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易经思想体系[3610]

  • 关于易经预测的争…[4161]

  • 周易名家名作目录…[5306]

  • 风水是一种科学[5860]

  • 易经之争:近代科…[3380]

  • 由杨振宁圈点易学…[4970]

  • 论经络理论—生命…[4901]

  • 易经物理学科普名…[4681]

  • 国学国术衰亡的根…[4719]

  • 相对论的伟大胜利…[4568]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70]

  • 电话号码预测[232469]

  • 黄大仙神签[174810]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528]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828]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83]

  • 姓名评分程序[88440]

  • 周公解梦全书[82712]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39]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231]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402]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74]

  • 无为而治 【…[5318]

  • 心灵的花园[6472]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708]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39]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83]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303]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900]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73]

  •  
      易经杂说(四)       
    易经杂说(四)
    [ 作者:南怀瑾先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398    文章录入:老木鱼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
      之至也。”
      对六五爻的解释,这是后来的中庸思想,我曾经说过,《大学》思想出在乾卦,《中庸》思想就出在这里,这是我的专利。“黄中通理,正位居体。”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第一章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这里来的。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功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美丽极了。

                    嫌于无阳

        “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
      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上六爻的解释,是倒装的文法,分析的注解,坤卦是阴,为什么到了上爻是“龙战于野”?阴极于阳必战,等于一群女孩漂流到一个孤岛,几年不见男人,见到一个男人必抢。而战有争斗之象,因为坤卦一点阳都没有,到了第六爻阴极阳生,阳要来了,于是这时就战了。阴阳爻战,所以称龙。龙是看不见的东西,隐隐约约来了,隐现变化无常,犹未离其类,因坤与乾是天地同类,所以变称血,是血脉相承,天玄地黄,是指天地的颜色交杂起来了。

                     屯卦

      今日讲屯卦,屯卦是一个很好的卦,为艰难困苦中建立新气象的卦,同我们目前的国运正相关。
      研究这个卦,也使大家可以知道研究《周易》是怎样的方法。前面讲乾卦、坤卦,对于研究的方法,还是不大清楚。现在讲屯卦、蒙卦以后,对其它的卦就会比较晓得研究--限于《周易》本身的研究。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之祖的这部《易经》,不必要摆出一分神秘的面孔,但也不可以轻视它。《易经》原始是一本卜卦的书,后来加上文王、周公、孔子等等的演进,把卜卦的作用,变成文化的道理。

                    屯的卦义

      屯卦是一个卦名,当研究一个卦的时候,就应该会画这个卦,屯卦为水雷--囗屯,上面一个坎--三卦,下面是震--三卦,上下卦亦可说是内外卦,内(下)卦是震卦,代表雷电,有雷鸣震动的现象,外(上)卦为坎,代表水。看到这个卦,就如一幅图案,假想是一个大海,内在的海心里面有雷电的震动,就是整个事实的现象,内在酝酿一个巨大的力量在变动、震动,这就是卦的现象,需要先了解它大概的现象。其次卦名是屯卦,屯卦的上卦为坎,代表水,下卦是震卦,代表雷,水雷屯。我们知道一句成语“屯积居奇”,就是把东西摆在那里,古时仓库就叫“屯”,如《三国演义》中的文字。江东孙吴当时的经济--古代历史有一个大缺点,经济方面的事,根本不写,像作战时的经费从哪里来?历史上从来不谈,只有很少数的偶尔谈到。---非常贫乏,正好遇到好人鲁肃家里很有钱,他就说经济方面并不困难,“鲁指屯”,鲁肃指着屯说,你们到我家里拿好了,我仓库的东西都可以搬去,就靠这一件帮忙,东吴政权的经济就建立起来了。这说明屯卦是仓库的代表,事实上古代的屯字是“戈”,其一横代表一画开天地,其一直一勾,是像草,草在地下生根而地面上只长出一点点,春天到了,冬天枯了的草,在地下生根,刚刚萌芽,这就是屯的现象。
      现在我们先了解了屯卦的这些观念和意义,这是浅近的了解,不要对它作高深的看,不过也不可完全把它看作浅近的。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都是平淡的,由平淡中可以找出真东西来,上面我们已经把屯卦平淡方面的意思解释了,现在再看它的卦文: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是一句,是卦名,“元、亨、利、贞。”这是说卦德,这四个字代表了屯卦的卦德。以现代的观念说,这个卦的性能,包括了四个大的因素,这四个性能都是好的,“元、亨、利、贞”,在乾卦里用到,在其它的卦里,不一定会用到这四个字。这四个方面,屯卦都占全了。这四个字的解释,在乾卦里面我们已经说过,在这里不再重复了。但要注意的是,乾卦的“元、亨、利、贞”是乾卦的代表,到了坤卦的利贞,还有附带条件,是利牝马之贞,那么这个屯卦又怎么可以和乾卦--宇宙的根源一样,并驾齐驱,等量齐观呢?屯何以会具备了元亨利贞这样好的因素呢?我们就要追问了,于是发现屯卦是由乾卦变出来的,所以有这个性质,才有这个功能,等于中国人的古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事情是有来源的。屯卦一定是由乾卦变来的,那么看乾卦,乾卦的六爻是完整的阳爻,从乾到屯卦的演变过程,是外卦两爻在变,内卦亦是两爻在变,内部外表都在变,如一枚桔子内部开始在腐烂了,或者一粒种子里面开始在生芽了,这是内部的变,外卦中心不动,可是外面的环境,上下都在变,需要变,不得不变,等于一件事情,内在必须要变,不变不能生存,外在的环境要变,可是中心不变,我们要从这一方面来看屯卦,就知道和乾卦有关系。
      我们如心有所疑,不能决定,求之于鬼神、求之于人都解决不了,只好求之于卦的时候,这个屯卦的卦象,在周文王的判断:“勿用,有攸往,利建侯。”这一个解释,问题在“勿用”两个字:前面乾卦中曾经讲到“勿用”两个字,并不是不可用、不能用、不应该用,不是绝对的否定,是很活动的不要用,暂时摆在这里,是有作用而不要去用。如个人的事业,有一个机会,可是不必去打主意,如果主动去打主意,反而要出毛病的,等这机会自动地来到时再动。但是“有攸往”有所往,有一条路在前面,有很好的光明远景,最有利于建立诸侯。“利建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建侯,就是地方封建,建立诸侯去创业。假使做生意,将来可以变成大生意,创出事业,乃至扩大范围,设立分公司,这是文王对屯卦的解释。

                   屯卦的创业精神

        “象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这是孔子对屯卦的研究,都是好话,假使做事业问运气,好运来了,这里有一个哲学,天下的事情,当好事来的时候,都有困难,不经过困难而成功的,绝对不是好事,轻易得到的,很快就会失去,这就告诉我们一件真正成功的事业,没有不经过困难来的。看孔子讲:“象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这个屯卦是刚柔始交之象,刚与柔是绝对相反的,是矛盾的,这内卦震为雷,雷电是阳刚之气,坎卦为水,是柔,一刚一柔,正在矛盾相交,虽然矛盾,但矛盾中往往产生新的东西,这是必然的法则。所以刚柔两个刚刚开始交,等于男女谈恋爱,在开始交往的时候,中间有很多的困难,或者一个件事业,交一个朋友,个性不同,当中会有极大的困难。透过“刚柔始交而难生”这句话,可以了解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一件好事的产生,并不那么简单,大而言之,一个好的历史局面的完成,很不简单,譬如革命的完全成功,也就“刚柔始交而难生”,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艰难困苦。
      为什么孔子如此说?他继作解释:“动乎险中”,这个卦的动爻,动得很险。如果讲革命这真是一个革命的卦了,因为在新开创一个事业,动起来是动在危险的当中,从象上来看,如在海底,要用力冲上来,冲破上面巨大的压力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人没有危险在前面是不会努力的,有困难、有危险,则反而促成人努力争取成功,动乎险中,才会加倍努力,也特别谨慎小心,大意了一定出毛病,所以文王解释这个卦是大亨,大吉大利,但是要贞,要坚定地走正路,在危险当中动,走歪路就不对了。
      这个卦代表的现象是在大雷雨中,下面在打雷,雷上在下大雨,在高山顶或在飞机上可以看到,下面是一大片乌云,正在下雨,而乌云的下面闪光,就是雷电,就是屯卦的现象。雷雨之动满盈,满山满野,满坑满谷,都是水,这代表了地球人类历史的开创,如大禹治水以前,开天辟地的时候,到处都是荒芜,没有文明,昏天黑地,因为这样没有开创的基业,欲开创,宜于建侯,但永远不宁。这就是更了解了一个人生哲学,一个人不管在哪里做事业,欲想成功,永远是不宁的,欲享福而事业成功,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有所建树,那是永远不能安宁的。人都想功名富贵,想成功,又想留万世之名,又最好不要劳累,这是办不到的。只有苏东坡这位绝顶聪明的人,有过这样的妄想。他因为自己大聪明了,一生在政治上都遭遇到挫折,所以作了一首诗:“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蠢如豕,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前面三句讲得蛮有道理,最后一句又吃亏了,又太聪明了,天下哪有这种事情?有一个故事,一个人一生太好了,死后阎王判他还是到世间做人,可是投胎做人时要成为怎样一个人呢?阎王让他自己决定,于是他说他只希望:“千亩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个个美。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阎王听了以后,站起来说:“老兄!世间如有这种事,你做阎王我做你。”由这个故事,再看《易经》,就了解人生,凡有所建树,一生永远都在劳累,“宜建侯而不宁”,这就是开创事业的现象。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彖辞》说囗屯卦这个图案画的现象,代表云、雷、屯。可以请画家画一幅很好的屯卦的现象,但要注意,屯卦明明白白是水雷屯,为什么到了《彖辞》里,硬改成“云雷屯”?因为云里有水,而坎卦的性质是水。而代表有大的力量,这种现象,则“君子以经纶”,君子是儒家对于一个有道德、学问、志气、修养等等的人的称呼,所以一个这样的君子,就不怕昏天黑地、四顾茫茫的环境,要打破天地所给压迫的环境,打破人事所给压迫的环境,自己要十出来,这是人为的现象,所以人要效法这种精神去经纶。“经纶”一词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包括了经营、创业、管理许多意义。如织布一样,直的丝为经,横的丝为给,亦即纵横。所以《象辞》告诉我们,看了屯卦的卦象,就要效法它的精神,如何直的、横的,乃至于圆周的,四面八方去创业经营。
      卦辞、《彖辞》、《彖辞》都容易解释,如再详细发挥,各人的说法就不同了,也不必说古人的说法都了不起。古人对《易经》著了那么许多书,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不能说哪一家对或不对,我也有我的说法,大家以自己的学识修养,也可以写一本自己的看法。乃至就屯卦的(辞》或《彖辞》,就可以写一本很好的创业哲学的书,以开创事业来解释《易经》屯卦。做生意的人也可根据屯卦的道理,写一部关于工商管理的《易经》著作,行政管理、报业管理都可以写,写下来就是《易经》的解释,就是这么回事!看多了哈哈一笑,反正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下面爻辞,看来颇为讨厌,可是前面我告诉大家学《易》的方法,并不是那么艰涩和难懂,介绍给大家方法,以后照着去研究,差不多在这一套法则上,都可以走得通的。

