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三世在英国死去(1873) 伯昂与圣·将·朵·留兹
的中间地带
耸立着玛尔斯海角
北方的阿尼库斯
纳纳尔熄灭了灯光
不久无法求助于寝床
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首关于拿破仑三世的预言诗。从最后一行就可以看出他死去的样子。
从“玛尔斯”(希腊神话中的军神)这几个字眼,预言家就已经暗示了在伯昂与
圣·将·朵·留兹的中间地带,会有战争爆发。“海角”在这首诗里面可理解为“疗养
地”。“纳纳尔”则是“娼妇”的意思。“熄灭了灯光”当然是指拿破仑三世与娼妇间的暖
昧关系。事实上,穷途末路的拿破仑三世,的确带着他的情人踏上了英伦三岛,并在一处疗
养地内深居简出。直至他在1873年死于英国。
纳瓦尔王国的新教徒们(1562~98) 伊曼尼托罗萨
威尔布朗吉
无数的军队从亚得里亚山脉
渡过河流
在隐藏于桥头的平地展开激战
杀声震天 攻入伯昂
诗中出现的地名、山名,全都位于隶属于西班牙的比利牛斯山脉西南部分,它们与伯昂
之间夹着的河流,指的是彼得索亚河。曾经渡过彼得索亚河,攻人伯昂,发出震天喊杀声的
人,也就是纳瓦尔的犹太教徒们。
纳瓦尔王国正是靠这些犹太教徒们的征战,曾经占领过比利牛斯山脉南部和法国北部地
区,辉煌一时,不过在亨利四世时代,终被法国吞并。
路易十六世踏上黄泉路(1791) 策划好的死亡
起到了无可挑剔的效果
罪名宣判成立 踏上黄泉之路
当选 受创 被接纳
终被臣民打倒
悔恨 他的面前淌着空洞的血
十六世纪,轰轰烈烈的法国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的政权,路易十六最后也被革命者送上
了断头台。
路易十六对于革命的进展诚惶诚恐,曾多次镇压革命者的活动,但当他意识到江山不保
的危机即将到来时,便开始想方设法逃往国外的避难和请求外国的支持。但当他仓惶出逃至
瓦雷纲时,即被革命军发现。
国民已经对他完全失去了信任,所以在宣判这位君主罪名成立之后,他就命丧黄泉了。
把他的死称作“空洞的血”来表达国民的“悔恨”,意味深长。法国人民认为路易十六的
死,都不足以抵偿他曾犯下的罪行。
治理撒丁王国的君主(1798~1802) 尊贵的君主莅临撒丁
治理王国仅三年
亲自结交各种朋友
顶着嘲笑不辞辛劳
渡过无数不眠之夜
撒丁王国即是现在的意大利,在法兰西共和国时期,曾被法国占去大半疆土。正在这种
困难的时刻,卡尔罗斯·爱玛雷勒四世来到了撒丁岛。作为君主,他贤明仁和,为了国家的
利益不辞辛劳、鞠躬尽瘁,深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1802年,他让位给他的弟弟维多利亚·爱玛雷勒一世。卡久罗斯·普玛雷勒四世从即
位(1798年)到离位的时间算来,正如预言家预言的那样“仅三年”。离位之后,他“亲
自结交各种朋友”,访问罗马,并加入了耶稣基督教会,成为忠实信徒。
纳粹“十字”标记的繁荣以短命告终 十字标记的人们
他们的行为实在荒谬
用长角的牡牛代替圣物
不久 坐位被猪猡充斥
秩序被统治者打乱
“十字标记”曾被理解为十字军。但通览全诗后发现,这种解释并不成立。诺查丹玛斯
曾非常准确地预言过纳粹党给世人带来的骚乱,甚至连希特勒的名字,也预言得仅一字之
差。那么这首诗中的十字标记,也极有可能是预言家预感到了纳粹将使用的“ ”标记吧!
