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宵节
|
热
|
|
元宵节 |
[
作者:云影 转贴自:原作 点击数:3301 文章录入:云中子
] |
元宵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元宵节,由于春节刚过,人们的心情尚沉浸在节日的欢快气氛中,余味未尽,余兴未尽,所以盼望再热闹一下,于是这个节日也就倍受喜欢,其热闹不亚与其他节日。 元宵节在古代也叫“上元节”,元是“首”的意思,正月为一年之首,正月十五的夜晚因此称为“元夜”(元又谐圆)。夜在古代就是“宵”,所以元夜也叫元宵。元宵节始于汉朝,据说,汉惠帝刘楹死后,吕后篡权,周勃、陈平等在正月十五夜除掉诸吕,,拥立汉文帝,为纪念此日,汉文帝就把这一天定为上元节。以后逐渐演变为元宵佳节。 还有一个传说是,汉代有位宫女叫元宵,因思念家人欲跳井自杀,东方朔发现后救了她,答应她设法让和家人团聚。接近正月十五,东方朔到大街卖卦,不少人求到的是谶语是“正月十六火烧身”。于是他们纷纷求问解脱的办法。东方朔神秘的说:“正月十三会过来一位汽驴的红衣姑娘,她是奉命烧长安的火神,众人可求她”。正月十三这天,长安大街上果然来了一位红衣姑娘,众人求其解难,姑娘说:“我奉旨火烧长安,玉帝还要在天观看。既然你们求情,我把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办法”。偈语是:“长安在劫,火烧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汉文帝得知后大惊,问东方朔解救的办法,东方朔说:“听说火神喜欢吃汤圆,十五的晚上可为火神供奉汤圆。万岁焚香,敬奉火神。同时,令臣民到处挂彩灯,并燃放焰火爆竹,可瞒过玉帝”。于是汉文帝下令而行。正月十五一夜灯火爆竹,京城热闹非凡。元宵的亲人也来城里赏灯火,和元宵见面,一家团圆。从此,人们没到这天都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一家团圆吃汤圆,约定俗成为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童年时非常喜欢的节日。春节倏忽而过,节日之余兴未尽,于是就期盼着这元宵节。元宵夜的春节气氛依旧,门上的红纸对联依然鲜艳,年前办的年货尚未吃完,此夜又可以尽情的享受一顿了。特别是汤圆(元宵),平时是吃不到的,即便没有现在那精美的汤圆馅,仅仅是糯米里加了红塘,那也是难得的。更由于燃放爆竹和烟花,孩子们更是欣喜若狂。每到夜晚,农村里虽然张不起彩灯,但是常用萝卜或者胡萝卜做成灯,放到每一个门口,很使孩子喜欢。老人们总端起那自制的原始油灯,照照孩子们的耳朵、眼睛,口里念着“正月里的油,正月里的灯,照照耳朵不招虫”等。于是孩子们心满意足的去放烟花去了。 现在已多年没见那自制的古老油灯了,代之而挂的各种带电彩灯,城市里的元宵夜是热闹非凡的,广场上、大街上、公园里彩灯处处,夜里城市的上空爆出礼花,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 突然想起古代吟咏元宵夜的诗词来,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宋代辛弃疾和朱淑真的词。读来仍感慨不已。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哦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千年前的人们也在过这节日的,今日佳节依旧,可人事已非昨,今日又如何?我们在感慨什么呢? |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