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风水是一种科学[5848]

  • 由杨振宁圈点易学…[4960]

  • 易经物理学科普名…[4670]

  • 国学国术衰亡的根…[4709]

  • 杨耀程--生命探索…[5324]

  • 中医和气功的本质…[4911]

  • 相对论的伟大胜利…[4560]

  • 命运论[4569]

  • 易经科学对开发生…[4764]

  • 易经科学揭示:生…[5241]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14]

  • 电话号码预测[232440]

  • 黄大仙神签[17478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479]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788]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58]

  • 姓名评分程序[88410]

  • 周公解梦全书[82676]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14]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182]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76]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51]

  • 无为而治 【…[5295]

  • 心灵的花园[6437]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687]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14]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53]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79]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48]

  •  
      论经络理论—生命动力学原理       
    论经络理论—生命动力学原理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891    文章录入:jies98

    论经络理论—生命动力学原理

     

        经络理论(包括穴位理论)、精气神理论、脏腑理论是易经生命学(中医、气功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生物体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的理论,三者构成了生命动力学体系,揭示了生命的本质,正确地反映了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经络理论对中医实践(医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正如医书中说的:“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治病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中医术诸疗法都与经络穴位有关,如中药讲药物归经,针灸、点穴、按摩、气功诸更是直接与之接触。从本质上讲,中医学就是经络学,它以经络性质(阴阳五行之气)论病,通过经络现象诊病,利用经络功能治病。中药讲气味归经,不讲药物成分,通过药物气味(药性─—气之阴阳五行,炁流性质)进入经络从而达到消除病患的目的。几千年的医疗实践充分地证实了经络理论的真理性、科学性、准确性、完善性、实用性,对中医应用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灸和气功实践更是直接感受和体验经络穴位现象和实在性及应用经络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经络论撮要

     

        经络论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了很系统、科学、全面、具体的论述。从古人对经络穴位的论述里,在医疗和气功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经络是一种实在的物质系统,知道了经络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和决定性,了解到经络穴位的分类、分布、起止流向、性质功能、作用现象、运行规律、应用技能等知识。经络的分布状态与神经、血管类同,与树木干支分布相似,有主干、支干、细支三类,在经络为经脉、络脉、孙脉三脉。经络上密布着穴位,经络功能主要是通过穴位得以实现的,穴位是经络的功能点、敏感点。外力作用于穴位上的效果比非穴位经络好得多。经络病象也会反映在相应经络的有关穴位上。阿是穴通常在孙脉上形成,因为孙脉细小,容易堵塞产生气节,出现痛感,这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道理。

     

       2、经络论的研究现状

     

        经络论也是神秘文化现象之一,并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经络,终于在十几年前拍摄到了经络图,上有穴位点,与经络理论完全吻合,从而证实了经络穴位的实在性。那么经络穴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近20年来,为了探明经络穴位的本质,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做了很多的猜想,开展了全面的实验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仅摘几则如下:

    解剖学研究成果显示:穴区组织中都有丰富而多样的神经末梢、神经束、神经丛。可见经络穴位与神经紧密相关。但是研究又显示,经络和神经各有不同的走向、现象与功能,是不同的物质系统。

        针刺实验结果:神经干以麻为主,血管以痛为主,肌肉、肌腱、骨膜以酸胀为主,经络则兼而有之。气感现象表明,气是一种具有力学性质的实在物质,而不是凭空想象的理论名词,气是在经络中存在的。同时也说明了,气不是气体,而是某种未知的物质,因为气和气体的功能与产生的现象明显不符(附注:气就是最近发现的炁体,是能量物质、非质点物质)。

    穴位电位实验:器官活动增强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升高。器官摘除或经络组织损坏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电位降低,甚至为零。

        穴位辐射效应实验:在相应的脏腑有暖流感觉,相应经络有感传效应。

     

        3、经络揭密

     

        根据炁学理论和生物学生理学常识,我们知道,生物体是由固态骨肉、液态体液、气态呼哨消化道和炁态的炁管共四大系统构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四态齐全才能构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态才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关键系统,没有了炁态系统就成了死亡的生物,只是尸首躯壳而已。在细胞(精体)构成生物体的骨肉固态系统的时候,会在细胞之间形成各种大小形态的管道空隙,里面充满了液体、气体或炁体,于是构成了液态、气态、炁态三大系统,炁态系统就是经络系统。经络是由炁体构成的炁体管道网络系统,里面流动着炁流,从而实现生命功能。用易学语言表达为,经络是由精结构形成的,充满了神(炁体)和气(炁流)的管道系统。根据气功等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经络物质炁体(神)就是生命物质(决定生命活动的物质)、意识物质(形成意识、精神、思维活动的物质)。

        穴位就是经络管道上形成的炁体节点或经络的分叉处,是炁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是经络上的薄弱点、敏感点、功能点。穴位就象吹胶管时,在薄弱处形成的突起处。通过穴位控制经络功能,这就是点穴术。

        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内外二气在经络里流动,冲击脏腑神经等器官,使生物体实现生命功能,形成各种生命现象。外气外精通过感官进入人体经络,内气由内精(细胞)泵动神(炁体)形成。炁体和体液占据着相同的管道,所以有“经络主行气血,是气血的通道”之称。经络空间由体液占据时为血脉,由炁体(神)占据时为气脉,行气则在气脉和血脉内流动。广义上的经络指的就是除了质点之外的所有空间部分(非质点物质占据的部分),狭义上的经络仅指炁体系统,不含液体和气体的系统。经络中神气和体液之精相互对抗,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神气、体液分别称为阴、阳物质,其中神和气又分别称为阴气(水气)、阳气(火气)。中医即以阴阳平衡论病,病是阴阳失调的生命现象。

        根据广义精气神和经络理论,天人地三界都各有其精气神和经络系统。天之精气神分别是诸天体、天体辐射能和引力能、太空物质炁体,地之精气神分别是土石等化学物质、地球引力能和辐射能、风水(地里炁体)。炁体形成的通道就是经络,炁体较集中的地方为穴位。显然,经络是联系天地人三才物体的纽带,经络物质炁体(神气)是三才共享的物质,故易学有:“天地人一气、人为小天地、天人合一”等话语,“一气”就是共同享用的炁体,简称为炁。