                  站稳脚跟待机而动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
      贱,大得民也。”
      屯卦的第一爻,为阳爻,假如卜卦这一爻是动爻,又假如卜卦的目的是问为了创一个事业,那么他是“磐桓,利居贞,利建侯”,亦都不错,做生意将来一定发财。再看下去,《彖辞》,孔子看这个卦所说的,这是一个新的政治局面开创的大卦,看文字就懂了。现在再加上进一步研究,什么叫“磐桓”?现在的文字,一句或几句合起来是一个思想,古代的文字,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磐是大石头,桓是草木,这个现象,是一块大石头压在土地上,这土地就不能利用了,但土地的草木怎么办?从石头的旁边长出来了。桓则是草木虬结的现象,这样的草木从压着的大石旁长出,就是磐桓的现象。后来在文学上,描述老朋友见面,陪着玩几天,就说“磐桓几日”,就是表示友情虬结不清,逗留一番。在这里是说初九这一个阳爻,代表生命的生发之根在下面,上面虽有那么多阴爻像大石头一样压在上面,可是这个要生发的根,永远是压不住的,终于要磐桓出来。这种现象是好事情,可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不可急。利居贞的居,就代表站稳在那里,慢慢地等待,很正地等待,不能动歪脑筋,不能走邪路,等到石头外面的草木成林了,变成观光石头,可以供游人野餐了,更大一点可以利用了。所以孔于说,虽然是虬结不清,但以整个卦象来讲,中心思想是纯正的,行为是纯正的,那便没有问题,不正就成问题了。但是如果这个卦象,以人生政治的道理来讲,以贵下贱,这是很难做到的。中国历史上做领导人的有四个字“礼贤下士”,对人有礼而谦下,向不如己的人请教,就自然得到群众的拥护,自然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大得民心。何以叫“以贵下贱”,在《系传》里讲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屯卦,是阴爻多,阳爻少,只有两爻,物以稀为贵,而这个时候,最怕傲慢,所以说建侯的事业,革命的事业,要以贵下贱,便大得民也。这是孔子的《彖辞》,对文王爻辞所作更进一步的解释。

                 屯如辶亶如 前程茫茫

        “六二,屯如囗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则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这些文字更难解释了,不晓得说些什么?小时读《易经》,遇到这些地方,简直想把它烧掉,照文字表面看,“屯如”--屯就屯,下面放个如字干什么?“如”--在抖动?“乘马班如”--骑了一匹斑马?“匪寇”--土匪来抢了?“婚媾”--土匪来抢亲?“女子贞不字”--这被抢走的女人硬不答应他?“十年乃字”--等过了十年,总算被他感动了,嫁给他了?这是一部抢婚强盗小说了,这些到底是什么鬼话?而且根据什么来说的?又不是在城隍庙前摸骨:“先生命好,长的是猴骨。”花了两百元还被骂成猴子。我们再看孔子怎么说法广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六二这爻是有困难的,在困难中成功。“十年乃字,反常也。”十年嫁人是反常,这也不通。以现代的情形来说,大学里的女同学,一排一排地坐在那里读博士,还没有嫁人,如果照《易经》这里说来是“反常也”,那么正常的该几时出嫁?照过去看到女孩子十四岁就出嫁,男孩子十六岁就结婚,是平常的事,难道二十五岁不嫁就反常吗?这是没有标准的,那么到底讲些什么?如果做国文老师,看到学生写出这样的文章,一定用红笔批上“不通”两字,是要给零分的。
      现在我们研究《易经》的道理,慢慢看六二,屯卦的第二爻,这就要看整个卦的图案了。第二爻的下面初爻是阳爻,上面是阴爻,在前面一排都是阴爻,或者勾画一个图画,前面是成列的森林,后面阳爻是一部开山机,欲向前推动,在这情形之下,仔细一看,便发现文章写得很好了。“屯如”,如是“像那个样子”,是白话文中的“似的”意思。如“胖了一些似的”、“瘦了一些似的”等等。“屯如”就是“屯积在那里似的”,“囗如”即“好像有一条很绵长的道路要我们去走似的”。“乘马班如”,佛教中有大乘小乘之分,这个乘宇在梵文中,原来是车的意思,西方译成英文就是车字,一点味道都没有,工具改了,将来岂不要译成大飞机、小飞机,还是中国人高明,译成乘字,乘车、乘船、乘马、乘飞机、乘太空船都可以,是人乘着交通工具,于是把真正的意义表达出来了。这里说乘马,为什么说乘马,不说乘车或乘牛,在《说卦传》中说,震卦为雷的符号,而在动物中,震也是马的符号,屯卦的内卦为震卦,所以进一步到了第二二爻为乘马。孔子也在《彖辞》中解说“乘刚也”,因为在下面初爻为阳爻的力量在推动,阳为刚,是乘马。至于“班如”这两个字很讨厌了,看了古人好多家的解释,改成斑点的斑,说了很多,非常啰嗦,其实班如就是班如,前面一排阴爻,就和站班似的,又何必乱加解释?所以我常常感叹,有人做学问一辈子,变成书呆子,书呆子者废物之别名也。实际上这种古书只要研究它本身的文字,不必多加注解,千万不要改为斑点的斑而成为斑马,我们中国古时是没有斑马的,不要搞错了。“匪寇,婚媾”,又哪里来的一个土匪?而且还要抢亲?照古人的解释多得很,越解释越糊涂,要变成神经病的。我们在本卦上看,《易经》明明告诉了我们,并不需要我们去作那么多的解释,从本卦上看,只要把阴阳的道理抓住,知道它是一种影射的、象征性的比方,就知道匪寇的来历。因为初九以后,都是阴爻,到了第五爻有不正之象,为什么说婚媾?因为交互卦的内卦,变成了坤卦,坤者纯阴属女,乾卦属男的,这个图案上就看到,在半路上第五爻跑出一个小人要抢婚,坤卦代表女子,这个卦本来是两个男人,在很多女性的中间,其中一个看到女子就抢,可是这个女于本性坚贞,因为坤卦本身虽然是阴性,但至中至正,所以不字。这个“宇”,在古代的《易经》,不是“字”而是“孕”,我看了很多古代的《易经》,认为“不字”应该是“不孕”,后来印错了,便将错就错成“贞不宇”。字是解作出嫁的意思,如真研究古礼的话,字的意思并不是出嫁,而是定婚为字,所谓男娶女婚,婚才是出嫁,所以这里该是贞不孕,十年乃孕,是十年之中不怀孕的现象,因为这里都是阴爻,中心没有东西,所以用女人怀孕,另一个新生命产生的道理来说明,十年以后才怀孕,所以孔子说反常。孔子说反常是有道理的,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孔子研究过,“六二之难”不要忘记研究这个卦的本身,人生步步有艰难,六二的艰难是乘刚也,后面有刚,等于在西门町,前面有六个女的像排班一样在走路,后面有个太保在追,十年乃孕反常也。
      推开卦与不卦的问题不说,只讲这一段文字就有很多的人生哲学,这又是另一个观念,所以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智慧,东方文化的教育,不是教人认识一件事情而已。西方现在讲启发教育是最新的教育,其实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是这一套启发教育,古今中外都是一样,都是启发的,没有教人把知识灌进去的,这里就启发自己有很多人生哲学的道理。譬如“屯如囗如”,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这四个字,人生的起步都很难,谁能够知道自己的人生前途?每个人生都是处境艰难,而前途茫茫,不知所以。“乘马班如”,得意的时候,风云际会,“匪寇,婚媾”,到处都会上当、受骗、结合,所以“女子贞不孕”,人要像女人守贞节一样,自己要站得正,有时候一等待,十年不嫁人,所以孔子说六二之难乘刚也,要至刚、至中、至正,从这些可以看到另一面的东西。
      以后的卦研究起来,都是很麻烦的。xxxx
                  穷寇勿追 见机而作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
      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这个卦讲到这里又不同了,又像武侠小说了。先就字面上解释,“即”是半虚半实的字,鹿是头上有角的兽,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后来的《易经》,说这个字是山麓的“麓”,说是山脚下的一排森林,好多家都在争论这个字。虞,是古代的官名,虞人是农林部的管理员,近似现代美国的天然动物公园的园长,或农林畜牧厅长。这里叙述的,等于一幅打猎的画面,一队猎人到了山边有一排森林。我们中国武侠小说常写道:“逢林不入,穷寇莫追。”追敌人追到树林里了,不要追进去,恐怕里边有埋伏。这里是说打猎到了山脚的树林边,没有山林管理员带路,不能追进去。“君子几”,有知识的人,碰到这种情形,自己要有智慧,要机警了,不要硬闯,钻进去了说不定要送命。“几”像电气开关,一进一退,要在一念之间下判断,所以要“舍”,不要进去了。“往吝”,如果进去了,一定倒楣。据我的研究,还是“鹿”字对,谁教我们加一个“林”在上面?就是打猎,看到一只鹿,拼命追到山边一个树林中钻进去了,何必加上一个“林”字,自找麻烦。“即”就是追赶,“即鹿”就是追赶鹿,赶到一个地方,像部队作战一样,地区地形一点都不熟,没有向导,结果这一只鹿钻到树林里了,这个情况更不利,与其这样,就应该知机警惕,不如放弃它。这就告诉我们,在人生中看到一个猎物,本来可以拿到的,可是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拿不到,而这一机会跑掉了,情况不明,如果还拼命去抓,不必用《易经》的道理,试想它的后果,不要周公、文王、孔子,不必靠鬼神,一个有智慧的人就知道,勉强地前进,最后便很难说了。吝就是悭吝,不是好现象,艰难困苦都来了。
      我们看这个卦象,前进是阴爻,黑暗的;退回来有阳爻,是光明,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最大的哲学是在“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一个最高明的人,就是在这六个字上做得最适当,整个历史的演进也是在这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在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没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照上面我们的观念来看孔子的彖辞,便完全通了。“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就是打鹿没有向导。“以从禽也”,飞的为禽,走的为兽,中国文字并不是呆板的,古文里“禽”与“擒”有时候固然通用,但古人硬把这里的“禽”字解释为“擒”的意义,在此并不十分恰当的,禽就是禽。“以从禽也”,让它飞掉,不是很简单吗?又何必著书立说、硬讨论一番?为了这一个字,有几百字的文章加以注解,可以拿博士学位,东抄西拉的,千古名言,由孔子说起,说到将来的世界,都抄上去了,这样似乎教人不忍心不给他学位;但如果真给了他学位,又觉得对不起上帝,因为这些说法太不像话了,为什么不好好做人,去找这么一个东西去分析,这也太可怜了,像这样的著作太多了。
      这里我认为“以从禽也”就是让它飞了的意思,因为孔子说过“鸟兽不可以同群”,欲高飞的让它高飞,欲奔走的给它奔走。我是一个人,既不想高飞远走,只守住人的本位这么做,这是孔子在《论语入上说过的,把那个观念和这里一配,就很平淡。“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孔子说碰到这种情形,只好放弃,勉强的前进一定不好,结果弄到自己穷途末路。我们见到许多朋友做生意、做事业,往往因为不信邪,非要奋斗不可,其实没有道理的硬闯不叫作奋斗,最后“往吝”,发生困难,困难以后,还不回头,遂造成了穷途末路。

