梁、雍“九州”,甲乙丙了戊己庚辛壬癸“地十干”:天地气交的“五六相合”的十一序.地阴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等基本序列以及万序和无极序,组成地系统金字塔式模式结构.地之阴阳有阳杀阴藏和五行物质生长化收藏的功能.另外还有载物静守位,能为万物之父母等功用.地气往复和气用迟速形成了地风.六气的发生是五常五行五位和五运所生之风热湿燥寒“五气”,以及少阳阳明太阳,厥阴少阴大阴“六本”司天所化的六化之气.如说:“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包括雷气),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而生成的,它是地面空间“六气分治”的主治者,地球表面物质的素质,五味、五色和六间气(动化、灼化、柔化、明化、清化、藏化)皆由六气所生.中医学的运气学说依据就是根据五运和六气的运动而创立的.五气和六气组成了六气(天气)系统.它是地球大气的主治者.中医学把宇宙自然界的物质分为质同异等的万物和万物命.两者是同原、同本和同归的.它们的生化过程是从原宇宙原体的生道变化为道生而发生的.万物的起源和万物命的起源是同原的.地球人类所见到的地表五行物质和五生物质,中医学叫做“道生”.这就是中医学的生态观.继《周易》,一分为二的衍生观和《老子》,一分为三的三生万物观之后,独创了一分为五的“五生观”,建立了“其生五”的生态系统.把宇宙万物和宇宙万物命构成了一个“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全束全维的宇生圈.把宇生圈内的部分称为“我”,宇宙是时空的统一体.中医是以宇宙空间五序列为中心的,从原宇宙空中的五位原点和五常守常物,无极宇宙时空中本体的“生之本”为基点,研究万物和万物命的发生和同生.以五生中的中央为例: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为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青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这里明示了宇生圈内的任一时空位点上的部分即个体都是全束同生的,是全束全维相通相应的,这种开放的和闭合的合一体,都是处于一个洪巨的稳定系统和不稳定系统的统一体场之中,在生化过程中而生存和发展的.所以《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精气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在宇生圈内稳定系统除了自律维持相对平衡外,还与外在环境的因素共同调控下才能达到巨气的平衡,以及内外环境的动态与静态的平衡,《内经》,提出了“浑束为一·、“太一”、“道在于一”、“与天地如一”、“阴平阳密”和“天下为一”等的平衡论.对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亦提出“守一勿失,万物毕矣”的论点.总归为阴生与阳生合一的“道生”——宇宙的总过程,在宇生圈中协及一个宇宙生命问题,这就是中医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医学对生命的认识是从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演化过程考察宇宙生命过程的,她的程序是:生道——天真(天命)——生之本一真灵——命气——生气——神灵——雌雄——宝命(真气)——五虫——人——人类社会——万物命——象变——成而登天.这是宇宙上下的纵向生命程序,还有宇宙左右的横向程序,最后归纳为“德气”,是生命存在必然规律.如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总之生命是神灵的对立统一体.生命的活动方式是绝对微宇宙各类之器的升降出入的神机所权衡的,人类的起源中医学认为是天地之气合成的,这是天然人的性质.天然人有阴阳的必然性,所以有“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之分.有了男女之别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发生.男女之精本——与基相合就创生了人造的新生人类.有了新生人旧的社会人男女就变成了父母,新生人就是后生之人即为子女,于女到了成年人就受到天然阴阳配合产生新过程的法则,所以就有性熟求偶的必然本能,便有亲戚、朋友的建立,人类社会亦受天然阴阳二性物质的制约,天然三纪的太过平气不及产生了天然三阴三阳权衡的五行六气的形气物体.人类社会也是宇宙万物命的生物体,亦包含五行物质为基点的五态人.以三阴三阳为本体的阴阳二十五人.以八卦宇宙层次面为主的八风人.因为宇宙自然是平衡的,阴阳平衡之体就成为平气之体,她的结构是有真善美本性的为平人,即健康人.如果阴阳失衡或个体收受到天然界中三阴三阳和五行物体中的某行偏多,就有五态人和阴阳二十五人的区别.