纳粹疯狂、残忍的行为,也在诗里有了充分的体现。从最后一行的描写可以看出:表面
繁荣的纳粹风光过不了多久,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他们的嚣张气焰,得意忘形,从一开始就
注定了短命的结束。
洪水肆虐之日纳粹党勾结开始 洪水侵入土地
十字标记者开始汇聚
两根细绳在金鱼座连结
无数生灵被洪水所困
这首诗中也出现了“十字标记者”,同时指出洪水泛滥、生灵遭灾的景像。把两件事联
系起来,预言家正是要告诉后人:当洪水肆虐之日,另一个比洪水更为可怕、灾难性更强的
以“十字”作为标记的“纳粹”也开始了他们罪恶的勾当。
中间插有两根细绳连结金鱼座的描写,这可能指的是时间。但具体为何时,尚未破译,
“两根细绳”在神话中,是为罗马火和锻冶之神伏尔甘所造,韧性极强且百斩不断。
叛军的攻击及人质监禁事件 从自己的国家远远逃离
被迫踏上危险的旅程
他只有放开紧握军权的手
国王把他的臣民扣作人质
他会在归国途中掠夺、攻击
这首诗的意思非常明显:有位掌有军权的男人企图叛乱,但国王监禁了他的人质。尽管
如此,叛军并不因此放弃攻击,仍继续为达到其目的展开战势。
可是如果要说这首诗具体指的是哪一件事情,好像史料还不充分。
罗马教皇的更替引起分裂的骚动 七个月之内他将
无法再保持圣尊圣职者的地位
他的死引起了深刻的分裂
七个月 别人占据高位耀武扬威
委内几亚附近
和平与祥和复苏
这首诗预言罗马教皇登基七个月就会一命鸣呼;并由他的死,产生了骚乱。与这首诗情
况相符的罗马教皇共有三位。分别是:伍尔巴奴斯七世(在位两周)、古勒哥里乌斯十四
(在位十个月)、约翰内斯、保罗一世(在位一个月)。这三位短命的教皇死后,由于对他
们死因不明的猜测,确实曾发生过规模不小的骚乱。不过诗中“深刻的分裂]却还没有过记
载。也许是预言家稍微夸张的警预吧!
西班牙与英国在加的斯湾的纷争 不可替代的贵重物
在被破坏的湖水边
七个月之内他的军势土崩瓦解
西班牙人利用阿尔巴尼亚
四处糟蹋、扰乱、破坏
怠误战机 遭受损失
1596年,英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击了西班牙南部重要军港加的斯港。而那时尚还
沉溺于四处掠夺、侵略的西班牙人根本没作好作战的准备,“该出手时未出手”,从而耽误
了宝贵的战机,遭到惨重损失。加的斯湾在诗中被预言家喻称为“湖”,实际上加的斯湾的
名称就是由古称加吉尔(意为被封闭的空间)由来的。
惊奇的是:在诺查丹玛斯执笔撰写《诸世纪》的时候,英国与西班牙王族有着亲戚关
系,两国还十分友好。而预言家在那时就已经极其准确地预感到了两国终有兵刃相向的那一
天。
高级官员涉嫌的重大贪污案 诱惑者被沉入深沟
即而被缚
正义者已为领袖打造好了十字架
法绳引出了那些惶惶不安者
这首诗预言了一起重大政治贪污案。1976年,曾轰动日本政界的诺克布德飞机公司行
贿案件恰可解释这首诗。“诱惑者”是巨额行贿的路克布德飞机公司。那么被钉上“十字
架”的“领袖]自然是田中角荣了。田中首相得到了巨额的贿赂,却丧失了为官清廉的原
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最后终于砸掉了政治饭碗,断送了大好前程。那些与这桩重
大贪污案有关联的人,也在调查过程中被顺藤摸瓜全部纠查出来,最终难逃法律的制裁。
被迫逃往回教教城的犹太人(1550~66) 毫无辉煌成果可言的犹太教
被异教徒接纳
被害孩子的娘亲
凄惨悲哀 羽翼折断
信仰的不同,使得在基督教会国里生活的犹太人倍受摧残和迫害,苦不堪言。土耳其的
苏丹(伊斯兰教国王),斯勒伊曼一世(诗中所指的“异教徒”)才向犹大民族伸出了援
助、友爱的双手,允许犹太人移居旧。特别是那些移居到萨罗尼卡的犹太人,才真正交上了
好运,他们不再受到排斥和蔑视,与伊斯兰教徒友好相处,过上了以前想都没法想的安定舒
心日子。
这就是发生在十六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的犹太人向回教教城迁徙的有名事
件。这首诗在诺查丹玛斯的有生之年就已得以验证。
三名小孩的诞生成为厄运之根源 瓦尔河的尽头
权力变更
三名美少年诞生在河岸
人民在老去的灭绝
那里,王国延伸
会变得面目全非
三个小孩的诞生,带给国民厄运。不过具体预示的是什么,还不太清楚。
瓦尔河是穿过法国戛纳和尼斯的中间地带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在诺查丹玛斯时代,瓦
尔河正好流经萨渥王国的边境。
“三名美少年”,是否与前提到过的“肯尼迪三兄弟]有什么关联呢?读者不妨可以大
胆联想一下。
对神职者的迫害(法国革命时) 教会喋血
血涌如柱
永无止境
悲惨啊!哀叹神职的破灭!
