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诸世纪(十二)[2678]

  • 诸世纪(十)[3330]

  • 诸世纪(九)[2826]

  • 诸世纪(八)[1227]

  • 诸世纪(七)[2897]

  • 诸世纪(六)[3162]

  • 诸世纪(五)[3484]

  • 诸世纪(四)[2871]

  • 诸世纪(三)[3845]

  • 诸世纪(二)[3397]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8399]

  • 电话号码预测[232749]

  • 黄大仙神签[17511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9117]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1235]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644]

  • 姓名评分程序[88750]

  • 周公解梦全书[83078]

  • 姓名数字计算法[692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705]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6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935]

  • 无为而治 【…[5557]

  • 心灵的花园[6833]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7003]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370]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770]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541]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71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902]

  •  
      诸世纪(十一)       
    诸世纪(十一)
    [ 作者:诺查丹玛斯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4143    文章录入:云中子
    诸世纪
    第二十三章

    被贬为“全人类公敌”的拿破仑
      杀人 道义被无情砧辱
        全人类不共戴天之敌
        那恶徒 比祖先凶残百倍
        不论父辈叔辈
        铁 火 水 血 腥臭 人非人
        巨人 被毁誉之箭射中
    
        拿破仑在欧洲大陆掀起了革命狂潮,他率领的法军对各国原有封建秩序的“摧残”,让
    那些被迫签下檀渊之盟的封建君主们对拿破仑及法国革命恨之入骨。本诗即是预言带动欧洲
    极大进步的伟人拿破仑将受到愚顽的封建君主们的咒骂与低毁。
        诺查丹玛斯显然预知到天才的拿破仑会使整个欧洲为之震动,让所有封建皇帝、国王与
    大公们心惊肉跳,所以他预言“全人类不共戴天之敌”会成为君主们对拿破仑作出的诅咒。
    历史发展果如其所料,贝内齐亚(即威尼斯)公使莫内尼格在拿破仑死后就曾恶毒地攻击拿
    破仑,称他为“全人类公敌”。预言诗最末一行之前,全是预示拿破仑将从反动君主们口中
    得到怎样的“形容词]。事实上,各国君主以所有可以想像的方式,在一切可能的场合对拿
    破仑进行口诛笔伐,以泄心头之恨。奥国皇帝曾称拿破仑为“嗜血鬼”,西班牙国王曾挖苦
    他“丑陋的科西嘉短树桩]……
        但无论怎样贬毁,伟人终是伟人。诗最末一行指出,这些全是无用的中伤,丝毫不能减
    弱巨人在历史上的珍珠光芒。
    
    
    x—9的续篇“反基督”的进军?
      隆席埃尔之下 危险的荆棘之路
        死后的人 越过伙伴人群
        手无寸物 翻越比利牛斯
        大公自但德向佩尔皮尼安急行
    
        诗中出现的“死后的人”一语,专家们指出,同为诺查丹玛斯对“反基督”的称谓。
        从诗第二、三行来看,似乎是预言“反基督”率领大批信徒自“老巢”中东来到欧洲大
    陆的情形。在有关“反基督”的其它章节里,诺查丹玛斯曾说过“反基督”一旦现身欧洲,
    将是基督教灭亡的前奏。在欧洲,“反基督”将利用人们越来越不信任“基督拯救世人”的
    心理,进一步迷惑基督教徒脱离教会,改信其所宣扬的宗教。“策反”教众是对基督教最致
    命的一击。
        诗的未句也许是指位于比利牛斯山脉北侧的法国的执政者(“大公”)为阻止“反基
    督”南进,赶往佩尔皮尼安主持阻拦行动计划。
    
    
    刚就任的教皇古雷格里奥斯十四世之死
      被尊为圣王 受愚弄的投票人
        突然 疲于表达旨意
        心动非常 敏速且迟钝
        出于善意与好意
        加速死亡 毫无痛楚
        去世之夜 让被杀的引路人惊惧
    
        历史上,专注精神修养、广布福音的西方精神领袖——教皇,多有长寿之辈,且往往是
    终身任职长达数十年。不过,如1978年保罗一世加冕伊始便意外猝死的教皇,也绝非仅有
    一位。本诗预言的是历史上另一位在位时间极其短暂的教皇——古雷格里奥斯十四世。
        几行诗句都较易理解,专家们据诗推测,古雷格里奥斯死于心脏疾患。[心动非常 敏
    速且迟钝”大概是描述心跳异常的症状,这常常是心脏病猝发的主要诱因。
        有趣的是,专家们在本诗里找到了历史上安乐死的最早范例。“出于善意与好意加速死
    亡毫无痛楚”无疑是预言当古雷格里奥斯十四心脏病突发、痛苦万分时,身边的侍卫与教廷
    懂医术的神甫为早早解除其痛苦,给他施行了安乐死。因为当时的医学对如此严重的心脏病
    是无能为力的。专家们在梵蒂冈找到的史料证实了这一点。史实记载,古雷格里奥斯十四世
    突发心病,教廷医士束手无策,认为此病必死无疑,教皇身边的枢机卿们商议给教皇服下某
    种强效安眠药,让他了却生世的痛苦,及早到天国去侍奉上帝。
        实际上,古雷格里奥斯十四并不是一位品德高尚的教皇。据稗史披露,他依靠贿选及欺
    瞒投票人才登上教皇宝座。这便是诗首句的寓意所在。他的意外去世,肯定令那些与他狼狈
    为好,企图利用他大捞一票的人感到无法相信和遗憾。
        有专家开玩笑道,上帝定是在那晚时处于清醒状态,看清古雷格里奥斯利用何种手段当
    上自己在大地上的“统治代表”,于是将其早早召人天堂,让他在天堂里以自己为楷模,修
    炼一下“高人”的品格。
    
    
    藏身于牧场和集市的士兵蜂起进攻
      反刍动物的饲料树叶下面
        他们被导向食粮场所的中心
        悄无声息的士兵 在武器上弹出乐音
        安提普的市镇
        毗邻之地便是试斗场
    
        本诗虽不十分隐晦,但令专家们无法将它与具体事件联系起来。诗句大意是预示一群隐
    藏在牧场和城镇集市内的士兵,群起围攻一座名叫“安提普”的小城。“安提普”为何地是
    本诗的解读要点。
        中世纪末期欧洲的长期宗教战争中,类似事件十分普遍。新教徒的武装和天主教武装以
    及国王的军队在吃了败仗后,往往四散流窜乡间与小城镇,以骚扰地方小领主、抢夺农民财
    物补充军资。农民们极端憎恨此等散兵游勇,但苦于手无寸铁,只好敢怒不敢言。
        专家们正致力于在地图上找出“安提普”,以将本诗预示之事从成千上万同类事件中甄
    别出来。
    
    
    谜一般的乌尔内尔·波希尔
      乌尔内尔 波希尔 无思想分别
        害怕变成被囚车带去的牢犯之身
        大胆 臆病
        面容苍白的数人娼妇作伴
        巴塞罗那的沙尔多兹修道院
        到达 改宗
    
        这是一首令《诸世纪》的所有研究学者倍感头痛的预言诗。诺查丹玛斯达到了他不欲让
    所有人轻松读懂整部《诸世纪》的目的。
        “乌尔内尔·波希尔”似乎是人名,但历史上的人名如恒河沙粒,花费百亿年也捞不出
    这样一颗“针”。有专家认为,它更象一个地名,从拼写上稍加改动便是西班牙的一处地名
    ——赛奥·德·乌尔赫尔。但这样的改动是否与预言吻合,专家不敢肯定。
        诗后半部分提到“沙尔多兹修道院”,并说它在巴塞罗那。但事实上,此修道院位于蒙
    特卡洛,历史上一直默默无闻。
    
    
    弑父逆子被处以绞刑
      老公爵日渐衰弱 常感口渴
        最终之日 儿子不愿奉水于父
        一息尚存 被沉入深井
        死于非命
        元老院让儿子选择
        长长的 轻轻的偿还父亲
    
        本诗预言的是一位老公爵被不肖儿子投入井中害死,儿子最终也没逃脱被惩罚的事件。
        诗前半部异常地简明易懂,不用解释,读者诸君自能领会诺查丹玛斯描述的情节。未两
    行的[长长的轻轻地偿还”应理解为元老院作出了处决此弑父逆子的决定,采用的行刑方式
    是“长长的 轻轻地”,与干脆利落的斩决不同,那么这种刑法便是绞刑。
        在欧洲历史上,杀死自己父亲以便早日继承王位或贵族称号的案例有过几起,但具体情
    节与本诗并不相符。《诸世纪》里诸如此类无法具体化的章节,大约有30%左右。
    
    
    拿破仑没落后复位的路易十八(1814)
      法兰西王国幸甚 人生幸甚
        血 死 怒气 愤激 毫无所闻
        让自命不凡者 羡慕的名讳
        被“盗”之王 厨房内极高的权威
    
        诺查丹玛斯在这首诗里言及的主角是依靠反法联军刺刀保护的复辟国王路易十八。
        1812年冬天,拿破仑率领六十万法军进军莫斯科,遭到空前惨败,大军伤亡殆尽,最
    后仅剩不足两万人逃回巴黎。法兰西帝国元气大伤,紧接着的莱比锡会战、巴黎会战,终于
    让拿破仑竖起降旗,宣布退位。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路易十八上台。
        人们最初认为路易十八能带来王国的安宁,因而称他为“救世主”。而当上国王,对路
    易十八来说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不过,人们很快发现,路易十八实在不该于大革命后做
    一国之主,他对法国人民的饥寒疾苦毫不关心,“毫无所闻”,这使经历过大革命、早已炼
    就勇于反抗愚昧封建王权“铁胆”的法兰西人民无法容忍;他们再不想要如此糟糕的国王。
    于是,他们在拿破仑重新回归法国时显示了空前强烈的热情。
        诗最末一行的“被‘盗’之王”预示人们认为路易十八有王位,毫不称职。“厨房内极
    高的权威”暗示路易十八独长于填腹术,常饱食无度。据法国史记述,路易十八有一个出名
    的浑号:大食汉。
    
    
    厄运缠身的玛多·洛瓦亚尔(1787~99)
      牢狱的女王 脸色发青的姑娘 见面
        肚腹被牢牢封住 不幸的种子
        此时 悲叹的低吟
        传至安古雷姆之耳
        美满的喜事 遇到高山障碍
    
        “牢狱的女王”是指法国大革命中与路易十六一同被关入监牢的王后玛丽·安特瓦涅
    特·玛多·洛瓦亚尔便是王后亲出的公主。本诗是关于这位公主不幸婚姻的预言。
        诗第一行的“脸色发青的姑娘”应是玛多·洛瓦亚尔,当她的父母被捕人狱后,她担心
    他们的近况,不知会有何种命运会降临他们头上,因此整日优虑不安,“脸色发青”。“见
    面”也许是指洛瓦亚尔到监狱去探望父母。
        诗后几行便是关于其婚姻的预示,洛瓦亚尔与安吉鲁大公于1787年订婚,婚礼在十二
    年后的1799年举行,婚前,洛瓦亚尔并不知道自己因某种原因不能生育,这给她的婚后生
    活投下挥之不散的阴影。“肚腹被牢牢封住”即为寓示此事。“安古雷姆”是诺查丹玛斯预
    言的驸马之名,与历史上的驸马安吉鲁大公姓名相去不远。当安吉鲁发觉妻子无法为他留下
    后裔,立即另寻新欢,让洛瓦亚尔独守空房,寂寞一生。
    
    
    纳瓦尔公爵亨利即洁王位(1589)
      洛勒鲁家 给万多姆让出阳光大道
        高位者失位 低位者上升
        阿蒙的儿子 被罗马选中
        并且 二人实权者 穷途末路
    
        这是公认的《诸世纪》里成功的预言诗之一。诺查丹玛斯准确地预见到纳瓦尔公爵亨利
    将登上法兰西王位。
        亨利戴上法兰西王冠之前,是法国新教胡格诺派的领袖。当时法国国内正处于天主教徒
    与胡格诺教徒的一派混战之中,国王亨利三世(即位前称昂儒公爵)两面三刀,数次宣布保
    护新教徒的权利但又数次背信弃义。不过,为了政治上的利益,亨利三世同样对天主教徒玩
    弄手段。1588年,他为夺回实际操纵在吉士公爵兄弟手中的王权,派近卫军暗杀了吉士兄
    弟,同时囚禁天主教的大批首领。这一举动引发狂热的天主教徒的叛乱。亨利三世被赶出巴
    黎。不久被一个狂热的修道士将他暗杀。王位空缺,纳瓦尔公爵亨利成为当然继承人。这是
    诗第二行预示的史实。“万多姆”为亨利的家族名。亨利即位后,号称“亨利四世”。
        “阿蒙”在法语中义为“异教徒”,这也符合亨利胡格诺派领袖的身份。“被罗马选
    中”寓示这位国王得到来自罗马教皇的支持。事实上,这是有条件的,亨利在进入巴黎之
    前,他告诉巴黎的天主教徒,他将放弃新教,重归天主教。
        诗未行预示的即是对政权有极大影响力的吉士公爵兄弟,“穷途末路”,被一心夺回王
    权的亨利三世暗杀。
    