     

        4、经络理论的科学本质

     

        经络理论是关于经络穴位的组成与结构(分布)、性质与功能、现象与应用、运动规律等的学问,经络技术(中医术)是经络理论和经络功能的实际具体应用。生命的本质在于经络,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因此经络理论是生命的动力学理论。根据经络理论和构成经络的精气神理论,即可阐述所有的生命现象和规律。

       5 结论

     

        精体是以炁体为能源的永动炁泵(简称炁机),精所产生的炁流(气,能量)总是沿着由神(炁体)和气(炁流)构成的通道经络(炁道)运行的,其运行规律遵循能级化和能级简并两大能量定律。炁流导致了物体运动,气是使脏腑等器官活动(泵送体液)的动力源泉,脏腑是体液泵。神是使精得以活动的能源,是产生气的源泉,故有元气之称。

        神经是生命的功能系统,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精气神理论阐述了生物体的结构和气的产生起源,经络理论阐述了气的作用规律,脏腑理论是和络理论紧密相关的理论体系,脏腑是精的特殊形态物质。

        生物的生老病死均与神气(炁体)有关。在炁场(神力)的作用下,细胞之精才能正常活动。体液之精起到密闭经络管道,使炁体(神气)不致乱行或外泄的作用。炁流作用导致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产生饥渴等欲望。从气功现象可知,当经络物质神气增加时,将会把经络管道中的体液挤出体外,出现津液增加的现象,汗水也是一样排出体外的。

     

        §4.2  论精气神的科学本质

        中医和气功同源,二学构成了庞大的易经生命学体系,对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机理与功能、现象与本质、病疗与养生等生命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论述。中医用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生命现象─—疾病与伤患,气功用经络和精气神理论论述了生命功能─—养生。易学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精气神”。精气神理论在气功和中医中都有较细致的论述,尤其在气功学著作里论述得更为具体,因为气功是使精气神相互转化的技术,就是实现“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特殊技术。中医认为:“肾藏精,肺藏气,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肾、肺、心、肝、脾”泛指五脏和五行经络,而人们往往只当作五脏论,这一点将在经络理论里讲到。精气神理论对中医不是很重要,但是与经络理论有紧密的联系,故有必要加以破释。

        (1) 先贤论精气神

        精气神理论是易学气论(易经气学理论)在生命学上的具体应用,在中医和气功著作里都有论述。另外,易学的“有无”理论也属于精气神理论的范畴,是精气神的别称:有即精,无即气和神。论述精气神的著作很多,现择要摘录几则如下:

        《素问》曰:“夫精者,身之本也。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形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矣。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生气通天者,人身阴阳五行之气,生生不已,上通于天。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益,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人与万物同凄享一气”。

        《灵枢》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成。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类经》曰:“故先天之气,气化为精,后天之气,精化为气,精之与气,本自相生。精气既足,神自至矣。虽神自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三者合一,可言道矣”。

        《古今医统》曰:“形者,生之舍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也,先在理神。故怡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接心神,则不诱于外。神怡心清,则形无累矣”。

        《正蒙乾称》曰:“气本之虚,则湛一无形,感而生,则聚而有象。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聚为物,物溃反无”。

        《胎息经》曰:“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知神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太平经》曰:“夫物,始于元气。元气乃包裹天地八方,莫不受其气而生。人之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

        《景岳全书》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类证治裁》:“一身所宝,惟精、气、神。神生于气,气生于精,精化气,气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宝,形者神之宝”。

        《管子》曰:“精气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老子》曰:“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纬》曰:“夫有形生于无形。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孝经纬》曰:“元气始萌,谓之太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五气渐变,谓之五运。”

        《阴符经》曰:“人盗天地之精气,万物盗人之精气,天地盗万物之精气。”

        《淮南子》曰:“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内经》曰:“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难经》曰:“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命门者,诸神精这所舍,元气之所系也,故藏于肾脏。”

        《灵宪》曰:“道根既建,自无生有。”

         “真气即元气,气在天者受之于鼻而喉主之;气在水谷者,入于口而咽主之。然钟于未生之初者曰先天之气,成于已生之后者曰后天之气。气在阳分者即阳气,卫在阳分,亦称阳气;在阴分者即阴气,营在血脉之内,亦称阴气;气在表曰卫气,气在里曰营气,在脾曰充气,在胃曰胃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下焦曰元阳,即元阳之气。”

    有无理论还有:“有生于无。万物生于无有。气聚为象。无生有,有归无”等。

        (2)精气神的科学本质

    读到上面的论述,我们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总是和现在的科学常识挂不上钩。这些理论太抽象隐涩,太分散零乱了,同物异名者很多,命名和术语很不统一不规范,给我们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根本无法理出头绪,更不能了解其科学奥旨,形成了神秘文化现象之一。现揭示如下:

        易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三才理论,用之于质点物质得到了八卦理论,用之于生物结构则形成了精气神理论。精气神理论是对生物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功能、生成转化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效应(即形成的生命现象)进行论述的学问。

        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由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这类物质结构而成的。炁学理论指出,先是由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类非生物物质)和炁体构成细胞个体(自由细胞,形成体液),然后是自由细胞和炁体结构形成细胞团体(结构细胞,形成骨肉)。在骨肉细胞网络之间充满了体液和炁体。体液网络属阳,如血管、毛细血管,炁体网络属阴,就是俗称的经络,所以炁体又称为经络物质。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体液和炁体两大网络的阴阳作用,即体液和炁体的抗衡,形成了生命活动,实现了生命功能,造成了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

        根据炁学理论,任何质点(自然包含了骨肉体液这类细胞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产生能流的活动。在易学里就把细胞、炁流(能量)、经络物质炁体三者分别称之为精、气、神,用三才理论表述为地才、人才、天才共三才物质。如图示。

     