这是一首预言神职人员会遭到迫害的很普通的诗。诗中的情景,可能描写的是1792年
法国革命如火如荼的高潮时期,教会神职人员遭到革命军迫害的史实。
在战争中四处迁徒的罗马教皇 世俗的王通过三人的权力
从王位上被赶到别处
在那里灵魂与肉体的实质
来回往复真正的宝座
将被接纳
此诗预言罗马教皇将离开梵蒂冈到别的地方去。诺查丹玛斯时代之后,第一位离开梵蒂
冈的教皇皮奥六世曾出访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到达过奥地利边境。不幸的是,正遇上拿
破仑入侵意大利,参谋长贝尔蒂埃发表共和制宣言,使皮奥六世身陷囹圄。诗的前两行,非
常准确地预言了这个事件。后来,皮奥六世被幽禁在里昂南部的一座小镇,直至他1799年
8月去世。最奇怪的是:这首诗的番号,也是Ⅷ一99,与皮奥六世去世年份相同!这不会仅
仅是一种巧合吧?
诺查丹玛斯最著名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预言——恐怖大十字架的降临,会在世纪末出
现!他预测的时间是1999年8月。又是一个“99年8月”!皮奥六世的死已验证了时间的
准确性,那么世纪末的那场恐怖、毁灭的大灾难,也会适时而降吗?
诗的后面部分,正是预示了在世纪末劫难来到之时,人们的慌乱、恐惧和惊慌失措。看
不到希望的人们,只有把信仰作为精神支柱。所以“真正的宝座,将被接纳”,极端无助的
人类,只能向宗教寻求安慰了。
新兴宗教的出现会拯救人类吗? 泪流成河
从上到下又由下至上
信仰过多 无从选择
人生受损
极度的欠缺 饥渴而死
预示将出现许多新兴宗教。从第一行就可看出,在人类心灵最软弱、精神即将崩溃的时
候,新兴宗教将带给人类慰藉,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在人类心灵深处激起极大波澜,人们的情
绪也随之而上下波动,起落不定。而这些新兴的宗教,种类纷繁,教义各不相同,让急于寻
求精神安慰的人们一时不知从何选择。诺查丹玛斯仿佛早已透析宗教的本质以及信仰和那正
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这首诗正恰如其分地形容了当今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很少有人真正
领悟宗教教义的含义,笃信某一种宗教的人并不多见。一个日本人同时信仰好几种宗教的事
根本不足为奇。
正如前面所提到过的一样,诺查丹玛斯是天主教的忠实信徒,因而他对新兴宗教的产生
从不持乐观态度。
波埃希的论文引发的争论 布尔库的翻译之家
发现了书桌上的信件
白发的独眼男子继续着他的讲义
却因新上任的宫廷长官
一切变样
十六世纪的法国,曾有过一位名叫埃奇恩奴·顿·拉·波埃希的知名学者。他对当时法
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他独道的见解和深遂
的思想曾赢得无数崇拜者的钦佩和敬仰。就连他那一头花白的头发和曾受过伤的眼睛,都被
看作知识与智慧的象征。波埃希经常深入法国下层社会,了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
苦,提出过许多改良社会、减轻剥削的方案和论点。他不畏压力,抨击时弊的尖锐态度,令
统治阶级十分恼火。诗中的“布尔库”,正是指的波埃希。
波埃希这位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者与统治阶级矛盾激化的顶点,就是因为他一篇名
为《关于自发的奴隶》论文的发表。这篇论文详细阐述了政府应充分体恤民情,实行仁政,
否则会激起民众的反抗,奴隶将会自发地掀起轩然大波。这种论调在统治阶级看来是大逆不
道的。
特别是当时凭着强硬政策新上任的宫廷事务长官安努·顿·蒙莫拉希极力反对波埃希的
主张,展开了一场有名的论战。互不相让,各抒己见的这一场激烈舌战,最后双方都未能说
服对方。但两种不同的意见恰代表了两个互不相容的阶级。论战的不了了之,也预示了统治
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间的斗争将持续下去。
诗中书桌上的信件指的正是那篇很有争论的论文。
教皇领地与意、西班牙的冲突 阿维迪诺的山丘上传来喊声
去吧!去吧!两边的人一起
愤怒被赤者的鲜血浇熄
利米尼和普拉托
科隆纳被放逐
诗中的地名,均属梵蒂冈教皇领地范围。在教皇保罗四世1555年至1559年在任期间,
曾在教皇宫廷内发布反对西班牙的命令。诗中提及的地区,却不顾政策的约束,仍与西班牙
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特别是意大利名门旺族之一的科隆纳家族,甚至明目张胆地与西班牙你
来我往,并不把教皇的三令五申放在眼里。
诺查丹玛斯的这首诗,就是预言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惹恼的教皇领地与暗中投靠西班牙
的属地国将发生冲突。一意孤行的科隆纳家族非但没在西班牙的帮助之下摆脱教皇的统治,
最后反沦为阶下囚而落得流放的下场。
罗马出现双头怪物、教皇将…… 玛古纳·圭库阿在拉文纳附近
带来大麻烦
由被困在佛尔纳则的
十五人带路
两只双头怪物诞生在罗马
血、火、洪水
首领飘浮在宇宙
对诗中第一行的“玛古纳·土库阿”的解释很棘手。直译的意思为“大牡牛],可是在
诗中的含义如何呢?也许与双头怪物一样,指的是某种怪诞的动物,或是象征某些灾难与恐
怖。“血、火、洪水”等字眼,已让人胆颤心惊,喘不过气来,再加上那些庞大、诡异的怪
兽出现,更使人震惊和恐惧。罗马会有怎样的劫难出现?教皇(即诗中的[首领])真会飘浮
在宇宙(被处绞刑的意思)吗?是什么力量让宗教的神圣领导者身陷绝境呢?预言家已展示
出了一副恐怖混乱的乱世景象。我们能够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吗?诗中的地名均与教皇领地及
梵蒂冈有联系,那么灾难是仅限于罗马周围,还是会波及全球?
