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诸世纪(十二)[2569]

  • 诸世纪(十一)[4034]

  • 诸世纪(十)[3221]

  • 诸世纪(九)[2723]

  • 诸世纪(八)[1227]

  • 诸世纪(七)[2795]

  • 诸世纪(六)[3061]

  • 诸世纪(四)[2767]

  • 诸世纪(三)[3742]

  • 诸世纪(二)[3297]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55]

  • 电话号码预测[232460]

  • 黄大仙神签[174799]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507]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816]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74]

  • 姓名评分程序[88428]

  • 周公解梦全书[82701]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28]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213]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92]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67]

  • 无为而治 【…[5308]

  • 心灵的花园[6451]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701]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29]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72]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94]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89]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63]

  •  
      诸世纪(五)       
    诸世纪(五)
    [ 作者:诺查丹玛斯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391    文章录入:云中子
    诸世纪
    第十一章

    印度独立运动
      公爵想跟随敌人屁股而去
        一边阻挡大队人马
        一边徒步急行
        正好追上敌人
        战斗的日子临近恒河
    
        从结论来看,最后一行诗说明了所要说的事,即在恒河附近爆发了战争或出现
    别的什么流血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是1946年2
    月爆发的孟买水兵起义。二万多名水兵离舰在市内游行示威,他们扯下英国国旗,
    高呼反英口号:“打倒英帝国主义”“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起来!”“胜利属于
    印度!”起义水兵成立了领导起义的委员会,他们要求释放全部政治犯,种族平
    等,把英军撤出印度等。
        声势浩大的水兵起义吓坏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立刻调兵镇压。正当局势极为紧
    急的时刻,控制着民族独立运动领导权的印度地主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
    盟及其领袖甘地、真纳等,因同样恐惧士兵和工农的暴力革命,故而力求“和平地
    实现政权的转移”。他们非但不去积极领导水兵起义,反而千方百计“说服”水兵
    停止起义,“维持海军纪律”,用所谓“和平的方式”向英国殖民主义者妥协。这
    便是诺查丹玛斯所预言的“公爵想跟随敌人的屁股而去”。
        尽管老奸巨滑的共国殖民者于1947年6月3日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
    巴顿方案,将印、巴分而治之,但印度人民的独立运动却并未因此而停息,他们的
    目的是要成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完整的国家,以避免因分裂而给未来埋下难以消除的
    祸根。但是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却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英帝国主
    义者把印度政权分别移交给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印度和巴基斯但分治,成为英联
    邦的两个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为共和国。
        印、巴各自独立后,两国之间先后发生过三次战争。而且印度还长时期地与其
    他邻国发生纠纷、冲突和战争。最后一行诗就是讲述这一情况的。1998年5月以
    来,印度和巴基斯但相继进行核试验,两国关系再度紧张,且开始了边界冲突。战
    争,总是跟在那些不安分守己者身后。
    
    
    在冬将军面前拿破仑不得已撤军
      被围攻的城市坚壁清野
        敌人从外逼近将军作好投降准备
        寒风凛冽割着士兵的脸
        他们被尘埃和黄沙石灰击退
    
        这是一首关于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预言诗。占有绝对优势的拿破仑军队
    在意料之外的敌人——莫斯科的寒冬的淫威面前败下阵来。事实果如诺查丹玛斯所料。
        1812年6月24日,拿破仑不宣而战,亲率大军61.1万人渡过尼门河,揭开
    了法俄战争序幕。法皇本预计在军事行动开始后不久就能在一次大的战役中一举击
    溃俄军主力,然后迫使俄国求和。但是,俄国却选择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因而在法
    军进入俄境后,俄军步步后撤,法军全然无机会和俄军打一次真正的战役,只好沿
    途追击。法军虽然攻下了斯摩棱斯克,却未能粉碎对方主力,在这种情况下,拿破
    仑冒然决定直逼莫斯科。此时已是9月,莫斯科进入了冬季,为了保存主力,俄军
    决定不战而放弃莫斯科,同时下令毁掉市内全部粮食及军用物资,留下一座空城,
    不但没有一兵一卒,连居民也逃光了。拿破仑入城后的第二天莫斯科又发生了大火
    (至少一部份是俄军放的),风力猛烈,大火延烧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筑化为灰烬。
        这时,俄军在城外积蓄力量,兵力很快多达12万人。10月18日俄军转入攻
    势。拿破仑不得不率领被寒风刮得瑟瑟发抖且饥肠辘辘的11万法军于10月19日
    逃出莫斯科。在逃亡中,饥寒交迫的法军又不断地遭到俄国游击队的袭击。因此,
    在12月13日重渡尼门河时,拿破仑身边只剩下5万人了。50多万法军将士在俄国
    战场上丧了命。
        曾经耀武扬威的法国军队,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皇帝,在寒冷的冬天面前,也都
    只有自认倒霉。侵俄战争的失败,使拿破仑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行诗预言俄军采取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战术让拿破仑得到一座空城,第
    二行诗写拿破仑入城后反被包围在饥寒交迫时的无奈选择。三四行则描写了莫斯科
    凛冽的寒风刮起漫天尘埃像刀子一样刮脸的情景。
    
    
    韩国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逃亡的人 被驱逐的人
        听到身后的呼唤
        父亲们儿子们
        顽强地守卫着深井
        残忍的父亲已窒息
        他那罪大恶极的儿子
        在深井中溺死
    
        自1961年朴正熙领导政变、推翻文职政府建立独裁统治以来,韩国人民一直
    在努力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首诗讲的就是韩国反独裁争民主的斗争。
        1980年全斗焕政变上台后制订的宪法规定,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
    1986年4月,迫于菲律宾马科斯下台的冲击和国内要求直选总统的压力,全斗焕同
    意在1988年2月前修改宪法。1987年4月13日他又借口新民党分裂,宣布停止修
    宪,据现行宪法选举下届“总统”。在野党和各界群众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咸和抗
    议。执政的民主党决定于6月10日举行全党大会,正式推出卢泰愚为总统候选
    人。6月10日开始,韩国出现全面反政府运动。卢泰愚被迫在6月20日发表“特
    别宣言”,表示同意修宪,直选总统,10月12日新宪法在国会通过,12月16日
    举行了第一次直接总统大选。虽然卢泰愚仍当选为总统,但韩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
    争浪潮此后却进一步高涨起来。
        “逃亡的人被驱逐的人”写的是在独裁统治下深受迫害的那些在野党领导人,
    如韩国现任总统金大中等。
        “父亲们 儿子们/顽强地守卫着深井”描写的是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等
    冥顽不化,坚持走独裁统治的老路。
        1996年,韩国金泳三政府开始对全斗焕、卢泰愚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以及经
    济问题进行调查。1997年,全斗焕、卢泰愚分别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后来他们
    又被敕免,改为有期徒刑。这正是诗的后半部分所暗示的具体内容。
    
    
    两度与外国女人结婚的拿破仑
      法国皇帝中不曾有过的名字
        如此恐怖的雷鸣何处寻找
        意大利西班牙 英吉利
        都不寒而栗
        他与异国女人格外亲热
    
        这是一首同拿破仑一世有关的诗,相当有趣。以“恐怖的雷鸣”惊得“意大利
    西班牙 英吉利/都不寒而栗”,而且是“法国皇帝中不曾有过的名字”,意即法
    国新皇帝皇帝,这显然是指拿破仑·波拿巴,他曾两度与外国女人结婚。
        虽然出身低贱、一无所有却正在在军中走上坡路的拿破仑,在巴黎结识了著名
    的交际花约瑟芬·阿尔纳斯,爱恋不已,遂于1796年3月9日结婚。但是在京破
    仑远征埃及时约瑟芬的不贞以及她不能为皇帝生儿育女却使他们的婚姻陷入了危
    机。浪漫的拿破仑遇到了玛丽·路易丝,迅速坠人情网。玛丽是奥地利公主,一个
    身材、高大面容娇好的姑娘。曾经对拿破仑冷淡无情的约瑟劳皇后终于明显地感受
    到了来自拿破仑的冷淡无情。1809年12月15日,约瑟芬皇后凄然地宣读退位书。
    1810年冬来,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登上了皇后宝座。
        然而,拿破仑还与另外一个外国女人打得火热,1807年,拿破仑在他最荣耀的
    时候碰到了华沙的瓦列夫斯基伯爵夫人。她金发碧眼,肌肤如雪,个子虽然不高,
    却非常苗条匀称,浑身散发出一种忧郁而迷人的气息。从此以后,她始终跟在他身
    边。1809年瓦格拉姆战役之后,她到了维也纳,在哪里,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即
    使是拿破仑同玛丽·路易丝的结婚也没有将他们分开。
        实际上,当拿破仑溃败失意时,瓦列夫斯基伯爵夫人对拿破仑比玛丽皇后更尽
    了一份妻子的责任,她去厄尔巴岛看望拿破仑,带着他们的孩子。
        拿破仑,这位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人物,在婚姻上却是不尽人
    意,约瑟芬不贞且未给他下子嗣,奥地利公主带来的是厄运,波兰的伯爵夫人又不
    能同他长相厮守。
    
    
    凶兆出现,暴君被杀
      小鸟停留在红砖塔上
        嘎嘎地叫了七个钟头
        它在兆示死亡染血的雕像
        暴君被诛 人民欢呼
    
        这首诗预言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将被送上断头台。前三行描写的是在西方被人们
    认为其凶兆的鸟和滴着血的雕像。传说路易十六的王位被废除时,一只小鸟停在宫
    廷外一幢红砖楼顶不停的叫。“染血的雕像”是指路易十六为自己塑的铜像。
        在法国大革命的第二阶段,吉伦特派执政。1792年9月21日,国民大会开
    幕。这一天,雅各宾派成员科路·得巴提议废除君主制,格累瓜尔表示支持这个议
    案,他说:“宫廷是罪恶的制造所,是腐化之源,是暴君之巢穴,国王的历史便是
    国民受害的记录。”“这些朝代只是吸吮人民膏血残害人民的家世而已。”国民大
    会在狂欢和如雷的掌声中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决议。第二天,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宣
    布成立。
        然而对路易十六的审判却并非一帆风顺。吉伦特派一心一意要拯救国王,所以
    制造种种借口拖延审判。1792年11月20日,人们发现了路易十六的新罪证:即他
    在杜伊勒皇宫的墙壁中的铁柜里秘密收藏了大量的他与逃亡在外的贵族及奥匈帝国
    皇帝进行密切联系的文件。罗伯斯庇尔说:“路易应该死,因为共和国必须生!”
    他坚持主张审判国王。在此形势下,吉伦特派只好玩弄各种诡计以阻止审判路易十
    六。但是,国民大会的投票结果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意愿。1793年1月21日,路易
    十六被送上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的断头台。暴君被诛,人民高呼“国民万岁!”
    