        以上是狭义的精气神分类,适用于生物。广义上的精气神泛指质点物质、能量、炁体三类物质,适用于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口之饮食为生物体提供了水(溶剂)和食物(溶质,营养物质)。食物均为生物类,是细胞类物质,而分子级物质(如食盐、味精等非生物物质)通常只作为调味料使用,或作为药物(如西药)使用。中药以生物(细胞级物质)为药,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疗法,西药以非生物(分子级物质)为药,故副作用大、后遗症难免。食物就是后天精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分解并重组成新的细胞─—先天精物质。先后天精是一对相对性概念,对甲而言是先天精,当它作为乙的食物时,即成为了乙的后天精。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就叫后天气。

    鼻之呼吸为生物体提供了氧气和炁体。氧气提供的氧化能(O2+C=CO2+热)也是后天气,炁体通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经络,成为先天元气(即元神)。天人一气即指此炁(炁体),人之经络和大气中的炁体(天气)是连成一体、没有断隔的。

    皮肤与耳目三类感官接受的外界能量(信息)也是后天气物质。

    以上是后天精气通过五官进入经络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情形。

    生物细胞吞吐炁体产生能流,这里的细胞、能流、经络炁体分别称之为先天精、先天气、先天元气(元神、神、真气)三类物质。

        先后天二气在经络里循环流动,精气神相互转化,从而对生物发生作用,引起了生命现象,即各种身心活动,此即生命的能量作用原理。易学精气神理论就是对这些生命现象的不同见解。精是生命动力机,其能源就是经络炁体,产生的能量(炁流)就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

        实际上,精气神三物就其本质而言都是炁(炁体)这种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而已,我们不要被种类繁杂又零乱的各种气的名称所迷惑。气凝聚(极化、点燃)则成精(质点物质),精瓦解则成气(非质点物质),这就是“气聚成形,散则无影。无生有。气凝为人。气聚而有象。气生精。气聚为万物”的意思。在这里,易学里的无与有分别指虚物和实物,虚物就是非质点物质炁(炁体,包括神和气),实物就是质点物质精,就是我们所使用的物质定义。我们现在的科学把物质分为物质和能量(或意识、精神),分别对应于易学的物质定义精和气,有与无。精有量子、原子、分子万物,即固液气体和射线等质点物质。由于无之为物是非质点物质,没有质点功能可供观测,无影无踪,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迟迟不能发现气(炁体)的原因。人们认识到了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但一直没有发现它们,成了科学悬案,直到最近通过间接方法发现了炁体,终于证实了气(古又作“炁”字)的存在。

        (3)精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气(和神)是易学研究的内容。气分阴阳二气,又分为五行气,加上静止不动的气(元气,神)合为六气。阴阳五行之气合为十气,加上元气的两种状态(大气之气和经络元气,即自由之气和极化之气),共十二气。这就是易经力学设置十干十二支的物理学本义。十二气是纯气的全部种类。精为实物属阳,气为虚物属阴,所以,现学是阳学,易学是阴学。阴阳合一成为炁学,这才是完整的科学,故能揭示万物。

     

         §4.3  易经理论的科学性研究

    气功、中医是易经科学体系的分支学科,是易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就是易经理论。因此搞清楚易经理论的科学内容,即易经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识气功和中医的科学性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建立唯象气功学必不可少的研究工作。

    经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的严格检验证明:气功、中医等易经文化是科学的。那么易经科学在哪里呢?几千年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清楚这个深奥的问题。这是由于易经科学是唯象科学,她通过综合自然现象、靠抽象思维的方法、用抽象的语言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事物的抽象看法。易经科学对事物的了解途径,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对事物的叙述方式和科学用语都和现代科学截然不同,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完全没有现代科学那种直观、形象、明确、公式化的内容。所以学易向来都是靠悟道的方法和精神才能掌握的,学易经靠悟、学中医靠悟、学气功更要靠悟。悟法是学易的主要方法和最高方法,这叫心易,在气功叫心法。没有悟性就悟不出所以然来,技艺就不能精进,也就不能登堂入室,更不能进入神化的极致境界。所以学易是很难的事,认同难,入门难,进步难,精进更难,很难修成得道高人,就是修易的行家里手。易学不象现代科学有很详细具体明确的、公式化的内容,只要肯用功钻研学习就能精通技艺,成为该行业的专家学者。所以很多人对易学是望而生畏的,加上易学的神秘的传奇色彩,人们对易学是既崇拜又不敢涉入。

        本文用浅白的现代科学知识去阐述玄奥神秘难懂的易经理论,揭示了易经的科学本质内容,让人们都明白什么叫易学,知道易学也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本文对气功、中医和易术等易经科学的振兴将会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对振兴古老的中华文化─-易经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彻底改变几千年来易经科学起落无常的颓唐局面。

    易经理论的核心内容有:易经模式、阴阳五行、八卦九宫、干支甲子、天地人一气(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为小天地)、经络穴位、气化(先天气、后天气)等理论。这些内容是打开易学之门的钥匙,弄懂了这些问题再去研究易经的其他学问也就容易了。揭示这些内容的科学性东西正是本文的任务。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归功于科学的进步,归功于最近的科学重大发现─-炁体。炁体,也只有炁体才能够掀开神秘坚固的易经科学的大门。本文即根据我所获得的有关炁体的内部绝密资料,用炁体去阐述易学的科学内容。关于炁体的基本知识已有专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1)易学的科学原理

    易学和现代科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体系。下面以原子为例说明二者对事物看法的差异所在。如图所示是二者对原子性质的认识差异:现代科学从原子的组成和结构去认识原子性质,而易经科学则从电子层间的炁体去认识原子性质。科学家指出:原子的组成和结构与炁体是线性等价的,原子核和电子的结合力和炁体能量是一致的,都正确地反映原子的性质和功能。因此,二者都是很科学的。二者的着眼点不同,研究方法及理论和技术内容迥异,但是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一致的,都能正确地反映事物,都能揭示事物的性质、功能及运动规律,都能正确地指导社会实践和应用。比如用西医能治病,按中医的一套理论和技术去解决也一样能行,甚至更有效。这是因为炁体性质是显现出来的、有征象的,通过四诊就能准确判断,并用八纲正确反映病情,辨症用药即可治病而结构和组成是需要去发现的,这需要仪器设备、技术和时间,这些都显示在中医看病简单快捷上。

     

      

        (2)炁体是如何反映和影响事物的?

