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占学概说
星占学起源很早,《周礼》中专有冯相氏掌“二十八星位,辨其叙事以会无位”的记载。《左传》中也有不少星占资料,如《左传.昭公十年》:“春,王正月。有星出于婺女,郑裨灶言于子产曰:七月戊子,晋君将死。” 这里,星占家郑裨灶利用星出于婺女位,从而断定晋君将在器乐戊子日死去,就是记载最早的星占例子。 星占学的起源,应当说早于筮法。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三代(夏商周)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子毕’,戍卒之作也;‘龙星伏辰’,儿童之谣也。”在卦爻辞中,至今仍有部分资料保存了原始星占内容。如《离卦.九三》中的“日晷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丰卦.六二》中的“丰其蓓,日中见斗”和九三的“丰其沛,日中见沫”等等。一至于有些易学家提出卦爻辞全是星占之辞。 最初,星占与易学无直接的联系,但二者都是天人合一或者天人感应的产物。因此,在最深意识层次上的一致,导致以后星占学与易学的联系。《甘石星经》及散见于先秦史籍中的星占资料可以说明。当时星占学尚未和易学发生关系。而固定的星与星占范围也没有形成,但当时二十八宿与易学联系后,致使星占学利用易学作为理论基础。其关系如下:
巽 离 坤 轸翼张星柳鬼井 角 参 亢 觜 氐 毕 震房 昴兑 心 胃 尾 娄 萁 奎 斗牛女虚危室壁 艮 坎 乾 于是,以后星占学就有了定位(二十八宿)、定性(易学)的发展和参照。有关著作也层出不穷。如《灵台秘苑》、《开元占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