因洪水泛滥出现的财宝种下争战之祸根 第二年的洪水泛滥被发掘出来
选出两位带头人
第一位得不到支持
他们因为一个人
隐居逃亡
最初得民心者成为掠夺的牺牲
诗中并未指出因为洪水泛滥被发掘出来的什么东西,但从后文中可以看出,一定是某些
价值连城的财宝在大水的冲刷下被发现。发现者之间,又因分赃不平或其它原因,产生了争
执,最后发展到动武。其中一方失势、被追杀。演绎了一出“人为财死]的贪欲悲剧。
预言家虽然没有告诉我们这是哪桩具体的事件,可是类似的事情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
不多见呢?同为人类,可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财富、名誉、权势……,人们自相残杀,争权
夺利,无限膨胀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警惕啊!人们!预言家早已预示了这种争战的结
局:“成为掠夺的牺牲]!
被拿破仑三世颠覆的第二共和国 第三根脚趾像极了第一根
个子不高的新国王
他作为专制君主
夺取比萨和卢卡
只为雪洗先辈之辱
很多人都认为此诗的第一行提到的脚指,分别代表着拿破仑三世与拿破仑一世,事实上
这首诗里的“第三根脚趾”指的是以第三身份确立起来的法国第二共和国,它并没有取得重
大成就,价值仅相当于第一共和国所取得的可怜的胜利。1848年12月的总统选举中,野心
勃勃的路易·波拿巴上台,联合秩序党掌握政权。随后他又笼络军队,控制军权,大力进行
蛊惑人心的宣传。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波拿巴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在1851年12月2日
发动了有名的“雾月政变”,实行白色恐怖镇压起义者。1852年12月参议院提出恢复帝制
决议,路易·波拿巴即皇帝位,为拿破仑三世。第二共和国仅存在了四年即被复辟。波拿巴
“雪洗先辈之辱”,说的是从未真正掌握过实权就死去的拿破仑二世。
第三行中提到的两个意大利城市名,指的是拿破仑曾帮助意大利革命派的史实。
英军对法国西海岸的多次侵蚀 无数的英国人
朝着吉恩蜂拥而入
占领,将它命名为安古拉基特
他们将在朗古多库、伊斯帕尔姆
以及波尔多勒
冠以巴尔波基希特努之名
从十二世纪到十五世纪的三百年间,英国人确实数次侵蚀过吉恩、朗古多库、波尔多勒
等法国西海岸地区。他们并不想定居在法国境内,他们入侵的目的就是为了劫掠。不过在诺
查丹玛斯时代之后,此种动向就消声匿迹。著名的英法两国“百年战争”,法国人民和兵士
在女英雄贞德的爱国热情鼓舞下,经过英勇的战斗,把英军赶出了法国。法国的西部海岸也
不再受到英军的骚扰。
未行“巴尔波基布特努”的意思为:支配法国西南部。
掘我墓者将遭劫难 发现墓穴的人啊!
没有立即关上墓穴的人啊!