    炁体的压缩紧密程度体现了炁体能量,从而反映了炁体性质,导致了质点现象,也就是能量(炁体)现象。力(引力、斥力、重力等)、运动、辐射(热、光、电磁、射线)、反应(化学反应、核反应等),所有这些能量现象都是由炁体引起的。现代科学只是研究了质点的能量现象,但是对产生能量现象的根源尚未弄清楚,“大统一场论”从爱因斯坦时代提出至今仍然是一个科学悬案,力的统一成了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今天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科学家发现炁体后,深入研究揭示:力和运动等能量现象是由于质点吞吐炁体引起的炁体现象,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炁体─-能量物质进行的。

     

        (3)易经理论的科学性

    易经理论认为: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用符号表示为:“0(道,易,无极)→一(太极)→二(两仪,阴阳)→三(三才,八卦)→万物(六十四卦,成卦)”,这就是著名的易经模式。科学家通过论证证实,易经模式完全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的全过程,是对宇宙世界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科学家发现炁体生成万物的过程与易经模式竟然完全吻合,这是又一个伟大发现,充分证实了易经模式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科学家提出的炁体造物模式(万物起源理论)如下:

    炁体(道)→炁子(太极)→量子(阴阳)→原子(八卦)→分子万物(六十四卦)。

        其中,四象好比离子态物质,如Na+、Cl-、NH4+、OH-,可以处在“三”的前面和后面,即先生成离子再中和成原子或先生成原子再电离成离子都是符合事实情况的。分子是决定物体性质的最小结构单元,是构成固液气体的基本微粒,和万物是同一范畴(同性质)的物质。万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复杂大分子物质。

    什么叫“道”?几千年来多少人穷毕生之力都无法弄明白,现在终于可以清楚地告诉大家:“道”就是炁体,万物都是由炁体生成的。

        易经模式用在不同的事物上,“道”的含义各有不同。如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道”指原始社会的前状态─-人;如用在物态变化上,“道”又指分子,而人和分子是炁体的产物,其本质就是炁体。

        1) 阴阳是事物的两种特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每一事物都有阴阳二性(如表里、明暗),二是每类事物都有阴阳二类对应(如阴阳离子、阴阳量子、男女)。阴阳性质实际是炁体的活动现象。如电场总是从正电荷流到负电荷,这表明正电荷是辐射电场,负电荷是吸收电场的物质,而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电场就是炁流现象。其他阴阳现象也是如此。阴阳现象是已被证实的事物的普遍现象,就是哲学里讲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的矛盾性方面。可见阴阳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

        2) 五行即“水木火土金”五种性质,是炁体存在的五种形态,是对事物性质的概括和分类的理论。五行信息反映了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事实证明,事物的关系只在这五行中,决不会超出五行外,五行理论是正确的、科学的。

    火是指火性,是热的性质,包括光和热,还包括电磁和射线。火性是炁体流动性质。太空是炁体的海洋,空气是含有大量气体分子的炁体,是引起风现象的水,故炁体又名风水。水能灭火,故水克火。水火既济是热性的火物质和冷性的水物质混合成温性物质的叫法。

        能够生火的叫木,能够克木的叫金,其他性质以土性总而括之。易经对宇宙事物进行五行总体分类如下:木性物质是指能够燃烧产生光和热的物质,指有机物;金性物质就是金石,是金属和矿石的总称;土性物质是金和木性物质的残体,即沙子和泥土,分别为金石和有机物风化腐烂的残体。每一大类又可以继续细分下去,如有机物分为生物(阳性)和非生物(阴性),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阴),动物又分成十二支类,如鼠族动物属于子类,五行为水,性属阴。对于人,五行分类更是充分体现了易经思想(见下述)。必须指出的是,易经和现代科学的五行概念是同名而不一定同质的,这要看具体应用的场合。这是易经理论的相对性原理,这一点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出一辙。如在Na+Cl2→NaCl的反应过程中,Cl把Na的电子抢过来,使Na原子的炁体释放出来产生光和热(化学能),所以Na属于木性,Cl属金性,和现代科学五行正好相反,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3)天干:把事物所处空间分成十个空间区域,并用符号代表:东方甲乙,南方丙丁,西方庚辛,北方壬癸,上下戊已。这种划分和天文学的四象二十八宿星象是相对应的。因此天干实际上反映了天体对事物的影响效应,是来自天体的干扰作用的意思,这是天时因素。根据方位性质赋予其代号一定的含义,即把天干归类到阴阳五行之中。如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生火的方位,性质属木,所以东方甲乙属木。其中甲方位是木气的主方位,故甲为阳木,乙则为阴木,这是由于地轴和地轨面不垂直引起太阳偏照的结果,如图示。天体通过炁体辐射对事物产生影响。如日、月、星对地球的作用:潮夕、昼夜、明暗、摄动、光热电磁射线辐射、电离层的改变、季节气候气象的变化、太阳风引起的斥力和磁层及磁物质的变化等现象,候鸟行为、妇女经期、人体生物钟等现象和日月密切联系。这些都是很明显的,是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现象。其他的影响作用还有待发现。

            

        4)地支:把事物所处地方分成十二个方位,并用十二个符号代表:东方寅卯辰,南方巳午未,西方申酉戍,北方亥子丑。地支代表了地球对事物的影响效应,是来自地球的支配作用的意思,这是地利因素。根据方位性质赋予地支一定的含义,即把地支归入阴阳五行里。如东方寅卯辰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辰为木之余气,是收藏气的方位,土主藏,故辰属阳土,理同天干。地球通过地理、引力、磁场、空气成分、气候、自转产生的日夜、温度和明暗变化等对事物产生影响作用。这些也是已经被证实的,而且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的。这些影响其实也是通过炁体作用的结果。地球的影响是直接的,影响力比较大,而天体的作用是间接的,影响力比较小,所以在易术应用上多数只用地支,只有在特殊场合才使用天干。