    
    总统选举以及随后的军事政变
      发怒的舌头取胜之后
        精神需要安静的休息
        战斗正酣
        嗜血的胜者大肆张扬
        舌 肉 骨被烧为灰烬
    
        这是一首关于某国总统选举及“民主”胜利的预言。但是诗中还预言了选举之
    后不久由军人发起的军事政变。
        这使我们想起了非洲国家尼日利亚。1995年,该国产生了第一位经民主选举的
    文人总统。不料这位新总统上任后屁股尚未坐热,军队便发动政变,推翻了文人总
    统,建立了军人政权。这种情况在非洲国家中比较常见,中美洲国家有中也曾出现
    过类似的情况。
    
    
    不信“邪”的国王亨利二世
      伟大的国王支持无知
        旷世奇书一律禁止
        他的妻并非他的妻
        为人诱惑
        扮演着双重角色的夫妇
        早已对之不提异意
    
        在这首诗中,诺查丹玛斯谈及了他所著的预言集《诸世纪》以及阻止预言集公
    开的亨利二世。诺查丹玛斯知道他的《诸世纪》将被禁止发行,因为他清楚他对几
    位国王和瓦卢瓦王朝的准确预言会给自己乃至整个王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诺查丹玛斯当面小心翼翼地预言亨利二世将在10年之内遇“刺”而痛苦地死
    去是在1547年,而他开始写作《诸世纪》是在1551年,到1555年出版时,亨利
    二世也还健在,因此,旷世奇书遭禁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第三行中“他的妻并非他的妻”是指王后卡特琳娜·德·梅迪西丝,虽然在法
    律上后者是亨利二世的妻子,但在政治上,她已成为法兰西真正的皇帝,亨利二世
    的庸弱无能耽于游乐令权力欲极强的卡特琳娜如鱼得水。“为人诱惑”是说卡特琳
    娜自小迷恋占星术和魔法,当诺查丹玛斯还在她16岁时就说这位佛罗伦萨的僭主
    将成为法兰西王后的预言成真后,她对占星术和魔法等便更加如痴如醉,干脆将诺
    查丹玛斯召进卢浮宫。这以及一行为的可怕后果是后者又同样灵验地预言到了她的
    丈夫和几个儿子和瓦卢瓦王朝的命运。
    
    
    意大利要人被杀,凶手与恐怖组织有关
      灼热的太阳烤人喉头
        托斯卡纳大地鲜血在流
        领导者提着水将孩子带着
        被押往土耳其的是女囚
    
        这首诗预言了当炎热的夏季来临时,在意大利某个地方,一位政界要人被击中
    咽喉而亡。其中一名女子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事后不久,她的身影消失在中
    东。从第三行看,该要人是在同家人一起休闲玩乐时被人暗算的。
        其实,政界要人被黑手党暗杀,在意大利己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尤其是司法系
    统的高官更是成为袭击的主要目标。
    
    
    伊朗年迈的领袖霍梅尼的出现
      二人在炎热的季节被围攻
        杯中无水他被渴死
        城堡削平年迈的梦想家
        给日内瓦人指明伊朗之路
    
        第四行诗原文中的NIRA是IRAN的一个很简单的字谜。“指明伊朗之路”的
    “年迈的梦想家”指的就是霍梅尼。1979年他带领伊朗人民推翻巴列维王朝后成为
    了伊朗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精神领袖,其时他已经77岁了。前两行诗预言霍梅尼谋
    划推翻巴列维王朝的时间和情景。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因反对巴列维王朝,1964年被流放国外,1978年从伊拉
    克移居巴黎郊区,在流亡期间组织国内反国王运动,声势日益扩大,其威望越来越
    高。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被迫出国,霍梅尼于同年2月1日回到德黑兰,
    宣布成立伊斯兰革命临时政府,废除帝制,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并通过宪法确定霍
    梅尼为“伊斯兰革命领袖”,总揽军政大权,主宰一切。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
    
    
    卡特琳娜的七个孩子
      七个孩子被虏为人质
        第三号人物前来虐杀
        两人因为他的儿子而被刺死
        他为着攻打热那亚和
        佛罗伦萨而来
    
        “七个孩子”是指瓦卢瓦家族的即卡特琳娜的孩子。这首诗预言卡特琳娜的7
    个儿子都将命运多舛,其中法朗西斯、亨利三世、查理九世虽相继为王却都被人暗
    杀。其余几个更没有出息。觊觎王位的纳瓦尔王亨利·彼·波旁攫取了法兰西的王冠。
    
    
    维希政府的贝当元帅
      老人遭愚弄失去位置
        原来是自己引来的外国人
        他的孩子们在他眼前
        被人任意使唤
        他背叛自己的兄弟
        左夏尔特尔 奥尔良和鲁昂
    
        维希政权时代,贝当元帅的绰号叫“老人”。贝当政府的软弱表现在二战爆发
    后它对法西斯德国宣而不战。这种软弱将纳粹引入了法国境内。德国军队很快兵临
    巴黎城下,1940年6月,贝当政府向德国投降。德国在法国南部维希建立了傀儡政
    权。贝当以及他的追随者都成为纳粹的喽罗,被随意吆喝、使唤。
        因此,这首诗讲的就是二战中德国人的傀儡贝当元帅。他出卖了法国人民。
    
    
    英国清教徒运动的主角
      小队长野心燃烧着阴谋
        他将掌握军中大权
        背叛君主雄辩滔滔
        自立旗帜他英姿勃发
    
        显而易见,这首诗预言了17世纪在英国清教徒运动中扮演了主角的奥立
    弗·克伦威尔的一些事。
        和西欧其它国家一样,英国早先也是个天主教国家,在16世纪时也发生了宗
    教革命。经过改革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吉利国教教会。但是,日益成长起来的英国资
    产阶级新贵族们却逐渐感到巩固国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为了反对国教,英国资产
    阶级新贵族便借用现成的喀尔文教教义作为斗争的武器。英国喀尔文教又称清教。
    这是由于喀尔文教徒要求清除教会里的天主教残余而得名。
        清教徒运动是指1640年到1649年间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运动。
    在这场运动中,克伦威广泛地抛头露面,很快成为整个运动的领袖人物。1640年
    11月,克伦威尔前往伦敦出席国会会议。他衣着朴素,讲话演说雄辩滔滔,常引证
    《圣经》,俨然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受到国会议员们的注意。次年他参与起草《大
    抗议书》,列举查理一世的暴政,要求实行改革。1642年底,他回家乡自组“铁骑
    军”,作战勇猛,屡战屡胜。克沦威尔由一个“小队长”变成为国会事实上的最高
    军事统帅。1648年12月,克伦威尔驱逐和逮捕了国会中的140多名长老派议员。
    1649年1月,在克伦威尔的主持下,国会与军队共同设立最高法庭,审理国王案
    件。在一片处死国王的呼声中,27日克伦威尔宣布查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
    和国家的公敌,法庭庄严宣判国王死刑。统治英国近千年的封建制度结束。5月19
    日,国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规定一院制的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务会议执
    掌行政大权,全部政权则受控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高级军官。
        读到这儿,读者们也许已经发现,诺氏的这首预言诗预言得有多么准确!从他
    预言克伦威尔背叛君主制度到自立旗帜自任小队长再到掌握军中大权直至控制国家
    大权时的“英姿勃发”,无一没有得到验证!
    
    
    游击战 塞汶起义
      镇压山民的凯尔特军队
        溃不成军落入圈套
        新鲜的蕨草丛中
        瞬间被农民击碎
        他们用刀和剑
        消灭全部来敌
    
        从诗的第二、第三及第四行可以看出,它写的是游击战。因此,可以认为这首
    诗预言了发生于1702年的法国塞坟山区起义。
        路易十四当政日期,法国的专制制度达到“全盛”,法国农民在层层剥削下过
    着极度贫困的生活。一到荒年,农民就逃脱不了食不裹腹的命运,但是,人民并没
    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实在无路可走时他们铤而走险,用武装起义去回答
    压迫者。在路易十四在位期间,法国的农民起义几乎“史不绝书”,其中规模最大
    的要算本诗所预言的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中发生的“卡米扎尔”(意即穿衬衫的)
    起义。这次起义爆发于1702年,地点在兰格多克省的塞位山区,故又叫塞汶起
    义,起义农民利用丘陵及森林的自然条件,展开游击战(游击战对中国读者来说应
    该并不陌生)。起义者的人数达2000余人,他们屡次挫败王军。全诗都在描写农
    民如何通过游击战术来对付王军。王军采取了狡猾的策略:一方面放火烧掉村庄,
    实行野蛮的镇压;另一,方面对起义者进行分化瓦解。1705年,起义被镇压下去。
    
    
    恐怖集团暗杀英国的总统计划
      背信弃义者一身善良市民打扮
        为着侮辱王者而来
        十五个成员无法无天
        他们的行动失败死伤大半
    
        这首诗预言了恐怖组织派人潜入美国,企图暗杀美国总统。他们当然是普通市
    民打扮。第三行诗中提到了恐怖分子的人数是15人。不过这次行动可能没有成
    功,他们大多数被SP(保安警察)或CIA(中央情报局特工)枪击而亡。这或许是
    指刺杀里根总统未遂的那个组织!
        在美国,总统的安全保卫措施可谓是世界上最严密的,恐怖组织要拿美国总统
    开刀也非易事。俄克拉何马的大爆炸及纽约城摩天大楼的爆炸案倒是令克林顿等人
    头疼了许久。
    
    
    拿破仑三世的命运
      投奔遗弃巨大城堡的人
        那人放弃领地以后
        敌军取得赫赫战绩
        皇帝不久被判死罪
    
        这是一则关于路易·波拿破仑三世命运的预言。
        1848年,路易·波拿巴玩尽阴谋和欺骗手段,当上了法国总统。但是,他并不
    满足,他梦寐以求的是:步其伯父拿破仑一世的后尘,建立个人独裁,恢复帝制。
    1852年,拿破仑三世如愿以偿,建立起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当上了皇帝。然而,拿
    破仑三世对人民和对意大利的出尔反尔,引起了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强烈不满。
    面对国内革命的暗潮涌动,拿破仑三世忧心忡忡。为转移国内敌对阶级的视线,他
    策划打一场对外战争。外交政策的失败更坚定了他的这种想法。1870年,普法战争
    爆发。可法军却节节败退,很快便因在色当惨败而投降。
        拿破仑三世因没有发挥皇帝的作用和能力而威信扫地。普法战争的失败注定了
    他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前两行诗写的是宁破仑三世在普法战争中投降,其后的“取得赫赫战绩”的敌
    人是指普鲁士。最后一行诗则指拿破仑三世在逃亡英国途中黯然死去。
    
    
    克伦威尔率领国会议员进行反抗
      七个剃发者从虚幻的阴影中走来
        几名密探散布各地
        井水 泉水里撒满毒药
        热那亚的城堡中伙伴分食人肉
    