                  风云聚会 万事随心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六四爻到外卦来了,“乘马班如”,已经解释过了。“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六爻是人生的六个阶段,在某一阶段遇到的现象要倒媚,在某一个环境里会发了财。是得志?是倒媚?到了另一阶段时,都有所改变而不同;如果到了天理、人情、国法都相合的情形下,便大吉大利了。乘马班如这里也是骑马,而且班如,后面还有一群人跟着,这样的派头去求婚,一定成功,没有不好的,因为到了这一爻,前面是阳爻,光明摆在前面,这个时候可不能退后了。那么孔子在《彖辞》中说,“求而往明也”,前面是阳爻,光明在望,阴阳相合,所以有婚姻在动的现象。这是解释这一爻的好处,最好用男女结婚来比方,如果以人事来比方,便是与长官意志相投,就是这种现象,无往而不利!不要呆板地看成只是结婚的现象,因为阴阳的相合,最好的比方,就是人生男女的结合。

                  练达人情与食古不化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这里又是一个画面,如作字面上讲,“屯其膏”就是囤积原油。“小贞吉”不过不大发财,稍稍赚一点。“大贞凶”囤积多了犯法。假如在街上摆一个卜卦摊,作这样的解释也通,但真正研究《易经》则不是这样。膏是脂膏,屯也可以说是囤积,也是草。屯卦本身就是草木萌芽的现象,草木到了第五爻,已经长大了,显得又光滑又茁壮,但是还不是大成功,看《易经》要注意,凡大吉大利,一定有个贞字,要走正路,不走正路终于要亡的!天地间没有真正的大吉大利。六十四卦都要人走正路,摆得正,走得正,则样样好,偏差了终归出毛病,所以小吉中间还要贞--一正;但“大贞凶”,这里问题又来了,难道大正就不对?什么都死死板板的很正,像学理学的人,在这个时代,还是言行呆呆板板,矫枉过正,并不是好事,所以大贞则凶,也就是说人生要通达,不通达就不对了,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于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事业,做生意就是商人,不知道变则是大贞凶。所以《彖辞》说:“屯其膏,施未光也。”是说第五爻的阳爻,在外卦的正中,前后都是阴爻,还露不出头,等十点火的膏脂,还囤积在那里,还没有放出光明来。这也是一个人生现象,好比上面被一个东西压住厂,自己的理想、计划,不能实现,或如一个幕僚长,有很好的抱负,可是他的长官硬是说不通,也只好“屯其膏”了。

                  泣血涟如 不可长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要注意的是,这个卦里有三次骑马,而且骑马都带领了一批马队,阔气得很,可是这次很惨了,哭了,不到伤心不泪流,一定碰到伤心的事情才哭厂,哭到最后,眼泪都干了,哭出血来了,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涟如”。我们研究一下,“乘马班如”已经讲过,大家都懂了,那么这个“血”从哪里来的?“坎为血”,自坎卦来的,连着F面,连绵不断的阴爻下来,这一爻到了卦的尽头了,假使卜卦动爻在屯卦上六这一爻,任何事情都不能做,如果硬做,有痛哭流涕的现象,还要泣血,还要受伤。《彖辞》说:“何可长也。”万事不能成功,不能长久。
      研究《易经》大概是这样的方式。
      这里还有一个大问题:前面要大家背诵《易经》六十四卦的次序是:乾为天,天风女后,天山遁的分宫卦象次序,一直到雷泽归妹为止。可是《周易》的卦序,并没有照分宫卦排列,为什么作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这样的排列而以“未济”一卦放在最后?这是什么道理?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看完了古今的著作,都各有一套理由解释,仔细一看,但都不能满意。孔老夫子在《序卦传》里,也有他的一套解释,我们对孔老夫子的解释,很敬重,敬仰他解释得对,但是我还是没有同意,夫子是夫子,我还是我,因为理由不充足。我老实告诉大家,关于《周易》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古今人物的解释,我都没有同意,现在正在找它的原因,向各方面寻找,这是《易经》上的一个大问题呀!
      对于《周易》卦序的排列,希望大家熟读《上下经卦名次序歌》,更希望大家动脑筋找出它作如此排列的理由来。

                     蒙卦

      屯卦的后面接着是蒙卦,这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把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变成了山水蒙卦。蒙卦是屯卦的综卦,在开始的时候,即曾要求大家特别注意,要懂得综卦。《易经》告诉我们要客观,天下事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现象也就变了,这是《易经》告诉我们大哲学的道理。近几年有人用黑格尔的逻辑--正反合来讲《易经》,我告诉他们不要闹笑话,黑格尔的正反合,怎么够得上来谈中国《易经》呢?那不过是以三段来看事情,中国《易经》是八面玲珑,看八方十面的,如屯、蒙两卦,就已经一正一倒是两段了,屯卦的错卦,为人风鼎卦,又是另一个现象,它的交互卦,是剥卦,又是一个现象,而且还可以再交互下去,所以要把这许多道理了解以后,才可以研究《易经》八卦,如果连这些道理都马虎过去,就没有办法来研究卦了,等于前面说的:“君子几,不如舍。”还是聪明一点吧!不如退下来,不必再去研究了。
      蒙卦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把它用在教育方面,现在小孩初入学是进托儿所,进幼稚园,以前则叫作“启蒙”,也叫作“发蒙”,小孩读书的地方叫“蒙馆”,就是由此来的。这个蒙卦是教育的卦,因为根据《易经》的内容所说,教育上常常用到,还有司法上用到蒙卦,中国过去司法、刑法,都是属于礼的范围,中国人的司法,法律哲学的最高点,是在蒙卦里,也就是教育,而并不是摆杀人的威风。所以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一个执法的人,判决一个人去服刑,在位的人都要感觉难过,认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够,是自己的责任,没有完成教育的任务,才使他愚昧不懂而犯法,所以古代司法的道理,同教育连在一起,这些也都在蒙卦里边。
      我们知道蒙卦是水雷屯卦的综卦,水雷屯卦倒过来看就是山水蒙卦。任何一卦,从这面看了,也要从那一面看,我们学了《易经》,对这一点要特别的注意,处理任何事情,对任何一个人,要多方面地看,不要太主观,没有那么简单的,对于相反的立场是怎样?需要搞清楚,正如屯卦,翻过来就成了蒙卦。
      蒙卦的来源我们知道了,这个蒙卦,如果我们卜卦时卜到蒙卦好不好?卦辞说: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
      贞。”
      “亨”,是好的,以“亨”开始,下面最后有两个“利贞”。乾坤两卦,有四个性能:“元、亨、利、贞”都是好的,到蒙卦的时候,好的成分只有三个了,而且很痛苦的好。

                  由宗教而教化人生

      这个卦辞,以现代观念从字面上看,不知道它乱七八糟说了些什么?大家对《易经》的观念,一种是很神圣的看法,一种是很讨厌的看法,总之都不知道它说些什么。现在我们要把握住一个原则,这是我们上古文化,人生不可知的那一面--任何一个人,无论智慧怎样高,对于宇宙不可知的一面始终不懂,譬如说,我明天吃几碗饭,我也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我们希望知道未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古今中外,有许多方法。《易经》原来是研究卜卦,透过了这个方法而想得先知,的确有这回事。后来人文文化的发展,到周公、孔子以后,透过了这个神秘色彩的卜卦,而加进去人生哲学的了解,结果这两样东西分不清楚了。所以《易经》不像西方文化,老实说外国的宗教,它们的教主并不跟人讲道理,只是教人盲目的信。我们文化的《易经》是从宗教的性质来的,后来要讲道理,不可盲目的信,因此这些加起来的东西,现在我们看起来头痛,它说这个卦是好的,怎么个好?它下面把道理讲给你听。
      那么它说,这个蒙卦的现象,不是我求童蒙--例如办幼稚园,教育的性质,不是我为了学费,像技生意一样,把你家的小孩弄来,而是小孩来求我教育他。如果仔细研究这两句话,看这个卦所表现的状态就知道了,山水蒙,蒙卦上面是山,下面是水:早晨水蒸气上来,一片大雾茫茫,前路看不见,如小孩子一样,走在路上找不到前途,想找一个老前辈问问路,指引迷津,于是把这个状况变成教育的目的,也变成政治的目的。不是我去找他,而是对方来找我,但有一个条件,像求神拜佛卜卦一样,要很诚恳,最初来问的时候,就告诉了答案,如果告诉的答案不相信,又一次两次三次再问,这就是亵渎--开玩笑了,既然是开玩笑的态度,就不答复了。透过这些话,就看出一个道理,人要至诚,对待人也是一样,当我们第一次很诚恳向人请教时,一定得到答复,如果故意开玩笑去问人,一定得相反的效果。所以宗教的精神也好,长官部下的相待也好,朋友相处也好,家庭相处也好,都应该是这种精神,所以中庸之道,讲究诚。最后结论说这个卦是好的--利贞。可是这利贞是怎样来的?是要最诚恳,不要开玩笑。当我们以谦虚的精神,像小孩子去找老师求教一样的诚恳端庄,这就亨通、有利,这样看起来,不必要卜卦了,以谦虚的精神、诚恳的态度去做人做事,又何必去求菩萨呢?所以《易经》是透过宗教的迷信性质,来告诉人生的道理。

                  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

        “象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这要有智慧,有险的地方要止步,不要再乱闯,如果还不信邪,不止步,只有死路一条,这是蒙卦的现象。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
      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子解释上面的卦辞说:卜到蒙卦是亨通的,因为行为思想,把握了时间,得其中道,不偏,自然亨通。这个卦为什么是“行时中也”?因为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个蒙卦是阳卦,六爻中只有两阳爻。以男女为喻,一群女孩中,只有两个男于,其中一个上九是老头,另一个是九二爻,还很年轻,又得其中,正在坎卦的中爻,像二十几岁的青年,最剽悍的时候,而且亦得其位。位就是空间。《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东西得其时,得其位,当然是亨通的。至于“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说是“志应也”,意志、思想、感情相通。从卦象上看,上下交互相连都是好的,所以上下相通是好的。“初筮告,以刚中也。”初筮告,是因为下卦坎卦的阳爻得其中,阳刚得中,诚诚恳恳,爽朗、坦白,当然得到答案。“再三读,读则不告”,把九二爻另外放到任何位置都不对,最后孔子作结论:“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中国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思想,都取用这个蒙卦。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以人格的教育为主。现在不同了,现在是生活的教育、技术的教育,古代教育的目的在“养正”--完成一个人格,这是圣人的事业,是一种功德,不是今日动辄讲“价值”所可比拟的了。
      中国文化的教育哲学思想,蒙卦里包含了很多,但不是全体,而且蒙卦的教育思想哲学,不属于现代教育思想哲学的狭窄范围以内,中国文化蒙卦的教育思想,包括政治也是教育,中国古代是政教不分的,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这就是政教不分的道理。全国的领导人就是大家长,就有教育全民的责任,这是中国古代观念的一个重点。尤其在蒙卦中还看到,中国古代不但政教不分,而且还包括了现代的法治,就是所谓“刑教”,包括了法律的管理,刑教不分。譬如犯了法判罪,罪有轻重,在《易经》蒙卦的思想,判刑也是一种教育,如家里孩子犯了错,只好责打几下,这也就是蒙以养正的《彖辞》观念。