        5)甲子:60甲子是记录时间的专用符号,叫干支历,它反映了天体和地球对事物的综合影响效应,是时间信息库。干支历以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五行星(木火土金水五星)和太阳共六星连成一线的时刻为太阳钟的起点,计为上元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以后每60年为一元,上、中、下三元共180年为一周期。干支历以春分时刻为年的起点,以中午太阳最高时刻为午时,相对的子时为日和时的起点,永远不会有误差,是最精确最科学的计时系统。干支历记录了地球在星系天体中的相对位置,反映了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效应,它含有三才要素(时间、地点和地星关系),是全息计时系统。

        6)八卦(三,三才,经卦)是对宇宙间所有事物进行分类的理论,是原子级分类范畴。八卦是事物的代号,叫八卦信息库。三才是构成事物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三个结构层次,用三个爻位表示。如文章要有时间、地点、事件三要素,易经讲理数象,人体讲精气神,原子有核子、电子和层间的炁体,宇宙空间有天、地、人三层结构等等。三爻是构成事物的三大要素的代号,这是八卦三爻的物理意义。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件完整的事物,所以八卦携带了相应事物的所有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性质、功能等完整的内容,参见《八卦万物类象》,这是易经卜技术的信息来源之一。可见八卦是全息信息库。

    所有事物都有三才要素,每一才又有阴阳二态,故三才共有八种状态:分别命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卦。根据卦象和事物三才要素的阴阳和结构把所有事物归入八卦里,如乾卦为金、天、君、父等。九宫是八卦用在方位时的中间方位和八个方位。

        7)六十四卦(成卦)属分子级分类。万物是由分子构成的大分子物质,成卦是对万物的进一步细分。八卦重迭成六十四卦,原子结合成分子万物。双原子分子是能够稳定存在的最小结构单元,单原子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否决会变成离子和量子,量子只能以射线方式存在,不能用容器装起来。

    成卦有六个爻位,代表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六个阶段。所有事物有且只有六个阶段,超过就要变成新事物,是不稳定的状态。如第七周期元素全部是不稳定的放射线元素,只有六个周期的稳定元素;易经模式和造物过程也是六个阶段:道、一、二、三、四象、万物;水也是有冰、雪、霜、水、雨、水汽六种状态;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六个阶段: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易经信息元也是六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

    易经的八卦分类法与化学元素分类法是很类似的:八卦三爻和八个主族元素八个付族元素、三类元素(金属、过渡元素、非金属),成卦六爻和六个稳定周期,所有元素可用六十四个性质概括(六十二种稳定元素加放射性元素为一类性质,有固态和气态两类,共六十四种类。第八付族三个元素同一性质,只算一类)。

    易经卦类法用在其他事物的分类上也应该是适用的吧?大家不妨去研究一 番。

    8)易经分类法在人体上的应用范例。此时充分反映了易经天人合一的思想。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等在人体分类上都有应用,在经络穴位针灸、四诊八纲、子午流注、灵龟八灸等理论里,在肢体、脏腑、情志分类理论里都有体现,可参看有关资料。经络和气化问题已有介绍,不再重复。

        4、结论

    综上所述,易经模式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总体规律,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和八卦理论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理论,是宇宙六大全息信息库。它全面概括了宇宙事物的所有关系,已经足够表达任何事物,把天时、地利和人和三类因素都包含全尽了。卦代表了事物,阴阳五行代表了事物的性质和相互关系,干支和甲子反映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关系。事物间的关系是人和因素,环境(时间和空间)是天时和地利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是通过炁体─-能量来产生作用的,炁体是联系和作用于天、地、人的纽带,这就是易经的“天地人一元”哲学思想的物理含义。学过周易预测术的同志就能够充分体会到以上易经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炁体作为预测媒介的实在性,它可以预测任何事物。

    易经理论经过社会实践的充分检验(气功、中医、易术)证明是非常科学的理论。因此,在易经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易经技术必然也是科学的东西,几千年的应用实践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现代科学的全息结构理论也证实了易理在中医理论上的应用是科学的、正确的。

        易经科学只用了37个信息元(8个卦,10个天干,12个地支,阴阳2,五行5,共37个),就把宇宙间所有事物表达清楚了,这是多么伟大渊博的思想啊!面对古人创立的易经科学及其所包含的精深智慧真是让我们惭愧啊!神奇的中医、神奇的气功、神奇的易卜术无不显示易学的巨大威力。今天,炁体的发现必将把易学和现代科学结合起来形成炁学,使科学如虎添翼,促进科学的进步,必将彻底改变人类的面貌。

     

        §4.4  易经物理学简介

        几千年的中医社会实践严格且充分地证实了中医理论(医理)和中医技术(医术)的科学性、真理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人们不难看出或体会到中医和西医功能的巨大差异。如中医诊病,四诊只需要几分钟,而且不用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只用人体感官即可,显得简便快捷安全经济,这是西医远远无法比拟的。又如中医治病,在中药、针灸、点穴、按摩、气功、手术、心理诸疗法中,几乎全是无药物的物理疗法。事实表明,这些物理疗法完全可以胜任和取代药物疗法的功能,且其效果显著,作用时间长,付作用极少甚至没有副作用,更兼有养生健身功能。如点穴术,点穴即刻作用,解穴马上恢复正常,没有丝毫异常或后遗症,这在武术界广为流传和应用,由于技术要求高,医界很少用。所有这些特异功能和效果也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即使是药疗,中药和西药的功能和效果也是不同的。那么这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有什么科学根据吗?几千年来,尽管人们大谈医理、广用医术,但是我们依然不知道中医的科学原理、本质、理论含义、作用机理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成为严重制约中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在西医面前,中医成了有理说不清的迷信医学,大受排斥、拒绝和非难。

        本文旨在揭示中医奥秘,阐明中医的科学原理和本质,为宏扬博大精深、具有特异功能而玄奥的中医文化扫清理论障碍。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和气功现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中医必将成为未来的龙头医学,因为中医具有十分特异的功能,符合自然法则和生命原理,这是西医望尘莫及的,尤其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西医功能有限、有极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之后。