    
    伊丽莎白一世继承异母妹的王位
      她 作为女王 被欢迎之日
        祝福的翌日 举行祈祷式
        评价 毫无动摇的正确
        身分曾经极低 高贵傲慢的女工
    
        本诗预言某位女王的登台。虽然很像是预言英国王室的伊丽莎白一世,但情节太过简
    单,令学者们无法贸然断定。
        值得注意的是诗最末一行,“身分曾经极低”也许不宜理解为出身微寒。历史上,伊丽
    莎白即位前经历坎坷,曾被囚禁狱中。如果本诗预示的是伊丽莎白,此句可能意指她曾沦为
    囚犯,身分很低。
        诗第三行作出对女王的评价,寓指女王政绩突出,颇受好评。而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时
    代,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作为“世界工场]的霸主地位已然确立,伊丽莎丽的确赢得了
    国人的好感与尊敬。
        本诗目前尚存争议,有待学者深入研究。
    
    
    让意大利头痛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
      共属于特定团体的一切友人
        遵照粗野的文书 被迫得气喘吁吁
        公共财产 大立者 被六人“毁灭”
        罗马人从未如此被伤害
    
        “罗马人”代指意大利,“被伤害”显然是“粗野的文书”带来的令意大利感到不舒服
    的结果。本诗也许是关于某个组织作出的决议让意大利的国家利益受损的预言。
        诗首行的“特定团体”引起了学者的兴趣。他们猜想,诗第三行的“六人”暗示此团体
    加上意大利正好是七国。恰好旨在推动欧洲整体经济利益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伊始,参加
    国有六国,英国随后入盟。“特定团体”可以肯定是寓指欧共体。
        “粗野的文书”便可理解为欧共体作出的决定。诗中暗示,这些决定让意大利人感到被
    欧共体其他伙伴国“坑惨了”,意大利为遵守这些“粗野的文书”付出了得不偿失的代价,
    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围绕法兰西王室的种种事件
      拯救劣等者的王 心怀恶意
        他 赠出指环 仍遭杀害吧
        父亲不欲将高贵 注入儿子的玉体
        曾经 佩鲁贾的玛吉僧族
        仿效王国习以为常之人举事
    
        虽然不知道本诗预言的是哪个时代哪位人物,但学者们可以肯定一点:它是预言法兰西
    历史上王室内曾经发生的某些事件。
        法国的封建王国政体,实际上到大革命时就被法兰西人民“终结”,此后虽仍有国王、
    皇帝上台,但实质已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封建时代,法国宫廷内部经常围绕王位继承问题
    而产生流血事件,民间传说中便有不少关于此类宫廷斗争的稗史逸闻。
        诗未行“佩鲁贾的玛吉僧族”是指意大利的拜火教,教徒们也许在某次纷争中使用法国
    宫廷式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暗杀。
    
    
    爱德华八世的退位1936年12月10日
      只因 无离婚之意
        立即 被认定不适合的人物
        岛国之王 毫无疑义逃亡
        其后的代职者
        不能拥有王权的标志
    
        本诗毫无疑问是关于英国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预言。他的爱情让本世纪
    前半叶的无数性情中人为之倾倒,成为王室中一段经典的爱情神话。
        爱德华八世继其父乔治五世之后登上王位,按王室婚姻惯例,王后人选必须具有高贵的
    贵族血统,且须为处女。但爱德华八世爱上离过婚、年龄又偏大的辛普森夫人。保守党表示
    强烈反对,众议院通过决议,如果国王执意同辛普森夫人结婚,那他必须宣布放弃王位。
        在江山与美人不可兼得的艰难决择中,爱德华八世选择了能使他人生幸福的爱情。1936
    年12月10日,爱德华对国民郑重宣布退位,随后携辛普森夫人飞到美国,构筑爱的小巢。
    “逃亡”实指离开英国。
        其后,乔治六世登上王位,但他并不是正式的国王,仅仅“代行国王职权”。这便是
    “不能拥有王权的标志”寓义所在。
    
    
    宣誓忠诚执行新体制的路易十八(1814)
      被要求 向忘恩的民众誓发谏言
        于是 军队陷入安提普的田野
        摩纳哥的阿齐门 扬起悲叹声
        深入弗雷吉尔
        海岸依次被夺
    
        本诗被认为是关于于1814年复辟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的预言。
        一八一四年初,雄心壮志的皇帝拿破仑第一次感到穷途末路。几次重要战役的失败,使
    帝国实力大损。三月末,同盟军攻进巴黎。拿破仑只好退位以换取法国的尊严与和平。
        路易十八上台后,为安抚人心,稳定国内局势,向人民宣誓忠诚执行大革命时期产生的
    现有体制,保卫资产阶级与人民的既得利益。诗首行即预示此事,但安提普地区的人们却拒
    绝承认路易十八,他们表示仍效忠拿破仑皇帝。这让路易十八大为光火,派军队前往该地镇
    压,将领头的安提普贵族逮捕并流放至摩纳哥。诗第二、三行的寓义即在于此。
        诗未行较为晦涩,目前尚无学者解读出来。
    
    
    短暂的拿破仑百日天下
      意大利败北,被囚的君王
        夏纳海路 渡往马赛
        非比寻常的努力让异国人臣服的意愿
        例外的枪击 一只王蜂
    
        本诗预言的是1815间拿破仑短暂的“百日皇朝”。
        诗首行的“被囚的君王”寓指退位后被拘于厄尔巴岛的拿破仑。他仍保有“皇帝”的称
    号与权力,不过权力行使仅限于那个小小的岛屿。
        1815年2月中旬,国内的拿破仑支持者派密使至厄尔巴岛谒见这位昔日领袖,告诉他
    重返法国的时机现已成熟。拿破仑迅速行动,趁负责监视他的同盟国特派员回国休假的大好
    时机,乘船逃离厄尔巴岛,选择戛纳登陆,一路凯旋北进巴黎。诺查丹玛斯对拿破仑登陆点
    的预言与史实稍有差错,不过马赛曾是拿破仑考虑过的登陆点。
        重新进驻杜伊勒里宫后,拿破仑抓紧时间恢复权势以及掌握赖以安身立命的军事力量,
    力图重振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雄风。此即诗第三行寓义所在。
        诗未行再次提及拿破仑的标志物——蜜蜂。要不是在滑铁卢犯了致命错误,拿破仑的第
    二次崛起不会只持续“百日”。
    
    
    高贵妇人的不洁行为与洪水的预言
      经埃布罗通往布里藏鲁的大道
        畅行无阻
        塔格河 在远处遥遥示威
        佩利格斯之地 无法者 光天化日
        贵宾席 坐着高贵的夫人
    
        学者们认为这首诗预言的中心是未行里提到的“高贵的夫人”,但却无法解译出这位夫
    人是谁。
        [埃布罗]、“布里藏鲁”、“佩利塔斯”三处地名同样令学者们煞费心思,有人说是法
    国南部的三个地区;有人说是苏格兰的三个小城……,但都无法令人信服。
        诗第二行的“塔格河在远处遥遥示威”,大概为预示“塔格河”将暴发洪水,威胁流域
    内的居民安全。
        诗未两行也许寓指“塔格河”的洪水过后,“高贵的妇人”胆大包天地作出蔑视法律与
    道义的恶行,比如囤积居奇一类,让饱受洪水肆虐的人民雪上加霜。
    
    
    英法的友好关系·EEC(1968年前后)
      步后尘一心为英俊兄长复仇
        占据复仇阴影覆盖下的王国
        此人 被杀
        应受非难的行为 障害 血
        永世 保证 英吉利与法兰西的协调
    
        诗未句预言英国与法国将保持友好关系,“保证”一词寓指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框架
    内,两诗前三句大概是预言某国执政者被害后,其弟继续掌权,策划为兄长报仇。这让学者
    们想到六十年代美国总统被刺事件。“英俊兄长”也许即是指约翰·肯尼迪,他在一九六三
    年被国内的极端右翼分子枪杀。其后,弟弟洛华德·肯尼迪当选为总统,发誓要找出幕后真
    凶,告慰兄长在天之灵。诗的预示是,洛华德·肯尼迪将步其兄长的后尘,在短时间内又遭
    杀害。幸好这没有再一次成为历史事实。
    
    
    胡格诺战争与欧洲的基督教分裂
      自第五元素与海格力斯
        彼等将战争的手 伸向神殿之门
        库勒曼 儒略 阿斯卡曼
        被击退
        剑 键 鹫 品味未曾有过的不快
    
        本诗认为是关于十六世纪中叶,法国国王亨利二世与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之间争夺霸权
    的预言。
        亨利二世在位时,王权得到极大加强,同时法国日渐强盛。在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支
    持下,亨利二世发动了对富庶的近邻——意大利的侵略战争。这是法国充当欧洲大陆霸主计
    划的第一步。
        卡尔五世不能坐看法国抢去霸权,他联合德皇,号召所有天主教徒起来反对亨利二世的
    侵略。当时欧洲的宗教冲突已呈越演越烈之势,天主教徒加入反法战争刺激了法国国内庞大
    的新教势力,胡格诺教徒狂热地支持亨利二世击退卡尔五世与德皇的联合干涉行动。天主教
    与新教的水火不相容达到顶峰。
        “第五元素]寓意指新教,“海洛力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寓指势力依旧强大的
    天主教。“神殿之门”暗指意大利境内。法国侵略军与西班牙干涉军在意大利乱烧战火。
        此次战争以法军败退告终,它带来的宗教后果是基督教明显地分裂。
    
    
    著名美术作品的赝品事件
      第二和第三唱出一级品的乐声
        国王赐与过分的名誉
        肥肥 瘦瘦 中途衰弱
        金星的欺诈报告受到贬斥
    
        诺查丹玛斯在本诗里少见地对后世的文化状况作出预言。
        诗第一行明确地指出美术作品的赝品层出不穷,不止一幅地被伪造。这些模仿一流画家
    笔法的赝品流入市场后,因为一时无人看破,受到众多收藏家与爱好者的青睐,博得“过分
    的名誉],众人都想拥有这些“名画”。收藏赝品最冤枉的买家大概要数日本的三井集团与
    中东的一些石油富翁。在八十年代未的名画拍卖热中,三井集团以5400万美元的天价获得
    凡高的名画《向日葵》的所有权。但一年后,有著名鉴画家指出,那幅《向日葵》可能是伪
    作。
        雁品终究存在“马脚”,当一些独具鉴赏力的收藏家逐渐找出其与真品的不同之处后,
    这些赝品也就名声大跌。
        诗未行的“金星”,是希腊神话中主管美与艺术的女神维纳斯,寓指赝品的制作者最终
    被查处并受到惩罚。
    
    
    毗邻诺查丹玛斯故乡之地 男子被逮捕
      圣波德莫泽尔的山羊之洞窟
        隐住身形 被捕
        拽着髯须扯出洞口
        俘虏如大型猛犬般 被迫爬行
        毕戈尔的人们直至塔布附近
    
        诗首行的地名“圣波德莫泽尔”紧邻诺查丹玛斯的故乡普罗旺斯,盛产葡萄与山羊。但
    诗中的“山羊”并非意指此地特产,学者们解释称,它是“被捕”的那个人的代称。
        诗大致描述某位重要人物潜逃至圣波德莫泽尔,躲在山间洞穴里,以避开追兵的搜捕。
    不幸的是,“猎人”的嗅觉与智慧远胜于[猎物”,追捕他的人最终寻至山洞将他捕获。
        遗憾的是,情节预示如此清晰,学者们却无法知晓主人公是哪位人物。
    
    
    拥有波拿巴血统的侄子即位(1852)
      侄子 流着伟大圣人的血
        因高贵的姓氏 他
        得以支撑屋顶和拱门
        彼等 被赤裸裸地追逐
        直至死境
        绿色 被换成赤与黑
    
        法国人民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国王路易·菲利普的统治,成立共和国。共和国举
    行大选,要求产生一位真正能领导法国的民主的总统。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罗
    巴成功地唤起人们对拿破仑的传奇式的回忆,他当选总统。在权力顶峰呆了四年后,路
    易·波拿巴滋生了恢复拿破仑帝国的念头。1852年12月,全民投票表决恢复帝制问题,约
    七百五十万人投赞成票,反对者仅占赞成者人数的零头——五十余万。路易·波拿巴当上第
    二帝国的皇帝称拿破仑三世。诗前三行即预示此事。
        后三行诗预言的无疑是帝国与普鲁士的战争。战争中,法军遭到空前的惨败,色当战役
    一直是法国人心中的耻辱回忆。拿破仑三世在这次战役中当了普鲁士国王的俘虏,二万五千
    名法军士兵阵亡。第二帝国在1870年宣告结束。
    
    
    德国诞生的世界性汽车公司
      神圣帝国在德意志降临世上
        阿拉伯之民 看见展子眼前的土地
        甚至蠢驴 也希翼变成卡尔马尼
        支持者 遍布各个村落
    
        诗首行的“神圣帝国”易被认为指神圣罗马帝国,但这是错误的。学者们指出,它表示
    的是席卷整个世界的庞大的汽车产业王国。诗第三行出现了解读本诗的关键之匙——“卡尔
    马尼”。
        “卡尔马尼”在原文拼作carromanic,据学者考证,是诺查丹玛斯向当时的法国王妃
    卡特琳娜·德·梅迪西丝谈论未来代替马的乘坐物时自创的新词,意指“carro的狂热
    迷”。“carro”与英语的“car”一词是如此相近,这让学者们毫不犹豫地肯定本诗便是关
    于汽车与德国某汽车公司的预言。
        诗未两行预示后世人们对汽车的狂热迷恋,“神圣帝国”生产的汽车让每一个人都垂涎
    三尺,也许此“神圣帝国”寓指梅塞德斯·奔驰公司?
    