                   行到有功方为德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这个卦的现象,上面是艮卦,下面是坎卦,如画图勉强解释,上面是高山,下面是湖水。至于蒙,如杭州的西湖,或者湖南的洞庭湖,早晨起来,一片水蒸气上来,蒙蒙的把山都遮住了,这就是蒙的现象。这是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以这样来看蒙卦,就叫作“象”。这里《彖辞》不说湖沼,说山下出泉,泉水从地下冒上来,我们研究卦象,先暂不看卦而在脑中构成一个景象,山水蒙,那么景象是一个山,下面出水,透过了这个现象,对人文文化得了一个概念,效法这个卦的精神--果行、育德--这是两个观念,行为要有好的成果,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为要有结果为果行。读书人经常说:“救国救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只讲理论不行,要问有没有做,有没有事功,没有则不算果行。那么蒙卦的果行是什么?是育德,教育,养育,对于人,对于万物,要施给,养育得到成果,上古时“德者得也”,德字的意思也是好的成果,就是透过这个卦象,牵到人文文化上来,人要效法蒙卦的精神,做到果行育德,如大禹治水,就是果行育德。
      这个人文思想和这个卦象有什么关系?这是三代以后把这种人文思想套上去的,因此山高水深、源远流长、饮水思源等等都是这观念来的。
      可是与《彖辞》比较,又完全是两回事,这中间就有考据问题了;不管考据,也是两个不同意义,或者深度不同的两重意义。
      再看爻辞,并没有一个系列,不是一个系统,历来对《易经》的注解,都有“《易经》是对的”观念为前提,即使《易经》上解释不清楚,也想尽办法找理由附会上去。

                   刑法与教育功能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就是刑教、刑法。“发蒙”这两个字很有道理,因为山下有水,凡有水就有水蒸气,接下来“利用刑人”,不知扯到哪里去了?这个现象是拿来讲政治法律的道理。人犯的错,没有办法教化,只好用刑。这个“利用刑人”的“利用”一词,不是现代观念的“利用”,现在说“利用某人”是一句很坏的话,至少在道德上犯了罪。在《易经》上常有“利用”这两个字,并不是坏意,这两个字要分开。《易经》上的“利用”,意思是用得对人有利。如“利用刑人”,是说用刑法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但是有利。因为人类中有些人不听好的教化,打他一顿就听了,但是与第一爻的发蒙有什么关系呢?当然古人的解释,拼命设法拉关系,我们不去管古人的注解,先看原文:“用说桎梏”。“说”也是《论语》“不亦说乎”一样“悦”的意思,人受了桎梏,还有什么快活?因为这是教化,就是蒙以养正,犯了罪受惩罚后。因此教化过来,就是很高兴的事,“以往吝”卜到这个卦,是倒媚的,不必去做了。
      蒙卦一推到人文文化上来,变成了这样,这个爻辞是文王作的,在当时和现在庙里的签诗一样。这个现象是一个人在中间,上下都是困难,都是阴,到了二爻上去是震发、开发的现象,再往前,处处都是坷坷坎坎,不顺利,因此爻辞是这样一个说法。如详细研究,要看焦赣作的《易林》。后来假借邵康节作的河洛理数的卦辞,他所讲的这一爻,不用这个东西,所以古人很高明,推翻了《周易》,自己独创一格。据我的研究,他们早有发现,这个卦的爻辞,欲作什么解释,都有理由,但是古人对于圣人,一辈子很恭敬,不敢说一句反对的话,因此只有自己创作,但也是根据《周易》的系统来,可是解释不同。大家拼命在讲易学,其中有没有改革的创作,没有注意到。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唐宋以后,将犯人拿去杀头,执行死刑叫作“正法”,这个名词是《易经》这里来的,但是这里的“正法”并不是指杀头处死刑。正是正,法是法,当人有不对的地方,犯了错的时候,应该处罚的则处罚,以法来纠正人的错误,是教育的意思,同蒙卦的本身原理并没有错。这卦的现象,用来站在教育的立场,来讲刑法为所谓“利用刑人”,是使人得正的方法。这是蒙卦第一爻,来得那么凶,等于以刑法治世,主张法治的精神。如果断章取义说蒙卦初爻主张以法治天下,没有错,但整个卦说起来,问题就大了,到第二爻说法又变了,系统不同了。

                  易理的平淡与神秘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
      家,刚柔接也。”
      如果卜卦卜到这一爻动,大吉大利,是讨老婆的好卦,不但讨到好老婆,而且生得好儿子,将来大振家声,前途无量,后福无穷,就是这样好,这和上面第一爻刚刚相反。当然这一爻是阳爻,代表男性,前面四个阴爻,有四个女的等他,自然讨到好老婆,就是这么个道理。说《易经》是大学问,其实就像小孩玩耍,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学问,都是小孩子在玩的。我发现一个道理,任何人的一生,没有离开他幼年幻想的范围,如周岁的小儿,在一堆玩具中,喜欢取刀,长大则为武人,或说这是迷信,但剥开迷信的外衣,其中有高深的学理,这是下意识地表现了他的禀性。总之,最高深的学理,都是小儿玩的,佛学里对于世界上的学问,称为“戏论”--儿戏之论。假使从这个观点看《易经》,也只是“戏论”而已。所以我们研究学问,也并不需要“高推圣境”,对圣人的东西先把他崇拜起来,然后从那崇拜的路上,自己蒙蔽了自己的智慧,硬往那里凑,就划不来。研究这些东西,头脑科学,不崇拜古人,也不轻视古人,如蒙卦的包蒙,这里内卦为坎卦,在后天卦里,离卦是阳性,坎卦是阴性,如以阳卦多阴而论,坎卦又为中男,前面又有许多阴爻在,包蒙就是阳爻被包在阴爻里,所以吉,子克家,因为是中男,《彖辞》是解释“子克家”这句话,因为是刚柔相接,阴阳相合。另一说,交互卦的接法,这一阳爻与上两交接,变为震卦,是长子。

                    秋胡戏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
      不顺也。”
      说到这一爻,想起古人中一位大家了,就是宋代有名的朱熹朱夫子,那是不得了的人物,在专制时代,如果像我这样随便批评朱熹,就早应该杀头了。在明朝以后正式规定考功名要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朱熹研究一辈子《易经》,他对这一爻的解释妙得很。他说,如果卜到这个卦,不可以讨太太,至于“见金夫”,他说是秋胡戏妻的那个样子,这个女人的后面有一个情人,就是她的前夫,真不知朱熹这个话从何说起?何以叫作“见金夫”?套用起来,牵强附会的多了。我们知道坎是西方之卦,西方属金,夫是由第一爻是阴性,阴性的后面是阳性这里来的,所以从后面跟了一个男人,这样的太太去娶她干什么?这个男人是西北人,或者是她西边的邻居,像这样的解释还可以勉强上去,一定说拿了黄金做情人,在法律上罪证不足,该是不起诉处分,这种解释是不成为理由的。“不有躬”如果勉强讨这个太太,连命都不能保住,躬者就是身体,命都保不了,无攸利,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解释不知说些什么?明明是山下有水叫作蒙卦,却出来那么多的故事,每一爻都不同,每爻来编一个不同的故事,看看蛮有味道。宋朝一个儒家杨万里,也是一个诗人,就用历史的事情来解释《易经》,看来也蛮好玩(杨万里字诚斋,著有《诚斋易传》二十卷)。
      《彖辞》的“勿用取女”这句话,是说这一爻随便怎么走都不顺,坎坷很多……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为什么是困蒙?时间不同,位置不同,一个程序一个程序来,六爻的变动,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所以到了六四,困蒙,受困了,上下都不好,都是阴气,等于山水之间在起蒙雾了,万事不通,都不好。所以《彖辞》说,困蒙这一爻是不对的,因为阴阳不能调和均衡,上面的老阳够不到,下面的阳爻也隔开了。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上面看到各爻,先受刑罚,后又娶太太生儿子,在中间还有个女人,还有姘头,还有走不通的路,到这里生出孩子来了。这一卦有利于年轻人,大吉大利。但要注意,老头碰到这一卦,不大对头,因为不童蒙了,要童蒙才吉。《彖辞》的解释,童蒙之吉,是顺利得很,因为这一爻动,阴变阳,上卦就变成龚卦了,所以顺以巽。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当土匪去抢别人不行,别人当土匪去防御他则有利,如果打仗,主动去攻击不行,只能防御攻击。别人来打击,他必败,去打击别人也会失败。是这样的现象要安静不动,要防御,不能攻击。《彖辞》解释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上下顺,在象上防御的工事都做好了。
      现在回转来检查,蒙卦的《彖辞》和《彖辞》有矛盾,并不完全一致,六爻的解释有那么多不同的东西,不成系统地凑拢来,所以我们须知《易经》在最古老的时候,是没有这些词句的,就只是一横为阳爻、两横为阴爻的图案,用来卜卦。上古的人文文化不发达,欲想求知不可知的一面,用这占卜方法,流传久了,宗教迷信就成为人类文化的起源,人类任何文化都是这种宗教迷信--现代称为神秘学为起源。中国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形成了人类文化,把这套东西拿来作如此解释,这是研究学术的一个路线。

                     需卦

      第三卦需卦,第一卦是水雷屯,现在上卦是水,还没有动,下面乾卦,水天是需卦。需字,用卦名本身的这个需字,来研究说文,上面在下雨,下面是一个而字,古代的象形字,“需”上面雨下来了,下面也在下雨,一层一层的雨下来,就像这需字一样,为什么叫需?人类于日光、空气、水,一样缺不了,当然需要,需的文字本身,就是这样解释,尤其农业社会,有形的东西,水最重要,可是这个卦名,是谁替它定的,则不知道。甚至卦名是在哪一个时代定出来的,也是问题,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乾、坤两卦的“元、亨、利、贞”四个字,到了后面的卦,“元”字都去掉了,最好的是“亨、利、贞”三个字,乃至有的卦,只有其中两个字或一个字,这个卦还和屯卦一样有“亨、利、贞”三个字,那么“有孚”的意义是什么?古人讲易理的解释“孚者信也。”有信,言而有信,古人这个解释不通。所谓“孚信”,孚字原来就是“老母鸡孵小鸡”的意思,孚字上面是鸡爪,下面一个儿子,小鸡快出来了,为有孚,有信用了,所以后人借用这个字,意思就是信,后来又加卵为孵了。“光亨”光当然亨通,光一亮,什么都看见了。“贞吉”正就大吉,有利没有利?有限度的利,要过河,过黄河,过长江,出海过海洋有利,假使组织航运公司,卜到这个卦会发财,做交通事业也会发财。为什么这样说?外卦是水,水在外面,天在内(这个天是抽象的),那么水就有利了。
        “象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
      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需的意义就是需要,我们看了孔子的《系传》就知道。这一卦险在前,平面来讲,前面是坎卦,坎也是坡坎,也是大水,但是“刚健而不陷其义”,本身阳刚之气太多了。后面乾卦,三爻是阳爻,而坎卦本身中间亦是阳爻,虽然有危险的现象,因为刚健不会跌倒,以这个意义来讲,不会受国走绝路。为什么有孚、光亨、贞吉?因为这是一个好卦,后卦是前卦的天,海阔天空,而坎卦的阳爻,得其中位。“利涉大川”只要涉,往前面去,就有很好的成果,这是《彖辞》对卦辞的解释。