    在易学诸学科中,中医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大责任,是与人民群众的生命紧密相关的学问,是易学中最重要的学科,历来受到重视。也正是由于中医的实用性和医疗效果,才使得中医在易学诸分支学科中所受到的抵制、排斥、批判程度要轻微得多。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易学是能量科学,是关于能量的起源与演化、运动与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问。易经物理学由易经力学和易经气学两部分组成。   

       易经力学即阴阳五行理论体系,由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六大易理构成,是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功能的理论。其他易理构成了易经气学,是定性分析的理论体系。易经力学研究了能量的作用规律及其应用问题,易经气学研究了能量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应用问题,主要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二者是对能量现象的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

        易学是以阴阳理论(阴阳学说)为其理论基础的科学体系,这是易学区别于其他学问的根本特征或标志。大凡中华传统文化无不打上阴阳论的烙印,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属于易学体系的范畴。易学有易理和易术两大部分的内容,易术是易理的实际具体应用,也是检验易理的真理性的过程和根本途径。那么,构筑易学大厦的阴阳理论的科学本质、物理含义是什么呢?下面就从这一问题谈起。

        何谓阴阳?研究揭示,阴阳是能流(力)的方向(引力和斥力)的易学术语,阴阳符号叫做爻,是代表引力和斥力的易学专用符号,阴阳理论是关于能流的变化规律的学问。阴阳理论(阴阳律)就是哲学里讲的矛盾律(对立统一规律)。哲学已经揭示了矛盾律的普遍性、科学性、真理性。炁学理论指出,任何质点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结果是引起炁体的流动,炁流就是能量、能流。这是能量的起源,是物质永动的动力源泉。质点吞吐炁体的能力和产生能流的性质(阴阳),和质点功率(内因)及外界条件(外因)二者紧密相关,如图一示。炁学揭示了阴阳律的本质。换句话说,阴阳理论就是关于引力和斥力的力学理论。

     

        其次讲何谓五行?现代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世界间有且只有场能、波动能、热能、光能、射线能共五类能量现象(形式)。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这一点,易学里说,万事万物都“不超乎五行之外”。根据炁学理论揭示,以上五类能量分别是炁体的稳流、面流、紊流、线流、粒流五类炁流形态,易学则用水、木、火、土、金分别代表之。五行之水俗称风水、水气,就是场能物质。根据易学相对性原理,五行分类同样适用于实物(固、液、气体)界,此时的五行之水又指淡水及其水溶液。淡水和风水有类同的行为特征和功能,有相当吻合的类比性。风水就是空气中除了气体分子和尘埃外的物质,即最近发现的非质点物质、能量物质炁体(在这里炁读jì不读qì)。

        五行理论就是五行能流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在这方面,现学的研究是很不够的。那么,在科技水平几乎为零的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是怎样认识五行能量及其作用规律的呢?他们所用的科研方法就是悟道,也就是气功修炼,是开发出来的特异功能(经络功能、第六感官功能)。

    易学以阴阳五行(力的方向大小、引力斥力)这对能量范畴为手段,对天(日、月、星、辰诸天体)、人(生物)、地(地球,非生物)三界(三才)物质进行了能量学分类,并研究其能量作用规律,于是产生了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四大易理。其中,干支、甲子、八卦分别是对空间、时间、质点物质的分类,相应理论就是关于其能流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分述如下:

    天干理论。天干是“来自天体的能流的干扰作用”之意,天干符号代表了天体能流的性质(方向大小,阴阳五行),天干理论反映了天体能流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规律。天干作用如太阳的光热等能量作用、月亮引力作用(引起潮汐和月经现象)、群星引起的年候差异等,天干引起疾病的问题在中医里有深刻的认识和论述。

        地支理论。地支是“来自地球的能流的支配作用”之意,地支符号代表了地球的能流性质(方向大小,阴阳五行),地支理论反映了地球能流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规律。地支作用如重力、地理、气候、环境、地磁、地热等辐射。我们知道空气质量对生命是至关重要的。天干作用是间接的,地支作用是直接的,地支比天干作用力大得多,故易学上多用地支少用天干。

    甲子理论。甲子是时间的代表符号,叫甲子历、干支历,代表了质点在宇宙空间里的具体位置,反映了天干地支二股能流的相互影响作用关系和所产生的总体效应。年、月、日、时四柱分别代表了太阳系、地球系、月球、地上某点(物)的宇宙空间位置,反映了来自星辰、太阳、月球、地球的能流的综合效应,如图二示。

                      

        易学的时间概念是全息的,它反映了时间、空间、能流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所以甲子历的时间功能是其他计时技术不具备的,重要的是,甲子历是没有误差的最科学的计时系统,而其他计时方法是有误差的。甲子计时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从中可以知道很多信息。甲子时间信息在中医上广泛应用,子午流注法、点穴术都有应用。这就是易学的高明之处。

        八卦理论。现代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能稳定存在,可以用容器装起来的质点物质是分子离子物质,也就是固、液、气体等实物。量子只能以射线形式存在,原子也是不能单独稳定存在的,双原子分子是能稳定存在的最小的物质形态,原子只有变成离子才能单独存在。根据炁学理论,原子是由阴阳量子和层间的电磁场物质结构而成的,用易学物质结构理论表述为,原子三才质点是由阴阳两仪质点和太极物质构成的。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原子构成分子万物(固、液、气体实物)的情况,如图三所示。

                        图三  八卦的本质

        实物质点是三才物质,每一才都有阴阳二态(外界条件会引起三才阴阳性质发生变化),三才共23=8类质点,用阴阳符号(爻)表示即为八卦符号,其命名为八卦卦名,此即八卦来源和物理意义。很显然,所以质点都可以纳入八卦分类理论里,此即八卦万物类象来源。

        八卦理论是关于八卦质点两两相互作用规律的学问(八卦力学理论),共有82=64种作用关系,上下卦位反映了两卦质点间力的相对大小关系。这就是64卦来源和物理学含义。《周易》经文(理论)就是八卦理论的易学阐述及其应用的学问。八卦代表了质点的时间、空间和能流性质(阴阳五行)三才信息,是全息信息体系。比较一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我们将发现二者的一致性:八卦对八族元素(八个主族、八个付族)、三才(三爻)对三类元素(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六爻对六个稳定周期(第七周期全是不稳定的放射性元素)、六十四卦对六十四种元素性质(六十二种稳定元素和固、气态两类放射性元素。第八副族三个元素同一性质,只算一类)。