灾难将降临在你们头上
无论是谁,这都会灵验
若是布列塔尼或者诺曼底之王
一切会更加可笑
这首诗也是为警告那些在他死后掘他坟墓的人写的。若谁不听劝告打扰了预言家的安
息,那么神秘的力量也会将灾难降临到亵读者的头上。
诺查丹玛斯死后,被直立地葬在萨朗的方济名会派教会的墙壁中,壁有妻子安努用最精
美的大理石为他立的墓碑。人们也确实畏忌着预言家提出警告。所以除了在法国大革命时
期,即1813年迷信的共和派士兵们将他的墓掘开,把遗骨埋到萨朗的圣·罗兰教会这一次
冒渎之外,而后预言家一直长眠在萨朗,并未受到大的打扰。如今人们若是去那里的话,仍
能看到诺查丹玛斯的墓及其肖像。
伺机夺取王位的皇子计划落空 小儿子追随父王升天
争斗的结果是死亡
笔记被发现
疑惑带来悔恨
这时被迫击的野狼
躺卧在小床上
这首诗预言国王的小儿子,为了登上王位,在策划着某种阴谋。可是写着详细计划的笔
记本不巧被人发现,阴谋无法得逞,皇子的计划以失败告终。最后两行那“被追击的野狼”
比喻阴谋败露的王子,对权势的贪欲使他落得了最后“躺卧在小床上”即被捕入狱的下场。
这首诗并未写明是哪件具体事情,也许这本身就是对世上所有有贪欲,野心的阴谋家的
警告。想想三十几年前的中国,那位隐藏在伟大领袖身边的阴谋家不曾也被认为是“最佳接
班人”吗?可惜他的皇帝梦尚未实现,就因阴谋的泄露只得夹着尾巴仓惶出逃,正如一头落
荒而逃的野狼。只是最后他连“躺卧小床”的福份也没有,粉身碎骨、横尸荒野便是最好的
报应。
洪水之年,突尔兹发生异变…… 永远燃烧着的灯光
在维斯太女神的神殿中发现之时
火光中出现婴儿
水波颤动
水漫尼姆
市场倾向突尔兹
维斯太女神,是古罗马宗教中信奉的女灶神。尼姆则是位于罗纳河以西的法国南部历史
名城。诗中前两行,预示的是某个时间,尼姆将发大水。后面几行,则讲述尼姆正在遭受洪
水的肆意破坏和袭击之时,突尔兹又将出现异变:建筑物倒塌,到处是一片生灵涂炭的景象。
翻阅史书,记载有尼姆遭受大暴雨袭击,引发洪水的灾难之年,已是很遥远的公元
1555年。不过却找不到同一时期突尔兹发生异变的记录。若真是一首灵验的预言,那么这
场自然灾难会在未来发生吗?
孩子的惨死·法国全土卷入战争 僧侣与尼姑的孩子暴死街头
被北熊和死去的牡猪搬走
军队在佛瓦和帕小米
安营扎寨
卡尔卡松终对突尔兹
伸出掠夺之手
一首诗却写了两件不同的事情:前半部分描写孩子的惨死,后半部分讲述一场波及整个
法国金土的战争。不知道这两件事情中间是存在某种联系,还是根本就说的是两样毫不相干
的事情。
法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竞战争史,不管是反抗侵略还是法国扩张领土,战火无数次地
燃遍法兰西国土。从中世纪身穿盔甲的骑士王,到十六世纪的佩剑贵族,再到拿破仑那所向
报糜的部队以及两次大战中作为作战神勇的同盟军,法国始终都是一个崇尚勇敢、忠实、格
守作战规则的国家。
查理一世之死与瘟疫的流行(1655) 国王死于非命
在众多的围观者中丧生
恐怖的瘟疫从那里滋生蔓延
连审判官也难逃厄运
毫无争议,这首诗预言的是1655年发生在英国的那场瘟疫的流行。
英国第三次内战结束,克伦威尔凯旋回到伦敦后,立即解散议会,成立法庭审判国王。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共同组成特别法庭,审判查理一世。1649年、月27
日,法庭判处查理一世死刑。30日,克伦威尔的手下败将查理一世在成千上万的群众围观
下,在百厅前广场上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在众多的围观者中死于非命的国王”。
就在查理一世被处死不久,伦敦竟突然流行瘟疫,疫情迅速蔓延,政府想尽一切办法,
都未能减轻疾病带来的灾难。伦敦到处都是受病魔折磨的患者,痛苦的呻吟声连绵不绝,到
处笼罩着绝望与死亡的阴影。这场恐怖的瘟疫竟一直持续到1656年才得以缓解。
财宝的发掘。会发现被盗银制品? 狄安娜与墨丘利的大量白银
无数的神像在湖中发现
找寻新鲜粘土的雕刻家
与他的弟子们
双手满握黄金
这是一首围绕发掘财富的预言诗。“狄安娜”是罗马神话中司掌野兽、狩猎并兼管家畜
的女神,“墨丘利”则是商业之神,这首诗可能与本章一9中描写的突尔兹异变和永不熄灭
之灯的发现有所关联,可将二者联系起来推想。那么在这首诗里的“狄安娜”与“墨丘
利”,就应看作是“雄辩”与“盗贼”之神了。
1970年以后亚洲各地因战乱引起的难民潮 索龙纽周边的逃亡者
在夜色里奔向奥索瓦
莫德纳的二人,被波洛尼亚残忍的男子发现
火光中举步维艰
自1970年以来,亚洲各地战火不断,因战争造成了政局不稳、粮食减产、生产停滞、
经济混乱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直接后果,是产生了近年来极受关注,又极令人头痛的难民
问题。难民们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没有。在巴勒斯
坦、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许多亚洲落后国家,预言诗中描写的难民潮随处可见。大批难民
逃离本国,拥向周边相对安定的国家,这又给其它国家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
每一年国际救援组织都在呼吁各国关注难民问题,向难民伸出援助之手。但是这些救援