                《彖辞》、《彖辞》的矛盾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这与《彖辞》不同,而说云上于天是需,画面两样。《彖辞》解释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图,《彖辞》的画面是立体的,天上面都是云雾,它说这个卦是叫我们上馆子,不但上馆子,还要作乐。我们就发现《彖辞》、《彖辞》是矛盾的,对圣人不好意思说他矛盾,姑且说是两重意义,这样两重不同的意义该怎么办?这且暂时搁在这里。

                    需卦爻辞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
      无咎,未失常也。”
      需于郊,是根据《彖辞》“云上于天”下雨,夏天热得要死,希望下一场雨,结果下了,可是“及时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于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这个现象来讲人文文化哲学,则“利用恒”要恒心,万事要用恒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来,要有恒心去做,最后有好结果。“无咎”,没有毛病,没有过错,《彖辞》对于爻辞,用人生哲学的道理来解释的。需于郊是要有恒心慢慢来,“勿犯难行”,遇到特别的困难,不要浮躁去冲破,知道不对退回来,等机会。“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怎样说无咎是因为未失常,这个卦初九爻动,动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动,就变成了水风井卦,现象变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坏。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
      言,以吉终也。”
      第二爻,这阵雨下到沙滩上去了,立即干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没有关系,别人诽谤、批评,不用怕,最后是好。《彖辞》说:“需于沙,衍在中也”,一阵雨,下到沙滩里,就漫衍开了。“虽小有言”,人家的闲话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啰嗦,但最后还是好的。为什么最后是好的?因为第二爻动了,变成水火既济卦,所以卜卦有时取其动,有时取其不动,其间如何取法?则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开灯则取动,天气转冷了需关上冷气,则取不动的静象了。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
      慎不败也。”
      到了第三爻变讨厌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烂泥地,路都不能走。这个卦有危险的现象,如果在前方作战,担心敌人要来攻击了;如作小偷的,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泞会困人,所以土匪在这时行劫。《彖辞》解释说:“需于泥,灾在外也。”为什么说灾在外?因为第三爻动了,内卦变成兑卦,水泽节,水上加水,要节制了。“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有敌人来攻击,也是自己内部问题,把敌人引过来,所以要敬慎处理,不会失败,但不敬不慎还是要失败的。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卜到这个卦,有流血的事,在哪里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为坎为耳,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动,所以《彖辞》说“需于血,顺以听。”怎么是顺以听?第四爻动后,外卦倒过来就是巽卦,另一观念看,这一爻蛮牵强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经》,把这些牵强的当宝贝,当真理,拿来打转,转了一辈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转在里面。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请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辞》说:“酒食贞吉”,是因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这一爻是阳爻,前后都是阴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
      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这个卦很妙,古书上很多人,早晨卜到这个卦,都叫家人准备,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将要来访,可是对于这三位客人,对他恭敬客气,就大吉。《彖辞》的解释是说,上六爻动了,虽然不当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没有离开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没有大错。但这三个客人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后天卦,这三人到底从哪里来?是下卦的乾卦跟着三个阳爻。
      从这里看,《易经》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许多人不管《易经》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象数上去发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于本文会了以后,姓张的可以写“张易”,姓李的可以写“李易”。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要对于卦辞、爻辞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参考一本书--《易林》,焦赣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一个版本比较好。他对于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他把《易经》研究通了以后,真正照文王的观念而来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较正确的,也用《易林》的内容,胡适对《易林》也作过考据,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参考。

                  学《易》与用《易》

      至于我们要对每一卦、每一爻作再深一层的研究,据我现在所了解,便不是那么简单了,必须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也叫作星象学--天文现象,二十八宿星的躔度,同每一个卦所代表的星座,每一星座在某一躔度上和其他星座所发生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现象。譬如说北斗七星,那七颗星如何像一个斗?是人类观察天文,把那七颗星连起来,画出来像一个斗。如西方人讲天女星,是神话的构想像一个天女,实际上没有,只是把一些星星连起来的虚线,大概像一个天女,那就如《易经》所说的“象”。现在西方的天文学那么发达,也离不开星象,这个星象学和现代的太空学分两路了。一路是实际研究追查每个星球在天体里的相互关系,是天文走到太空方面去了;一路是研究追查星座和地球发生的影响关系,而构成抽象性的对人类活动的作用,这就变成星象学。星象学有印度的、埃及的、中国的、西洋的,各个系统不同,但大致上原则还是一样的。可知《易经》每卦每爻的意思,是由星象学来的。汉朝有名的《京房易传》,把这个要点藏在里面,没有明指出来,等于对后人留了一手。后来到了宋朝《易经》的大家邵康节,所谓能“前知五千年,后知六万年”,就是从这个星象系统来的,所以他敢吹这个牛。那么我们知道中国的天干、地支、五行、八卦,都是归纳了非常复杂的星象学,化繁为简变成一般人都能懂得的抽象东西。因为一般人不知道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的来源是星象学,就认为是江湖术士,实际上江湖术士的这一套,基本上有其最高深的中国文化作背景。
      所以不要看了《周易》的各种解说,就只在《周易》上转圈子,我个人认为这样毫无用处。近几年来研究《易经》又是一窝蜂,在我看来,只这样打圈子,研究死了也没有用,对国家、对文化不会有贡献。唯一的用途,退休的人没有事做,钻进去蛮舒服,要真正有用,要有科学精神,而不是以现代的自然科学硬套上去,这是我个人到今天为止,很深切的体会的。易学是高深的,欲真的把它变成为有用的,必须如此。没有做到实用,还是抽象化的偏重在思想方面,换言之只是偏重于哲学方面,是虚玄的,实际无用。所以研究《易经》,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古人也如此,《易经》的著作本身,是了不起,可是有没有用?此身都不能饱,如此而已。除非把古人的书都看懂了,都记得,然后推开,再找本文,或者有一点用处。至于讲道理,像宋朝以后理学家们讲《易经》的道理,我素来不大注重,如刚才说的那一些,每一个爻辞拿出来解释,都可以写一本书,可是有什么用?有时候还会误人,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乃至写一点小东西,一个字都不敢乱写,写出来是快意,但是如果偏差了,那个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不敢轻易下笔。古人著书就这样严谨,现在的人不管这些,发表了再说,后果如何不考虑,这是古今不同处。

                    卦序的问题

      上次说到屯卦时,引发了《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这是一个大问题,我是一直到现在认为还没有得到最圆满的答案。这里在讲下一个卦之前,必须先把《序卦传》提出来讨论讨论,这个《序卦传》,就是古文上常说到的孔子赞《易》--这个“赞”就是参赞,帮助《易经》的研究。--孔子赞《易》有“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著作,称为“十翼”,包括《彖辞》(随经分上下)、《彖辞》(随经分上下)、《文言》、《系辞》(上下传)《说卦》、《序卦》、《杂卦》等十种著作。古人传统的说法认为都是孔子作的,《序卦》就是卦的次序,这一篇很重要,但与象数的关系较少,和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关系却大了。过去大家都忽略了这一点。我之所以再三提到《周易》的卦序为何这样排列,因为这是一个大问题,千古以来有不少人在研究,而在我认为那些答案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我们也看过孔子对序卦的说法,也只讲了《易经》的理,没有讲象数。孔子的《序卦传》以人文思想讲卦名的理,讲为什么叫“屯”?为什么叫“蒙”?但要注意到,当伏羲画八卦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那么孔子所讲的易理,对于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理由,似乎也并不充分,所以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推开《周易》,对于邵康节的道家易那个系统,关于六十四卦的排列,我也很满意。乾为天,天风女后,天山遁,一路排下来,非常有道理,可是《周易》不是照这个顺序来的。《周易》的系统到底怎么来的?并没有解决,这个系统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拿来乱套学问,我认为不成其为学问,所以内心一直对《周易》认为是个问题。
      六十四卦在上古的排列,道家另有一个排列方法,可是我研究的结果,也不准确,但它的用法蛮对,它是把一年十二个月,配合十二辟卦,每卦代表一个月,一月三十天,六十四爻相配合,以每月初一的早晨配屯卦,晚上配蒙卦,初二的早上是需卦,晚上是讼卦,这样依《周易》的卦序次序来配,六十四卦除了乾、坤、坎、离四卦不用,余下六十卦,每日两卦,依照《周易》的次序配下去,这是道家关于象数排列的方法。后世推测天文地理,未卜先知的方法,都是由这一套方法来的,用起来还是蛮对的。但是照道理,我还是不大同意。用起来代表天文一个星象的符号,变化行得通,理由可讲不通。人类的文化都是这样,如科学是讲现实,现在发展到理论科学,就变成哲学了,哲学讲理。反正事上对,理上不对,所以我常告诉大家,天下事常常有其事不知其理,有的时候又有其理而无其事,那就是经验还没有到,要事理合一才是真学问,所以卦序的问题值得大家研究。

                  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讲到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个三十年代很时髦的问题--黑格尔的辩证历史观。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亦即所谓的“辩证史观”,以观念,批判历史的发展。在几十年前,我们受他这个历史哲学的影响很大,现在它在西方的影响还是很大。现在全世界,包括欧美各大学,在历史系新开一门历史哲学的课程,把黑格尔的这一历史哲学,算作历史哲学中一门参考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认为它是正统。因为历史哲学在世界人类学术思想文化上面,还是在刚开步走的阶段,它的目的就是在探讨有了天地万物人类,为什么人类历史会闹成这样?比如历史上有几个大问题,政治上民主也好,君主也好,独裁也好,自由也好,无政府主义也好,各种各样都实行过,可是哪一种能使人类永远的太平?没有见到过。以上这些主义在理论上都对,但事实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又如经济方面,为什么货币有了以后,从贝壳到现在的钞票,每一出来,一直只有贬值,永远没有涨回去的时候,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历史哲学上的经济问题。人类社会为什么不能太平?为什么不能平等?现在回头来看,历史哲学我们早就有了,《易经》就说过,而且比别人讲的好多了。可惜没有一个人去发挥,如果有人能把西方的唯物史观和我们的历史哲学研究到真的内涵,然后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发展融会贯通了,应该可以写一本很好的书,那就对人类思想影响太大了。
      现在再看我们的历史观,也可以说是孔子的历史观,包括了西方的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是心物一元,非常高明。但是要加以发挥,只凭古文,现在这个时代懂的人不会多,这一点是需要大家继续努力的。
      孔子这里说的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次序,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是我们要深思的。