        诺查丹玛斯常用“剃发者”这个词来指17世纪英国的克伦威尔领导下的国会
    议员。因为这些反对国王的清教徒们都将头发剪得很短。这首诗在暗示与他们有关
    的事情。实际上,这首诗写的是克伦威尔所领导的国会如何镇压“掘土派运动”和
    人民起义,以及远征爱尔兰掠夺他国财富的事。依靠人民的力量夺取政权的资产阶
    级已经忘记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反而对运动和起义实行残酷的镇压,甚至动用密
    探,向生活用水中投毒。最后一行的“热那亚”恐怕是作者的笔误。
    
    
    三国军事同盟及意大利封锁马耳他
      金星之年在不远的地方
        亚洲和非洲的两个巨人
        散布着来自莱茵和希特勒的谣言
        悲鸣和泪水围绕着
        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沿岸
    
        如果第一行中的“金星”(Venus)暗示威尼斯(Venice)的话,那么,同第
    二行的亚洲(日本)和希特勒(原文为Hystar,即Hittler的字谜)相呼应的意大
    利就出来了。显然,这首诗预言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于1940年正式缔结三国
    军事同盟。
        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的。这三
    个国家都有着军国主义和扩张的历史传统,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满意”的
    国家,要求用武力改变现状和重新瓜分世界。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又都比较脆弱,
    在军事上也不够强大,谁都没有能力单独发动世界性的战争。因此,他们结成了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个轴心的最终形式便是以三国同盟的缔结为标志的。
        1936年12月25日《德日关于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经德国居问撮和,1936
    年12月底,日意两国也签定了类似的协议书。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了
    《反共产国际协定》,类似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但该协定尚主要属于政治性
    的,相互间不承担经济、军事义务。
        野心勃勃的德国在吞并奥地利、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后,获得了许多兵力、
    武器和金钱,实力大大增强。同样,早欲称霸地中海的意大利,也是磨刀霍霍,蠢
    蠢欲动。欧洲大战迫在眉睫。这样,法西斯国家之间仅仅有政治联盟已经明显不
    够,有必要在《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基础上,发展为二国军事同盟。
        1939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德国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密切关系令日本大
    为不快,且希特勒还警告日本不要期望德国会赞成其侵华行动,《苏德互不侵犯条
    约》的签订使日德关系更加冷淡。不过,德意在欧洲的军事同盟谈判却一拍即合,
    1939年5月22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德意钢铁同盟》。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愈陷愈深,战线太长,并受到英、美、法等国的牵制。日本
    从北向南(南亚地区)的军事战略转移,使它不得不迅速解决同德国、意大利正式
    缔结三国军事同盟的问题,以促使德国、意大利在英国本上、非洲、地中海大举进
    攻,牵制英美军队主力,便于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动攻势。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定了为期10年的《三国同盟条约》,“柏
    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第三行诗预言法西斯主义在日本和意大利也同样嚣张。最后一行写的是意大利
    军队封锁马耳他岛,联军攻打热那亚的情景。
    
    
    异常的旱灾引发世界暴动
      土星火星一同燃烧之年
        大气干燥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暗火在异常炎热的季节
        燃烧广袤的大地
        雨沙风热战乱和袭击
    
        这首预言诗讲述了由于气候的异常,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大火灾、热风等自然
    灾害,人们几乎要发疯,不断发生暴动、战争。“土星、火星一同燃烧之年”指两
    颗星球位置最近的一年,即这些灾害发生的时间。根据星象学可以发现它们每两年
    相逢一次。
        近年来人类所发现的异常气候几乎都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这一现象所引
    发的旱灾、热风等,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1997年的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本属热
    带雨林气候的印尼,由于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干旱少雨且热风劲吹。这时,它
    的森林发生大火,火势绵延数百里,持续燃烧了好几个月,致使东南亚地区大气污
    染严重,印尼、马亚西亚乃至新加坡等地的人们出门上街甚至要带口罩或防毒面
    具。同一年,亚洲内陆的蒙古也发生了草原大火,火势一直延伸至中国境内,也是
    因为干旱少雨的缘故。1998年5月至6月,印度有2300人在40C以上的高温热浪
    袭击下丧生;紧接着,连莫斯科这样的城市也出现了连续高温,热浪袭人。其它各
    洲,也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实际上指的是慧星。1997年,海尔—玻普替星随日
    蚀出现在亚洲上空,随后,亚洲金融风暴、印尼森林大火、中国东北地区干旱、长
    江流域大面积洪灾……然而这些灾难当中,除了金融风暴令各国政府和人民恐慌
    外,自然灾难尚未引发什么骚乱或战争。1998年5月初的印度尼西亚的学生暴乱迫
    使苏哈托总统辞职也只是金融危机的余波所及。而日元大幅贬值才几乎引起了世界
    性的金融恐慌!也许诺查丹玛斯说得太严重了,也许更吓人的事情的还没有出现。
    
    
    意大利两个城南卷人争端
      忘命者将大都市握在手心
        市民死去 被杀害或驱逐
        阿奎拉的居民同帕尔玛
        有约在先
        但至今不曾实践
        指明踏上小路的人
    
        这首诗非常难解,只能理解为阿奎拉和帕尔玛之间发生了纷争,二者互相残
    杀。起因似乎很明显,两个城市曾经签定协议但某一方未能如实践约。
        帕尔玛曾是法国属地,在今天的意大利北部。阿奎拉则位于意大中部,是著名
    的滑雪胜地。
    
    
    伊比利亚半岛之战和威灵顿
      比列牛斯大山脉附近
        一个男子率大军
        与鹫对抗
        血管被切力量无以为继
        领导者一直将他追到波城
    
        这首诗预言了英国将军威灵顿从西班牙越过比利牛斯山人法,同“鹫”(拿破
    仑)一决雌雄的情景。滑铁卢之战后,法军被赶到波城,英军切断了他们的补给
    线,即“血管被切”,使拿破仑陷入“无以为继”的窘境。1815年6月29日拿破
    仑离开巴黎拟去美国,后为英舰拦截,被放逐于圣赫勒拿岛。
    
    
    疯狂的新兴宗教女教徒集体自杀
      出嫁之前少女们选择自杀
        凶残的杀害无人生还
        纯洁的姑娘们在井中溺死
        她们服食毒草而亡
    
        一个个妙龄少女风华正茂,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如果说“出嫁”并不那么
    令人激动,也没有必要以死抗哪!诗中所描写的“杀”的手段并不重要,关键是都
    死了,是集体自杀。
        人们不会忘记前几年发生在美国的事情。狂热的“太阳教”教徒制造了几起集
    体自焚事件令世界震惊。另外,法国也出现过寻找天堂的集体自杀案。还有圭亚那
    人民寺院中的集体自杀等等,生活在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何要自
    创新教然后又集体自杀呢?基督教、佛教甚至伊斯兰教都不能感化所有的人,他们
    只有自寻天堂之路。物欲横流、贪婪无耻、花天酒地……已透出现代人的空虚和颓
    废。这或许正是诺查丹玛斯在预言中所要暗示或表达的一种担忧吧。
    
    
    阿尔特密克的会议·原子能开发会议
      来自阿让和勒克托尔的
        阿尔特密克会议
        在圣费里克斯召开
        对方在不合适的时候到来
        将孔敦和马尔桑抓走
    
        解开这首诗的关键在于第二行中的“阿尔特密克”(Artomiques),若它在暗
    示现代语中的Atomic的话,那它就是一个形容词“原子的”。如此一来,这首诗
    预言的就是某个有关原子能开发的会议在某地召开,结果途中有人闯了进来,带走
    了最关键的两个人物。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二战”中原子弹的开发和研制。当时,德、英、法、
    苏、美各自都掌握着一定的研究开发资料,但都不全面。为了能尽快将原子弹研制
    出来,并运用到战争中去,克敌制胜,各国都派出间谍到别国去收集技术情报,其
    中也不乏诗中提到的方式,抓一两个关键人物带回本国。最后还是经济实力和科技
    实力都比较雄厚的美国先研制了出来,并投放到日本的广岛和长崎,迫使日本军国
    主义者投降。
        这首诗提到了原子能的开发却没有预言它的利用以及它真正的能量和价值。可
    惜,现代人把“原子弹”视为掌中宝,认为它是威胁和反威胁的一把尚方宝剑。有
    的国家为了威胁别人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制造核武器,却要去找一个正受到某
    国威胁的借口,如在1998年5月11日至13日短短三天时间内即连续进行了两轮
    五次核试验的印度,以及其后不顾世人谴责跟着进行核试验的巴基斯坦即如此。和
    平利闲原子能似乎也要经历一个“军转民”的过程。然而那是核武器,因普通枪支
    的犯滥而导致中学生举枪乱射已令美国政府尴尬不已,何况核武器呢?
    
    
    贝里公爵看戏,归途中被暗杀
      外甥用雄厚的实力证明
        怯懦的心犯过的罪
        大公用费拉拉和阿斯蒂作试验
        昨夜有哑剧在那里上演
    
        这是关于奥尔良贝里公爵被暗杀的事件(1820年)的预言。“昨夜有哑剧”暗
    示深夜从巴黎国家歌剧院出来时被人暗杀的贝里公爵。第一二行写的是拿破仑一世
    的外侄路易·拿破仑,他生性怯懦,但是,从贝里公爵被杀事件中,路易·拿破仑
    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利益。由于贝里公爵去世,已无人再有资格与路易·拿破仑争
    夺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宝座。不过,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却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
    的,并未发生王位继承问题的争端。因为到1848年,法国已开始按照宪法民选总
    统。路易·拿破仑在击败竞选对手卡劳雅克后当上总统,于1852年改共和国为帝
    国,登上皇位。
    
    
    瑞士新教徒革命
      日内瓦湖和马孔的人们
        全都聚集一块与阿基坦人对抗
        许多德意志人更多的瑞士人
        同曼恩人一起被击灭
    
        这是亲天主教派的诺查丹玛斯满心希望新教徒(喀尔文派教徒)没落的预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诺查丹玛斯在预测未来时也是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的。他例举
    了瑞士的新教徒革命,预言新教徒将“同曼恩人(人文主义者)一起被击灭”。诺
    查丹玛斯认为人文主义者也负有革命的责任。
        实际上,瑞士宗教改革早在14世便已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主张进行宗教改革
    的喀尔文来到日内瓦领导那里的教徒们建立起了与天主教相抗衡的喀尔文新教。喀
    尔文是法国彼加尔提省人。其后,喀尔文的信徒逐渐增多,其教义传到了德意志、
    英格兰等欧洲国家。诺查丹玛斯希望其毁灭只能是一厢情愿。
    
    
    滑铁卢之战及其失败原因
      一旦有人不战而背叛
        敌将领已经胜利在握
        士兵们虽然努力抵抗
        依旧摇摇晃晃死于白国
    