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如洪水般泛滥的难民问题,最多只能缓解难民群中出现的疾病、饥
饿等暂时危机。许多国家为了阻止难民的进入,也加强了边境把关,杜绝偷渡和偷越国境等
行为。乘着迁徙的难民,也越来越举步维艰。
被处刑的七人是指……? 染房里的大锅置于平地
葡萄酒、蜂蜜、油脂
堆砌于灶台之上
他们会被溺死
哪怕从未干过罪恶的勾当
波尔诺的七个人,巨蟒变成炮灰
整首诗都深奥难懂。只能大概推测诗中的“大锅”、“灶台之上”、“溺死,,也许指
的是处刑的方式,“波尔诺的七个人”就是被这种残酷、怪诞且荒谬的刑具处死的人,并且
可看作冤死,因为他们“从未干过罪恶的勾当”。总的来说,这首诗尚是一个谜团。
边境线上法国与西班牙的纠纷 红色战士在佩皮尼昂
被挽留
正中的伙伴遭到歼灭、带走
被质问的三人
向五人求助
布尔戈涅的领主为了高位圣职者
佩皮尼昂位于泰河畔,是法国中南部东比利牛斯省首府,旅游胜地。布尔戈涅是法国中
东部地区,以盛产葡萄而闻名。
一般说来,“红色战士”都含有革命或是共产主义等意思,但在这首诗里却指的是西班
牙人,这一点来源于对西班牙人泛红古铜色皮肤的联想。
佩皮尼昂在1659年以前,一直都是西班牙领地,在它附近,法、西两国之间的纠纷时
有发生。这首诗就是预示两国间的一场纷争。那时法国正是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当时,法国
是欧洲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除陆军之外,路易十四还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和商船
队。他的对外政策是传统的同哈布斯布尔格家族争霸的政策。他以“自然边疆说”为其对外
政策的指导思想,即主张一国应确保由自然环境所确定的国境,这就对其邻国进行侵略造成
了借口。佩皮奥 尼昂和布尔戈涅当然也在路易十四企图掠夺的范围之内。经法国与西班牙
的多次交锋之后,法国在战争中取胜,双方签订了《亚亨条约》,法国占领了南尼德兰的十
二个城堡。
西班牙内乱·法国反乱军胜利 佛朗哥离开古堡前去赴会
大使遗憾的辞别心情暗悔
在科维埃拉他们激烈争论
他拒绝介入海港巧妙告退
此诗不能从字面上的意思来推测解读,然而,一旦我们对现代史作了一番学习研究后,
我们就不得不相信,诗中预言的一个无法推翻的事实,它所描述的情形与第二次大战爆发后
不久发生的一个事件完全一致。
二战开始后,纳粹德国的军队在东欧战线节节挺进,捷报频传,而法西斯墨索里尼的意
大利军队则被围困在非洲,遭到英军的有力阻击。墨索里尼坐立不安,他请求希特勒出兵援
助,但希特勒当时正在“布置新的作战计划”,准备攻占全部法国;因此,他腾不出手来照
管墨索里尼,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商谈后,决定向西班牙首相佛朗哥求援。因为希特勒曾有恩
于发动叛乱的佛朗哥军队,所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才走出了向佛朗哥求援这一步。
他们邀请佛朗哥到当时已被德军占领的法国利维埃拉来,于是佛朗哥离开了古城马德里
应邀前来了。请求援助的意大利一方不好意思地派了一名全权大使(外相齐亚诺,墨索里尼
的女婿)参加。经过两天的会谈,结果出人意料:佛朗哥巧妙地拒绝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
要求,他的理由是:西班牙没有力量与直布罗陀的英国海军作战,西班牙无法与英国分庭抗
礼。希特勒大失所望,齐亚诺外相也神情沮丧地离席而去。精明的佛朗哥早就意识到如把自
己绑在希特勒的战车上将是凶多吉少,为此,他决心不参与这场可能要失败的战争。这一决
策后来得到世人很高的历史评价。
预言家对这一著名历史事件从头至尾都预测到了。无论是佛朗哥这个人名,还是地名以
及会谈的主题,都未出他预测。
第三者掌握政权(1789) 第三者占据首位
干着远胜涅洛的坏事
去吧!流吧!勇敢者的鲜血
灶台被重新打造
黄金时代之后的死亡
新的君主与漫天丑闻
1798年,爆发了波澜壮阔的法国农民起义与城市平民暴动,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革
命洪流,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大资产阶
级开始执政,开始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第三者占据首位”。
但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并没给诺查丹玛斯带来什么好印象。他认为资产阶级的统
治,甚至比罗马封建暴君涅洛更残忍、血腥。革命的发展尽在预言家所料之中,当权的资产
阶级并不想彻底革命,也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城市平民的生活问题。法国的劳动人民
并没有从革命中获得解放,他们刚打破封建统治的枷锁,又受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诗中的“灶台”实际上隐喻“断头台”!