    
    被金融问题绊倒的田中角荣内阁
      帝国 逐年强大
        某人 手握支配一切的权力
        但 他的支配并人生
        以短命告终
        二度春秋 在自己的船上 聊以度日
    
        本诗预言“帝国”的掌权者虽然巧妙使用支配国家的权力并收到实效,受到国民的支
    持,但因某次事件,掌权者被迫结束他短暂的执政生活。大多数学者都表示“某人”的身份
    太过模糊时;来自日本的专家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他是日本的前首相田中角荣。
        这位专家进一步解释,田中角荣任首相期间,使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成长保持极好的持
    续势头,受到经济界人士的欢迎;外交上成功地与近邻中国恢复邦交,打下中日友好的根
    基,博得政界与国民的好评。他使日本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活力。
        但后来田中角荣因政治资金来源问题受到调查,舆论界将此问题视作“政治腐败”,抨
    击声四起。田中角荣被迫与内阁集体辞职,以示承担责任。这即是诗前三行预言的事件。
        诗未行无疑是预言田中角荣下台后,闲居家中,以业余爱好打发时光的情景。他最喜好
    的休闲方式是饲养绣眼鸟。
    
    
    过激派希亚派暗杀要人
      披着长衣的残忍党徒
        袖中间藏着锋利的短剑
        想到夺取佛罗伦萨、暗杀大公
        不过有忠实的奴仆和年青人
        反对发现并给予帮助
    
        教徒身着拖地长袍、虔诚祷告的形象也许早已在读者脑中根深蒂固。但一加上“残忍”
    两字,这种印象就会被破坏,让人不寒而慄吧!这里出现的“残忍党徒”说的正是宗教的过
    激派——希亚派的教徒们,引发恐怖事件,用过激的行为表现对宗教的虔诚。“锋利的短
    剑”、“暗杀”等字眼更是充斥着血腥和残暴。让人不禁为成为他们暗杀目标的“大公”
    (也许指的是欧洲某位政治宗教要人)的性命而担忧。不过等我们心平气和地读完整首诗,
    就会蓦然发现,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预言家已在最后两行将喜剧的结尾告诉给大家:教
    徒的阴谋被忠诚的下属及时发现,并加以阻止。要人血溅短剑的惨剧终不会发生。整个事件
    有惊无险。
    
    
    被妹夫那波利王背叛的拿破仑
      把帝国付诸战争从而掌握实权的人
        会遭到他的妹夫的背叛
        被性情暴虐的野马拉拽
        全因作为对手的妹夫
        妒僧他所取得的业绩
    
        诺查丹玛斯写得最多的就是有关法国或拿破仑的预言诗。这首诗也不例外,能把“帝国
    付诸战争从而掌握实权的人”非拿破仑莫属。这里的“妹夫”就是与拿破仑妹妹结婚的那波
    利(也可译为那不勒斯)王约阿基姆·姆拉特,即缪拉元帅。拿破仑的一生,始终与战争结
    缘,他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统治被侵略地人民的极端不满。1808年4月,他的妹夫缪拉元
    帅继任那波利王位以后,也开始对拿破仑已在意大利实行的统治政策反感,并在1818年彻
    底背叛他,加入了欧洲多国漫长而广阔的反法斗争及民族解放斗争。具体动机如何,虽不能
    完全了解,但预言家所提到的“妒僧”,也定是动机之一吧!诗中还运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
    比喻:“性情暴虐的野马”,让人不难回想起约阿基姆还有一段当过骑兵队指挥官的历史。
    
    
    横行猖獗于王室的丑闻
      被灼热的欲火燃烧的小王子
        竟与自己的亲姐妹们尝禁果
        月亮女神的圣殿竟冒出妇人的衣裳
        被马尔诺的来路不明的男子
        所杀害
    
        诗的前几行列举的事件,全都是为世人道德、伦理不容的丑恶行为。从:‘王子]、[圣
    殿]更可看出,干出这些肮脏丑行的人,都是王室成员。皇室中的丑闻接连不断,最后连
    “马尔诺”的大公爵也可能被卷入其中。
        预言家采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手法在进行描述,让人觉得诗中所述的这些丑闻都的确常有
    发生。不过要想轻松找出这几件极具代表性的丑闻事件的具体所指,还不大可能。也许预言
    家正是要让读者在对这种若有似无的事件的发掘中领悟到统治阶级灵魂的丑恶,看透他们道
    貌岸然掩饰下的低劣本质吧!
    
    
    16世纪后半期,让英国重振声威的海盗船
      患有腿疾的国王企图发动战争
        联合诸岛根本看不起他
        几年之中的掠取、抢夺
        价值在岛国的暴政下政变
    
        一提到“联合诸岛”,自然让人联想起英国。“掠取、抢夺”的行为,16世纪后半期
    英伦三岛的海盗也并没少干。正是这些横行海上的船只重振了英国的声威,确立并巩固了英
    国在海上的霸权。让原本“看不起”它们的英国统治者刮目相看。“价值”得以“改变]。
        十六世纪后半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亚洲和美洲强占了广大的殖民地,成为欧洲最大最
    富的殖民国家。英国的海盗船也不甘落后,不断在海上抢劫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的财货。屡
    屡得手使英国海盗船名声大噪,也让西、葡过往船只闻风丧胆。1588年,西班牙派出它的
    强大海军“无敌舰队”,准备打击英国海盗船,进而入侵英国。英国的海军和非正规军的海
    盗船一道并肩作战,摧毁了这支舰队。西班牙和葡萄牙逐渐丧失了它们殖民强国地位,海上
    的霸权又落回英国手里。这一海上霸主地位的转换,在诗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唯一与历史有所出入的地方是:诗中第一行所控制的国王,是当时的詹姆士一世,但史
    书上并无关于詹姆士一世腿脚不便,患有足病的记载。
    
    
    1986年暴发民主革命的菲律宾
      群众来到布尔热湖畔
        他们在蒙梅利亚附近再度集合
        深思远虑的策划者
        成为人们思想的先导
        江布尔·圣·茹利亚
        托·莫利埃,斗争!
    
        诗中多处出现地名,可我们在研究当中找遍地图,也没有发现与这些地名相同或相近的
    单词。抛开这些专有名词不看,而从诗中表面性的语句入手,我们才能大概了解这讲的是民
    众革命的爆发。“群众]、“集合”、“斗争”,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运动轰轰烈烈开
    展。用1986年菲律宾革命来解释此诗,倒是极其合适的。
        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就出现了民主化浪潮,各阶层人民群众反独裁、争取民主的
    斗争发展到高峰。在亚洲的菲律宾群众的结会组社等“集合”活动,在“深思远虑”的“思
    想先导”者的指导下,发展势头也很猛烈。实行独裁统治达18年的马科斯政权,终于在
    1986年2月被“民主化”运动的浪潮推翻,改由科拉松·阿基诺执政,他的超前思想在运
    动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那代尔王亨利围攻巴黎
      轻浮男子的围攻坚持不了多久
        因为他的士兵
        全都是些改宗换教的异教徒
        亚得里亚为了保障法国的安全
        唯恐实力的转移
    
        如果第一行中“轻浮的男子”指的是有名的好色之徒那代尔王亨利的,这首诗讲述的就
    是1590年亨利起兵围攻巴黎的历史。
        那伐尔王亨利原来是一个喀尔文教的教徒,当他与逃离巴黎的亨利三世结盟,一起合围
    由’天主教联盟”所据守的巴黎的时候,亨利三世忽然被“联盟”的修道士刺死了,于是那
    代尔的亨利变成了法国的国王亨利四世。“联盟”的拥护者拒绝承认一个异教徒作国王,继
    续对亨利四世作战,亨利四世率领一支新旧教徒混合的军队(诗中预言家幽默地称之为“改
    宗换教的异教徒”)打败了联盟军,围攻巴黎,不过这次来势凶猛的围击却“坚持不了多
    久”,荷兰的西班牙军队在帕尔马公爵的率领下,前来救援巴黎,对围攻进行了有力的反
    击。仅仅四个月,亨利四世的围攻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下令撒围。诗的后两行,就
    是对当时危急形势的准确描述。
    
    
    佛朗索瓦二世不幸的婚姻及去世(1560)
      长子、寡妇、无后
        不幸婚姻
        两岛之间关系失和、破裂
        尚不满十八岁的未成年男子
        其它更加年青的人缔结婚约
    
        这首诗一直都被公认为是预言家准确预测精妙先知的有力证明。因为诗中每一句话,每
    一个细节都与法国年青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命运完全吻合、丝毫不差。当我们回顾完那一
    段历史,你定会对预言家所拥有的神奇预知发出惊叹,并且心悦诚服了。
        亨利二世在一次比武中伤了眼睛,最后终于受伤致死,他的“长子”佛朗索瓦即位,称
    佛朗索瓦二世(1559年)。年青的国王那时“尚不满十八岁”,由皇后玛丽·斯图亚特的
    舅父吉士公爵和吉士红衣主教代他治理国家。佛朗索瓦二世与玛丽的婚姻并没持续多久,还
    没等到玛丽产下子嗣的时候,佛朗索瓦二世坐上王位刚过一年就突然生脓疱死了。玛丽在这
    场“不幸的婚姻”的最后,由高贵的皇后一下子变成了“无后的寡妇”。法国对于玛丽来
    说,已成为一个毫无留恋的国度。不久,她执意回到了她的娘家斯图亚特王朝所在的苏格
    兰,寻求安慰。玛丽的回国,激起了法国宫廷的强烈不满,同时也使法国与英国这“两岛之
    间的关系失和”,最后“破裂”。而法国新即位的国王查理九世还是一个小孩,比起十六岁
    登基的佛朗索瓦来说,岂不是“更加年青”吗?
    