        可见,易学是以一(力)概万、包罗万象的学问,只用力学原理(引力和斥力)去阐述所有事物关系和现象,这一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是一致的,只用矛盾这一范畴去阐述所有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现象。这两种方法论远隔几千年竟不谋而合,这是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合点,只是易学的方法论更为科学,易理和易术合二为一,这是现学所没有的功能。

     

        §4.5  中医疾病理论的物理学研究成果综述

     

        (1)中西医病论的机理差异

    对于疾病这一异常的生命现象,中医和西医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导致了中西医理论和功能的巨大差异。其机理如下:

        西医从精体的观点认识病患,认为病是病精导致的生命现象。病精就是病毒、病菌、病灶、异物等病质点物质。由于精的数量的无限性和体积的巨微性,也由于科技水平的有限性,所以我们对精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从而导致了西医功能的有限性,对病精和药精都存在同样的困难。比如由于病精的浓度过低、含量数量过少、体积过小,我们就很难甚至不能发现其存在。又如对药物(药精)的认识,只能通过试验寻找发现有效的药物成分、结构。再如对非器质性(非精性)疾病,既精神心理性(神气性)疾病,西医就无能为力了。而且由于西医用非生物的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物质或量子射线)之精为药,用手术切除病灶之精,这些都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生物体的污染和伤害,产生副作用和后遗症(通常是不可逆转性的)。

        中医则从经络神气的角度论病,认为病是经络闭塞、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的异常的生命现象,总之是经络炁流异变,病气作用的结果,此为标病。本病即精病,是病灶病根。中医认为病精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病症是由于其精所产生的气引起的结果,而内气充足则可以排除病精、消除病气,使病症消失。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反映病情(病气性质)的中医专用名词。由于病气阴阳五行(炁流强度)不同,将按一定规律运行而发生作用(遵循能级化和能级简并两大能量运动定律),从而导致了八纲症状。由于气(元气和行气)只有六种(六气),而导致生命活动功能的五行气都有各自不同的生命现象(症状)发生,因此中医能及时准确地全面认识病气,只凭人体感官而无须借助任何设备仪器即可诊病。中央对药物的认识也是通过气味(药气性质,阴阳五行),故很容易就能弄清楚药性及其适应症。中医治病的指导思想一样是气论,通过用气来调气理气,从而达到消除病精病气的治疗目的。

        (2)中医病因理论的科学本质

        中医认为病是经络炁流异变的生命现象,是病气(邪气)的作用结果。中医把病因分为内外二因(有三因说,实为二因)。内因是身心活动导致气机变化的因素,外因是外精(物体)伤害和外气(能流)危害。身心活动为害是经络炁流作用的结果,心理活动是内精(脑)把元气变成行气(意识波信息)的过程,故有“多思伤神”之说。又有“多思伤脾”之说,“心藏神,主血脉”,心动则神动化为气,气脉动则血脉也随之动。心动产生之气(意识波)是木气(木行气),木克土,脾属土,故多思伤脾。身体活动是内精(肌肉)把元气变成内气(热能、生物能)和内精(骨肉体液)的过程,故“多劳耗气、苦伤气”。肌肉产生之气是火气、热气,强劲威猛,渗透性(辐射性)最大。一是火气辐射出去(通过经络穴位)成为外气(辐射能),二是火气在经络里猛烈流动,会把体液排挤出经络管道,产生流汗、津液增多现象,故多劳还容易伤津。津(体液)少则无以堵漏,经络之气容易泄漏出去或者乱冲乱闯而闹事,出现因劳脱虚(脱神)之症。因此劳累所消耗的精气神物质是很大的,病后要多休息就是这个道理。火气能排走体液扩大经络容量,此为体育劳作锻炼能增强体质的科学本质,故“生命在于运动”。

        病气为害始终离不开经络气道。外气是外精所产生之气,即天干地支八卦之气,内气是生物经络之气。内外二气通过经络相互影响作用,实现内外之精的普遍联系。此为易学总的指导思想,是易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则,也是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的物理学本质、科学原理。

        (3)中医诊病的科学原理

    病气在经络中流动从而呈现出病象症状。那么中医是如何诊知病气性质(阴阳五行,气流大小)及其运动规律(流动情况)的呢?中医诊术就是著名的“望闻问切”四诊,四诊全面综合了病气引起的病象症状,无一遗漏。望病气引起的精(身体)的异常情况,闻病气引起的精所产生的声音气味嗅味,问病气引起的身心变化,切即脉诊病气在气脉里的流动情况和按诊病精病气团块情况。四诊充分发挥了人体五类感官功能,而气功诊病(特异功能诊病)则发挥了第六感官经络功能,更简便直接迅速。诊断结果(病情)用八纲表达。八纲是表达病气性质的,反映了病气的作用结果。望、闻、问、按诊尚易理解,勿需多讲,在此着重讲切诊中的脉诊。

        脉诊是通过经络气脉波动情况诊知炁流情况的诊术。脉诊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脉象”理论。寸、关、尺三部是易学天人地三才理论在脉诊上的应用,是脉波结构理论。每部都有浮、中、沉三个诊位,三部共九个诊位(九候),两手为六部十八候。根据波动理论,一个波谱由构成波形的波长λ、波频f、波速v三者之二(关系式v=fλ)和波幅A三者决定。每一要素有阴阳二性(长短、大小、快慢、高低等),共六个因素。五气(五波)共5×6=30种脉象,以一平直脉象为基准,无阴阳之别,故二十八种脉象即可概括反映全部脉象(五行气波动情况)。