        这首诗预言了1815年的滑铁卢之战。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之战打响,法
    军苦战,突破了英军阵地,拿破仑错误地估计英军的战斗力,认为“胜利己不可置
    疑”,未能及时补充兵力。岂料普军投向战场,英军转败为胜。拿破仑大败而归,
    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滑铁卢之战拿破仑之所以失败,“完全不是计划本身或执行计划上的原因,而
    是政治方面和战略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同盟国方面在兵力上占有巨大优
    势,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征战因力量已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
    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
        从作战指挥看,拿破仑的法军将领执行计划的准确性差,主动精神不强。尤其
    是格鲁西元帅行动迟缓,优柔寡断,既未能追歼或阻击普军,又未果断回师滑铁
    卢,徒拥精兵,耗时费力,无所作为。第四集团军司令曾建议格鲁西回师滑铁卢战
    场,但他拘泥成命,反为普军薄弱兵力所牵制。拿破仑6月21日回巴黎后对外交
    大臣科兰库尔说:法军英勇善战,可惜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军团又被敌人
    击溃,以致遭受惨败。这些都是拿破仑用人上的问题,否则法军有可能获胜。
        诗中的“不战而背叛”的人便是指格鲁西元帅;“胜利在握”的“敌军将领”
    指的是英军将领威灵顿。最后一行“白国”间接暗示拿破仑曾经在莫斯科大受挫
    折,那是拿破仑帝国盛极而衰的重大转折。
    
    
    16世纪法兰西新旧教徒的斗争
      阿让与佩里高卢人
        直到罗纳河畔都烦恼丛生
        加斯科涅与维高卢合作
        背叛教会牧师为你示教
    
        这首诗中提到了16世纪法国的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文中的地名全在法国,
    加斯科涅与维高卢支持纳瓦尔公爵亨利领导的胡格诺教派。
        16世纪,法国的教会组织完全处于瘫痪状态,宗教危机日益突出。而国王亨利
    二世也决意要扑灭异教,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因此,喀尔文(胡格诺)新教在法
    国只能秘密传播。16世纪中叶以后,法国改奉新教的人逐渐增多起来。新旧教徒之
    间的矛盾也愈加激烈,最终演变成为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于1552年和1574
    年两度爆发。王大后虽然几次屠杀胡格诺派教徒(最著名的即是血洗瓦西镇和圣巴
    托勒谬大屠杀),但纳瓦尔王最后还是取得了胜利,登上了法兰西王位的宝座,是
    为亨利四世。
        本诗的第一、二行诗写宗教战争爆发的地区;最后一行则暗示喀尔文教与天主
    教的背离。
    
    
    法兰西国王统一基督教国家
      月亮之王给亚平宁带来和平
        当世界基督教国家没落之时
        他希望长眠于布罗瓦的土地
        海盗被驱逐出去
    
        这首诗预言了法国国王最终将统一基督教国家,带来安宁与和平。SELIN是希
    腊语,意指月亮,诺氏用月亮来象征亨利二世。也就是说,统一基督教国家的“月
    亮之王”是法兰西国王。
        然而那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又是诺查丹玛斯的一厢情愿而已。
    
    
    帕尔玛(意大利公国)内乱
      内乱的大部队
        深夜 人夺走帕尔玛
        七十九人尸横街头
        鼻人全部倒于剑下
    
        帕尔玛是意大利的公国,这首诗就是描写在那儿发生的内乱的情景。“异人”
    可能是指西班牙或奥地利。意大利统一之前,奥地利直接占领北部的伦巴底、威尼
    斯,并间接地控制着中部的帕尔玛、莫得纳、托斯卡纳和卢加公国,南部的西西里
    王国则受治于西班牙的波旁王朝。当时帕尔玛同法国过往甚密,自然成了法国的对
    头们攻击的对象。这首诗写的也许是一件不太起眼的小事,奥地利或西班牙人夜袭
    帕尔玛,并夺取城池,可是当地居民的奋力反抗却使“异人全部倒于剑下”。
    
    
    宗教对立和法国南部饥荒
      逃亡 国王的血脉
        蒙努尔 马斯 埃格昂
        波尔多里人满为患
        纳瓦尔维高卢一马当先
        饥饿难耐以树皮草根为食
    
        这首诗的内容较为杂乱,其中只有第三行“纳瓦尔 维高卢一马当先”是指它
    们在宗教对立中处于两军交锋的前沿位置,其它几句似乎都在预言法国南部的饥
    荒。它也许是指宗教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弄得民不聊生吧。总之中世纪
    的农民的日子的确不怎么好过,饥荒时常发生,农民不得不四处逃亡,景况稍好一
    点的地方则会出现人满为患的情景。尤其在路易十四专政时期,法国农民饱受层层
    盘剥,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一到荒年,农民就逃脱不了忍饥挨饿或饿死的命运,
    1662年发生的灾荒,使许多村庄的人都死光了,很多人被迫以树皮草根甚至死尸为
    食!而国王的生活却依旧极尽奢侈与浪费之能事,哪管百姓死活与否!
    
    
    闪电战·突破马其诺防线
      大河之滨大战壕
        被挖掘过的土地
        河川被分割成十五份
        城池失陷 火灾 流血
        尖叫 战斗
        大范围的地区卷入冲突
    
        法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是长期的敌对国家。在1930年前后,为了防备德国的入
    侵,法国在其东部边境修筑了自以为坚不可摧的遍布要塞绵延数百公里的钢铁防线
    (就像中国古代修长城一样),即马其诺防线。前半首诗清楚地描写了马其诺防
    线。“大河”即莱茵河。“二战”爆发后,法军消极抗战。从1940年4月起,德
    军横扫北欧、西欧诸同,先后占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桑堡等。6月,
    德军又以闪电战突破了法国人曾引以为骄傲的马其诺防线,由100万法国大军组成
    的防线不堪一击,三天内便被摧垮。德军直追巴黎。英法联军紧急实施敦克尔克大
    撤退后,法国投降。希特勒的冒险取胜更助长了他的侵略气焰。
        其后,欧、亚、非三大洲都被卷入了空前规模的大屠杀中。
    
    
    腓力二世入侵法国北部
      船只并排成一座桥
        为了让伟大的比利时国王
        迅速渡河
        许多人从布鲁塞尔
        蜂拥而入不远的地方
        进入太深七人被长茅刺倒
    
        这首预言诗讲述的是16世纪六十年代,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领军越过斯克尔
    德河入侵法国北部。因为当时比利时是西班牙王国的领地,故原文中的“比利时国
    王”应理解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使西班牙从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其
    管辖范围为西班牙。比利时和尼德兰,拥有西班牙历史上最大的疆域。
        诗的前三行讲西班牙军队如何渡河,最后一行则暗示入侵者遭到了法国人的顽
    强抵抗。
    
    
    拿破仑莫斯科撤退
      大群人从斯拉沃尼亚靠近
        破坏者将古都化为废墟
        他看着自己的罗马尼亚
        一片荒凉
        不知如何灭火束手无策
    
        这是关于拿破仑率领法军仓惶撤离莫斯科撤退的预言。由于拿破仑冒然前进,
    陷入冬天里的空城莫斯科;当时俄国军队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令又冷又饿的法国士
    兵战斗力大大减弱。“束手无策”的拿破仑只有退出莫斯科(本章第52首预言诗
    对此有详尽的解释)。“破坏者”当然是指拿破仑,他的这场战争将古城莫斯科毁
    掉大半。法军人城后的第二天莫斯科发生大火,风力强劲,延烧全城,一共烧了五
    个昼夜,法军“不知如何灭火”。全城四分之三的建筑物化为一片瓦砾。
        第三四两行提到了拿破仑的儿子继承了王位,皇帝生涯却并不长久。“罗马尼
    亚”指“罗马”。最后一行诗暗示侵略战争最终以拿破仑的失败告终。
    
    
    美军飞机夜袭利比亚
      夜战勇敢的队长
        失利 逃亡
        被少数几人教训
        动员部下煽动情绪
        亲生儿子攻击父亲
    
        这首诗预言了1986年4月,美国派飞机轰炸利比亚一事。由于利比亚领导人
    公开反对美国,令颇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王者风范”的美国大大不悦,
    借口利比亚政府纵容和支持恐怖活动,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军事封锁甚至军事打击。
        第一行诗中的“勇敢的队长”指卡扎菲上校,他确实被“少数几人”——18架
    美军战斗机——“教训”——夜间空袭。最后一行诗暗示空袭事件过后,利比亚国
    内的反卡扎菲活动一度猖撅。
    
    
    预示某要人的死亡
      奥塞尔出生的要人悲惨死去
        被部下恶意驱赶
        上枷锁 缚草绳
        火星 金星 太阳
        夏季交会之年
    
        奥塞尔在法国的中北部。由于不知此诗中的“奥塞尔出生的要人所指为何人,
    因此很难找出与此诗相对应的史实。也许是还未成为现实的预言。最后一行诗中提
    到火星、金星、太阳在夏季里相会(占星术中天体的接近)是非常罕见的。
    
    
    法兰西大革命中路易十六的命运
      白炭被黑色的家伙放逐
        沦为囚犯被推上死刑车
        双足缠上绳索
        那时最后出生的人
        将鹰放掉
    
        这是关于法兰西大革命中(1793年)路易十六命运的预言。“炭”
    (charbon)是波旁的字谜,同样,“黑”(Noir)指的是国王。此外“白”是波
    旁家族的象征。在波旁家族的国王当中,只有法兰西大革命时期的路易十六才是被
    绑住双脚拖人死囚车里的,第一行诗的意思是波旁家族的基业被路易十六毁掉了。
        法兰西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君主制度为目的的,因此革命风暴中的国王日子肯
    定不好过,革命一开始就有人要求废黜国王。1792年8月制宪议会开会讨论,宣布
    废黜路易十六。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同时统治德国和法国的掌权者
      土星在水瓶座逗留
        太阳也来相会之年
        权力巨大的国王
        应邀到兰斯和亚踩
        征服之后他开始
        屠杀无辜百姓
    
        “兰斯”是法国国王举行传统加冕仪式的地方;而“亚琛”则是德意志和神圣
    罗马帝国举行同样仪式的地方。在“土星”和“太阳”相会于“水瓶座”之年,一
    位权力巨大者将在这两个地方进行加冕,即他可同时统治法国和德国。遗憾的是直
    到今天,这个“权力巨大的国王”也未出现。就算在将来出现,这种可能性也相当
    小,几乎是微乎其微,可能这个预言是不会成为现实的。
    
    
    弟弟继承王位,哥哥被父亲废位
      国王的儿子学会多种语言
        王国的长兄与众不同
        义父深深理解长兄的人
        灭掉不可替代的同类
    
        这首诗暗示弟弟继承王位而名正言顺的继承者长兄却被父亲取消了资格。在封
    建社会或君主社会,长子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中国不是流行这样一句话吗,“皇
    帝爱长子,百姓疼幺儿”。可是本诗中的“国王的儿子”、“王国的长兄”虽“与
    众不同”,出类拔萃,“学会多种语言”,却与王位无缘。
        由于预言的内容过于简略,信息太少,令人难以找到特定的史实。不过,王位
    之争向来激烈,太子被废,王冠旁落的事例一点也不少见。如中国清代康熙大帝的
    几个儿子中,老大老二都不错,最后皇位却由老四雍亲王夺走了。
    