如果他们收受到与真善美阳性性质相反的假恶丑阴性物质,就是社会反常性的不正常之人.他的人身结构就会变异变为病人和不肖人.中医学以人体的体质和功能及智能的高低把人类分为离俗的真人和至人,不离俗的圣人、贤人、平人、不肖人,病人、愚人与智人两大类.根据人类进化的过程又分为上古之人中古之人今世之人和死人.人类社会异等阶层还有君臣、王公大人侯王百姓、众庶人民等等,总之以众人为主的社会系统.由于人类的体质和体能、智,能有强弱与异等之别,他们的生命力和智力的力化程度就有等级之分.生命能和智能可以转化为人类创造的人造物——处物,如食物、五畜、五谷、五莱、五果和饮料茶酒和保健药物.以及手工业品和工业品、农林牧副渔等产品.交通工具、劳动工具等一切人工物组成了社会间系统——人间,但这些人工物必须重德,以利于人类社会和宇宙自然环境,否则就会破坏人类的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巨气乃平”的生态平衡,造成危害社会自然乃至整个小宇宙的大环境.就会受到宇宙、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必然惩罚.所以《内经》,说;“上终天气,下毕地纪……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著,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无道行私必得天殃”等,身体的起源也是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演化过程中阶段性的生物体,他的演化程序是:生道(天真)——人道(身本)——生智、人真灵——人气——人形——真气——父本母基——人身.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以阴阳表里为纲,以脏腑体官经络奇恒之府,神志为纪要.人体分为体表和体里.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脏”和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体表有筋脉肉皮骨“五体”和目、舌、口、鼻、耳“五官”.脑、胆、骨髓、女子胞、男子前阴“奇恒之府”.十二经、十五络、孙络、奇经八脉和二十八脉等经络,共同组成了人体系统——身体.人气位于太虚天枢之中,是天地气交之会.在人体中头部的脑,是人体最重要的精神活动的奇恒之府.脑体为内为阴,脑外壳之气为神气,为用为阳,人体头面七窍是双目、舌、双耳、鼻、口均附在头部. 目之知视五色、舌之知五味、鼻之知五嗅、耳之知听五音,口之知言,均由脑用之神气所主明.《内经》,谓“头为精明之府”,李时珍谓“脑为元神之府”.以上脑之体用组成了中医学的大脑系统.人体系统中除了脑以外,(内经)把脑用发出的神气与天地之大纪iI应的精神活动称为“人神”.人神为体神明精明为用,精神之明中医学分为魂、神、意,智、魄、精、志“七神”和怒、喜、思、忧、悲、恐、惊“七情”,它们分别储藏于五脏之中,总归为神志.两者组成了精神系统——神志。(人神).人用脑思维的活动叫做溢志或意志.精神的演化过程是:天真之神——本神——生智(包括梦)——元神——真灵——神气——神灵——人神——精神.天真之神,本神为先天宇宙之神:生智为妙现之神,元神,真员是原始之神,神灵、神气为天然之神,人神为人的后天生育之神,精神为后天自己之神.总由天真之神所主宰,中医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精神活动,以及由精神转化为物质的过程描述为:心、意、志、思、虑、智、处物.善言古者必验于今所产生的“三知”,把三知化为医道(真理)传于后世,还强调把医道传授于得道重德之贤人,忌传于失道损德之不肖人,以免危害社会及自然乃至整个天下.倡导真善美阳性的精神活动,排除假恶丑的阴性精神活动.促进心法和意志的平和,从而达到形神(心身)的无病健康的水平.中医学健康的观念是:宇宙、自然、社会,人体和精神的总体健康 天地之间的发生是原宇宙空间天真之气中自在的机道往复和气用之迟速四者合成的宇宙风而形成的.阴阳二气之舒卷所形成的巨气充满着整个宇宙时空之中.整体空间是大无外小无内的,即大可变小,小可化大乃至无极限的.中医学把空间的异等分为原空间,它的时间是恍偬无穷的,空间是流溢无极的,无极空间它的时间是通于无穷的,空间是穷于无极的,它充满着本体与大气.原始空间,时间是原始的,空间是廖廓的,它由肇基和太虚元气往复和气用迟速运动而形成的,天地所在的时空与九星、二十八宿、七曜、日月,地、六气、道生(五行、五虫)、众人、人间处物、人身、脑、神志等为四时和六合,幽位和显位、总归为有极时空.有极时空里的是天地之气、八正之气、五天之气,七虚天之精气、日光月光之气、地气、天气(风暑火雷湿燥寒)、生气、人气、处物之气、人身真气、神气和精神之气,与间气(动灼柔明清藏),最后总归为统一的巨气.各类气的往复与气用之迟速共同总汇成天、地、人、神、物之德气和宇宙风,主治着各类空间的大小微变化之象与影,称为宇宙时空序,原时空和先天无极时空是无序的,后天有极时空是有序的.宇宙总体时空,就是由有序时空和无序时空相互转化的过程.
