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周易》呢?我觉得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研究《周易》时,我们绝不能把《易传》对《周易》的解释作为解释《周易》的标准,不能以《易传》的是非为是非,而只能以《周易》的是非为是非,《易传》中的某些解释只能作为参考。而且也可以反过来说,不仅不能以《易传》的是非作为解释《周易》的标准;而且是要用《周易》的本义来衡量《易传》对《周易》的理解程度究竟如何。
第二,我们必须详细地解剖《周易》的整体结构,特别是其阴阳符号之间的各种变易组合,那怕就是一点小小的细节也不能放过,以便从中查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比如说,为什么《乾》卦《坤》卦居《周易》之首,《坎》卦《离》卦居上经之末?而又以原始《坎》《离》两卦相互上下换位变 易而组成的《既济》《未济》两卦又编排在一部《周易》之末尾?为什么有 些卦的上卦转换为下卦的下卦,而其上卦又自行消失?为什么六十四卦中就有五十六个对应的卦的阴阳符号正好相互颠倒位置?又比如说有些卦义有对 应关系,有些卦义则是递进关系,有些卦义则是独立的,等等。如果不对这些整体结构,部分结构,那怕是一个细小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也就可以说我们就根本不理解《周易》。
第三,我们不能因为《周易》中有一些“筮”一类的辞语,也每言吉凶 事,而简单地将《周易》理解为“卜书”,而要深究《周易》中的思想内容,抓住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切忌为一些现象所惑。比如说《周易》中每每出现 的“或从王事”、“利建侯”、“利用行师,征邑国”、“田有禽”、“田无禽”、“利见大人”等等这一类立国征战杀伐的辞汇,它们难道是为一般占卜用的吗?对于这些问题必须予以深究。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这些,也就说根本无法理解《周易》。
第四,研究《周易》时,注释必须用同一标准,不能一会儿用公尺,一会用市尺。比如说前边说过的朱熹在用象数之术解释《周易》时,则完全采用了《说卦传》的标准,但当发现那一象数对他的解释有利时,便采取或硬 性附会某一象数,那一象数对他的解释不利时,则舍弃或歪曲,这样来解释《周易》显然是不允许的。
第五,研究《周易》时,不能过份地强调每一爻的阴阳符号。因为直接 变易形成六十四卦的是《乾》、《坤》、《巽》、《震》、《坎》、《离》、《艮》、《兑》这八个原始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八种物质,而再已不是什么阴阳符号 。也即是说 ,《周易》的作者在编排《周易》六十四卦时,只能注意到形成六十四卦的上下两卦的含义,(比如 《涣》卦由《坎》下《巽》上组成,其作者编排时,他只能注意《坎》下《巽》上所代表的“风行水上”的含义,再也无法顾及到每卦中的每一阴号 或每一阳号再代表什么意思了,在此其阴阳符号已失去了作用),如果我们在研究《周易》每一卦或每一卦的每一爻时,仍然强调每卦的六个爻位的阳符号的作用,那实在就是一种愚昧。
第六,在研究《周易》时,不能把原来的《周易》的《乾》、《坤》、《巽》、《震》、《坎》、《离》、《艮》、《兑》所附有的物象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和《周易》中陈述的牛、羊、鱼、龙、马、鸟等一 般物象等同起来。《周易》中原有的八卦物象是用来演绎《周易》变易的;而《周易》中一般借用陈述的物象则是用来比喻某一事物的。这是两个范畴不同的东西。如果把这两种不同范畴的物象混同起来,那即使不是故意混淆或 如同卜筮之学的故意附会,那也同样是一种无知。
第七,历来的易学界分为“象数之学”和“义理之学”两大类。就象数 之学而言,我认为在研究《周易》时,我们固然要注意到由原始八卦物质组成六十四卦每一新的卦象的含义,但我们更要注意到每一卦各卦辞爻辞的本来的内在含义。这是因为象数固然重要,它有时确实起着象征某一卦的含义,如《涣》卦的“风行水上”代表着“涣涣然”;但是有些卦的物象含义却并不怎么明显,比如说“《〓》卦为《艮》下《乾》上,为天在山上,其含义 到底如何,确实不好理解。如果遇到此种情况,我们必须着重于对于每一卦卦辞和六个爻辞理义的理解,如若我们仍然死抠物象的含义,那恐怕就有些 刻舟求剑了。
第八,研究《周易》时,一定要把每一卦的六个爻辞当作统一整体来研究,切忌将每一卦的每一爻辞孤立起来作以解释。更是在研究每一卦的每一爻辞时,对每一爻的解释要思想前后一贯,切忌就一爻义的解释也前言不答 后语,互相矛盾,或断裂分解。比如说《旅》卦“上九”爻的“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口+兆);丧牛于易,凶”,历来就解释为“鸟巢失火被烧掉,行旅之人得高位先喜悦欢笑,后因遭祸事而号啕痛哭;牧人在牧场上丢失了牛,有凶险”(借秦磊语)。这一解释不要说对此卦的卦义解释对不对,就其将此卦按“行旅”来讲,“行旅”之人又与“牧人”放牧又有何关系呢?这不是前言不答后语吗?又比如说《益》卦的“上九”爻“莫益之,或击之;立 心勿恒,凶”,历来都解释为“没有谁来让他受益,倒是有人来攻击他;内 心拿定了主意却不能持之以恒,必然会有凶险临头”(借秦磊语)。这一解 释自然也不说对此卦义的理解如何,就对此一爻前半句理解的“莫益之,或击之”是“没有谁来让他受益,倒是有人来攻击他”和对后半句理解的“立 心勿恒,凶”是“内心拿定了主意却不能持之以恒,必然会有凶险临头”, 这种前半句的解释和后半句的解释又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持之以恒”又指什么呢?
当然,这只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但在解释《周易》中,此类事却颇为不少。如果我们不顾《周易》的整体思想,不顾每一卦的整体思想,甚至不顾每一爻的整体思想及其每一爻内在含义的一致性,随意割裂,任意解释,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