    
    好色之徒亨特怀恩之死
      亨特怀恩名字好听行为卑劣
        罪有应得被虱虫叮咬
        他渴望得到铅
        渡江之时被人溺死
    
        这首预言诗要么过于深奥、难以解读,要么太浅显几近于无聊而没有什么意义。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名叫亨特怀恩的好色之徒,长相乖巧但行为卑劣,纵欲过多
    导致患上性病,全身腐烂,人所不屑为伍,推他下河溺死。诗中的“虱虫”指寄生
    于人体毛发中的虫子,这里指如梅毒、天花一类的性病。
        也许诺查丹玛斯的原意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如亨特怀恩,而是暗示若干年后
    的今天,由于“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荒淫无度,尤其是那些“英俊”
    而“风流”的人,四处寻欢作乐,染上性病,又成为性病的传播机器,最终病人膏
    盲无药可治,遭到人们的唾弃。看来,诺查丹玛斯在警告现代社会那些乱交、滥交
    的荡妇淫夫们,自己种下的恶果必将由自己吞咽,“爱滋病”并非一件好东西。
    
    
    利用名誉革命登上宝座之王
      伦敦 三十个市民
        在酝酿一个阴谋
        排挤国王的海上计划
        他和大臣们都不愿见到死亡
        选中金发之王
        弗里斯兰德出生
    
        这首诗预言了英国的名誉革命(1688~1689)以及在革命中登上国王宝座的威
    廉三世。最后两行写出了他的特点:金发,出生于弗里斯兰德。
        众所周知,17世纪英国国教并非天主教而是新教喀尔文教。1685年查理二世
    死了,天主教徒詹姆上即位,是为詹姆士二世。作为恢复天主教计划的第一步,他
    任命天主教徒为王国的人大臣。此举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因此,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也为了防止英国君主作出任何损害资产阶级利
    益的事,到1688年,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辉格党人和代表国教僧侣及封建贵族
    的托利党人联合了起来,他们决定发动一次革命:废黜詹姆士二世,而迎接他的女
    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到英国来,尊之为英国女王及国王。他们之所以作
    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第一,荷兰是法国海上贸易的死敌,如果威廉为英国国
    王,英荷两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国这个竞争者;第二,威廉是新教国家荷兰
    的元首,玛丽是国教教徒,他们夫妇入主英国,可以杜绝天主教的恢复;第三,玛
    丽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第四,威廉是荷兰的执政,拥有相当
    的军事力量,他可以调动荷兰军队来镇压詹姆士二世的反抗。
        1688年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詹姆士二慌
    忙逃往法国。这就是所谓的“名誉革命”。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本来想干涉英国革
    命,但是因当时的法国正卷入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无暇也无力顾及英国,因而
    干涉行动成为泡影。
        1689年2月,威廉正式即英国王位,是为威廉三世。
        为了阻止威廉登上英国王位,也有人“在酝酿一个阴谋”。第四行指下台后唯
    恐被判死刑的詹姆士及其同党。
    
    
    末日来临·蝗灾是太饥荒的原因
      两支大军
        因城墙阻隔而无法合会
        此时米兰和巴维亚震撼了
        饥饿干渴疑念
        压在他们肩头
        人们得不到一片肉一小块
        面包一粒粮食
    
        这首诗是本章第48首诗的继续,预言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将爆发人规模的蝗虫
    灾害。第一行诗讲的是大群的蝗虫分成两队,由于山脉的阻挡,最终没有会合。后
    面几行诗描写了被蝗虫侵害后的惨景。
        也许有人会认为诺查丹玛斯的类似预言是痴人说梦。然而人们不要忘记这几年
    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防护林虫灾!被虫子啮食过的树木干枯死去,绿
    色长廊仿佛变成了冬季的草原,毫无生机,尽管目前我们既能够预测到它的出现,
    也能够控制势态的发展,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无能为力了,该怎么办?
        老鼠可以认出耗子药而不去食之,一切虫子对杀害它们的药品都会产生抗体,
    这己是科学论证过的事实。一年一年害虫被灭,一年一年新的害虫又产生,如同人
    类的新型传染疾病不断涌现一样,人们已被折腾得快筋疲力尽,因为新药的研制工
    作是如此的缓慢而无效。在人类的科学也感到束手无策之时,类似蝗灾的自然灾害
    包括袭击人类的传染病便会肆无忌惮,吞噬掉人类!
        这不是耸人听闻。日本的0一157、香港的“禽流感”……以及因为核战争、
    细菌战而可能引发的各种疾病都能致人们脆弱的生命于死地。可悲的是,对没有发
    生过的事情人们总是存在侥幸心理。
    
    
         
    
    诸世纪
    第十二章

    以莫须有罪名被囚的男子
      被迫决斗的法兰西的大公
        美勒尔的船只无法靠近摩纳哥
        穿着湿衣服永远的牢狱
        他的儿子在他死前
        尝试支配
    
        关于穿着湿淋淋的衣服,一直被监禁到死的男子的这则预言,由于诗文中的破
    译要素过于模糊,很难将它同样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
    
    
    预言无线电与雷这
      勇敢的队长首级落地
        抛到仇敌面前
        他的肉体吊在帆柱上
        惊慌失措他奋力划桨
        逆风而行逃脱追赶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勇敢的队长”在本章第83篇中曾出现过,它好像是在
    预言利比亚现任总统被暗杀,但并未实现。全诗中,第三行的“帆柱”极引人注
    意。诺查丹玛斯在原文中表达此词意时,不用mat(桅杆,帆柱),而是用了
    antenna(大三角帆的帆杠)一词。而antenne在现代是“天线、触角”的意思。
    他是不是在借这个词来暗示现代广泛用于航海、航天领域的无线通讯设备,即天线
    与雷达装置呢!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天赐之物查波尔伯爵的诞生
      蛇出现在王室卧铺旁
        夜一个贵妇人
        警犬不叫
        一会儿法兰西最具王者
        风范的王子诞生
        所有大公都把他视为
        天赐之物
    
        这是关于查波尔(查理十世的孙子)诞生的预言。他出生之时,对他继承王位
    的正统性提出异议的是奥尔良公爵(蛇)。而长大后的他却对人毫无防备之心
    (“警犬不叫”)。不过,法兰西的君臣们倒是很高兴,给他取了个“天赐之物”
    的绰号。
    
    
    德国在二战中使用了细菌武器
      了不起的两兄弟被从西班牙放逐
        兄长倒在了比利牛斯山脚下
        大海染红罗纳河 德意志使
        血盖住了日内瓦湖
        纳尔榜和贝济埃
        被虐疾笼罩
    
        这首诗讲述了两位西班牙领导人逃亡,在比利牛斯山附近被追击,德国进攻日
    内瓦,使那里血流成河,战火、瘟疫四处扩散。从最后诗的最后两行看,德国在二
    战中可能使用了细菌武器,使受害地笼罩在虐疾等瘟疫的阴影下。不过,日本帝国
    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的731部队利用中国军民的活体来做细菌武器实验倒是一个不容
    置疑的事实。残忍的法西斯分子在侵略战争中向平民饮用水中投毒、向空气中施放
    毒烟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
        为了达到目的,疯狂的战争分子是不择手段的。因此,核武器的扩散、生化武
    器的大量研究和生产,必将对人类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美苏两国在密月后关系疏远
      二者联合支配他们
        只合作了短短一段时间
        三年过七月后 他们
        又刀剑相向
        两个处女密谋背叛他们
        胜利者诞生在美洲大地
    
        在第二章第89首诗中,诺查丹玛斯预言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和苏联携手共同
    称霸世界。这首诗中他又预言这种联合只持续了短短的3年零7个月便出现裂痕,
    双方第二次陷入冷战状态。其原因就是第五行诗中提到的“两个处女密谋背叛他
    们”。这是指开始谋求国际新地位的两个国家——中国和日本。
        结果正如最后一行诗所预言,美国最终获胜。这也正是一向野心勃勃又狡猾奸
    诈的美国人所愿意看到的。在经过又拉又打(萝卜加大棒政策)还有恐吓之后,它
    总是能占得先机。然而日本和中国尤其是后者的崛起令大洋彼岸的人寝食不安,一
    心一意盘算着如何才能将后起之秀压制住。
        诗中“又刀剑相向”是暗示第二次冷战状态的到来,第一次冷战已经结束,第
    二次何时来到呢、随着印、巴核试验风波的突起,世界各国会不会再一次陷入更高
    级别的军备竞赛中去呢?也许最多还有10年时间。
    
    
    英王室玛丽和奥兰治公爵结婚
      英吉利岛上年长的姊妹
        比其弟早生十五年
        事实证明他的约定是真
        如最终还是继承了天秤王国
    
        这首诗预言了詹姆斯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她的丈夫奥兰治公爵威廉的事情。第一
    二行讲述玛丽是长女且比其弟弟大十五岁。
        第三行中的“约定”是指威廉承认权利法案,尊重议会。1689年2月威廉三世
    登基,3月,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
    国王必须按照国会的意志行事,而且只有在下院的同意下,才能征收新税及招募常
    备军。这个法案杜绝了天主教恢复的可能,限制了国王的权利,提高了国会的地
    位。威廉三世表示承认法案的内容。如此一来,国王变成了“统而不治”的“虚
    君”,英国变成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国家。
        “天秤国家”指英国,“天秤”是十二星座中的天秤座,意为商业贸易国家。
    当时的英国情况的确如此。
        以上事情发生在诺查丹玛斯死后刚一百年,其准确性令我们感到惊讶!
    