十、宇宙是一个统一的体系 中医学认识宇宙是从浑束为一的统一,到天、地,人。神、物的分离与自在,再到天下为一的全束全维的统一.宇宙的异等(层次)分为:原宇宙,先天无极宇宙,后天有极宇宙,后天有极宇宙可以分为原始宇宙、合成宇宙、廖序宇宙、廓序宇宙,按空间分类有“幽位”隐序宇宙和“显位”显序宇宙,按时间速度分类有迟(慢)宇宙和速(快)宇宙,按物质变化上分类则有正物质宇宙和反物质宇宙(阴阳反作),按天数分有虚数宇宙和实数宇宙,按认识上分则有“冥冥”不可知宇宙和“昭昭”可知宇宙,按人神通应和感知的程度则分为不知气和可知气.此外还有结构形态上分也有粗糙与微密和直、锐、圆,方、平五态之别等等,从宇宙世界观上分还有绝对微观、超微观、妙观、微观、宏观、宇观、超宇观、再超宇观和绝对巨观,最后综合为整个宇宙.宇宙是由万物、万物之能、天信和精神“四大天宝”组成的.每一层次宇宙都有这种“四大天宝”.在原宇宙时空里为真精,真能、真信、真神“天真四要”,先天无极宇宙时空里是本精、本能,本信、本神“无极四本”.在原始宇宙时空里为精始、能始、资始、生智“太虚四元”,在合成宇宙里是精气、能气(神在)、信气(象数态势)、神气(真灵)“天地四气”,在后天有极宇宙“四时六合”时空里则是物、能、信、神“四宝”.在人体小宇宙时空里乃是精、能(气)、信、神“人身四宝”.这是宇宙万物和万物命质同而异等(层次)之序.阴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宇宙最根源的法则.中医学称为“道法”.整个宇宙万物和万物命就是阴阳相对活动不同层次的显现和人神通应的结果.阴阳对称性活动贯通于整个宇宙万物不同层次之中,例如原阴原阳动静相召和变化相移,即静极而动,动则生阳,动极而静,静则生阴和阴极必阳,阳极必阴.先天本阴本阳的标本异象, 后天阴阳二气的升降相因,阴阳气交变的阴阳相错,阴阳之气 的往复,气用的迟速,形气阴阳的形气相感,《器物阴阳的内外相袭和升降出入气的交变.空间位置的上下相临,左右倾移,幽显既位,有限时间上的始终和无限时间的周而复始.阴阳之气的寒暑弛张,六气中的寒湿相通,燥热相临,风火相植.五行中的五运相袭,五气倾移,五生中的生长化收藏和生长壮老已,三阴三阳中的六经波荡,司天司气和在泉,七曜周旋,八风相移,九星悬朗,十天的五运终天,五天二十八宿的道生和同生,人类社会的德泽下流,人体中的五脏波荡,内外相袭和内外分离,真邪相博,邪正共会,会通六合,四时相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大纪与人神之通应等等.总之表里内远近之气,汇成德气,间气(动灼柔明清藏六化)总汇成巨气和风.五花八门十色的洪波巨澜壮丽妙观的景象.宇宙的演化过程就是宇宙阴阳二气的往(进化和正运动)复(退化和反运动)和气用迟速“四有”宇宙风的总过程.所以有“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的描写.宇宙万物中五行物质与五生物各自内在的 、气之升降和外壳之气的出人,中医学称为德与德流,气与气簿 产生的气用是相互作用和互相联系的,在阴阳学说中叫做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五行学说中称为相生相克和气交变.宇宙万物和万物命就是处于这个洪巨的整个宇宙之中,不断地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器物和能气.中医学对宇宙总体的认识是唯象的,故有“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的论述.另外《内经》还反对宇宙不可知论,提倡宇宙可知论.如说:“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宇宙就是由形——精——形不断地转化的过程.所以说宇宙是一个统一的体系. 十一、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在人体科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早就指出“人一小天地也”.人体是宇宙万物命和万物演化过程中阶梯性的器物之一,因此是宇宙十世序的一个小十世序,把人体序用数学来表达则为:再超0序为绝对的无,超0序为天真原体,o序是本体,一序原始体”,二序是阴体阳用和表里的阴阳体,三序“天、地、人”合一体的人体(真气、)和三焦,四序是精、能、信、神“人身四宝”和四时,五序是五行)人体和五脏,六序是六合人体和人体六经,七序是头面七窍、七神与七情,八序是八风人体与奇经八脉,九序为九星人体、九州人体与九窍,十序为十干人体与十面人体,十一序为五六相合人体和五脏六府;十二序为十二月、十二时人体和十二经,二十四序对应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序为二十八宿人体和二十八脉,五十序是五气运行,二十五阳经和二十五阴经的“五十营”.