    
    舍弃王位的爱德华八世(1936)
      英王室的年青王子
        在他父亲临终之前被委以国家重任
        但是伦敦即与他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要想复位必须继承衣钵
    
        这首诗也是讲述1936年爱德华八世退位的史实,读者可将两首对比起来参考阅读。
        爱德华八世在他父王临终之前,接过了英国国王的玉玺,作为正统王位继承人的他,在
    一片朝贺声中登上了宝座。可惜年青多情的爱德华八世对王室中众多粉黛不屑一顾,偏偏对
    曾有过一段婚史的辛普森夫人一见钟情,在他的苦苦追求和感天动地的真情实义之下,两位
    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这一对伉俪的结合,即遭到了英国王室的强烈反对,他们以辛普森夫
    人过去的那一次婚姻以及她与王室并不媲配的背景为由,对爱德华八世轮番施压,展开“激
    烈的争论”,甚至以退位为要挟,逼迫国王放弃这段在王室看来极不光彩,有损英王室形象
    的婚姻。“江山”与“美人”之间,该如何选择?面对巨大的压力,爱德华八世苦苦思考。
    但是一看到温柔嫡淑的妻子,听到她温婉动听的声音,王家衣钵在他眼中,已变得微不足道
    了。同时,舆论对国王的反感也达极点,矛盾激化到了若爱德华八世不舍弃这段婚姻就必须
    退位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之下,国王为了心中神圣的爱情,毅然从头顶摘下皇冠,与爱妻子
    携手共赴另一种温馨浪漫的生活。这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现代爱情神话不知让多少多
    情男女沉醉痴迷。
        退位后的爱德华八世入住温莎堡,被封为温莎公爵。王位由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承。
    
    
    诺查丹玛斯亲眼所见的祭日盛况
      在科萨多和客纽斯之间的地方
        离山谷底部不远处
        隐隐传来鲁特琴优美的弦律
        清脆的音符响彻维尔弗朗吉
        钗钹和弦乐的声响余音环绕
    
        出现在诗中第一行的两个地名,都是离阿将50英里以内的近邻村庄。而阿将就是诺查
    丹玛斯居住的地方。
        与其它预言诗不同,这是一首很有特殊的不含预言意味的纯描述性的诗。这在整部诗集
    中都不多见。预言家用写实的手法把他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十六世纪节日的盛况介绍给后
    世的读者。“鲁特琴”是欧洲中世纪流行的一种弦技乐器。在预言家生活的时代,人们也许
    就是用它和钗钹这类的乐器在节日里尽情演奏,表达他们的欢愉抚乐之情。看得出来,预言
    家对这种庆祝方式也是非常喜欢的。用了“优美”、“清脆”来形容他对美妙器乐的赞赏。
    悠扬的乐曲中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的希望。对丰收的喜悦,以及对神灵的祈祷。这种略显
    原始但却质朴自然的庆祝方式,把欧洲中世纪人民的情感和憧憬、信仰等等,表现得淋漓尽
    至。
    
    
    英国的国际和平时期(19世纪)
      英国子孙仁慈治世
        王国因为和平得以统一
        对于曾困于战争的他们来说
        将致力于维持永久的和平
    
        这首诗描写的是英国相对和平的时期。但对于这个时代倒底是何时,却一直有着强烈的
    争议。最为突出的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是描写十九世纪英国的太平盛世,另一种则认为
    这是以“仁政]制国的乔治一世统治下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模样。不过从诗的末尾中对于英
    国将会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来看,第一种说法的可能性更高一些。十九世纪的英
    国,在前几个世纪的不断征战中,扩大了殖民地范围、巩固了海上霸权的地位,又进一步促
    进了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就得以顺利完成,伦敦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贸易和金融中心。强盛的英国当然希望继续在大国的舞台中保持这种优势,国与国之间相安
    无事,不愿发生战争来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威胁和损害。所以在大战爆发前的十九世纪,英国
    始终都还是致力于世界维和事业的。英国国内也还是保持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软弱无能的“妻管严”国王——路易十六
      贪享安逸,原本得到的江山
        却因过份的宽容和怠慢
        在瞬间被夸
        大轻信那看起来忠实的妻子
        慈悲之心只能把她送上绝路
    
        诗文描写的人物是个性格软弱、忧柔寡断、毫无魄力;听命于愚蠢粗俗的老婆,却又有
    着善慈悲等人性闪光点的可笑角色。诺查丹玛斯预言此人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江山”
    易主,王位轻易被夺。从整首诗中嘲讽的语调来看,预言家所指的,极有可能是在法国革命
    中失败的路易十六。他对他那身为奥国公主的妻子唯唯诺诺,听任摆布的可怜模样,在他们
    夫妻俩被判处死刑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巴黎人民街头巷尾闲聊时的笑料。
    
    
    与旧教会对应的亨利三世(1574~89)
      国王背叛人民,当选
        布洛瓦的出生,让旧教同盟屈服
        阿梅尔、科尔多巴、达尔马奇亚的臣民
        七个人的阴影给国王带来
        新的定金和至死的亡灵
    
        在诺查丹玛斯在其它的预言中曾多次提到的“布洛瓦公爵],指的是法国国王亨利三
    世。因为他出生在布洛瓦。这首诗更是明确地写出“布洛瓦的出生”,而且他与旧教派之间
    的尖锐对立,在第二行中也有体现。
        亨利三世在位期间,对新兴的喀尔文教派采取软弱的态度,并一再向他们的要求妥协。
    这些让步激怒了热心的天主教徒,他们为保护自己的宗教,组织了一个“神圣联盟”来反对
    亨利三世,同时,作为天主教会国的西班牙也与吉士兄弟联合,加入“旧教同盟],(诗中
    用“七个人”来代表对方联合势力的强大),并供给他们金钱(即诗中“新的定金”)和军
    队。亨利三世无奈之下只好与那代尔王亨利结盟,准备合围旧教同盟据点巴黎,正在这个时
    候,“联盟”的修道士刺死了亨利三世,带给了他“至死的亡灵”。至此,国王与旧教之间
    的对立才消失。
    
    
    亨利四世为爱妾立下的誓约
      那代尔王国之影并不真实
        这使作为实力者的人生有所缺憾
        对着康布勒立下模棱两可的誓约
        国王给了奥尔良
        合法的保障
    
        曾经是那代尔王,后又作为法国国王即位的亨利四世,之所以被诺查丹玛斯评价为
    “影”,是因他那看似辉煌的实力统治,对于法国民族的发展并没有什么重大影响。他的手
    中也并未掌握全部实权,这也算是他统治生涯的“缺陷”。不过好色的亨利四世对于讨好女
    人的手段则是甚为精通的。后宫佳丽个个天姿国色,连康布勒的总督巴拉尼之妻最后也被纳
    入亨利四世春宵暖帐中,成为他的爱妾之一。作为回报,亨利四世承认奥尔良为巴拉尼世袭
    所有。这种为博红颜一笑,竟将国土作交易的“誓约”,也早在预言家所料之中。
    
    
    拥有德国国王选举权的诸侯动向
      因为“黄金”,毫无价值的卑劣汉子
        人生、命运、死亡
        他没能成为萨克森的选举侯
        从不伦瑞克来的他寻求爱的记号
        诱惑着把它赠之于民
    
        这是一首以德国为背景的诗,写的是德国十六世纪的情况。“不伦瑞克”是德国中北部
    的工商业城市,“萨克森”为德国中部地区。
        从前三行可以看出:萨克森没能多生出持有国王选举权的选举侯。而后两行叙述的则是
    不伦瑞克公国与德国之间保持多年的友好关系将会有所改变。
    
    
    谋反失败与教会遭难
      布尔戈斯城对戴着花冠的妇人
        下达了谋反罪名成立的叛决
        神圣的高级圣职者在佛尔罗多
        毁灭了盗贼和假巡礼者之手
    
        这又是一首深奥难解的预言诗。诗的前半部分提及一位“戴着花冠的妇人”密谋反叛,
    却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位神秘的妇人指的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后半部分的“佛尔罗多”如
    果理解为西班牙的佛尔门特拉岛的话,那么讲述的可能是在那里的教会组织将受到打击、教
    徒遭难、毁于一旦。不过,这两部分之间可有什么关联?两件事件具体所指为何?等等问题
    却还是未解之迷。
    
    
    西班牙内乱与接连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旗摇憾在西班牙的内地
        呐喊的队伍一角的边境传来
        纷争通过了勒尼桥的附近
        军团被群众击退
    
        西班牙是西欧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工农运动不断高涨;1936年2月,成立了以左翼共和党人为首的共和国政府,并采取了一
    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是同年7月,一批反动军官在西班牙南部和北部的许多城市,发
    动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坚决保卫自己的政权,支持政府军对付反动军
    官佛朗哥领导下的国民军,但是德、意法西斯却援助叛军搞内乱,插手西班牙内战并对政府
    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战争局势一步步扩大,最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预言诗描写的就是
    上述情节。第三行的“勒尼”于法国中东部,曾一度被德国占领,最后一行中,写法国勒尼
    的群众击退占领军,来引喻西班牙内战以及二战中联合军(“群众”)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同
    盟,真是意味深长。
    
    
    人饮下硫磺毒水后窒息而死
      新城边的一个世界乐园
        通向从地下挖掘出的山路
        行人慌慌张张纷纷钻入缸内
        他们不得不饮那邪恶的硫磺水
    
        预言家第一次使用了“硫磺水”这个字眼,硫磺水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硫磺变成水要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经过燃烧后变成亚硫酸气体,再与水化合成硫酸。因此,可以认为这首
    诗说的就是石油化合物和其它燃料燃烧后排放出来的废气造成的危害。居住在盛满硫磺水的
    水(暗示被污染的海湾)边的居民被突然降临的灾难逼得不得不饮用这种有毒的水而纷纷死
    去。事件发生的地点在第一行和第二行有所暗示,那是一个“新城”的附近,是一个国际有
    名的观光胜地,周围有游乐场,那个城市是由“地下挖掘出来的群山组成”的,这样的新
    城,最有可能说的就是美国纽约,而在1979年3月28日,离约纽仅180英里的宾夕法尼亚
    州三涅岛原子能发电站放射能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不正如诗中有毒的“硫磺水”对人
    们的侵害吗?
    
    诸世纪 
    第二十四章

    
    
    洪水之后发现大墓,事实是……
      白昼,姆前沙水浸润柳库桑布尔的大地
        发现柳伦、土星
        山、平原、城市、街道和村庄
        洛林的洪水被大墓背叛
    
        “柳伦”是指的法国东部城市“吕尔”,还是法语中月亮“Lune”的谐音,还没有定
    论。“土星”可以为指的是希腊神话中的森林之神。将这些内容与最后一行出现的大坟墓联
    系起来看,参照前面曾反复叙述过的事件,又有一种恐怖的感觉袭过我们全身:一场大洪水
    吞没一切,“山、平原、城市……”都被无情的大水毁灭。灾难之后,一座巨大的墓穴会被
    掘出地面。里面藏有的秘密怎样,我们无法知晓,但想必这一发现定会改写人类的历史,给
    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溃败告终
      好几个比洛林地区地势更低的区域
        与德国的低畦地区合并
        皮卡尔迪、诺曼底
        以梅努为据点的人们
        再一次统一全部
    
        预言法国的洛林地区以及南部诸地、亚尔萨斯、皮卡迪、诺曼底、梅努等,在征得法国
    国民同意的基础上,与德国合并。与这样的情况相符的,只有1871年以法国失败而告终的
    普法战争对法国战败后土地处理问题。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拿破仑三世只好向普鲁士投降。当时普鲁士首
    相俾斯麦推行的是用武力统一德国的路线,同时也想乘机扩张领土。于是在大胜法国之后,
    毫不犹豫地占领了洛林地区和亚尔萨斯等多处原法国领土。
    
    
    老夫少妻之类奇怪的婚姻
      勒与钦尔特合流之地
        取消了很久以前的那种正式定婚仪式
        安文尔斯地区
        有着亵读神灵的老夫少妻般的婚姻
    
        出现的地名全在比利时。因此可以理解为预言在比利时会出现妙龄少女与年迈求婚者结
    合的婚姻。要找到具体、有名的史实与之对应,难免有些牵强,因为在十六世纪预言家眼中
    这一奇特的婚姻“亵渎神灵”,而在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看来,这一切都不伤大雅,是结婚
    者的自由。老夫少妻、老妻少夫之类的婚姻早已不足为奇。是否举行“定婚仪式”,也更是
    没必要去进行小题大作地追究。身处十六世纪封建欧洲的预言家,能预见到几百年后比较普
    遍的开放自由、不再保守的婚姻现象,预言灵验与否,读者自明。
    
    
    妻妾成群的亨利二世
      三个娼妇争风吃醋大吵大闹
        作为争吵焦点的男子
        却只在一边冷眼旁观沉默不作声
        圣者瑟朗不再成为她的保护者
        女人把丈夫叫作火焰、盾牌和
        白色的晚宴会
    
        用“作为争吵焦点”、“圣者”来形容的“瑟朗”(Selin)是破译这首诗的关键。如
    果把这个词理解为亨利二世的话,此诗就可用亨利二世左拥有抱,妻妾成群的史实来解释。
    这首诗的语句浅显,读者一看便能想像出亨利二世周旋在女人堆里,四处讨好,却又无法安
    顿好女人们之间吃醋争风的情圣形象。后两行写他的爱妻们各自给他取的亲呢的称呼,极具
    讽刺意味。
    
    
    世纪末出现的基督教之敌的诞生
      畏忌别人提及生世
        因为他是小妾之子
        两岁之时由于所受苦难的补偿身价提高
        她被敌人捕虏之后被带往玛林、布鲁塞尔
    
        介绍那位将本世纪之末出现的基督教之敌的诞生情况。生他的母亲会受到枷刑之苦,也
    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他后来得以身价提高,出人头地。
    
    
    玛丽·斯图亚特的不幸婚姻
      在宾客们一片蔑视声中促成一桩婚姻
        但是到了最后,婚姻变得不幸
        公婆根本看不起媳妇玛丽
        腓布死去后,媳妇的处境更加凄惨
    
        这仍是在讲述玛丽·斯图亚特那段不幸的婚姻。这位英国王室的少女与法国国王佛朗索
    瓦二世的结合,并没给她带来多大的好运。佛朗索瓦二世的母亲卡特琳娜·第奇压根本看不
    上玛丽。两人的矛盾从婚姻的一开始就激烈表现出来。风风光光成为法国王后的玛丽,以为
    可以凭借丈夫的地位改善自己的处境,岂知这段婚姻维持不到两年,佛朗索瓦二世就去世
    了。从此,玛丽在法国王室的境遇便一落千丈,举目无亲,婆婆卡特琳娜更是讨厌这个没能
    为皇族产下一儿半女的媳妇。孤苦无助的玛丽受不了婆婆的蔑视和冷遇,万般无奈之下只好
    回到苏格兰。
        诗中的“腓布”,即指佛朗索瓦二世。
    
