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在研究《周易》时,我们固然要注意到每一卦卦名的重要性;但 也要注意到有些卦名其实与其卦的内在含义并不相符,也即名不符实。比如说《师》卦的卦名就明显的寓意着立师行师之意;但《归妹》一卦,按其卦名,自然是言谈婚嫁之卦,但其实与其实质所寓意的“急速”之义相距甚远。又比 如《噬嗑》一卦的卦名,却与它本身刑律含义并不切近,我们只有通过对《 噬嗑》一卦的卦辞爻辞理解之后才能谈到理解此卦,切忌为其卦名所惑或所困。
第十,研究《周易》的某一卦的卦义时,要适当地参 阅一下前后数卦的内在联系,不要把某一卦孤立起来研究。《周易》有些卦则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或者说,《周易》除了某些个别的独立的卦(如《噬嗑》为刑律之卦)和一些递进关系的卦(如《屯》《蒙》)之外,一般大多数卦还有对应关系的。就这一点,更在研究某一卦的卦义时,更应参阅其卦与前卦或与后卦的对应 关系。比如说《涣》卦,其卦象为《坎》下《巽》上的风行水上,本当“涣 涣然”,这不仅与其象数吻合,而且与下一《节》卦又正好对应:正因为有上一个风行水上的“涣涣然”的《涣》卦,下一卦才应当出现有节止的《节》卦。如果按照历来的解释《涣》卦为“涣散”之义,不仅与其卦象并其卦爻 辞不附,而且与下卦的《节》卦也不对应。
又比如《归妹》一卦,它本来是与《渐》卦相对而言的,它们是相对应 的。人们由于《归妹》一卦的一些爻是谈婚姻的,并因其卦名为婚嫁之《归妹》,所以将《归妹》一卦理解为此卦“象征婚嫁”;而因为《渐》卦的一些爻辞句句不离“渐”一辞,加上其卦名为《渐》,所以将《渐》卦理解为 “象征循序渐进”。这实际上都是误解。将《渐》卦理解为“渐进”之义何 不见《渐》卦的卦辞为“女归,吉,利贞”一语?将《归妹》一卦理解为言谈婚姻何不见其卦辞为“征凶,无攸利”一语?这两卦实际上都是借以婚姻 的过程来言谈事物的“渐缓”与“急速”之义的,也即《渐》卦是以“ 女归”来言循序渐进之理,而《归妹》卦则是以归妹僭越常位来言急速之弊。这都说明我们在研究《周易》时,应适当参阅对比一下前后几卦的内在联系,我认为这对理解《周易》还是大有好处的。
第十一,研究《周易》时,还要注意到相距甚远的某些卦与某些卦的内 在联系,这也就是说要注意某些卦从某些卦化来的问题。比如说第十卦《履》卦与第四十三卦《央》卦。《履》卦是言“武人为于大君”的,《履》卦“ 九五”爻辞为“央履,贞厉”,实际上,《履》卦,特别是“央履,贞厉” 一爻,它就为《央》卦的武人兵变和平叛的《央》卦埋下了伏笔,也即《央》 卦是从《履》卦中化来的。在研究《周易》时,对于这一类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 第十二,我们研究《周易》时,要正确理解《周易》中的一些辞汇,切勿机械教条地死搬硬套。比如说“大人”、“丈人”、“天子”、“君”、 “王”、“侯”一类辞汇。这里的这些辞语实属同一个意思,都是指君王。在解释这些辞语时,不能将这些辞汇按封建等级制度来理解,不能把“大人” 当作一般高于平民的封建官僚来理解,也不能把“丈人”当一般“长老”的意思来理解,也不能把“侯”与“王”与“天子”分得一清二楚。在周朝以 前,虽有国家建制,但其政权和其称谓还有某些部落的痕迹,这些辞汇往往是混用的。在理解这一问题上,《易传.彖辞》的作者理解就比较正确,一代大儒朱熹的理解就谬误。比如说《师》卦,其卦辞为“师:贞,丈人吉, 无咎。”对此一处的“丈人”一辞,《彖辞》则曰:“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这《彖辞》中虽没有提明“丈人”一语,但在这省 略的言语中已含着“丈人”即“王”的意思。也即这个“丈人”,如能师众以从正,则可成 王业矣。但此一处的“丈人” 一辞,朱熹则解释为“‘丈人’,长老之称。用师之道,利于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无咎。”朱熹的这一解释,《师》卦中的“丈人”便成了一个“老成之人”的“长老”,也就是说,仅是一个军帅而己。这一军帅之 称的臣僚与为王或称侯的君主那就天壤之别了。我们虽不能说《彖辞》的作者所有言论都十分正确,但此处则言中了。但如果我们按朱熹此处的解释, 那恐怕永远也无法接近《周易》。又比如说《师》卦的“六五”爻“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中的“田有禽”,朱熹则注为“ 兵端者也,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故为‘田有禽’之象。”这种解释是 正确的,朱熹没有机械地将“禽”解释为一般的飞禽走兽,也没有机械地将 “田有禽”解释为一般的田猎,而是将它解释为“兵端”或战争之猎物,这 就基本上切近了《师》卦的本来原义。但一些人对“田有禽”还有另一种解 释,比如说秦磊在他的《白话易经》中将“田有禽,利执言”解释为:“田 野中有野兽出没,率军围猎捕获,不会有损失。”秦磊在此处就机械地将“ 禽”解释成一般的飞禽走兽,而将“田有禽”也解释为一般的田猎了。在此 “田有禽”一辞中,我们从秦磊的解释中就可以看到,其解释看起来好象十分正确,但却悖谬千里。如果都是如此理解辞义,又何能解释《周易》。从 此我们可以看出,能不能恰当地理解《周易》的辞义,其关系何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