                  孔子说创世纪的开始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
      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第一句话就很妙,“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很自然,中国人说话,这样就够了。以文化来比较,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们强调我们的老祖宗,像孔子思想的高明之处,这里就只说有了天地就有了万物这么一句话,没有过问到宗教哲学,宗教哲学要讨论到天地是谁造的?万物又是谁造的?宗教家说有个主宰造的,可是中国人不讲这一套。假如说有个主宰造天地万物,那么这位主宰又是谁造的?中国人不谈这个永远没有结论的问题。过去人家说中国人没有哲学,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非常高明,这等于佛学里说的,释迦牟尼讲学说法,有四种方式,其中一种为“置答”,就是某一问题不需要讨论,先放在一边,孔子这里的第一句话,就是置答的方式,不是不懂,第一句话就是从人文文化开始,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色。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就是充满天地间的为万有,古文中称万物。要注意,我们上古时代所用的“物”字,并不是专指现代唯物思想的物,而是有了“东西”,而“东西”也是包括心物一元,是抽象的,充满天地之间的,就是万物。这里开始就是乾坤两个卦,乾、坤代表了天、地。乾坤以后就是屯卦,因为屯的意义就是“盈”,是充满了,第二个意义“物之始生也”,前面说过,屯字的象形,是草下面长了根,上面刚刚出头,萌芽的现象,表示万物开始生长。
                  第九部分
             从蒙到师,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所以古文大家都不愿看,尤其现在年轻人,不会看懂,而且会觉得讨厌。这里说,既然有了万物,像屯字形象一样,草根露头,露了头就一定开始发蒙了,所以屯卦以后,承受在下面的是蒙卦。蒙是什么?“蒙者蒙也”,以现代白话文的观点来看,这不是等于没有解释?但是中国古代人读书是先研究字,古礼读书要先读小学,那时的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古代的小学就包括了先认识字的意思,每一个字为什么这样写,中国字和外国字不同,不是字母拼音来的,是意义来的,这里上面的蒙字是卦名,下面的蒙字是解释,是说万物刚刚发芽,亦即说万物还在幼稚的阶段,所以又说“物之稚也。”种子种下去,刚发芽,为发蒙,还在幼稚的阶段。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万物在幼稚的阶段,必须要养育,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天地开辟,大禹以前还是洪水阶段,农业社会还不能奠定,等大禹建设了水利,天下分成九州,这个时候到了养的阶段。“物稚不可不养也”。是社会的进化,讲究养育,所以蒙卦下面就是需卦。在人类社会的养育,什么最需要?先要吃饱,万物也一样,蚂蚁也一样,狗也一样,都需要吃饱,这中间的发挥就很大了,社会人类的发展,只要有了生命,就要生活,生活的第一个条件先要吃饱,“需者饮食之道也”。这就是需卦。
      “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社会发展到这里问题来了,人为了生存,需要生活,生活第一件要饮食,我要吃,你要吃,他也要吃,今天吃了,又怕明天挨饿,希望你少吃一点,我带回去准备明天吃,于是自私的心出来了,斗争发生了,所以需卦下面接着是讼卦。
      “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讼卦下面就是师卦。师卦在《易经》本身代表大众,现代的名词,在党政为群众,在军事为部队。人类社会发展到有了自私心理,需要占有以后,就有斗争,有了斗争,自然联合成一个阵线,立场不同的两样观点就对立,立场相同的就联合为一群,群众运动来了,所以下面是师卦,而师不是老师之师,古代所谓出师,是出兵打仗,即是群众。

                  比泰之间的繁荣景象

        “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众起来以后,必定有亲附性、比较性。“比”就是排队,与自己相同,跟着走,中国古字写“比”,就是一人在前走,一人在后跟着就是比。如果两人走相反的方向,就是北,即是背,相背。有群众就必有所比,意见有所不同,利害亦不同;如意见相同,利害相同,就联合在一起,“比者比也。”比卦就是人联合在一起,派系就来了,意见就来了。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孔子认为比卦的意见纷歧没有错,有比有群众,大家同心同德在一起,必有畜,有积蓄,亦即是大家谋共同的利益,虽然是私心,大的私心就是公,就有所畜,有储蓄准备。如现在的保险制度,是社会安全的最好制度,而这个制度的最初起源,是海盗抢劫以后,就存起一部分财物来,准备作被打死的伙伴遗属的生活费。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保险制度。一些东西,有时是坏的却生起来了好的结果,有时好的也会生起来坏的结果,这就看思想问题、文化问题了,比以后的小畜卦,也是这样。
        “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
      小畜卦下面是履卦,履作名词是鞋子,作动词是走路,是行。孔子这里说一个社会到达了物蓄,富庶了,现在说是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富庶以后要有礼,必须有秩序,没有秩序就不行。如法律、教育、军事、文化这些都起来了,由此也看到管子的思想:“仓凛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物质文明进步以后,有了经济作用,就有私心,这个时候必须产生文化,要有法律。“故受之以履”,要有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就法律哲学来说,法律绝对是对的吗?不一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法律的道理是相对的;在这一时间空间是最好的真理,拿到另外一个时代或社会,则会变成很坏的事情。那么何以大家都承认法律是对的?这就是法律的哲学问题了,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在每一情形下,要有一条路让大家好走,有一个秩序好遵守实行。
        “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履卦下面见泰卦,这是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发展,一项政治制度,大家都走得很舒服的一条路,王道坦坦,就履而泰,天下太平,然后平安了,大家都舒服,也所谓自由平等,大家都平等了,所以履卦下面是泰卦,泰也就是通畅了,没有阻碍了,没有问题了。

                否--人类第二次的文明低潮

        “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
      可是问题来了,中国有两句老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两个好朋友,尤其两夫妻,很难得一千天里不吵架,没有一朵花开到一百天不凋谢的。我们古人看历史看得多么通,最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开始,所以泰卦下面,就是否卦。我们看中国历史的汉朝、唐朝,看西方历史的罗马时代,鼎盛的时候,就衰败下去。家庭也是一样,兴旺的时候,儿女媳妇都骄贵起来了,太骄贵就是泰到极点,否就来了,否到极点泰来了。不但人是如此,历史也是一样,社会发展也是一样,看通了人生,如此而已。饿了吃,吃了胀,胀完了大便,通了又饿,又吃,就这么一回事,一切都是循环。

               同人大有--人类文明的更上层楼

        “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否,坏到极点就要好了。倒楣到极点的时代,像我们现在遭遇到的就是否卦,可是人不会永远倒媚。“物不可以终否”,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故受之以同人”,否卦下面是同人卦,人遇到倒媚的时候,就要交朋友,交志同道合的人,重新来创业,这是大同思想,自由平等的原则。
        “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找志同道合的人,要“与人同者”替我想,也替你想,没有自私占有,欲自私只有公众的大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为天下而自私,这就是“与人同者”。能够有这样的胸襟,就“物必归焉”,天下万物都向同人集中了。所以同人卦下面就是大有卦,就是说公正廉明的人,就有很多朋友,很多部下拥护,所以同人的综卦,就是大有,所有好的都集中在一起。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大有卦下面,接着是谦卦,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哲学,也是历史哲学,人到了最高点的时候,不要自满,再加便会溢出来,所以大有卦下受之以谦卦。
        “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
      一个人富贵功名地位到了极点,又能谦虚,就舒服,自然优豫,所以谦卦的下面,就是豫卦。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豫卦的反面(综卦)是随卦,这又是人生哲学,历史也是这样,西方罗马鼎盛时代,天天歌舞升平是豫,接下来是衰败,人应居安思危的道理,就从这里来,舒服的结果有随跟着来,因为内部要发生问题了。随是追随,意思是有反面的东西跟着要来,也是随便的意思,自己没有中心,随别人如何便如何。优裕的人,往往自己懒散,连脑筋都不愿用,所以受之以随。

                 由蛊而剥看人性的堕落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有钱,有势,有地位,样样好的人,就是天下第一人,也就有人来跟随在他的后面,沾点好处,这样跟随的人越来越多,这时就要担心了,就会有事故了。汉高祖打下了天下,大家都吵,张良就告诉汉高祖,天下豪杰追随你去拚命打天下,是希望天下平定,现在天下统一了,如得来一块肥肉,还没有分,大家当然要吵了。汉高祖所以封功臣,便是看透了人生,到了某一地位,应该做的事就做了。不能喜欢别人的恭维或感谢,因为只要自己有一点喜好,就有人投其所好--“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惑,蛊是一种虫,以前贵州、云南的一些边疆族人放蛊,麻醉人,使人的脑子都昏了。蛊也是虫,很多的虫,如房屋的白蚁,人身的病菌,虫多了就有事。
        “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
      但是人不怕事,“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懂了这个道理,有事不可怕,有人也不可怕,只要认清“我所有的就是大家所有的”,这样就不错了,所以下面是临卦,就是扩大。
        “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临卦下面是观卦,一个东西大了,如一粒种子种在马路边上,有谁去理它?经过几百年变成神木了,大家都来看了,所以壮大了,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观卦的后面是噬嗑,所谓噬嗑,就是张嘴咬下来的样子,就是啃,观卦以后为什么是噬嗑卦?因为有可观之处,就有所遇合。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这里又讲到文化思想,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原始的东西要加工,要加上人文文化,如面前的塑料盘子,是用尿素制成,制造过程一定要经过人文文化的科学处理,不能随便和些泥浆或面粉做成,这就是不能苟合,所以一定要有人文文化,受之以贲。“责者饰也”,贲就是装饰,就是艺术的、文明的。
        “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
      也。”
      文明到了极点,艺术发达,社会平安,等于一个人一样,家里富有,艺术字画堆满了,亨通了,到了前面没有路了,所以跟着贲卦下面就是剥卦,物极必反,开始剥落了,剥者就是慢慢掉落,又是一个循环。
        “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卦的下面就是复卦,时代也是如此,剥极了就恢复。“物不可以终尽”,不会有绝路的。“剥穷上反下”,上面的路走完了,翻过来,就成为复卦。
      由复到离看人生兴衰往还
        “复则不妥矣,故受之以无妄。”
      人受了灾难,受了打击,知道反省,知道复兴,就不错了,所以复卦下面是无妄。
        “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没有错,新的境界来了,有大的发展了,所以受以大畜卦。
        “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真到了社会的物资够了,财富平均了,万物都富足了,然后可以养人,经济生活可以养了,所以大畜卦下面是颐卦,颐就是很舒泰,所以我们恭维老年人退休在家享福为“颐养天年”,就是这个颐。
        “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天地间舒服到极点,就要出毛病,有人说某人作恶多端,却过得蛮舒服,而我们循规蹈矩,生活却苦得很,报应在哪里?但中国人有句话:“天将得厚其福而报之。”也等于基督教讲的:“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使他发狂。”使他得意到极点,快点恶贯满盈,走到头了,跌下来,所以养到极点,罪恶、浪费、奢靡到了极点,就会出问题,所以颐养的卦下来,就是大过。
        “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
      大过不行,宇宙、人生、历史、社会都是一节一节,所谓运气,就是阶段,和门槛一样,所以大过卦下是坎卦,有阶段就陷下去。
        “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觉得陷下去了,不要怕,在苦难的当中会站起来,所以下面是离卦,离卦的意思,像太阳出来一样,非常漂亮,新的一个时代又开始了。
      上面是上经,六十四卦的卦序,是分两部分排列的,而上经的卦就是这样排的: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等三十个卦。这里是简单地讲,如果加以发挥,卦与卦之间,产生了太多的道理,人类世界的历史哲学原则,我们早都有了。我们现在多可怜,有那么丰盛美好的文化宝库,我们后代对不起老祖宗们,没有人去发挥,反误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
      上经的卦序,是讲人类社会与历史发展的关系,下经讲到人生了,下经亦很妙。上经以乾坤两卦开始,下经开始的两卦是咸、恒。恒卦是雷风恒,上面是震卦,下面是巽卦一囗。翻过来,综卦为囗泽山威卦,上经起于乾坤,为什么下经起于咸恒?威等于说平等,大家需要一齐,恒是经常的,但在上经里没有提乾坤两卦的卦名,只以天地作代表,下经里也不提咸恒的卦名,而以男女作为代表,现在大家看下经的卦。