    
    1982年,英国福克兰群岛纷争和帝国的没落
      王族的领导者不得已也俯身低头
        口中喷出鲜血,血流如柱
        英国国教的支配者让王国喘息
        如被砍断的树枝失去生命力
        在突尼斯苟延残喘
    
        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和最大的殖民国,称霸世界达200年之久,但是它也是最早走
    向衰落的国家。这首诗就是预言号称“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帝国没落衰败。从一至三行,都
    在描写英国失去昔日的辉煌和风光。领导者力不从心地苦持危局,在后来崛起的超级大国美
    国的间接控制、干涉下,不得不听从山姆大叔的指挥棒的无奈惨状。但是在诗的最后部分,
    作者又让我们看到希望:哪怕“苟延残喘”,说明英国仍不失有恢复它往日神勇咸严的可
    能,“突尼斯”在此处指代隔海之地,与此相符的就有1982年发生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福
    克兰群岛的劳维纳斯争议。
    
    
    某国君主丑闻缠身
      被人吹捧得洋洋得意的君王
        不顾自己的身份和权力,去侮辱妙龄少女
        卑劣残忍的人,容不下他人
        垂涎他们的妻子
        国王将他们流放至死
    
        诗中的这个君主形象:残暴、卑鄙、好色、无耻,利用王权至高无上的威信,肆意干出
    丑恶的勾当。国王的丑闻也导致国内一片混乱,纷争四起,为了平息民愤,镇压反抗,国王
    残忍地将反对者们“流放至死”。
        仅以诗句还无法断定这是哪个国家的事情。但无论是在何国,若真遇上这样一位昏君、
    暴君,都是臣民天大的不幸。我们只有祈祷预言不要灵验。
    
    
    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的事件(1643~)
      哀悼之时,狡猾的国家
        向年青的埃马奇亚人挑起战争
        法国震撼,危机逼近船队
        在马赛试刀,两面展开对话
    
        “埃马奇亚”是马其顿的一个地区,意为光辉的太阳。[年青的埃马奇亚人”,指的就
    是被称为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在路易十四执政的五十五年中,法国由于它的物质力量和文学
    的光辉,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这种光荣反映到它的国王身上,他就被比喻为太阳,又称路
    易大帝。诗中提及的事件,全都是在国势隆盛的“路易十四的世纪](1600年代)发生过的
    真实史实。首先,是“狡猾的国家”西班牙进攻法国,这场战争又称为遗产继承战,因为它
    的爆发是在196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去世的“哀悼之时”。使“法国震撼]的,则是
    1648年爆发的反王权的“福隆德”运动,这场武装起义持续了近四年,最后被镇压了。接
    下来路易十四又进军马赛,在那里扬了扬军威,被预言家称为“试刀”,最后在“两面展开
    对话”,路易十四通过《威斯特发利亚和约》等和约对话形式,得到了往向已久的比利牛斯
    山、亚尔萨斯等法国西部边境大片地区,以证明他的“自然边疆说]。
    
    
    1560年掠夺里昂未遂始未
      里昂城中,二十五人一个鼻孔出气
        其中市民五人,其它的是
        德国人,布勒斯人和拉丁人
        在贵族指挥下排起长队
        却没逃过猛大的鼻子,计划败露
    
        1560年,胡格诺派教徒曾密谋在里昂发动叛变,占领里昂,夺取统治权。当时的策划
    者共有二十五人,除了五人市民以外,还有一些德国人和其它新教徒。这一伙密谋反叛者的
    幕后指挥,有孔德公爵以及卡尔特修道院的代理主教,诗中称为“贵族”。不过,周密的计
    划,却不小心走露了风声,阴谋被发现,结果叛乱未遂。这次事件正好发生在预言家生活的
    时代,所以预言能如此准确地描写每一个环节,也不足为怪。
    
    
    欧洲全土面临被灭绝的命运
      我禁不住泪流
        尼斯、摩纳哥、比萨、马尔尼
        全部被灭绝
        在他们身上,我们以血和武器作为新年礼物
        火!地震及水,无力的抵抗!
    
        第一行就出现了作者自称的第一人称“我”,这在诺查丹玛斯所著预言诗中是极其罕有
    的。而且他如此毫不掩饰地表达他的悲伤之情,他的担心和忧虑已足以让有泪不轻弹的自己
    “禁不住泪流”;难道说灾难的到来真的如此恐怖,无法避免吗?预言家的眼泪让我们每个
    人都心惊、畏怯、胆寒!诗中的地名全都在欧洲,对于“全部被火绝”的欧洲全土的命运,
    连预言家都只能洒泪挽叹“无力抵抗!”了,看来这场灭顶之灾真的无法逃脱,人们面对死
    亡和灾难,束手无策!
        第四行“用血和武器作为新年礼物”。因此,这场灾难有可能是发生在世纪末某年新年
    伊始时的大规模战争。同时,除了军队用各种可怕的武器(核武器及化学武器)互相残杀争
    夺、挑起残酷的战争这种“人祸”以外,未行还出现了各种自然现象带来的“天灾”。暗示
    大自然将发生大变异。所有的苦难一下子降临在欧洲大陆,成千上万的生命将被无情吞噬。
    预言家早已预见到了这场灾难的降临,却又无法阻止它的发生,他为后世的欧洲子民揪心,
    却又无回天之力,只能黯自泪流。
    
    
    匈牙利会落人异教徒手中吗?
      贝尼、埃莫尔、萨音龙
        这些将匈牙利转入异教徒手中
        长矛和火焰击发激烈的暴力
        阴谋被女将发现
    
        这里讲述匈牙利在某种阴谋下可能会落入异教徒(是否就是伊斯兰教教徒呢?)的手
    中。不过阴谋会被女人发现,最后结局如何?阴谋败露后,匈牙利面临的是怎样的前途?预
    言家却没告诉我们。
    
    
    阿拉伯设法侵攻匈牙利
      会在索尔比亚附近侵袭匈牙利
        布达来吸引起他们的注意
        拜占庭的领袖来到
        让他们改信阿拉伯教义
    
        预示阿拉伯设法侵略匈牙利,幸好布达传来的忠告引起了匈牙利人的警惕。匈牙利首都
    布达佩斯就是由处于多瑞河右岸的布达和多瑙河左岸的佩斯组成,说明阿拉伯人会首先把进
    攻的目标选在佩斯。最后一行,让匈牙利人“改信阿拉伯教义”,是否在暗示匈牙利将受到
    伊斯兰教宗教上的压制呢?让信奉上帝的人们崇拜真主,会意味着什么呢?
    
    
    恐怖的疫病以地中海沿库为中心蔓延
      希多利亚、拉古萨、那龙,神圣的都市
        疫病蔓延
        两位英雄之死成为王子的死因
        阿拉伯和匈牙利步调取得一致
    
        诗中又同时出现了阿拉伯和匈牙利。不过与前两首诗不同的是,这次两个国家不再有争
    执或压制,而是出现了友好相处,意见相合,“步调取得一致”的和睦局面,它们的联手,
    是不是就为了联合抵抗疫病的袭击呢?
        “希多利亚”位于希腊南部,“拉古萨”是南斯拉夫南北部城市。这些地方都处在地中
    海沿岸,疫病会以此为中心四处蔓延开去。
    
    
    十九世纪的意大利
      米兰流泪,佛罗伦萨、卢卡哭泣
        伟大的公爵乘上马车的时候
        座位更替,这个时候
        罗马神族也生变故
    
        十九世纪的普奥战争中,失败的奥地利放弃热那亚,通过拿破仑三世,热那亚被划入意
    大利版图。不久,意大利的首都从米兰附近迁都至佛罗伦萨,诗中用“座位更替”来形容。
    就在同一时期,罗马教皇手中的神权,也出现了动摇,宗教受到世俗势力的压制,教皇神圣
    至上的地位不再巩固,反而为世俗权力所左右,生出变故。
    
    
    神圣梵蒂冈崩溃之时
      啊!罗马,你的未日将近
        引来问题的并不是你的城墙
        而是血与实质
        残暴粗鲁的东方人会将让世界触目的文字
        深深刻入
        尖锐的长矛会让袖口处负伤
    
        诗中又出现了欧洲、罗马将会灭亡的恐怖字眼。但是这一次的侵入者不再是阿拉伯国家
    了,而是经许多研究者证明,这里的东方人也许就是指的中国军队!成吉思汗时期铁骑金戈
    横扫欧洲大陆的中国军队,在欧洲人眼里“残暴粗鲁”的印象早已根深蒂固。曾经所向披糜
    的中国军队,会又一次在欧洲大陆战无不胜!?
        “城墙”为教皇圣廷的建筑物,“引来问题的血与实质],理解为教皇本人。梵蒂冈的
    教皇不知是做错了什么,竟远远惹来中国军队长矛相向。“长矛”历来是中国人古时作战的
    传统兵器,这次轮到罗马教皇负伤了。不过从最后一行可看出,教皇的伤势并不严重,不会
    危及性命。但梵蒂冈却恐难保住。占领罗马的中国人,“会将让世界触目的文字深深刻
    入”,这里的“文字”当然是值得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博大精深的汉字;得胜的中国人要把赫
    赫战功篆刻在金壁辉煌的教皇圣殿。是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的胜利?还是要让后人了解中
    国军队曾有过的这一次壮举?
    
    
    70年代英美接近与水门事件
      伦敦首领依靠美国的力量
        让苏格兰背负冻结物资
        国王勒布让全世界震惊
        基督教之敌陷入苦境
    
        很有意思的一首诗。第一行即点出了英国与美国在70年代的微妙关系:二战后的英
    国,经济十分虚弱。政府为了恢复经济、稳定局势,不得不丢掉以往繁荣强盛时盛气凌人的
    架子,屈驾去寻求美国的帮助。那时的“伦敦首领”自然是麦克米伦首相,他为了讨好美
    国,竟动用潜水艇替美国运送装有核弹头的海军中距离弹道、导弹——北极星导弹!(“冻
    结物资”就是来源于此。之所以称为“冻结”,可从导弹的名称中找到原因。)
        三、四两行的重点在于美国。如果把“勒布”看作喻指的同时代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
    话,“基督之敌”就是美国共和党。让尼克松和共和党“陷入苦难”的事件,自然是1972
    年华盛顿的水门事件。在水门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本部发现的共和党所安放的窃听器,不仅
    使尼克松被迫辞职,也轰动了世界政坛,让“全世界震惊”。
    
    
    “五月大地震”会在2000年发生吗
      大地震在五月发生
        土星令山羊、水星木星聚牡牛
        金星据巨蟹、火星连处女
        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第一行即己醒目地标志出大地震将要发生的月份。不管会在哪一年出现这种可怕的震
    乱,光是预言家那毫不置疑的肯定语气,已让人们发惊。接下来,用了诗的一半的篇幅去详
    细描述占星术中天体、星座的布列位置,对于不太了解占星术的人来说,这是一团很难解开
    的迷,但那些精通天文、占星的人士,只须费点儿心思稍稍演算一下,一幅异常怪诞的星座
    分布图就会跃然纸上,按照这样的星座推算,发生5月大地震的年份,就是离我们很近的
    2000年!
        诺查丹玛斯最为恐怖的预言,是预测人类会在1999年灭亡!而这首诗却认为:一年之
    后,灭顶之灾又会再一次发生!如果说在1999年那场大劫难中,还能有极少数的人逃脱厄
    运的话,2000年发生的大地震会同样让他们难脱魔爪!人类的末日已在眼前了!!
    