    
    君临葡萄牙的西班牙国王
      水星 火星 金星送行之年
        大王的家族不会绝后
        加第斯附近 葡萄牙人一致推选
        在自己的王国中
        平衡地安度晚年
    
        这则预言讲述的是葡萄牙17世纪的王位继承问题。历史上,西班牙长期控制
    着葡萄牙,有时葡萄牙甚至没有自己的国王。16世纪后半期的腓力二世以及17世
    纪的腓力三世都曾加冕葡萄牙国王。
    
    
    攻入罗马引起骚乱的阿尔巴人
      阿尔巴人冲进罗马
        利用朗格尔削弱大众
        侯爵 谁也不能赦免
        火灾 流血 天然痘
        没有一滴水谷物枯死
    
        这首诗讲述阿尔巴人攻入罗马,罗马城市及农村的居民都因此而饱尝苦难。
    “朗格尔”在法国,故第二行可能是说阿尔巴人利用法国人来完成了这次进攻。那
    么,本诗的背景时间应该是在1848年前后。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为了帮助罗马教
    皇镇压1848年的革命运动,法国派出了军队进驻罗马教皇领地。阿尔巴位于意大
    利罗马附近。
        这次进攻罗马,原因不明,但给罗马带来的损失是明显的,王候将相尽皆被俘
    虏,平民百姓流血逃亡,火烧古城,病行天下。而且可能还遇上了天花(天然痘)
    流行和干旱,苦不堪言。
        但是,历史上好像没有发生过这类事件。
    
    
    大队UFO进攻地球
      公主的大儿子勇敢的人
        将凯尔特人打到很远的地方
        他可操纵雷电
        同行者成群结队
        行至不远处又折头向西
        向着更远的深处
    
        这首诗也是预言大队飞碟(UFO)将对地球进行攻击一事。第一行诗中的“公
    主的大儿子”即指从航空母舰上飞来的UFO。飞碟“操纵雷电”——使用激光武器
    进攻欧洲大陆。从其后的“同行者成群结队”这句话来看,其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而且,“将凯尔特人打到很远的地方”,意即法国人将被驱逐到很远的地方。
    第五行诗“又折头向西”指这一群UFO后来飞往摇远的西方即美国。
        近乎天方夜谭!
        一个个飞碟之谜早已弄得全世界的人都一人愣一楞的。有报道说,所谓飞碟不
    过是美国情报部门施放的无人驾驶的侦察机而已。他速度奇快,闪着耀眼银光……
    仿佛是外星人经常光顾地球,作好侦察工作后,将带着大队人马前来挑战。当“百
    慕大之谜”“活捉外星人”“尼斯湖怪兽”等科学骗局被揭穿之后,我们对飞碟的
    存在与出现仍深信不疑,而且还有诺查丹玛斯的预言诗为证!
        在这里,暂且认为外星人及飞碟都不可否认地存在,那么,连外星人都要来追
    打地球人了,地球人是不是活该灭亡了呢?外星人与地球人原本应是井水不犯河
    水,为何如此气势汹汹?是因为地球人类的贪婪、不自爱,无限制地扩展生存空
    间……惹怒了爱“路见不平一声吼”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外星人吗?所以,
    UFO成群地前来队攻击地球。
    
    
    人类的末日是否真的业已来临!普法战争
      大火自天而降袭击王宫
        火星光芒日渐黯淡之时
        大战七个月 民众被诅咒而死
        鲁昂 埃夫勒并未抛弃困难
    
        这首诗描写了普法战争的情形,是一首相当准确的预言诗。第一行诗讲述法兰
    西王宫被炮击破坏的样子;第二行诗写波旁家族的力量日渐衰退。事实也是如此,
    普法战争后,第二帝国崩溃,波旁家族几乎失去生机。第三行诗则准确地指出了战
    争的时间为七个月(1870年7月至1871年2月)。最后一行诗提到诺曼底地区的
    人们依然拥戴波旁家族
        普法战争是由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一手挑起的。面对国内革命势力的日益增
    长,拿破仑三世忧心忡忡。在他看来为了摆脱国内的困境,为了转移国内敌对阶
    层,特别是劳动阶层的视线,打一场对外战争是一条最好的出路。他将目标对准了
    普鲁士。因为在阻挠德国的统一问题上,拿破仑三世遭到了外交上的失败,大大损
    害了自己在法国资产阶级中的威信。而且,德国的统一将成为法国称霸欧洲的巨大障碍。
        经过积极准备,1870年7月16日,战争终于爆发。普军的计划切合实际,法
    军则主观片面,上上下下都轻视敌人。战争一开始,法军的表现就是一团糟:士兵
    找不到军官,大炮没有炮弹,马匹没有马具,运输工具奇缺,军粮供应不足,军官
    甚至没有必要的地图。
        1870年9月2日,法军在色当遭到惨败,12万人中1.7万人死伤,其余则全
    被俘虏,包括拿破仑三世本人。色当惨败导致在巴黎爆发了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
    摇摇欲坠。
        1871年1月28日,法国政府终于可耻地屈膝投降:与普军统帅签订停战协
    定,法国向普鲁士赔款2亿法郎,巴黎地区的正规法军解除武装(国民军除外),
    并且由临时政府召集团民大会,以便由它批准普鲁士即将提出的和约。
        拿破仑三世未能重振拿破仑一世的雄风,反而兵败,帝国之梦也葬送在了他自
    己手中。
    
    
    路易十七在汤普鲁狱被杀害(1785~95?)
      法兰西灭亡的前夜
        汤普鲁中的第二人
        由议会决定前程
        骑在军马上的人将长枪刺入他的胸膛
        高贵的人被悄悄埋葬
    
        这首诗预测的是路易十七被杀害一事。法国大革命后,准备暗中逃往俄国的路
    易十六及其全家被幽禁在“汤普鲁”狱。他的第二个儿子路易十七亦在其中,法国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来决定如何处置路易十七,在这一问题上,议会中的左派与右派
    相持不下。左派(雅各宾派)一再提出审判并处决国王的问题,右派(吉伦特派)
    则强调“国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加以阻挠。路易十六的死因问题,至今尚无定
    论。但是,随着雅各宾派在议会中逐渐占据上风和路易十六被处决,路易十七得到
    与他父亲相同结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诗中,“法兰西灭亡”指法国大革命,“第
    二人”就暗示的是路易十七。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中的暗杀事件
      宴会的出席者共有七人
        武器闪着幽幽的寒光
        瞄着乘船而来的三人
        二人率领船队驶向首领
        子弹穿透盔甲的保护
        击穿另一人的头顶
    
        这是一首晦涩难懂的诗。第一行“有七人出席的宴会”,也许指的是西方七国
    首脑会议。这首诗可能暗示在某次会议上,阿拉伯的暴力主义分子为暗杀西方某国
    首脑。只身突破了层层森严的戒备。而西方政治集团和阿拉伯国家的矛盾由来己
    久,这样的推测并不能说是毫无根据的。
    
    
    罗尼男公爵对托斯卡那公国的支配(1737)
      公国的继承者不远千里
        越过了托斯卡那宽阔的海洋
        为了确保费伦兹的地位
        法兰西的家族一分为二
        与海蛙的协定 决定了他的航程
    
        这里预言了曾一度支配托斯卡那公国的罗尼努公爵。这是一位在法国历史上亦
    无多大建树的人物。诺查丹姆斯却敏锐地觉察到了他的存在,真有些不可思议!
    “费伦兹”自阿里桑朵罗·德·梅蒂奇的统治开始(1531年),直至约翰·加斯托
    里之死(1737年)为止,一直是托斯卡那公国的首都,以后直至1859年一直由罗
    尼努公爵支配。罗尼努公爵即来自法兰西家族。但诗中最后一句“与海蛙的协议”
    实在让人不知所云。也许另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史实尚待挖掘吧。
    
    
    二战中英·意·俄等国的动态
      巨大的猛犬在城市中放逐
        异国的同盟愤慨不已
        其后在原野中追逐的牡鹿
        让狼和熊也相互怒视
    
        这是一首预言二战的诗,战争中的各国均用动物代替。“猛犬”指英国,
    “狼”指意大利,“熊”指俄国。英国的正式参战惹怒了“异国的同盟”(德意日
    三国同盟),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让俄国和意大利的矛盾日趋尖锐。
    
    
    傲慢的王妃玛丽·安特瓦内特(1792)
      假借废除奴隶的命令
        妄图从民众和城市夺取权力
        他 遭到了失败
        年轻的娼妇假装履行协议
        为自己的狡诈蒙敝
        被流放到荒野
    
        这首诗非常准确地预言了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特瓦内特上演
    的一出蹩脚的双簧戏。路易十六在公开场合宣布一定要保卫法国革命的果实,向
    奥、普两国宣战。同时,王妃却暗中写信给其兄奥国皇帝、密告法军的作战计划。
    一七九二年四月普法战争爆发,奥普联军早早就得知法军的部署,很快就兵临巴黎。
        事情败露后,路易十六夫妇企图潜逃至俄国,重新组织反革命力量;但被抓
    住,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王妃亦被流放,可以说,民众对路易十六的不信任
    感发端于玛丽·安特瓦内特狂妄和轻浮的言行,诗中第四行就表现了国民对她的不满。
    
    
    拿破仑三世成为第2帝国的皇帝
      预言家轻抚着国王的头
        祈祷意大利的和平
        权杖从右手移向左手
        他从国君摇身变成谨慎的帝王
    
        这首诗预言拿破仑三世的身世。
        拿破仑三世是由共和国的首相变成第二帝国的君王。他曾被意大利的革新派看
    作优柔寡断之人。在对意大利及法国朝廷的处理上极不成功。“权杖”的移手是否
    是指皇帝登基的宣言呢?但最后一行“谨慎”一词的出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拿破
    仑三世的一句名言:“统治,即和平”。
    
    
    路易·菲利浦,追求谜一般的宝物(遗骨)
      让我们去寻找 执政官的遗骨
        隐藏着的神秘的财宝 被寻宝人发现
        令周围的同伴也激动不已
        发现了大理石,金属和铅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去世后,路易·菲利浦一行将其遗骨运回巴黎并安置在巴
    黎残老军人院。这便是这首诗所预言的内容。路易·菲利浦此行是为了寻得拿破仑
    拥有的近乎神奇的统率能力,同时也为了向这位法国历史上的战神表示敬意。
        诗的最后一句象征棺材的挖掘。
    
    
    伊拉克的巴格达,在导弹的攻击中
      生之火,解放出隐匿的死亡
        水晶球里惨状不忍目睹
        夜晚舰队的炮火将城市化为焦土
        市中火光熊熊形势有利于敌人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凭籍先进的军事科技力量和强大的海空部队逼
    迫伊拉克就范。在这场至今仍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战争中,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承受了
    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打击,诗中的“城市”一词让人推测这是预言海湾战争的诗。
        “生之火”指生化武器,“隐匿的死亡”指由此而引起的放射性破坏。但在本
    次海湾战争中,交战双方均未采用诸如此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想到海湾地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紧张事态,诺查丹姆斯是否预言了尚未发生的另一次大规模战争呢?
    