另外还有三百六十五序对应岁运的三百六十五人体和三百六十五输穴等等,万序直至无极序.这是人体金字塔式的模式结构序,共同组成了以五脏波荡、内外相袭为中心的,物质态、能量态、信息波态和精神波态的“人身四宝”,人体统一体场一“人身一气”.一序以上为先天原体和本体,一序以下是后天派生体.二者是一气相承的,同时与外在环境是洪巨统一的. 十二、人与宇宙万物的人宇合一观 《内经》里有“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的人宇合一观.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是宇宙万物和万物命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高等的进化而来的.地球人类的常人还是没有完成向最高等的生命进化而达到宇宙人的境界,如《内经》,所说的“真人”.本文只能讨论到目前为止的地球常人的人宇关系.地球人类是来自宇宙自然又回归宇宙自然的生物之一.正如晋代宇宙生命工程理论家和实践家葛洪所谓“气在人中,人在气中”,意为宇宙万物在我中,我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宇合一观的境界.首先从总体宇宙“四者之有”的宇宙风来观察,宇宙巨气的住复(即正向运动和反向运动,进化与退化)和宇宙气用的迟速上看,宇宙演化中的万物和万物命不过是宇宙天然过程的阶梯上的器物和功用能气,人与原宇宙原的合一,中医学认为是“与道合同,乃得真人”,“精者身之本”是人与先天无极宇宙本体合一的表现.人与原始宇宙的合一是“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人与后天有极宇宙合一是“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和“会通六合”时空合一的体现.人与自然“天地”合一是“人与天地相参”,人与总星系“九星”的合一是“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和乃朝八风”.人与二十八宿合一是”卫气之行,出入之合”.“天周二十八宿……周于五脏”体现在天人合一的“五十营”上.人与七曜合一是“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主要是七曜天之精气与五脏合一.人与日合一是“色以应日”.人与月合一是“脉以应月”,人与地合一是“地食人以五味”和“阳主昼明主夜”,地德载物等,人与六气合一是·天食人以五气”和·六节分治而万物化生矣”;人与生态系“道生”合一是“生气通天”,“道之所生”意为一物制一物和物物同生,人与社会系“众人”的合一是“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人与人间处物的合一是“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人自身的合一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与精神合一是“形与神俱”,人与宇宙间(天地之间)的合一是“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以上是人与廖序和廓序宇宙合一观,最后是人与全宇宙合一观,主要是“平治于权衡……精气以时服,五阳巳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可见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是主客和客主对立统一和平共处的。因此宇宙万物的“生生化化”表现为一个如网络一样的不可分割的宇生圈! 十三、中医三堆宇宙的“三知”医道观 上述筒略地分析了中医学家认识的宇宙体系.宇宙万物和万物命的演化程序是;绝对之无——无——有——原体——本体——基点——变体——始基——本气——元气——真气——灵气——精气——微气——原气——素气——清气一形一质一体一物一器一星辰一曜一宿——众星——宇——天地——九星”——二十八宿——七曜——日——月——地——六气——道生(五生和五虫)——众人——人间(处物与德流)——身体——脑——人神一天地之间——天下.这是宇宙巨气往”(即进化的程序),“复”是循着住极必复的象变回程,即退化回归之路,复到原点又开始下一茬新过程.中医学以天然为天纲,以天地万物为纲纪.认识这个往复过程的.这就是宇宙万物演化榄核型模式的结构.根据宇宙万物生、成、败的成败之道(成败律)独自创立了三合为治的三知医道观.如《素问·著至教论》,说:“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这个“三知”的三维宇宙医道观和三维医学,它贯通于整个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之中。 |
| |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