17世纪30年代前期欧洲发生的三起事件 第一皇子的百合到达南希
帝国选举人在佛兰德
为蒙莫朗西而战
新建的监狱
被引渡到尚未有先例的地方
短短的五行字,却讲述了发生在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前期欧洲极有影响的三起重大事件。
让人不得不佩服预言家精确的预见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亨利四世死后,只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即是路易十三。1630年他得到了“第一皇
子”的称号,在很长时期里,法国不是国王亲自统治,而是由一个大臣以国王的名义统治。
亨利四世的寡后玛丽,在她儿子路易十二即位之时暂摄国政。她是一个无知、眼光短浅的意
大利妇人,她让她侍婢的丈夫意大利人孔契尼代她治理国家。直到路易十三成年之后当上了
“第一皇子”才叫人暗杀了孔契尼。诗的第一行就是指的此事。
第三行预示了1632年发生在法国南部的一起叛乱事件。被此隔开的第二、四行又谈到
了德国选举。当时为候选人之一的埃特勒元帅被西班牙军队无理逮捕,在刚刚修造好的监狱
里(诗中“尚未有先例的地方”)被处以极刑。
胡歇尔家族的命运 迈恩的森林里
太阳照耀着狮子座
惊雷炸响
梅奴太公的私生子在第一天
将胡歇尔的血液注入刀口
迈恩位于法国中西部。迈恩以西约二十英里的地方,叫做胡歇尔。就在那里,修筑着与
城市同名的胡歇尔家族的宅邸。
这首诗就是讲述发生在胡歇尔家族中的事情。梅奴大公的私生子,身上同样流着胡歇尔
家族的血液、当某一天他了解到事实真相后,他将为自己应有的利益和名份而战。
路易十六逃亡发棱(1791) 深夜,从兰斯的森林出逃
两人在途中王妃、惨白的岩石
僧侣之王身着灰色装束的发棱
精选的卡佩 暴风 火
刀刃闪着寒光
1791年,法国大革命第一阶段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在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最盛之际,
路易十六最初想收买议会议员,以压制革命,这一阴谋失败之后,他深恐革命的继续深入发
展,便下决心和王后奥国公主玛丽·安特瓦涅特一起逃往国外。六月二十三日,他和王后从
兰斯出逃,拐弯抹角仓惶逃离到离国境不远的发棱镇时,被当地邮局局长德鲁叶识破,遭到
群众扣留,被送回巴黎。路易十六的罪行激起群众的无比愤怒,巴黎人民撕毁国王肖像,要
求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人民将深恶痛绝的路易十六及王后监禁在汤普尔堡监狱里,国民
公会把他提交审判,最终判处死刑,并在断头机上处决(1793.1.21)。
路易十六出身于“卡佩”家族,诗中已有提及,最后一行“闪着寒光的刀刃”便是指的
让路易十六命丧黄泉的断头机。
预言家揶榆地戏称路易十六为“僧侣之王”,这与路易十六在年轻时曾患阳萎不恰是很
好的呼应吗?
出生在在洛瓦之人将掌握政权 萨库勒·索伦的布洛瓦
大寺院中
夜晚 伫立立在罗亚河大桥上的主教
濒死之王
使者 胜利向着积水的泥地
破坏那像及白衣主教的赠品
“萨库勒·索伦”指的是圣·索伦教会,也就是法国中部城市布洛瓦的大教堂。诺查丹
玛斯曾在多首诗中预言有一位出身于布洛瓦的人,将会登上法国国王的宝座莅临天下。这首
诗也大概与此种预示有关。诗中牵涉到了白衣主教,也可理解为布洛瓦的某人会在宗教事务
中有所造诣。
直面暗杀临危不惧的贵族(1550年代) 国王与宫廷讨厌饶舌者
面对神殿
曼特瓦公爵在阿尔巴的庭园中
阿尔巴与曼特瓦
短剑、舌、宫殿
1536年,阿尔巴与曼特瓦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卡尔五世所吞并。这两处地方,从1550年
到1587年,一直归“曼特瓦公爵”管辖,“曼特瓦公爵”实际上就是出身于曼特瓦的贵族
龚扎嘎。
这首诗就是与他有关的。顶示他将有被人暗杀的危险。但沉着稳重、勇敢机智的公爵并
没有被危险吓倒,在死神面前,他镇定自若,他的气魄反而让那些企图加害于他的“饶舌
者”们震慄、怯懦。
事件的每一处细节,都早在预言家的预料之中。唯一有所出入的是:事件发生地并非
“阿尔巴的庭园中”,而是卡萨勒。不过所谓“暇不掩玉”,这一小点的误差丝毫不影响预
言的可信程度。
成为法国革命阶下囚的路易十六及他的儿子 小儿子在户外的凉亭里玩耍
头顶上是一排屋檐
神殿的父王一脸惆怅
成为祭品消失在祝祭的烟雾中
这首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在法同大革命中失败被囚的路易十六父子在汤普尔堡监狱中的生