    由于精的无限特点,精诊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当病精症状很严重时才能被感觉到、被测定观察出来。而气时刻在经络里流动并引起各种生命现象,哪怕是细微的变化也可以随时感知出来,所以脉诊是最理想的诊术。过去用手感诊脉,太抽象,灵敏度也差,现在可用脉诊仪(脉搏感应显示器),灵敏度大大提高了,还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脉象图,了解脉象规律。对脉谱(脉象图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全面分析,即可了解病气运行情况、诊断疾病,为处方配药提供依据。脉谱学可诊知任何的生命信息和生命规律,并把抽象的脉诊变成了直观形象的脉诊,更扩大了脉诊的应用范围。同理,我们可以得到药谱图(如基因谱类)。利用药谱和脉谱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处方配药,减少药物浪费和副作用。因此说,脉诊仪、脉谱学和药谱学(合称为医谱学)是实现中医走向现代化,使中医和现代科学接轨的关键技术和根本途径。

        (4)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

        中医认为病是经络炁流异常的生命现象,是病气作用的结果,那么治病的原理就是调理炁流,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经络疏通。治病的方法原则上有两条途径:一是治标,消除病气,增加云气;二是治本,清除病精,增加元气。元气充足则病精不能为害,病气不能逞凶,此为气功能以一气(元气)治万病的科学原理。

        中医治病方法,具体上有中药、饮食、针灸、点穴、按摩、气功、心理、锻炼、作息、手术诸疗法。中医疗法是全方位的,从精气神三方面入手治病,其中的神气疗法是西医所没有的。精疗即药疗(中药、西药)、饮食、手术、锻炼、心理等法;气疗即针灸、点穴、按摩等法,是针对经络穴位的疗法;神疗即气功疗法,是以神之物治病的方法。中药饮食疗法以外精(药物、食物)释放出来的气调和病气。针灸诸法利用外力外气作用于经络穴位使炁流正常化或平息。锻炼通过肌肉活动把元气变成行气和精,从而提高身体器官活动能力,而休息是其反过程,是精气还原成神的过程。心理疗法利用脑之精实现神气互变、平息或激活病气。手术能迅速切除病精(病灶异物),但对于一切遵循自然法则的中医易术是迫不得已在危急时候才用的应急方法。手术会伤害好精,留下伤疤,造成后遗症,有副作用。气功疗法分内气功和外气功两种,内气功是靠自身练功使炁流平息的技术,外气功是靠他人输功(输气)来增加患者经络炁量,达到“气足则平”的目的。中医疗法大多是以气治病的方法。故兼有健身养生功能,这是西医不具备的功能。西医以精治病,均为精疗手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副作用,留下后遗症。

        根据中医治病理论,完全可以舍去药物疗法而用物理疗法,用电脉冲波去调理平衡病气脉冲,或用其他物理五行气治病,而只好的方法是用元气之物,可以治疗和养生同时进行。这是中医现象对我们的重大启示,是未来医学的希望所在。事实上,祝强降压仪、电子气功仪等电子治疗仪器的诞生证实了物理疗法的可行性。气功疗法是具有特异养生功能的技术,机理和其他疗法大不相同。根据中医和气功现象和事实,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中医、气功必将成为未来健康事业的龙头技术。

        (5)中医药理的科学本质

    中医多以生物为药,西医以非生物为药,这是有本质差别的。生物是细胞物质,多留在体液内发挥作用,不易成为结构细胞(骨肉),故不会留下后遗症。细胞之精所产生的气的成分宽广性质温和,较符合生命气学原理,不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中药是绿色药物,符合自然法则,必将成为未来医药的主流药物,逐渐取代具有污染性、副作用、不可逆后遗症的西药。西药之精(分子级物质)十分细微,容易进入细胞体内发挥作用,这就改变了细胞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造成不可逆性后遗症。西药产生的气(药性)成分单一,波形狭窄尖锐,在调和病气的同时容易成为新的病气,产生副作用。

    西医以药物成分辨药,由于精的无限性特点,故西药要经过长期复杂的试验才能找到。中医以气味辨药,不以药物成分分类。气味是药物之精的性质,是精所产生的阴阳五行之气。气味只有几种,而且都是可用人的感官辨知的,故中医能很快知道药性及其效用。根据病气性质和药气性质,采用中医原理处方配药,必能药到病除。

        (6)气功和特异功能揭秘

    气功是中医的同胞姐妹,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医不分家,均以维护身心健康,保持和发挥生命功能为己任,而且其理论基础都是经络理论和精气神理论。

        气功之气乃炁体,而不是气体。气功是通过意守使精气还原成神虚的技术,是“聚津成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方法,炼就是意守方法。气功机理如下:神是意识物质,“意到气到”,此气乃元气、神,不是行气,行气不是意识物质,是不受意识指挥控制的。意守以一念代万念,减少意识活动消耗元气,同时意守一处,元神调集成穴团。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公式E=mc2,元气集中则该处能量(炁场力、神力)提高。根据水火相克理论,元气为水(风水、场能),行气为火(热性,具有波粒二性的四行气),水大则克火能力增强,就是使行气变为元气的能力增强。这样,随着经络中行气减少而元气增加,意识活动逐渐减少直至进入忘念入定境界。把元气集中起来凝聚成团就是九转金丹,是仙家至宝。炁体是能量物质,是生命物质、意识物质,经络炁体的增加意味着意念力、智力、体能等生命功能的提高,实现了气功功能,出现了超乎常人的能力的生命现象─—特异功能。特异功能是经络功能。经络就是人的第六感官,可以感知气场信息(水行气信息,如意识波信息、引力场信息等)。

        上面讲到的神虚二物都是指元气,是元气的两种存在形态。神是密闭在经络里的,压缩程度较高的元气,虚是太虚(太空大气)之元气(天之元气)。当练功到天人经络完全相通时,神物即为虚物(太虚之物),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此时,人即可以用大气中的炁体作为能源,而无需靠呼吸饮食补给能量,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具备了全部的生命功能。理论上讲,神仙是可以达到的境界,尽管用气功的方法很难达到。在这方面,中医的绝谷丹和气功的辟谷术、龟息术(胎息术)等生命现象和事实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呼吸饮食绝不是生命必需,生物可以靠气(炁体)生存!这一发现对人类是莫大的福音!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的物理学原理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诊断学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