                   孔夫子的婚姻观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
      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
      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咸卦并没有提什么叫“咸”--大家都是这个样子就是咸。在大学里上课,有些同学问起,恋爱哲学是什么?我告诉他们,我爱你就是我爱你,不爱你就不爱你,爱就是自私的,恋爱没有什么哲学。但是孔子讲得妙,他说有了天地就有万物,有了万物就有男女,既不是上帝造的男人,也不是上帝从男人身上拿出一根肋骨来造女人,而是有了万物,其中就有男人、女人。一部人类史,就是两个人唱的戏,唱了几干万年,有了男女,自然就会结合,就会谈恋爱,变为夫妇,并不是偷吃了苹果才变成夫妇,就是说人类社会,只有四个字“饮食”、“男女”两件事,一是需要活着的问题,一是两性需要的问题。《易经》上也点明了这两件事,上面说了人事历史发展的关系,下面说有了男女,就自然有夫妇,有了夫妇就自然形成家庭,自然生孩子,生了孩子自然有父子,所以这是五伦的道理,为什么有五伦。五四运动要打倒孔家店、打倒孔子--说五伦是吃人的礼教。上述这些是自然现象,社会扩充了,就有人,大家都是人,某人人好一点,选他做领袖,他就是君,我们听他的,我们就是臣,社会的程序就成了。如果以医学的观点来说,假如我在医学院讲,也可以乱吹:“人类历史是荷尔蒙造成的,由一个精虫和卵子,又加上些什么染色体变成的。”这样也没有错。如果以这个观点看,所有人类都有病态,都该打针,可知人的思想多可怕!思想不纯正,乱吹一阵,也可以煽动别人,可是结果却害了自己,害了别人。譬如弗洛依德说的性心理学,也没有错,可是歪理有千条,正理只有一条。现在《易经》这里告诉我们,人类的五伦,不是勉强形成的,不是法律规定的,这是人性的本来,人性走正理,自然发生的。有男女,自然有夫妇,有夫妇自然有父子,有了许多夫妇、父子,自然形成社会,有了社会组织自然有阶段。现在西方文化,男女青年都不愿意结婚,彼此都不愿负责任,这个现象的问题很大,中国文化要夫妇相敬如宾,就要持久,有恒。
      上经是说自开天辟地,有了宇宙的社会发展,现在下经是由个人开始,讲到夫妇家庭,父子、君臣的人伦关系,这里又产生一个哲学问题,天地间的事,没有永恒存在的,佛学中称这现象为无常,《易经》叫作变化。

                  功成,名遂,身退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
      我们看老子的话“物壮必老,老者必倒”。我们看孔、孟、老、庄思想可知都是从《易经》里来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天地间的万物,壮大,茂盛了,定衰老,一衰老了就变化,历史的阶段就过去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历史的哲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适。”这个物当然不是单指物质,而是包括人、物、事。就是一个东西不能永恒存在,所以就慢慢退化,故其下为遁卦。再看老子的思想,“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也就是从《易经》这个地方来的。从这个序卦的道理看,人到老了,就应该退,交给下一代去。总之,《序卦传》中,《周易》每一个卦的排列程序,都包含了许多道理,中间有很多学问,就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去研究。如医学上的研究,最近外国最流行的,男女更年期是最可怕的,所谓家长本身这时要再教育,夫妇之间的问题,也多半发生在这一时期。外国人研究夫妇感情最好是三年到五年,有的时间更短;以后几十年,维持家庭夫妇关系的,那是道德在维持,法律在维持,并不像在恋爱期间那种昏天黑地的感情了。而我们《易经》上就讲到“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必定退,必定是这样。
        “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
      但话又说回来了,老年人退了,交给年轻的一代,就大壮了。
        “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大壮过了为什么是晋卦?晋卦孔子解释就是进步的现象,一个东西壮大了,自然会求进步,新的一代起来。
        “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这里又是社会哲学,历史哲学来了,进步的阶段,一定有伤害。社会的发展,一个求进步、求改革的法令,固然有远大的理想,可是对于旧有的具破坏性,这也是革命的哲学,革命就必有所伤。
        “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
      明夷卦的下面接家人卦,孔子解释在外面受了伤的一定跑口家,不只是人如此,即使家畜也是如此。又如我们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受西洋文化的刺激,变成现代这样,可是现在慢慢地连外国人也开始学我们中国文化了,这就是“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所以是家人之卦。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古代“睽”的意思就是夫妻反目,意见不合,所以是处家庭的哲学,家道穷的时候,这并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穷”,而是到了“极点”的意思,“穷尽”的意思。如一个家庭有钱,慢慢奢侈,奢侈到极点,就出毛病,夫妇的感情,国家的政治,都是这样,一定要乖张。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乖就是乖张,个性的偏激,家庭、社会、政治的问题,都是这样,过分的乖张,就有困难来了,所以是蹇卦。“蹇”字的意义,就是跛脚,受了伤走不动,寸步难行。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自然的法则,一个东西没有永远困得住的,不会永远困难,困久了总要想办法找出路,所以赛卦下面是解卦,要解除,要缓和困难。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有些性情急躁的人容易出事,而性情缓慢的,则容易把困难拖下来,慢慢用变化来解决,但是太缓了也不行,一定会有损失,急躁的人容易愤事,把事情搞砸了,缓慢的人则容易误事,等于医生处方下药,虽没有吃坏,可也没有治好,这就犯了医学上的过错,延误了治疗时间,所以解卦下面是损卦。
      《易经》告诉我们,万事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样是绝对的,没有哪样是对,也没有哪样是不对的,有时要偏一点才对,有时偏一点又是错了。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损的反面是益,损了这一边,就益了那一边,祸福是相倚的。
        “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央,央者决也。”
      在受益时不要以为得志有福气,得志就是益,《易经》告诉我们要晓得进退存亡之道,益了以后不晓得退,到极点就崩溃,就断了,所以益下面是失卦。
        “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者遇也。”
      由《易经》来观察宇宙事物,来讲历史文化,人生不会有绝路,要用智慧处理这个人事,处理这个宇宙,就是中间断了,必然会另外有一个新的环境出现,于是遭遇就来了,所以(决右)以后就是女后,女后卦为阴阳相交之卦。
        “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一个东西只要有新的来相遇,就会有新的结合,这个“萃”,现代的观念就是结合,萃字本身就是很多茂盛的草聚在一堆,是一种青春可爱的现象。
        “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一有所聚,慢慢挪移向上升发,社会历史的发展,亦是一样。比如十几年来,许多人本来没有钱,慢慢合力经营,都变成了大老板,就是革然后升发。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升卦的反面就是困卦,上升不已就必然遭遇新的困难。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困在上面,到了最高处,自然要下来,就掉到井里去了。个人也好,家庭也好,所处时代环境也好,如同掉下井里,上面空空爬不上去,下面入不了地,四面又围住了,这多可怜,于是革卦这个时候就来了。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想办法打破时代环境的樊笼,这就是革命。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谈革命,常说“鼎革”,那么鼎革两卦就值得研究了。上面讲到一个东西欲进步,一方面一定要受到损失。所以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很可怜,他的思想现在却被推崇,如邻里保甲制度,都是他当时创制的,可是他当时受那么大的损失,历史上也给他这么大的罪名。到现代我们才号称他是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就因为他在变革的时候一定伤害到别人,他忘记了社会的旧习惯这个力量,很不容易铲除的。《易经》的原则只能渐变,没有突变的事,那种看来是突变的现象,也是渐渐来的。所以鼎革的道理,一个新的办法,认为很有道理,要用来变更旧东西的时候,千万要根据历史的经验,慢慢来。而王安石当时只想自己亲眼看到成功,可是历史上一个好的东西,假使他能够忘我,并不希望自己看到成功,用渐变的方法就好了。很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想自己看见成功,便一定会失败。这里就说,假如要突变的改,除非全面推翻,改革的最好工具莫如鼎,鼎就是锅,无论什么东西放进去,都会被化掉,重新熔化一番,再建立起来,所以鼎革两卦,连在一起。
        “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
      古代中国家族制度,大儿子当家,弟妹视长兄如父,所以当家的莫若长子,所以受之以震。在《易经》的象数中,震卦是长男,代表大儿子,同时震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动,也就是革命会有一个时期的动乱。
        “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
      也。”
      这里说明一个处事哲学,政治哲学。领导一个动乱的时候,要晓得时机,把动乱停止下来,所以是艮卦,艮也代表山,好像山一样静止下来。
        “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
      但是天下事不能永久停止下来不进步,《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就是要不断进步,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所以接下来的是渐卦。
        “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
      《易经》归妹卦,是结婚卦,这里是说,有进步一定有收获,因此下面是归妹卦。
        “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
      有了收获,家庭兴旺起来,扩大了,就是丰卦。
        “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家庭扩大了,人口多了,房子也不够住了,只好出国去,像我们民族庞大了,所以世界上到处都有华侨。讲人生的哲学,过分扩大了就会忘记了本位。
        “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
      外面跑跑,失败了,也吃不开,只好买张飞机票回来,这是巽卦。
        “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
      这里“说”音悦,就是《论语》上“不亦说乎”的“说”,回来就高兴了。
        “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澳,涣者离也。”
      高兴过度了,又散掉了,得意不能忘形,所以兑卦之后是涣卦,涣是水一样散开。
        “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涣散之后,不能一直涣散下去,而终归要节制。
        “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了节制就有中和的作用。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中孚也是有信,有信往往矫枉过正,故受之以小过卦。
        “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
      既然过头了,有正有反,有另外一个新的接触,所以小过卦下面是既济卦。

                    永无尽止

        “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凑合不了,这里产生二个哲学问题。《易经》中,孔子告诉我们一个历史哲学,看懂了要哈哈一笑,人世间事情是永远作不了结论的,永远是未济。宇宙永远这样发展下去,这个地球毁灭了,一个新的地球又会来,永远停止不了,这是我们伟大的历史哲学。我们文化宝库里有这样好的历史哲学,可惜把它丢在仓库里给书虫去吃,这是中国文化可怜的地方。
      同时,从这未济卦上,也产生了我们个人的修养,说人生要作一个交代,那只是一个理论,因为最后是未济卦,永远完不了事的,这是一个观念。
      还有一个观念,是研究六十四卦的方法,用中爻上下交互,最后的结果,除了乾坤两卦外,不是既济就是未济,所以大家卜卦欲知过去、未来,也是这两卦的作用,吉凶,对或不对,就是既济或未济,懂了这些,所以《易经》很好研究,并不深奥得那么复杂可怕。