    
    欧美国家对日本经济扩张的反应
      都市之前伫立着海军
        未经长途,赶快出发
        市民的诱饵,在陆地被夺
        舰队返回来捉捕大规模盗窃行为
    
        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举行“贸易立国”的政策,推行经济扩张,它的对外贸
    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反攻德、美的第三大贸易国。日本经济的迅速
    崛起,加剧了日美、日欧各国的矛盾;贸易的不平衡,也引起了欧美国家对长期顺差的日本
    的强烈不满。对于日本的经济扩张,欧美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措施,对日本施加压
    力,增加日本商品出口的困难。他们虎视眈眈。注视着日本的经济动向,如伫立在“都市”
    (代指日本)之前,随时准备作出反应,整装待发的“海军”(日本为四围是海的岛国,所
    以用了“海军]这个词)日本的产品(“诱饵”)也在欧美大陆遭到一定程度的抵制([陆上
    被夺])。最有意思的是末行的描写。美国曾以日本的东芝产品违反了巴黎统筹委员会
    (CCM)协定为由(诗中用“大规模盗窃行为]来代指),攻击日本经济,大力呼吁欧美国家
    联合起来压制日本,对日本的经济扩张作出必要的反应。
    
    
    不堪忍受暴政的国民纷纷起义
      生力军高扬战旗
        从南到北的辉煌战果,谁与争锋!
        受苦受难的群众蜂起云涌
        逃亡者在阿姆白昂的丛林里遭诛
    
        诗意简单易明,不堪忍受残暴统治的人民,纷纷揭竿起义,反对苛政。长期的黑暗统
    治,使起义一爆发,就得到“从南至北”的受苦人民积极响应,给统治阶级以沉重打击。不
    过要找出与诗意相符的特定事件却不容易。末行的“阿姆白昂”(AinbeUon)是全诗唯一的
    具体线索,但至今我们还尚未查找到这个地名所处的确切地点。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能泄漏事故(1986)
      眼前一片模糊,四周出现异样
        猛烈燃烧的火焰引起大雪纷飞
        润泽的绿色草原开始萎缩、枯竭
        空气污浊,呼吸困难
    
        1986年4月,前苏联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起原子能泄漏事故。放射能
    给切尔诺贝利周围的大片地区带来灾难性损失,不仅如此,连乌克兰及整个东欧地区都遭受
    到了原子能的巨大侵害。这首诗就是描述的这起产生恶性影响的事故。
        放射能的泄漏,首先给受到侵害的人们带来生理上的极大痛苦。受到放射能污染的人
    体,轻者产生视线模糊,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体内机能,如内分泌、神经系统
    出现紊乱,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大大降低,极易导致死亡。白血症、淋巴系统疾病也是
    受核能污染的结果。其次,放射能也给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切尔诺贝利放射能漏泄事故
    曾造成乌克兰、东欧许多国家当年粮食减产、庄稼不能成活,植物大面积“萎缩、枯竭”,
    勉强收获到的少得可怜的粮食,也因曾受到核能污染,人畜无法食用。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
    坏。
    
    
    地球变冷、寒潮侵袭、冰期到来
      天地越来越冷,大水也不例外
        可怕的星期日来到眼前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晴天
        这难忘的日子,寒冷在四个地方蔓延
    
        诗里没有指具体的日期,也许作者无法明示,也许没有必要明示,这些危险将是尽人皆
    知的事实。到了那一天,世界气温变冷,“大水”(这里指的是海洋是不言而喻的)也全变
    冷。那时人类一年到头都将过着寒冷的日子,许多人将相继被冻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晴
    天”,这里,人们可以想像得到那种昏暗阴惨的天气,它们让人垂头丧气、委靡不振,甚至
    可能会悬梁自尽。诗中的表述对预言家来说实在是大遥远了,但他仍然不希望他的预言灵
    验。遗憾的是,各种迹象表明,预言不会有错:已在相继出现的世界性气候不稳定,天气反
    常的现象让人无不痛楚地感到,人类灭亡的前兆这个阴影是多么沉重而又无法排解地笼罩在
    心上。而造成这一灾难的根源,正是现代文明社会排放的各种污染。人类正把一块能把自己
    置于死地的巨大帷幕罩在自己头上,诺查丹玛斯400多年前就站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里仰
    望着自己头上的云彩,对未来文明带来的可怕的危机作出了如此准确的预言。
    
    
    1999年,恐怖大王从天而降!
      1999年7月
        为使安哥鲁莫亚王复活
        恐怖大王将从天而落
        届时前后玛尔斯将统治天下
        说是为让人们获得幸福生活
    
        对于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研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专家来说,最引人注目而倍感忧虑的是
    《诸世纪》中关于人类灭亡的预言。因为它是全部预言的中心。上面这首诗,就是这个人类
    关注的焦点。
        预言最初是在诺查丹玛斯与亨利二世的对话中出现的,后来经过预言家的整理加工,写
    成诗句载进《诸世纪》中流传了下来。这是一首事关重大非同小可的预言诗,决不是作者突
    发奇想的信口开河和哗众取宠的耸人听闻,这首诗的基本思想看来在作者的年轻时代就已经
    初步形成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成熟完善,与亨利二世的谈话只不过是在那种场合
    下,为他提供了一个表达这个思想的机会,最后终于用诗的形式完整地阐述了他的预测。
        这首诗所涉及到的事件的重要性,诺查丹玛斯早就充分认识到了。他的其它预言诗,不
    开玩笑的调侃式的语气随便说来,似乎是故意要让后人费尽心机绞尽脑汁去猜测不休。但这
    首诗却是例外,其中预测事件发生的日期说得相当明确,使人没有任何其它解释的余地。可
    以认为,诺查丹玛斯在这首诗里,再也没有使用他那惯用的闪烁其词故意作弄人的手法。出
    于一位预言家的责任感,他这是在对我们这一代人作出极其慎重的警告。
        表面看来,这首诗怪诞不经,诗中唯一明白不误的是第一行“1999年7月”几个字,
    然而,“恐怖大王”、“安哥鲁莫亚”、“玛尔斯将统治天下”到底意味着什么,现在我们
    还不能破译。自古以来这个不解之谜不知耗去多少研究者的心血,也引起了各种不同的解
    释,当然无论那一种解释都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下面我们将介绍欧美研究者几代人努力探究
    破译出的几种目前较有份量的几种看法。
    
        1.太空袭记
    
        这个解释最有代表性,也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看法。即1999年多半要发生世界大战,
    “恐怖大王从天而落”是说远程轰炸机从空中将大量炸弹倾泻下来。到了现代,这种说法却
    似乎显得陈旧了,但这种基本思想并不过时,抛开“恐怖大王”是否指轰炸机和炸弹不说,
    再来一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没有减少。
    
        2。ICBM攻击记
    
        这是西德的克拉乌斯和美国的姆亚鼓吹的看法,当然它的前提条件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发生。1999年7月,世界大战爆发,ICBM(地对地导弹)将射向全世界所有的国家。这种
    观点是随着现代新式武器的出现从第一种说法发展而来的,最近还发明了有多种弹头的最新
    式火箭。因此,“恐怖大王”指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ICBM。
        从目前形势看,世界总体形势趋向缓和,多极化发展局势加强,但不稳定因素仍广泛存
    在,战火始终不停。如爆发第三次大战,大打出手的各国,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3.人造地球卫星攻击论
    
        英国一位名叫阿弗雷特·P·安塔兹的年轻研究者主张这种观点,他认为1999年7月,
    美、俄或者是英国、法国,也可能是中国或日本发射的人造地球卫星将发生事故,或是故意
    制造事故,把核能或激光照射到地球上来,这就是恐怖大王。
        目前,太空中的气象卫星和广播电视卫星全部加起来已有数百颗,这些卫星日夜不停地
    在地球周围运行着。其中还有一些专门用于军事目的的间谍卫星,它们是为了从大空中观测
    地面的核基地而发射上天的,这些卫星虽然比到月球探测的宇宙飞船小得多,但它们上面装
    有最现代化的精巧的照机机。自动控制系统和雷达,由此看来,不远的将来,它们还可装上
    原子弹或光学武器,这决不是很难办到的事。只不过鉴于目前局势,无论是谁先动手,都会
    两败俱伤得不偿失,所以才没有人敢贸然使用这种武器。
    
        4.慧星撞击论
    
        亨利·C·罗巴兹以及遵循他的研究方法的研究者都比较倾向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一
    颗比哈雷慧星、通古斯替星还要大得多的大天体将在1999年7月突然出现,它以极高的速
    度向地球撞来,这就是“恐怖大王”!但从理论角度来看,前面已经预言“披着长发的星
    星”肯定要与地球相撞。只要彻底破译《诸世纪》后就可知道,诺查丹玛斯是不会用两首诗
    来叙述一件事情的,即便是相同的事件。当他用两首诗来预言时,也不会用相同的语言。
        “恐怖大王”似乎给人有一种与替星有着本质不同的感觉,因此很有可能指的不是慧星
    冲撞。“大王”这个词原本就不是用来指无机的天体,它暗示着与人有着某种关系。大概可
    以认为作者是想用这句话来预言某种比替星的出现还要可怕的恐怖事件。
    
        5.外星人袭击论
    
        这是一种比慧星撞击论更加大胆,或者说更为富有想象力的观点,这是法国人库曼
    德·鲁多斯特提出来的。假定1999年外星人突然袭击地球,人类将是一片混乱,仓慌失
    措,最后全世界不得不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国际军事集团,以拼死抵抗,这种说法很能引
    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却很难令人信服。因为假如这是真的话,诺查丹玛斯那超人的预言力
    是不会不对此作出详细描述的,他肯定要留下一些暗示的语言,告诉人们这些外星人是什么
    样子,乘什么东西来的,又是如何行动的。所谓“恐怖大王”,我想把它看作是一种人为灾
    难象征也许比较确切一些。
    
        6.超光化学烟幕论
    
        这种观点是基于上述前提条件下提出来的,据说是美国一位名叫玛查尔的年轻研究者提
    出来的。虽然关于他的具体情况我们知之甚少,但目前却不得对他的观点刮目相看。这是因
    为我知道这样一个严重的事实:已经有数亿吨的污染物质散步在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中!
        这么多的铅化物、氧化合物和酸性氧化物包围着我们的地球,这大概是人们未曾想到的
    (每年全世界光是汽车和飞机就要烧掉数十亿吨油),光化学烟幕将把全世界的天空都遮盖
    住,当这层烟幕越来越厚,其重量达到一度限度时就很有可能突然从天上降下来。
        我不堪忍受这种想像,总之,地球周围那些光化学烟幕都是人类特别是现代人——那些
    车迷,飞机制造商,大企业主——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地排放污染物造成的。例如亚硫酸气
    体、氢化物(酸雨的根源)、铅(烷基毒粉),还有那些核试验排放出来的污染物突然从天
    而降——不管是全部一次落下还是陆陆续续落下,人类都可能在万般痛苦中死于非命。大气
    污染达到极限后给人类带来的地狱般的灾难,是人类行为自作自受的后果。只要人类,特别
    是那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人们不停止目前这种肆意的污染和排放行为,这一可怕的灾难总有一
    天要到来的。此外,能够补充新的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被严重摧毁,使氧气补充量日益
    减少,以至最后无法补充。到了那时,人类已经不能通过呼吸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因为空气
    中充满毒性气体,吸人后对人体有害,这将是最糟糕的后果。人类必死无疑,而且必死得痛
    苦不堪。
        根据现在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经济高度增长而造成的对人类的危害等,把“恐怖大
    王”解释为超光化学烟雾,或许最符合诺查丹玛斯预言的本意。
    
    
    是指批判教会的文人拉伯雷吗?
      现在与过去
        被丘比利的圣者裁决
        世界让他感到厌倦
        宣誓圣职在他眼中一钱不值
    
        一直以来,研究者们都认为这首诗喻指的是法国医师、小说家拉伯雷或者是法国著名的
    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伏尔泰。这两位知名人物曾对教会进行的尖锐批判,与诗中主人
    公桀傲不训的表现如出一辙。
        不过,把“丘比特的圣者”理解为异教徒的话,也许还能把全诗看作是指代的诺查丹玛
    斯的最大宗教仇敌——喀尔文教派。
    
    
    大七数是什么意思?
      大七数轮回完结之时
        相互残杀发生了
        它发生在这一千年开始不久
        那时地下的死人将破墓而出
    
        在关于1999年人类灭亡的预言之后,作者又安排了这样一首诗,似乎在对大劫难作一
    个概括性的总结。灾难降临之后,幸存的人是如何苟延残喘的呢?这首诗被认为描述了这一
    情景。
        这首诗的语言看上去十分显浅,然而其意思并不容易破译。首先,第一行“大七数”就
    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迷。
        关于1999年的诗就在此诗前面,而且这首诗使用了“它”这一指定代词,很显然这个
    “它”指的是21至30世纪之间的一千年,“一千年开始不久”的意思可以解释为“进入
    21世纪后不几年的时间内”,这样是非常顺理成章的。因此,“大七数”假如指的是年号
    的话,则为2007年或2070年,最多也是2700年。但是仅仅在年号上做文章显然是得不到
    多少有意义的东西的。我们应该放开眼光,从另一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抛开时间不想,从
    人类方面着手,“大七”可否指的是“7亿人”呢?假如这种分析正确的话,诗意就可以解
    释:大劫难后,全世界还剩下7亿人(或许是7000万,也可能是700万),“轮回完结之
    时”,即当人们为了生存进行了一番挣扎努力之后,却遭到了“残杀”。这里的“残杀”一
    词,原意是“一百头牛被砸死”,并不是什么大的战争,也不是古代式的战争,而是指一种
    未开化的野蛮的屠杀。于是我们把它解释为同类相食和群体间的疯狂的相互残杀,这种观点
    不无道理。
        最后一句:“地下的死人将破墓而出”,这只能解释为幽灵出来了,即世上的人都灭
    绝。这句话在《圣经》中也有记载,它说的是“上帝惩罚的最终完结”,即生者全部被惩罚
    之后,死人却被上帝唤醒,上帝根据他们的生前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信上帝者,上帝将之
    送往天堂,一类是不信上帝者,上帝将之打入地狱,永不超生。
        诺查丹玛斯用这句话作为一个暗示,其用意告诉我们,残存的人类还会遭到更为悲惨的
    折磨,1999年幸免于难的人类的子孙到了诗中描述的时代,仍会生不如死,最后,一个不
    剩全部灭绝。
    