活。
年幼的小儿子被囚之后,获得特许可以在寺院的庭院中玩耍,年纪尚小的他还不明白形
势的危险,无忧无虑地打发着其实已所剩不多的童年。他的父王即路易十六则为自己前途未
卜的命运担心惆怅。大革命的隆隆炮火已让他自觉来日不多,往日的风光奢华已成泡影,他
仿佛已能看到自己被作为庆祝大革命成功的祭品,缚在高高祭坛上痛苦挣扎的惨状。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真正成为了大革命的祭品。
法国王族两名小孩被拐 宫殿,从露台上
掠走了王族的两名小孩
穿过奥尔良,巴黎
圣多尼的修道院
尼僧、贪婪吮吸着绿核的苍绳
很明显这首诗是预言法国王室的两名小孩被人诱拐。诱拐者大概是“尼僧”之类与宗教
有关的人物利用宫廷内照管的疏忽,从露台上拐走了王族的两名小孩。不过实际上,这样的
事情有无发生尚无史料可查,诱拐王室小孩的目的以及被拐者最终的命运与下落,仅从这首
诗也难以定论。但从最后一行对那些“非法者”可憎面目的描写,我们可以推测若真有此
事,那么两名小孩的命运就值得堪忧了。
“圣多尼”是诺查丹玛斯时代距巴黎十英里的一个小镇。
国境线的变更·对边境的数次侵袭 渡桥来到罗杰
远远迟干预定时间
新西班牙人将来到伯杰
追寻足迹
把计划打乱
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是欧洲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按路易十四的“自然边疆说”,
法国国界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莱茵河及大西洋等为界,这就势必对其邻国进行侵略
战争。
欧洲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于西南延伸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法国与
西班牙边境线的必争要地。路易十四年代,法国凭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及好几次大规模的对外
战争,终于在1659年,迫使西班牙让出了比利牛斯山脉以东的大片地区,重新制定了两国
国境线。诗中的“伯杰”便处于旧国境线向东北方向五十英里处。法国当时就是从伯杰进
军,穿过山脉进攻西班牙的。预言家把这一群野蛮踏上他国疆土的侵略者称作“新西班牙
人”,真是意味深长。
教皇的赠品及其作用 文件中出现尼斯的别名
教皇会送出些东西
但并不是他自己的物品
沃尔泰附近绿色大柱上
从皮恩彼诺后方
吹来强劲的大风
非常可惜的是,这首诗我们尚无法很好地将它破译。如果能弄清楚第二行中教皇为了何
种目的送出了何种东西,也许就能够解开谜底了。这里只能将诗中的地名介绍给读者,说不
定在集思广益中,会出现与前人心灵相通者,可以领悟到预言家的深意。
“尼斯”作为旅游疗养胜地,是法国东南部的港口城市,濒临地中海的利古里亚海。
“皮恩彼诺”位于意大利的中部,意为“小铅片]。
实际上路易十七逃出并得以延生 森林中人,大风堵住了桥
他被恭恭敬敬迎进来
要除掉太子
在老仆人跟随下
穿过森林
远远离开公爵领地
谁都知道史料上记载着曾与父亲路易十六同时被捕变成阶下囚的路易十六,他父亲死后
两年,也于1795年被处决。
而这首诗,诺查丹玛斯则在暗示我们:路易十七有可能并未在大革命中丧生,他在“老
仆人”的帮助之下,远远逃亡,得以延生。
两百多年以前的事实到底如何,我们无法知晓。预言家的论断虽说给人以传说野史之
感,但我们并不能否定它的可能性。中国历史上的杨贵妃之死,近现代的川岛芳子之死,不
都是众说纷云,尚无定论吗?听起来的确玄妙,可又有谁能否定没有这种可能呢?
横行于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的战舰 马赛开出的联合舰队
在委内凡亚港
向匈牙利进攻
从伊留里亚港出发
西西里的破坏
炮击利古里亚
诗中列举了很多地名,借此来表现海战的混乱。[伊留里亚”在这里代指亚得里亚海。
诗中的地名均很具体,但却给人以杂乱无章的感觉,很难判断指的是某一场具体的海战还是
好几次战争的缩写。
路易十四建立的庞大的海军舰队。英国的海盗船。以及西班牙在十六世纪的强大海军
“无敌舰队”。还有十七世纪最发达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荷兰,那被称为“海上马车”的成
百成千艘商船等等。他们各自逞强一方,横行霸道的气势,从预言诗里都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