    
    拿破仑三世暗杀未遂事件(1858)
      巨大的弓弩从底部崩溃
        盟友也被首领的追捕所累
        一位女子
        生下前额和脸颊长满长毛的孩子
        一位大公死里逃生 他威严地驻立着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新建不久,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六月起义沉重打击了资产阶
    级的统治基础,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乘机发动政变,于1852年建立了法兰
    西第二帝国。他被称为“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三世的倒行逆施与奢侈无度很快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人们出于对拿破仑
    的敬意而对拿破仑的后继者所抱的希望彻底落空,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一个
    秘密的地下团体企图用抹有剧毒的箭射杀拿破仑三世,但被拿破仑三世事先得知。
    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平安地逃过此劫。
        但让人迷惑的是诗中第三行,似乎在述说毫无关系的内容,唐突地插在本诗
    中,找不到与之相符的解释。
    
    
    暗杀由意大利革命家策划……
      突然受伤的法国君王
        他的部下在地下室的附近
        目睹了这一切
        伤口淌着血
        他被从不知名的四人手中救出
    
        这似乎是关于拿破仑三世暗杀未遂事件的另一种解释。
        “不知名的四人”是指四位激进的意大利民主主义者奥尔新尼、安埃里、哥麦
    斯、路迪奥。他们的确曾经策划过暗杀拿破仑三世一事。在这首诗中,拿破仑三世
    也未事先得到密报,而凭运气死里逃生。1858年的暗杀是否确为此四人而为,至今
    尚无定论。
        诗中“地下室”一词并非翻译失误,地下室cave在拉丁语中为cavea,亦有剧
    场的意思。
    
    
    二战中,亚洲和意大利的战况
      太阳的臣民 不能平安渡过大海
        金星的臣民掌握了整个非洲
        不久土星亦不能支配自己的国家
        在那里
        亚洲的一隅天翻地覆
    
        这是一首气势恢宏的诗歌,它预言了二战中亚洲和非洲的战局。
        在亚洲战场上,日本(即“太阳的臣民”)曾与美国在太平洋展开了旷日持久
    的大海战。尤其在偷袭珍珠港得逞以后,日本更希望凭借初步获得的太平洋上的优
    势,一举夺取美国重要的航空基地——中途岛。但美国谍报机关破译了日本准备偷
    袭中途岛的密码电报。美国指挥官尼米兹上将将计就计,设下陷井,使日本海军自
    投罗网,在中途岛海战中大败而归。从此,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和制海
    权,一撅不振,逐渐走向灭亡。
        同时,中国(即“土星”)的战况在诗中亦有体现。1937年,日本正式向中国
    宣战,使中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日本军队在中国烧杀抢
    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长达八年的灾难和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曾一
    度迁至重庆,中国的东北三省也一度沦为日本的附庸。这便是本侍“天翻地覆”所
    描述的内容。
        另外,“金星(Venus)的臣民(Venice)”指意大利,意大利军团与德国名
    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统率的部队在非洲并肩作战,在战争初期几乎控制了整
    个非洲。
    
    
    镇压新教徒引发的三十年战争
      里曼湖畔
        异国的女孩为他引路
        这位女子背叛了自己的城市
        在她死前 差役们来到奥斯布鲁克面前
        他们为袭击莱茵河边的人群而来
    
        这首诗预言了曾经席卷整个德意志的革命风暴,史称“三十年战争”。欧洲历
    史最悠久的家族之一——哈布斯堡家的费尔迪南特二世登上波尔米亚王的宝座之
    后,凭籍其宗教上的特殊地位对德意志的新教徒进行镇压。由于不满旧天主教的盘
    剥与奴役,在十六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地纷纷兴起派别不同但宗旨相
    似的新教。这些教派迅速赢得大众的信仰,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中以德意
    志的比仑哈尔特领导的新教力量最大,发展极其迅猛,已严重影响了波尔米亚王对
    德意志教会的统治,也是费尔迪南特继位后最感头痛的地方。
        战争终于一触即发,德意志登时一片血雨腥风。信仰新教的教众在比仑哈尔特
    的率领下,为捍卫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与旧教会的军队展开殊死战斗。战争整整持
    续了三十年!新教徒们前仆后继,让教会的军队吃尽了苦头,亦让费尔迪南特二世
    震惊不已。最后,由于叛徒的出卖,新教徒们被逼到莱茵河边,再也没有后退的去
    路,不得不与数倍于已的敌人拼死决战,终因寡不敌众,革命的烈火被扑灭了。
        比仑哈尔特死后,由新教徒占领的德意志南部和中部也先后被旧教会的军队攻
    陷,革命失败了。
    
    
    宗教内乱引发数国混战(30年战争)
      罗马教皇亦被激怒 他想
        利用异教徒的战士把灭难带给比利时
        愤怒的国王咬牙切齿驱逐利比亚的臣民
        从匈牙利
        到直布罗托
    
        三十年战争很快引发了德意志周围各国的混战,各国均企图混水摸鱼,利用德
    意志宗教内乱的时机谋取更多的利益,事实上,各国在经济、宗教上的矛盾由来已
    久,终于以此为导火索爆发出来。
        在战争初期波尔米亚王费尔迪南特二世如惊弓之鸟,被新教徒追赶得东躲西
    藏。他辗转来到罗马,摇身一变,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教皇。随后他企图利用新教
    徒去进攻比利时,同时各国混战,谁也没有力量平息这场战乱。各国不得不签定了
    威斯特法尼亚条约。其中规定包括比利时在内的尼德兰从此独立,不再受罗马教皇
    的统治。这一条约的缔结对罗马教皇极为不利,但他已无力反对这项协议,矛盾终
    于得以解决。混战的局面终于改变,但又为未来的欧洲埋下了战乱的祸根。
    
    
    拿破仑出兵(1797~1808年)
      土星、火星被狮子座的光芒掩盖
        西班牙将成为奴仆
        利比亚的首领在战争中被捕
        马耳他的附近
        罗德斯刚一出生就被捕获
        罗马的王权
        亦被雄鸡扼杀
    
        这首诗预言的是拿破仑南征北战,建立法兰西帝国的历程。
        诗的前半段讲述拿破仑在帝国的鼎盛时期出兵征讨西班牙和葡萄牙一事。提尔
    西特条约的缔结使拿破仑一跃成为欧洲大陆的独裁者,从而获得了空前的地位。欧
    洲自查理曼以来,还从来出现过这样的霸权。拿破仑决意将战火烧至伊比利亚半
    岛,他一方面粗暴对待西班牙国王和费迪南王储。另一方面又与其权好多伊首相勾
    结,利用西班牙内部的矛盾,于1807年冬和1808年春率军入侵西班牙。不久,拿
    破仑用狡猾的手段把西班牙的新旧国王及其王室宠臣都押送至法国,推翻了西班牙王朝。
        诗的后半段预言的是拿破仑远征埃及过程中夺取马耳他岛的经过。征服埃及是
    法国统治者自十字军东征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伟业。马耳他岛位于通往埃及途
    中,也是一块令人眼馋的肥肉。它控制西西里海峡,极具战略意义,当时为那路撒
    冷的圣约翰骑士团所把持。1797年6月9日,宁破仑平安抵达马耳他岛。骑士团只
    作了象征性的抵抗便于6月12日放弃了这座坚不可摧的要塞。结果,教皇的领地
    终于被法国这只“雄鸡”侵占。
    
    
    成为囚徒的教皇皮奥7世(1808)
      伟大的教皇在航海中被囚禁
        神圣的职位没有带来应有的功劳
        一片混乱
        被选中的第二人 他已力衰
        个人满意的庶子已焉焉一息
    
        这首诗预言了为参加拿破仑加冕仪式专程赶往巴黎的教皇皮奥七世于1808年
    被囚禁一事。
        因镇压新教徒而引发的三十年战争使法兰西各地弥漫着对宗教的不满情绪。
    “神圣的职位”的“混乱”即暗示这一状况,拿破仑建立的帝国这时正处于全盛时
    期。他亦从教皇那里获得宗教上的特权,“令人满意的庶子”就指此意。但是拿破
    仑却谎称为自己加冕,将皮奥七世骗往巴黎,在其前来的过程中将其拘禁。至此,
    拿破仑不仅几乎在政治上统治了整个欧洲.而且在思想上亦掌握了控制人民的力量。
    
    
    犹太人在纳粹集中营中被大肆虐杀
      犹太人的眼泪 已无价值
        死人被火葬 化成了灰
        十字军章的光辉 威胁着上帝的子民
        在那时
        我还看见恐怖的光景
    
        很明显,这首诗预言的是1939年德国占领波兰后建立的杀人工厂——奥斯维
    辛集中营。
        从1940年6月开始,几乎每天都有火车把成批的战俘和无辜平民从世界各地
    送到这里。经过“消毒”后被分送到各个工地做苦工。直至失去劳动力后便送往毒
    气室成批地杀害。然后,一支“特别队”的队员就把尸体运往焚尸炉焚化。
        从1940年第一批犯人运往集中营,到1945年被苏联红军解放为止。在奥斯维
    辛集中营里,被德国法西斯残酷杀害和折磨死的共有四百多万人!
    
    
    因谋反而被暗杀的国君
      国王 通过夜光下的长廊
        基普罗斯的男子 护卫着他
        国王被害 杀人者沿着罗努逃去
        谋反者亦将他追杀
    
        我们暂时尚未得知这首诗具体预言的哪个历史事件,只能推断它预言了一位国
    王因下属的谋反而被暗杀,因而很难将其与特定的历史相联系。诗中出现了基普罗
    斯和罗努两地,但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基普罗斯至1517年一直是隶属委内瑞拉,而罗努是发端瑞士罗曼湖,注入地
    中海的一条河流的名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在中国的暴行
      伟大的黄金之民族
        凭着黄铜的力量强大
        破坏协约让青年亦加入了战争
        人民的叹息困扰着国家的领袖
        大地覆盖满异教徒的血
    
        这首诗预言了二战中的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
        “加入战争的青年”就暗指日本陆军。自1934年“八·一三”以后,日寇登
    陆上海,随即占领苏州,无锡,到处杀人放火,然后又兵分三路,张牙舞爪地扑向南京。
        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的首都,正当全体爱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时候,蒋介石
    竟乘飞机逃跑了,并下命令给南京卫戌司令长官,要其率全体官兵渡江北撤,日冠
    利用这一可乘之机,很快打进南京城。
        1937年12月13日,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开始了!日军在城中为所欲
    为,无恶不作,其丑恶和无耻,令人发指。被劫后的南京,一片焦土,犹如人间地狱。
        在这首诗的三四行诗中,日军的暴行和中国平民的境遇均有明显的表现。
    
    
    被打倒的罪恶的权势·欢欣鼓舞的国民
      悲惨的男人被彻底打倒
        他在悲愤中死去
        胜利的人们举行盛典
        以前的法令被自由的法令取代
        大公 暗壁
        两者在第七天坍倒
    
        一位施行暴政的国君被打倒后,在悲愤中死去。而打倒他的人们举行了盛大的
    庆典,并撰写新的自由的法令来取代旧法,这便是我们能从这首诗得知的内容。
        无法判别最后的“暗壁”是暗示国君的暴政,还是一堵真实存在的墙。而“第
    七天”是指星期天,还是指真正的第七天也无从知晓。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从这
    首诗仅供的一点情况,是无法将其与一件具体而特定的历史事件相联系的。
    
    
    拿破仑三世对奥地利的进攻(1859)
      庞大的军团横越阿尔卑斯
        碰巧诞生出卑劣的怪物
        突如而意外的事件
        让伟大的托斯卡那人
        逃往他的故乡
    
        这首诗预言了拿破仑三世在意大利统一战争中为援助沙尔迪尼亚而率军越过阿
    尔卑斯山进攻奥地利一卡。在战争开始前碰巧“诞生了卑劣的怪物”是指意大利的革命。
        在这次战争中,托斯卡那大公雷奥波尔多二世,从费仑岑逃回其“故乡”奥地利。
    
    
    墨索里尼与法西斯党徒
      拉典之王覆灭
        救治世间的人们
        点起火焰
        战利品被瓜分
        大胆的入侵者被公开处决
    