    
    日本东山再起
      在欧洲不能实现的梦想
        在亚洲却如愿以偿
        伟大的海尔梅斯后代——团结的国家
        它超越了亚洲所有的君王
    
        在这里诺查丹玛斯没有写明是哪一个国家。但是从海尔梅斯这个词的意思来看,再从海
    尔梅斯超过亚洲各国这句话来看,可以推定,这里暗示的是日本。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被誉为“世界奇迹”,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实现了“欧
    洲不能实现的梦想”。日本人超强的集团归属意识,也让日本成为世界知名的、国民异乎寻
    常“团结的国家”。日本的经济优势,也让经济发展水平尚不高的亚洲各国望尘莫及。
    
    
    水门事件与尼克松大总统
      元老院众议声中
        他受到惩罚并被驱逐
        他的同伴受到金钱的引诱
        通过贩卖大捞了一笔
        敌人力量渐弱
    
        这首诗把尼克松总统与水门事件描写得非常具体。在“元老院”(参议院)的众议声中
    被驱(弹劾)的人物,正是水门事件而声名受损,地位不保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尼克松下台
    之后,许多与水门事件有所关联的美国政界要人纷纷著书立说,以参予者、见证人的身份去
    “揭露事实真象”,结果“大发了一笔。”这在三、四行中都有体现。最后一行“敌人力量
    渐弱”,是指水门事件出现,尼克松下台之后,舆论和指责在热闹了一阵之后,也渐渐退
    烧,尼克松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
    
    
    受苏军重创的意大利军队(1905)
      罗马市民被赶了出去
        财产尽落敌手
        言行被曲解
        舰队四散败于海盗
    
        “罗马市民”被驱逐,财产丧尽,善行也被误解,连舰队也被摧毁。如此惨痛的代价,
    意大利除了在二战中被苏军击溃之外,还找不到其它的倒霉事件来与之相应。不过预言家把
    苏联称作“海盗”,这一提法还甚有趣。
    
    
    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1978)
      终于来临的喜悦代替了突至的悲伤
        为受上帝恩宠的罗马带来慰藉
        哀悼、悲鸣、眼泪、呜咽、流血
        一切之后又将是无上的欢愉
    
        “悲伤”和“喜悦”都是骤然降临在罗马,会是什么引起如此大的波动呢?诗中既然已
    出现了“受上帝恩宠”的句子,那么我们就已经能够推测这一定会与教皇有关。
        不错,这正是一首预言教皇皇位更替的诗。1978年,约翰·保罗一世在周围的祝愿声
    中,在无数教徒的跪拜下,登上教皇宝座,罗马一片歌舞升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仅仅一
    个月之后,保罗一世突然病死,这无论如何都是众教徒们不能接受的事实。罗马顿时被这种
    突然袭来的悲痛所笼罩,失去教皇的哀伤,深深刺痛每一位信仰者的心灵。就在这举国悲痛
    中,约翰·保罗二世就任新教皇,教徒们为重新拥有了新的领导者而欣喜若狂,以前的悲伤
    烟消云散,他们衷心拥护这位精神上的指引者,看到了希望的人们慢慢淡忘曾经的苦痛。保
    罗二世的登基,给罗马带来了“欢愉”和“慰藉”。
    
    
    世纪末大异变之后“神的时代”将来造访
      古老的道路将被极好改善
        他们奔赴类似曼斐斯的大地
        海格立斯的圣墨丘利,百合花
        大地、海洋、异国震憾
    
        看完诺查丹玛斯前面那首世纪末人类灭亡的恐怖预言之后,你的胸口是否还在因紧张、
    透不过气而郁闷着,砰砰直跳?忧心重重的你在焦虑、担忧着自己未来命运之余,有没有设
    想过地球在那场劫难之后的前途?一切毁灭丧尽过后,地球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一些问题在
    上面的四行诗中就能找到答案。
        地震、战争、外星人、“恐怖大王”等等在肆虐地球造成全球毁灭的巨大灾难之后,世
    界灭日的恐慌过去之日,代表着善良、正义的。‘神族”会造就地球。世纪末的异变如果说
    是对人类的惩罚的话,那么让人类尝到应有的报应之后,摧毁的一切又会重新复苏,开始。
    “古老的道路将被很好地改善”,预示地球上的建筑物、工程会慢慢被重新建立起来。不仅
    如此,我们还可理解为一种新的制度,新的文明,或是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都会
    在异变之后由新的生命建立起来。“海格立斯”是希腊神话中力大无比的英雄,墨丘利意味
    着神圣的贤人,曼斐斯是古埃及曾一度繁荣的城市,预言家通过它们在告诉后人:在人类生
    存的时代毁于一旦的地球,会被后来出现的另一种代表着贤德、仁和、善良的生命修复重
    建。这些新的开拓者,远远比人类优秀,他们会用他们的智慧、力量创建出一片新的乐土、
    繁荣昌盛。
        看到这一副末日之后的美景图,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有幸逃脱世纪末的大劫难,去亲身体
    会一下“神族”们的生活啊!但是扪心自问,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有资格去享受那种没有丑
    恶,只有真、善、美的世外桃源生活吗?灾难不会饶恕每一个伤害过地球的人的!
    
    
    偷袭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帷幕
      狂人统治的王国
        手握强权在武力的支配下
        打破铜墙铁壁的防卫
        王公联手破坏港口
        船尽沉海,洋面平静
    
        预言家已多次准确预见到日本会在二战中以偷袭的方式打击美国海军力量。这首诗也同
    样讲述的这件事情。不用说,第一行“狂人统治的王国”指的自然是日本。当时“手握强
    权、武力”的支配者,这位被称作“狂人”的人物,便是臭名昭著的战争狂人山本五十六。
    偷袭珍珠港事件就是由他一手策划指挥的。几个小时的突然袭击,就让有着“铜墙铁壁”般
    防卫的美国夏威夷海军受到重创,损失惨痛。“船尽沉海”的巨大代价激怒了美国。由此,
    太平洋战争爆发了……。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及黄金贮存地暴动
      宝物被西洋市民隐入寺院
        又从那里被移往秘密之地
        饥饿的党徒打开寺院之门
        再次被捕、被夺
        让中央恐怖的饵食
    
        关于这首诗,一直都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认为:十六世纪的殖民地大国西班牙,
    曾从殖民地人民手中掠夺、抢走大量的财富,这些沾着殖民地人民血汗的金银流入西班牙国
    内。诺查丹玛斯非常关注这一现象,写下这首诗来预示西班牙的寺院中藏匿着这些无以数计
    的财宝。但因人的贪欲,宝藏最终会被“饥饿的党徒”发现,引起轰乱、囚狱之事。
        另一种解释则是把预言的主人公换成了“山姆大叔”,认为这是在预示未来的美国,将
    爆发经济危机,金钱这样的“饵食”,也会让中央政府觉得恐怖、困扰。关于前几行“宝
    物”的描写,则被解释为美国联邦政府的黄金贮存地诺克斯堡会发生哄抢黄金的暴动。
    
    
    越南战争·解放军的游击战术
      伴随短剑而来的悲鸣、眼泪、鸣咽
        他们佯装逃跑却出奇不意地
        发出最有力的攻击
        庭园周围搭起高高的舞台
        将外来者击退、杀死
    
        作为“外来者”的美国军队,曾在1965~1975年的越南战争中被英勇抵抗的越南人民
    狠狠狙击过,特别是被称为“越共”的原越南的民族解放阵线的解放军所善于使用的游击战
    术,让美军防不胜防,分不清形势,尝尽了苦头。诗的第三行所描写的就是这种灵活、多变
    的游击战术。反映越战的影片《汉堡包啤酒》中着力描写的越南人民常用的局地战,则表现
    在最末两行里。
        其实联想起中国军民在八年抗战的日子里曾使用过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地雷战、地
    道战、游击战等等凝结中国军民英勇智慧,出神人化的种种战术,也毫不比诗文中的方法逊
    色。
    
    
    在南越苦战的美军
      围攻的战斗已经打响
        众人不得不撤退出庭园
        保卫者们重新在周围插上战旗
        他们让外来者命丧黄泉,打了漂亮的一仗
    
        紧接前诗,这里再一次描写了在越共游击战的打击下,苦苦挣扎,勉强维持的美军狼狈
    模样。美国领导者发动的这场错误的战争,让无数美国士兵在越南这块对于他们来说陌生、
    恐怖的土地上“命丧黄泉”,而越南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抗敌,却打了一场漂亮
    仗。诗中把两军之间的这种对比刻画得细致而生动。我们不禁设想:如果当时的美国领导人
    能读懂诗中的含意,还会派兵到越南吗?当然,即然预言诗有所描述,说明事件的发生是不
    可避免的。注定美国要自食其果,这谁也不无法改变。
    
    
    被称为私生子的英女皇伊丽莎白一世
      私生女,占据高位
        推迟归国,给沉浸在悲叹中的人带来安慰
        让人妥协,招来众议
        事事亲为造成浪费
    
        这首诗语句暖昧,有一部分研究者把它解释为讲述的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之所以
    认为第一行中的“私生女”指的是高贵的女王,是因为女王的母亲安·普林与英王亨利八世
    的婚姻曾被舆论认为不合法。他们的爱情结晶伊丽莎白也被冠以“私生女””的称呼。事实
    上,连教皇保罗四世等人,也这样称呼女王。后面几句诗文,大概是在描写女皇即位后处理
    政务时发生的事件。
    
    
    二战中德国降伏法兰西
      年老的护民官摇身一变,震惊世人之时
        也受到了不准释放俘虏的压力
        老头子急得抓耳挠腮
        只得悄悄地以合法的名义释放朋友
    
        第二次大战中,降伏于德国的法国,在南部成立了维希傀儡政府,政权的领导人卖国贼
    贝当就是本诗主人公“年老的护民官”。他曾就战俘被强制派去进行奴隶般的劳作问题与德
    国商讨,奢望能得到德军允许,将部分法国俘虏释放,但最终没有得到德方的认可,贝当也
    只好妥协。诗的后半部分则写狗急跳墙的贝当,如何用计释放他的狐朋狗友。从这一行为看
    来,“护民官”并不护民,只是护友而已。
    
    
    俄罗斯与新欧洲共同体携手联盟
      欧洲大王家一头带翼的狮子
        他带着一威武的北方人
        红与白指挥着强大的军队
        向着巴比伦大王挺进
    
        带翅膀的狮子在神话中是一种生活在苏联里海的怪兽,是一种守护地方财产的半兽大
    神。欧洲大王与苏联的这个怪物相似,这是在暗示,要么是亨利或新欧洲共同体推行极权主
    义,要么是他们与俄罗斯联盟。诗中的“红与白”,诺查丹玛斯常常用颜色来代表某种思想
    和信仰。这里可以看成是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红与白指挥着强大的军队”指的或许是
    新欧洲共同体和俄罗斯的共同行动。
        “巴比伦”是古代中东一个繁华城市,如今已是一片荒野,在预言家生活的那个时代已
    经是一个废墟了。然而,这里是预言,它暗示了这个地区以后的繁华与衰败。俄罗斯军队与
    欧共同体军队想在东方军队到来之前确保这个城市的安全,但是东方军队神出鬼没,汹涌而
    来,各种超常武装在世界各地纷纷显示,其结果,中东被打得稀巴烂,那里的城市成了古代
    的废墟,文明被扫除,犹如沙漠地区一样,四野苍凉。
    
    
    日本企业海外扩张与英国的危机
      大王在尼斯附近抛锚
        置大帝国于死地
        他将年壮的牡牛放在安迪破
        海上掠夺 无法避免死亡
    
        预言亚洲的日本在经济发展之后,各个企业将开始对海外进行扩展,占领世界市场,第
    一行“抛锚”即显示出日本投资者在海外大量设置工厂,进行产品原料的加工。法国的“尼
    斯”也在日本扩张范围之内。能被称为“大帝国”的国家,首先让我们想到的就是当今世界
    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本的贸易顺差,对老大哥美国的经济利益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两国
    争夺世界市场的贸易战一直都未间断。预言家已预见到日本的这种经济扩张会让美国陷入经
    济危机的困境。三行的“安迪破”意为驻地。这里暗示日本将增大企业进驻海外的强度。但
    日本如此举动,会激起世界许多国家的不满,不管它的经济实力如何强大,在多国联手制
    裁、抗击的压力下,日本扩张的前景并不乐观。从第四行中就可了解到它结局的悲惨。
    