                  不断的研究与求证

      上面孔子研究序卦的这番理由对不对?作历史哲学看,作人文文化看,理由非常充分。严格说来,孔子这篇《序卦传》,只是解释卦名而已,譬如他只解释什么是需,是需要的需。以现代经济学观点而言,人类活着就要饮食,这就是需,有了需要,人就会发生斗争,因此需卦下面是讼卦。孔子说的理由非常充分,但是《易经》的本身,是从象数来的,如果以象数来看需卦,我们这位圣人所说的理由,还是成了问题。只能说,孔子只是就易理上讲道理,尤其是人文文化的理这一方面,讲得非常圆满。至于六十四卦为什么这样排列的科学性关系,他在《序卦传》里并没有说出充分的道理,也不足以使我们满足,不必要因为他是圣人而我们就认为都是对的。
      我们《四库全书》里,发现古人对《易经》解释的著作占有很重的份量,自成一个系统。后世的注解--自秦汉以后直到现在,所有解释性的著作,有一个共通的概念,认为《周易》这本书中的意见都对。有的解释不出来的,也要旁征博引证明它是对的,著作人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如何去符合“都对”的那条理路上,像这样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是正确,值得考虑。
      比如说《周易》为什么乾坤两卦以后,接下来就是屯卦?也可以说屯卦是乾坤两卦变来的,水雷屯,坎卦是坤卦中间一爻由阴变阳而来,震卦是乾卦第二三两爻由阳变阴而来,那么为什么是二三两交变?这里产生了一个思想了。
      推开《易经》我们再看,西方的文化来源是由宗教而哲学。西方的哲学首推希腊,开始研究形而上学--宇宙来源,说宇宙的第一个原始是水做的,当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水。以地质学而言,地球在没有形成以前,太空中突然有一股力量,像台风一样,中国人称它为气。这个气是液体的气,就叫作水,慢慢在旋转,不知旋转了多少亿万年,这股水气,凝结起来,就变成地球。突出的是高山,陷下的是海洋,海洋中的水是第二重的水,是后天的水,在地球形成以后,包围了地球的气所成的。印度人也讲地、水、火、风,是水开始,中国人也这样说的,五行道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也是水做的。那么《易经》乾坤两卦,这个乾坤--宇宙怎么来的?水雷屯来的。可以说宇宙来源的开始,或者说后天的世界开始,是屯卦。看卦辞也是那么说,因为乾卦外面一动,就变成震,震是一种能量,等于科学、地质学的解释宇宙最初的动力,动起来以后,就慢慢成为中爻的凝结,就变成地球。这个现象,我们给它一个符号,叫作“水雷屯”。地球形成以后,还没有万物、人类和文化,慢慢山水蒙,屯卦一翻过来的现象,地球下面都是水,上面是高山,慢慢草木生长发芽了,人类生长了,人类来源是哪里则没有讲。这样一凑,又是“有道理!我们的《易经》伟大!”但这一套是我凑的。要捧自己的祖先就是这样,把古今中外凡是有理的凑上去就对。好像到百货公司买一副七巧板,很漂亮,可以凑成各种形象,就像以上所说的。可是我自己对于这样的解释,并没有满足。这样讲一套,大家听起来,言之成理,可是我反问自己真的就这样吗?还是此心不安,大有问题。究竟它是怎么来的?还是一个大问题。我在这里把研究《易经》的经验告诉大家,所以我不肯讲《易经》,如果自己认为自己对《易经》的意见就是真理,那就错了。文王、孔子都死了,欲向他们当面请教,又没有办法。所以研究学问,要用这样客观的态度,因此我说六十四卦的《周易》次序,为什么这样排列问题,求之于古人,没有得到解决。
      由此看来,几千年来,我们对于《易经》这本书,无论是哪位《易经》大家,乃至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都没有给我们一个圆满的解答,这是要注意的。
      六十四卦有时候矛盾的地方很多,包括孔子的“十翼”在内。比如《彖辞》和《彖辞》,对卦所下的定义,往往是相反的,都要去研究、考据。如认为《彖辞》是一人作的,《彖辞》又是另外一人作的,并不完全是孔子作的,因此有一说,认为《彖辞》是孔子作的,《彖辞》是周公作的。当然,这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事,周公也好,孔子也好,《彖辞》与《彖辞》下的定义,有时是相反的,有时是一致的,这中间都是问题。求真理要会怀疑,当然也不要没有理由的乱怀疑,抗拒性的怀疑也不对,而是要虚心,怀疑也是虚心的一种态度,不要以崇拜性的观念认为前人一定是对的,这样就不科学了。
                  附录

               浅介南著《易经杂说》

                     阎修篆

      《易经》是一部十分难读的书,很多人想读《易经》而不知从何着手,大家都以为《易经》是一部很神秘很玄妙的书。
      历代贤哲有关《易经》的研究与著述,往往穷毕生之力,著作之富,亦属汗牛充栋洋洋大观,可惜的是历代的《周易》名家,都没有把他们的方法与心得,明白地告诉世人,因之史家多记其事而略其法,寻章摘句,望文探幽者,虽连篇累牍,然亦说多纷歧,使人如坠云里雾中,乃士大夫之易,对于一般社会大众,没有多大的帮助。
      丁卯夏,于老古文化公司,得睹国学大师南怀瑾教授的《易经》讲稿,拜读之下,简直使我难以想象,我会以读江湖奇快传一样的心情,一口气将它读完,使我深深体会到古人“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情景。
      这本书所给我的印象--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

      《易经》本来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但这必须要先能入乎其内才可,初学者能像读武侠小说一样,那么传神、那么专注、那么引人入胜,实在是旷古以来仅有的第一部易学著述,这证明了《易经》“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的说法是不错的,但也唯有真正懂得了《易经》的人,才能深入浅出,引喻举譬,说得这么清楚,这样明白,毫不隐僻含混,勉强凑合。本书引人入胜处,即在透过作者渊博的学识,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将人事与自然法则、历史规则结合为一。南先生以其极为严肃的治学态度,轻松的口吻,网罗逸闻,探玄寻秘,透露了《易》的消息与秘密。

                 这是一部人人读得懂的书

      始所周知,《易经》的难识难懂,由于象数的失传,本来艰涩的词句,幽晦不明的含义,已经造成了后人学《易》极大的文字障碍,复加以后世治《易》者纷歧不一的说法,使《易》愈以难识难晓了。南先生以其真知灼见,透过时代思潮与他丰富的人生经验,像写小说一样,极其平易地帮助我们解开了幽晦艰涩的苦结,使人人易知易晓,为青年学子、社会大众,牖启了一条崭新的学《易》门径。三圣心法,虽不敢说已由此可窥可见,但确已破解了千古以来学《易》的谜结。

                这是一部融义理象数为一的书

      世人说《易》,有所谓“义理之学”者,有所谓“象数之学”者。义理之学是偏重人文的,这自晋朝的王弼开始,王弼主张扫彖,所谓“得意而忘彖,得彖而忘言”,宋儒附之,遂使象数之学,隐晦了好几个世纪。象数之学,偏重心灵玄秘,是探睛索隐,寻求前识的学问,亦即近代所谓的心灵学、神秘学之类,在人们心理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两种思想,极其泾渭,前者形成士大夫的独家殿堂,后者流入江湖,往往成为江湖术士混饭吃的工具。不知古人象数之学,本为演绎自然、阐明《易》理而设,如所谓“悬彖著明”,使人们透过了“象”的启示达到“明”的境地,明白事的悔吝,动的休咎。人们十。何才能见了这个彖而知所趋避?那必须要透过一种特殊的方法与程序,这个方法,各家不同,有管辂虞翻的、有焦赣京房的、有邻康节的……但他们的基本原理却是一样的,也都是彖、理、数的综合运用而已。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不就是和《易经·系传》所说的“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的道理是一样的么?《易经》的一切作为,都是在“明于忧患之故,以前民用”为目的,可知后人执象数而弃义理,失去了古人作《易》的本旨,必将流入“其蔽也贼”的后果,扫彖而得意,也明显地违背了《易经》“洁静精微”的精神。

                 这是一部与人人有关的书

      前面说过,《易经》是为人事而设,这点《易经·系传》“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已说明了一切,所以尽管《易经》包罗了天地间的一切学问,但这些莫不与人事有关,古人“不学《易》不可为将相”的话,虽然不错,但将相毕竟是芸芸众生中的极少数,“百姓日用而不知”,可见《易经》是与社会大众人人有关的了,也可以说上至将相,下至几庶,几天地之间的莫不与《易经》有关。南教授在本书中说明了支为什么止于六,人生的历程,也是如此,一个卦的六支,往往就是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指标,也可以说是人生经历的寒暑表,这中间已包括了亨通的、困阻的、危殆的、复苏的种种事实与启示。固然《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支,四千九十六卦之,无一不为人事而设,但这多是告诉占者占得此卦此爻如何如何,本书作者却明白地指出了不待占而知的全部人生,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所应遵循的法则与规范。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学《易》的捷径与秘诀

      近代科学,关于学习的方法有着很多研究,教育家们希望能透过这种研究,来训练记忆,帮助学习,对于近代的教学活动,助益很多。但是生活在过去的人,在学习上便没有这样方便与幸福了,他们只有一个方法--老师教,学生学。聪明的人在吃足苦头之后,也往往会悟出许多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来帮助学习,便利记忆,但他们却又不把这些方法告诉后人,使后来的人照着他们原来的路子去摸索,去碰撞。当他们吃足苦头后,又悟出了许多新的方法与技巧,也不告诉他们的学生,仍旧让他们自己去摸、去碰。我们的教育就是在这样情形下,不知道使后世学子多走了多少冤枉路。邵康节学《易》于李挺之,就有过这种故事。当时邵康节向李挺之学《易》,邵康节请求李挺之给他一点提示,不必明白说出内容即可。李挺之告诉了他“一二三四”几个数字,邵氏在易学上从此自成一家,在易学上的成就,可谓中世纪末的第一人。
      在本书中一开始,南教授即将他个人过去学《易》所吃的苦头,不厌其详地告诉大家,他毫不保留地把他因而知之的方法与心得,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如果我们不学习《易经》则已,假如我们打算拿《易经》来玩玩,有关《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卦名、卦序、八宫卦变、六十四卦方圆图等,却必须详知熟记。本书中有很多学习《易经》的技巧与要领,使我们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告诉了我们学《易》的千古不传之秘

      《易经》对世人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多少人被它所吸引、所迷惑,尤其历史上那些用《易》的大家,对后世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李淳风、刘伯温等自不待言,后汉的司马季主、焦京师徒,三国的管辂,晋朝的虞翻、郭璞,宋朝的邵康节等,可以说代有奇人。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些人都有前知的能耐,但他们的方法,却湮而未传。后世虽有火珠林、金钱课之法,也有黄金策--明胡宏著--之述,但求之于昔日卜者之如响斯应,则已不多见了。因之象数之学,遂流为江湖人士觅食之术,为士人所不苟同。其实江湖术士觅食者流固多,但亦不乏高世贵人之风者,至其术则类于庄子讲僻统的故事,“有以封者,有以氵并氵辟纟光而终其生者”,下面我们举一则有关汉朝管辂的故事:
      石苞是鄞郡掌理农业的官员,问管辂说,你们同乡有一个人叫翟文耀,会隐身术,是否可信?管辂说,这是阴阳避匿之数,如果知道了这个方法,即山河大地,皆可隐藏,何况一个人在变化之内的七尺之躯,散云雾可以隐身,洒金水可以灭形,术足数成,这是很容易的事……
      但这却不是很容易的,本书中到处都散发了个中消息,要在有心者去捕捉去寻觅它了。
      总之,本书可说是南教授学《易》的心得报告,其中揭发了很多千古不传的秘密,也有些是他个人独到的创见与发明,虽不敢说已得三圣之秘钥,但却把《易经》与我们人生的关系,更拉近了一步。如同前面说过,《易经》是与人人有关的书,透过本书的问世,我们希望人人都能获得《易经》的帮助,无论你是政治家,企业界的领导人,抑是初出茅庐被领导的上班族,是“潜龙勿用”的在校学生或“飞龙在天”的功成名就、爬上事业巅峰的大家……本书对你趋吉避凶,走上成功之路,永享成功的果实,都会有着极大的帮助和影响。
  • 上一篇文章: 易经杂说(三)

  • 下一篇文章: 国内名家简介(14位)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