        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在于弄清“拉典”一词的含义。
        如果“拉典”是指“拉蒂姆”,那么就是指罗马的教皇,因为“拉蒂姆”是意
    大利中部的一个州,自古就是意大利人与古希腊人相互接触的地带。
        但是,从诗的后半段看,似乎又在预言意大利的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作为轴
    心国的一员,他在德国希特勒的庇护下,曾经在非洲谋取了许多利益,随着战争的
    推移,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运动风起云涌,墨索里尼终于走入穷途末路,最后被
    宣判死刑。
    
    
    死亡访问教皇时意大利发生的纷争
      高贵的主啊
        在罗马丧命之前
        畏惧在外国军队中弥散
        他们在帕尔马附近潜伏
        随即两位赤色份子
        举杯欢庆
    
        这首诗预言了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尔马发生的一次革命事件,可能是某个革命
    团体所为。其时机选在罗马教皇即将归西的日子里。但我们纵观历史,不能发现与
    本诗相符的历史事件。不知道诺查丹玛斯是否预言的是尚未被查知的事件,亦或是
    未发生的事情也不可知。但我们据此怀疑他的天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如果人类能
    对他的预言早些重视的话,我们就能避免许多己无可挽回的灾难和损失。也许正是
    因了这些尚未被破解的神秘诗段,诺查丹玛斯其人才更显得充实和富有幻想,让我
    们在一千多年后仍对他本人及其作品频频回首。
    
    
    对卡扎菲的进攻因两国同盟而失败
      两位满足的男人 结成同盟
        一时间星中的大多数
        同火星交会
        非洲的国君
        因恐惧而发抖
        “双子的盟友”将其击败
    
        同上一首诗相同,本诗亦无法让我们明确判断出其预言的事件。诗中第一行出
    现的“两位满足的男子,是指上首诗中的那两位赤色份子”吗?也许他们在篡夺政
    权以后,开始进攻非洲的利比亚。在占星术里,当许多行星与火星交会时,预示着
    事故或纷争的爆发,但这个如东方的宗教一般古老的奇特技术,已随着时间的推移
    湮灭在岁月的尘埃中,几乎已经无从知晓了。我们只能假设两位来历不明的人曾经
    有过诗中所述的举动,根据只言片语来判断和推测。
    
    
    奸诈罪恶的教皇保罗五世
      王国和法 出现在金星上
        也许土星将支配木星
        法和帝国 出现在太阳上
        通过土星的部族
        忍受最悲惨的命运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纯粹以占星术的手法来描述的预言诗。看来诺查丹玛斯的
    预测方法大体仍未脱离占星术这一欧洲古老的奇特游戏,我们的星球是否真与诸多
    星体存在着某种默契的联系呢:也许我们人类世界的变幻与宇宙的运动是相契合的。
        但这首诗却十分难懂。太阳也许指某位国君或教会,木星指神学者或外来者,
    或许也指教皇。如果这些假设成立,这就是关于圣玛拉基的“教皇的预言”,也许
    是关于教皇保罗五世的预言。但即使如此,诗中仍有许多地方(如“土星的部
    族”)难以理解。也许这又是一桩历史的悬案。心怀不轨者也许能将这一段事实向
    世人隐瞒,但却无法回避先知先觉者锐利的目光。我们可以寻着这位昔日的圣者去
    挖掘深埋在表象之下的历史的去脉来龙。
    
    
    1989年,中东全境的大规模战争
      阿拉伯的君主
        火星太阳金星狮子座
        教会的支配 向海屈服
        佩鲁希亚有着百万雄兵
        企图入侵埃及和圣彼德堡
        真之蛇
    
        中东地区一直战火不断,这里富藏的石油成为各种国际势力垂涎的主要目标,
    亦曾经一度成为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发动机。中东各国一方面成为石油输出的受益
    者,同时也是国际大国相互斗争,倾轧的受害者。他们在这种复杂的矛盾中时常成
    为牺牲品。这首诗就预言了中东地区的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由于诗中出现了圣彼德
    堡(土耳其)。所以也许不是预言过去的中东战争,而是即将来临的某次大规模战争。
        战争开始的时间在诗的开始便作了预测。即这一事件将在火星、太阳、金星与
    狮子座会合的时刻发生。在本世纪中,这样的情况有两次:1989年7月和1998年
    8月。
        我门发现,每当火星、太阳、金星和狮子座会合这一天文现象出现时,人类社
    会就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动荡和灾难。例如在十五世纪末,这一现象出现在1492年4
    月,这一月正是哥伦布准备开始探索新大陆航程的日期,他的航行揭开了人类历史
    的新篇章。在十六世纪中叶这一现象出现时,德意志爆发了闵采尔农民战争。摧毁
    了罗马教皇在德国的势力。而十六世纪初这种现象再度发生时,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伟大的戏剧家、欧洲文学之父莎士比亚与世长辞……
        本世纪这种天文景观不同寻常地将出现两次,这意味着什么呢?在1989年7
    月前后的日子里,中东地区似乎并未如诗中预言的充满杀机。那么当1998年这种
    情形再度出现时,这里可能会爆发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联想到诺查丹玛斯著名
    的1999人类大灭亡的预言,这一地区的战争或许就是灾难即将降临人间的先兆吧。
        不管怎么说,出现了伊朗(佩鲁西亚)、埃及、阿拉伯、土耳其(圣彼德堡)
    等众多地区及国家,此诗预言的绝对是波及全中东的大规模战乱。
    
    
    希腊国王康斯坦梯罗斯被流放
      斯拉夫之民 从战争中得到利益
        其威信也大大提高
        他们取代了君主
        出生卑微的农夫
        依仗从山中突起的威峨军队
        越过了大海
    
        一战前夕,巴尔干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使世界战争的危险
    日益增加。巴尔干人民一直处于土耳其的封建压迫之下,他们通过这一地区日趋激
    化的利益冲突而直接导致的巴尔干战争,基本上从土耳其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
    巴尔干各国在战后的矛盾更加深化,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诗中描述的“斯拉夫”民族,在诺查丹玛斯时代并不代表俄罗斯,而是指巴尔
    干,这样,这首诗预言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了。
        希腊作为被土耳其长久统治的国家,对土耳其的反抗持续不断,在第一次巴尔
    干战争中赢得初步解放后,又乘一战后各大国元气大伤、无暇旁顾之机,于1919
    年渡过爱琴海,在土耳其西部的斯密尔那登陆。随后,民众们废黜了本国昏庸的君
    王康斯坦梯罗斯,并将其流放,而拥立出身农夫的维尼则罗斯出任首相。
        这便是本诗所预言的内容。
    
    
    苏联入侵阿富汗,鲜血浸染大地
      带着火与武器 在黑海不远的地方
        他从伊朗 来到阿富汗
        占领成为他的计划
        法罗斯 米蒂里尼
        因恐惧而战抖 在太阳的辉辉下
        阿拉伯海面覆盖着阿拉伯的血
    
        本世纪七十年代,正是苏联在美苏全球争霸斗争中处于上风的时期。这期间,
    苏联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的地位在其周边地区推行大国沙文
    主义,四面出击。
        为了在阿富汗确立亲苏政权,将其作为以苏联为核心的战略包围圈的一环,进
    而一举获得支配石油资源的特权;苏联在如此众多诱惑的驱使下,抛弃了道义和良
    知,于1997年12月捍然出兵阿富汗,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
        这首诗预言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
        令苏联不曾想到的是,这次出兵引起了广大阿富汗民众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
    激情。他们和苏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时间推移,苏联出兵阿富汗已与其
    初衷相去甚远,阿富汗成为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最后,苏联不得
    不在一片谴责声中,灰溜溜地于1986年开始逐步澈军。
        同时,阿富汗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仅游击战士就死亡一百万人以
    上。在诗的最后一行,对受害者作出了预言。
    
    
    被赤色团体杀害的首相
      手被束吊,足被捆绑
        面色苍白 短剑刺入胸膛
        三人起誓 为利益而战
        意大利的贵族被害身亡
    
        诗中的关键是对第三句的理解,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意、日三个轴心
    国间的联盟,加之最后一句表明本诗预言事件的发生地,这很可能是一首预言意大
    利法西斯头目墨索尼里最终下场的诗。
        自从1943年7月,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以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节节
    败退,墨索里尼众叛亲离。随着德军防线一一被摧毁,墨索里尼预感到未日即将来
    临。他化装成德国人,企图混在德国人的军队里逃出边境,去瑞士过流亡生活。但
    是,在游击队员犀利目光的审视下,他还是被捕了。
        随后,游击队总参谋部派来的瓦莱里奥上校代表总部处决了墨索里尼和其他几
    个法西斯头目,这里历史公正的判决。
        墨索里尼的尸首被运回米兰洛雷托广场,倒挂在一个加油站棚顶的铁架上示
    众。这个法西斯罪魁祸首受到了千百万人的指斥和唾骂。这便是诗中首句预测的内容。
    
    
    策划与希特勒结盟的墨索里层
      自由不再得以恢复
        无法者抬起了高昂的头黑色且罪恶
        将此地占领
        教皇的问题传入希斯特的耳中
        惹恼了他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诗中所述的希斯特即希特勒,在西方数不胜数的巫师、星
    相学家、预言家中,大概只有诺查丹玛斯一人能将人名也预言得几乎分毫不差。
        这首诗预言的是1934年至1938年间,希特勒策画与日、意两国缔结同盟关系
    一书。其中,“黑色”很容易让人想起法西斯党徒的黑色制服;而无法者自然是指
    墨索里尼。从诗中得知,墨索里尼为了达成和希特勒的联盟,也牺牲了罗马教皇的利益。
    
    
    法国对罗马的两次掠夺
      庞大的城市被包围
        田野和乡镇都驻满士兵
        巴黎发动进攻
        罗马亦被煽动
        开始了对教皇的掠夺
    
        这首诗预言拿破仑在建立法兰西帝国过程中的宗教政策。
        在拿破仑看来,宗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秘决”,其用途在于,如果没有思想
    要抚慰,就抚慰灵魂以保持公众安宁。拿破仑常说:“教士比康德之流和所有的德
    国空想家更有用”。
        因此,拿破仑严密控制着教会,终于无可避免地与教皇发生冲突。教士们接受
    的是教廷传统立场,要对现政权保持距离,于是越来越向罗马靠拢,以抵制世俗政
    权的要求,但在拿破仑时代,这位铁血人物注定是不会妥协的。教会人士一旦成为
    国家官员,必然受制‘于政权。他们必须宣誓效忠皇帝。
        当局强今天主教徒绝对服从政府,这在教士中引发一种反叛倾向,他门对讲授
    帝国教理问答不大热心。耶稣教会还建立了伪装传教会,几乎秘密地恢复了他门的
    学校和教育。
        尤其是帝国于1809年后吞并了教皇辖地,即诗中描述的“对教皇的掠夺”之
    后,拿破仑与教皇的冲突更加尖锐。在教士中产生了严重后果。在二十六名红衣主
    教中,只有十四名参加了拿破仑·路易丝的婚礼。那些被流放的“黑色的红衣主教”
    迫不及待的准备为教会复仇。
    
    
         
    
  • 上一篇文章: 诸世纪(四)

  • 下一篇文章: 诸世纪(六)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