    
    海底发射的核弹……
      足与马轮流看守
        他们那来自海洋的侵攻摧毁一切
        他进入马赛港
        泪、绝望的呼叫、血
        在从未有过的惨剧发生之时
    
        从第二行的描述,我们可推测这是在预言海底将发射核导弹。那么整首诗也可看作是对
    引起世纪末人类灭亡大劫难的原因之一——爆发核战争的一则预言,“从未有过的惨剧”就
    是1999年8月的那场恐怖灾难。那个时期,太平洋的美国舰队,地中海的巨型潜水艇发射
    出的核导弹会将欧洲(诗中用“马赛港”宋代指)夷为平地。战争的景象令人魂飞魄散、心
    胆俱裂,“泪、绝望的呼叫、血”,再也无法用其它言词来形容这种惨不忍睹,地狱烈火般
    的景象了。
    
    
    长期和平繁荣时代(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吗?)
      墙壁从炼瓦变为大理石
        七十五年保持着和平
        安尼东亚的人民修建着桥梁
        健康、丰收、欢苦
        如蜜甘甜的日子
    
        描写一幅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盛世美景。长时期的太平、丰衣足食的生活,让谁看了
    都无限向往。但是诗中没有出现任何的具体名词,这样的乐土存在于何时?何地?我们都无
    法知晓。
        诺查丹玛斯的预言,绝大部分都与他的祖国法兰西有关。因此法国也成为解释这首诗的
    首选对象。历史上,法国确也不乏强大兴旺之时,诗文的描述与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就
    极其相似。修建豪华的凡赛尔宫,让宫殿的“墙壁从炼瓦变为大理石”。王权加强,军队实
    力增加,为长时期保持和平创造了条件,同时,路易十四时期下令开凿运河,改良工路,兴
    建基础设施,“人民修建桥梁”。国家的强大,让人民生活也有了一些相应的改善。
    
    
    流放圣赫勒那岛的拿破仑
      非人的暴君竟百难不死
        贤明温和的人继他之后坐入大锅
        虽说元老院全掌握在股掌之中
        却仍为无耻之徒大伤脑筋
    
        能被称为“非人的暴君”,且又同时“百难不死”的人,除了法国的拿破仑,还会是
    谁?这位传奇人物,一生中身经百战,从士兵到将军,从国王到囚徒,拿破仑的经历可谓无
    以伦比。最后滑铁卢的失败,令这位曾经呼风唤雨的显赫人物流放于大西洋圣赫勒那岛潦度
    残生,路易十八重返巴黎,复辟波旁王朝。诗中把路易十八称为“贤明温和的人物”,这是
    因为路易十八虽然得到了议会(“元老院”)全体一致发誓忠诚君主的宣言(诗中用“掌握
    在股掌之中”来比喻),但是这位国王缺少政治家头脑,毫无能力、魄力,对于治理国家他
    一筹莫展,只能为存在的问题和反对的意见“大伤脑筋”。
    
    
    在1621年的教皇选举中卷入阴谋
      一六零九年罗马的教会
        年初就会进行选举
        从政治运动中出现了一位灰色人物
        和一位黑色人物
        再也没见过比这个男人更心黑的家伙
    
        时间、地点、事件,都写得清清楚楚。1609年举行的教皇选举中,纠缠着贪欲私利的
    阴谋将会显现。预言是这样写的,那我们来看看史书的历史又倒底是怎样记载的:1609年
    在位的教皇为保罗五世。他就任教皇一直到1621年,其间并未举行选举!
        难道是预言说得太离谱了吗?没有任何一点与诗文相吻合呀!然而当我们仔细翻阅那一
    些记载当时事件的资料,会惊异地发现:保罗五世是突发疾病而死,事前并无任何征兆,教
    皇死后,教会也并未说出他的具体死因?!难道这其中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据说当时
    确是准备进行一次选举的,但后来却被宣布取消,这又是为何?莫非教皇在事先已了解到了
    有些“心黑”之徒在策划某种阴谋,于是及时阻止了悲剧的发生,岂料最后他自己仍未脱出
    阴谋的暗算。
    
    
    连瑞士也被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
      孩子惨死在父亲面前
        父亲也被绞死于草绳
        日内瓦众奋起抗击
        首领被他们包围乱棍打死
    
        唯一出现的“日内瓦”这个地名位于风景秀丽的瑞士。后面的诗行显然又是描写的战争
    景象。莫非暗示瑞士被卷人某场战争的硝烟之中?人们虽然也会“奋起抗击”,但成效不会
    显著,诗的前两行喻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可怜人类。
        前两次世界大战都未给瑞士带来太大影响,那么这次连瑞士都避免不了的战火,难道是
    规模远远超过前两次战争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被拿破仑幽禁后死去的教皇(1799)
      新“船”出航
        帝国向它附近移动
        在波客尔和阿莱城,人质被困
        在那里还会发现两根斑驳大柱
    
        诗中的情景,与被拿破仑囚禁的教皇皮奥六世相符。拿破仑上台之后,力争做一位政教
    合一的至高无上的领导者,所以他大力排挤教会势力,更不愿意宗教方面还有一个也堪称
    “皇”的人物存在。于是倒霉的皮奥六世成了拿破仑拿教会开刀的最大牺牲者,作为人质,
    皮奥六世被关押在“波旁尔”与“阿莱城”交接地瓦兰斯,一直到1799年,以囚徒的身份
    在狱中去世。
        另外,诗的头两行“移动”、“出航”,是作者暗示在拿破仑的压制之下,教皇宫都迁
    移的史实。
    
    
    教皇逃脱来自东洋的威胁
      从尼姆、阿莱城所受的侮辱
        以及西洋的勒令都不被放在眼里
        让伟人吃痛的家伙也会被斥责
        六人穿着圣方济修道院的僧衣逃走
    
        诗的语句非常暖昧,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我们也只能窥其大概。前两行的描述,
    可能预示价值观念与西洋人截然不同的人们在欧洲制造事端,这种有别与西方人观念的思
    维,一定为东方人所特有。而预言家在多数情况都把东方人狭意地理解为中国人,那么这里
    也许同样是在暗示东方军队侵入欧洲。
        最后一行写“六人穿着僧衣逃走”,这六人一定逃脱了东方军队与欧洲士兵展开的战
    争。这大概是罗马的教皇与其随从为保性命,套上天主教圣方济修道院的僧衣蒙混过关,得
    以逃出死亡威胁吧?
    
    
    西班牙诞生强大无比的国王
      在西班牙诞生一位强大无比的国王
        他平定海陆空,还镇守南方
        他让新月臣服
        折断星期五人民的羽翼
    
        西班牙国土上诞生的这位强大无比的国王,非腓力二世莫属。在他1556~1598在位期
    间,南征北战,挑起过无数次战争。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以美洲为主,非洲也是国王企图占领
    的重点目标。
        “南方”喻指位于西班牙以南的北非大片土地;“新月”是伊斯兰教的教徽标志;“星
    期五”是伊斯兰教徒的安息日,从这几点线索来看,预示这位野心勃勃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
    世会出兵讨伐北非,并且对生活在非洲西北部的伊斯兰民族摩尔族人施加迫害,以达到其殖
    民扩张、掠夺的野心。事实上,令强大的国王垂涎的又何止北非、十六世纪中期,西班牙殖
    民者以秘鲁为中心,还侵占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亚洲的菲律宾也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
    地。
    
    
    对立宗派的斗争是指两伊战争吗?
      以海为名义的宗教获胜
        对抗着阿达朗卡迪弗派
        两位人物受伤
        阿尔发和阿尔发
    
        从诗文中只能看出对立的两个宗教派别的斗争。其它的,都还是未解之迷。
        “阿达朗卡迪弗”(Adaluncatif)的意义至今都无法完全破译。如果这又是一个预言
    家常玩的文字游戏的话,这个字谜有一半可理解为指的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政教合一的领
    袖称号——哈里发(即伊斯兰教的教父)。“阿尔发”则是希伯莱语中阿尔发、伯塔等字母
    之首的字母,相当于英文字母的“A”。
        伊朗与伊拉克两国之间因宗教等分歧爆发的两伊战争,与预言的描述有些相同之处。但
    因诗中难点颇多,还不能完全以两伊战争为之定论。
    
    
    向外逃出的难民潮
      满载着男女老幼俘虏的大船
        由善驶向恶,由甜驶向苦
        再怎么着急也会在瞬间成为异教徒之饵
        飘渺不定的烟雾
        引起风中的阵阵叹息
    
        诗的开头已经很明显地暗示了“男女老幼”争先恐后乘上大船,逃往别处的情形。如此
    慌乱的出逃,只能让我们联想到那些因政局不稳、生计不保,只好坐船逃往国外谋生的印支
    难民,特别是那些乘船偷渡的越南难民。
        “飘渺不定的烟雾”正如那引起国家动荡不定,瞬息万变的政治局势,人们对政府已失
    去信心和希望。被贫困、饥饿、疾病困扰的人们只有选择逃亡的道路。离乡背井,坐着拥挤
    的船只在海上盲目漂流的人们,看着渐渐远离的故土,只有发出“阵阵叹息”。
    
    
    被烧焦的女人,白痴女人
      美丽的处女闪闪发亮
        然而她们再也不能熠熠生光
        她们长期吃不上盐,与丑恶的狼群为伍
        怪物遍地疯狂争斗
        个个肌肉腐烂皮肤生疮
    
        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中说的“处女”丧失了光辉,照字面解释就是世界上的女子都不是
    处女了。但从后两行看,个个肌肉腐烂、疯狂争斗,其中含意并不是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比
    没有处女的社会更为不堪设想的社会。这种现象决不是自然发生的,这肯定是人类在遭到大
    劫难后,幸存者受到超级污染和放射能的侵蚀而造成的。
        食盐是人们必须的最基本的营养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矿产之一。连盐都吃不上
    了可想而知其它食品更是不容易找到了。预言家用“处女”和“食盐”来象征人类社会的
    “美”和“生命”,通过描述这两种东西的丧失预言人类遭到大劫难后,将过着一种比未开
    化的茹毛饮血的人类还不如的悲惨生活,面对这一惨状,我们不由得掩面向隅而泣。
    
    
    同类相食的恐怖时代
    ——99——
      狼、狮、牡牛、驴子、还有温顺的牡山羊
        纷纷倒在玛斯坦的身旁
        甜美的玛奴并没有落入它的口中
        把看守玛斯坦的人也不知去向
    
        这首诗的编号——第99篇来看,似乎在暗示预言的是1999年人类灭亡的事件。
        “玛斯坦”是北极地区的一种猛兽,这种动物一旦饿起来,母子间也会相互残杀吞食对
    方。“玛奴”是一种食物的名称,据《旧约全书》记载,这是上帝恩赐给逃跑的奴隶的食
    品,是一种苔藓植物。
        综合这些解释,我们再来仔细分析一下诗文的意思,惨遭劫难的地球,一片荒凉,甚至
    连一块可以食用的草苔也没有了。山坡寸草不生,到了这种地步,劫后余生的人最后只能像
    玛斯坦那样相互残杀、生吃对方了。当你想象这一幅不堪目睹的景象,难道不感到毛骨悚然
    吗?这是一场恶梦,一场科幻电影中也不曾见过的恐怖画面,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我
    们又不能不这样分析,预言家的预言是不会落空的。
    
    
    大英帝国的三百年荣光
      大帝国在英吉利诞生
        三百年赫赫荣光无以伦比
        大军席卷陆地海洋
        引起葡萄牙人的不满
    
        看完前面那首令人窒息的预言,再来读读这几行文字,就会让你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一
    下了。
        大英帝国保持三百年的强盛,它的地位和荣耀得到世界公认,势力范围超前扩大,甚至
    “席卷陆地海洋”。与这一描述相符的是1558~1901年间整整三个半世纪居于世界领先地
    位的强大英国。从伊丽莎白到维多利亚,几位国王开创了无比荣耀的英国全盛时代。当然,
    过度的壮大,也会引起他国的不满。最后一行中就提及了葡萄牙与英国的关系。
        作为预言,暖昧和含糊是一大特征。因为“天机不可泄露”,预言家只能费尽心思设下
    种种谜团让后人去揣摸猜测。把这样一首并不特别起眼的预言放在整部诗集的末尾,放在人
    类灭亡的恐怖预言之后,来描述一个大帝国长期的荣光繁盛,诺查丹玛斯倒底深意何在?摘
    下皇冠,与爱妻子携手共赴另一种温馨浪漫的生活。这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现代爱情
    神话不知让多少多情男女沉醉痴迷。
        退位后的爱德华八世入住温莎堡,被封为温莎公爵。王位由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承。
    
    
         
    
     
  • 上一篇文章: 诸世纪(十)

  • 下一篇文章: 诸世纪(十二)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