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8399]

  • 电话号码预测[232749]

  • 黄大仙神签[17511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9117]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1235]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644]

  • 姓名评分程序[88750]

  • 周公解梦全书[83078]

  • 姓名数字计算法[692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705]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6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935]

  • 无为而治 【…[5557]

  • 心灵的花园[6833]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7003]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370]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770]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541]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71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902]

  •  
      山东民族文化学会周易研究会十年发展回顾       
    山东民族文化学会周易研究会十年发展回顾
    [ 作者:崔连荣    转贴自:学会报告    点击数:6925    文章录入:云中子
         (一)初创阶段
      1991年9月1日,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周易研究委员会(临沂),经过自龙年开始的近三年的酝酿、筹备,克服重重困难,度过“潜龙勿用”的待机和蓄势,于羊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在武警部队招待所隆重招开了成立大会,以稚嫩的声音宣布了沂蒙山区乃至齐鲁大地民间有组织的《易》学研究从无到有、从0到1。
      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王晓家同志在致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临沂地区成立这样一个委员会在全省甚至在全国也具有首创意义,这本身就是对民族文化研究的支持。”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亲笔题词,以示祝贺。会上,德高望重的原临沂地委老领导李福崇同志代表筹备小组作了题为“研究《周易》,为四化建设服务”的工作报告,阐明了三方面的问题:
      1、《周易》学说的基本研究情况;2、《周易》委员会筹备过程;3、今后的工作意见。
      “报告”指出:“临沂这块古老的土地人杰地灵,有着研究学术的优秀传统和广泛深厚的基础。我们是在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事具有集现代精神之大成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以超越利害的态度,以现代化的思想,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来一层一层掘开传统文化的积淀,找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血管里流动着的东西的根源,实在是中国现代化非跨不可的一步。鉴于这种历史和现时的切肤责任感,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周易》委员会应运而生了。”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李福崇同志为主任、阎从舜同志为常务副主任、崔连荣为副主任兼秘书长等17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聘请王向东、李芬等5位同志为名誉主任,刘家骥、张寿民等16位同志为顾问,依托单位临沂汽车运输公司经理姚贞同志为首席顾问。
      第二天,临沂人民广播电台就播发了《周易》研究委员会成立的消息,在临沂古城引起反响,不少人纷纷打听我会的宗旨和入会的条件。随后,临沂电视台、《临沂大众》报做了报道。9月底,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也做了报道,引起省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时隔不久,中共临沂地委党校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沂蒙论坛》刊登了学会秘书长崔连荣撰写的学术文章“用辨证观点看《周易》”,是学会成立后公开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学会成立后的初创阶段,突出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1991年12月1日召开的理事会扩大会议,明确规定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周易》、继承民族文化优秀遗产,为四化建设服务;组织力求严密纯正,不收搞封建迷信骗钱活动的人入会。研究了社会团体登记有关事宜,确保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和规范下开展活动。增补杨荣和、马恩玲等四名同志为副主任,使诞生不久的第一届理事会更具有代表性,为学会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1992年9月1日学会成立周年在银雀山影院会议室召开主任办公会,宣布了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聘请李福崇同志为顾问并委托全权处理周易研究委员会一切重大事务、解决所有出现的问题。李福崇同志根据学会现状和工作需要,提出成立同李福崇、崔连荣、王黎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实施统一、集中领导。会上,宣布启用山东民政厅统一刻制,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直接派员送达的公章,原公章作废,财务专用章封存。从而使学会建设和学术研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2、举办《周易》学普及学习班和学术交流会。1992年农历春节刚过,即举办了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期《周易》学习班,旨在普及易学知识,对民间《周易》研究实施正确的引导;学会顾问、中国全息科学技术协会会长、宇宙全息统一论学说创始人王存臻同志以“易象数全息同源,天地人超应该统一”为中心议题,讲述了宇宙全息统一论源于《周易》并且互证互解的辨证关系,得出“《周易》就是宇宙全息模式图”的结论,为学会在《周易》研究上选择了高起点。学会顾问曾凡宗同志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从天文、历法的角度,介绍了“三易”、“象”、“彖”、“传”、“道”、“器”、“形而上”、“形而下”以及“两仪”、“四象”、“五行”、“太极图”、“干支的五行属性”等《周易》研究的基本知识,启发大家探索象、数、易理的关系,化腐朽为神奇,温故而知新,做到古为今用。学会新聘任的年则70高龄的顾问王黎同志从《周易》研究中概括出了“自然之道”、“概念之道”、“不测之道”提出“《周易》是古人集著的古代预测学,是古代的百科宝库”的新理念。临沂地区中医院中医帅、本会常务理事孙肖雷同志论述了:人到中年以养阴气为主,控制命门火的大小,使其始终如一,如期达到生命的终点。从养生学的角度研究《周易》,使神秘《周易》走进普通人的生活。7位专家的讲课、本次学习班的成功举办,确立了沂蒙大地乃至齐鲁之邦民间《周易》研究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检阅了学会的力量,提高了学会的知名度,使参加学习的同志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一期学习班之后,相继组织了大、中、小型学术交流会10多次,共同的特点是联系生活的实际研究《周易》。1994年1月8日周易研究委员会和《易学通讯》编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易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上,王黎、刘家骥、闵宜等同志,分别以“《周易》析解”、“《圣经》与《易经》”和“浅析《周易》中的忧患意识”为题,作了学术发言;临沂地区中医院副院长汤坤标同志介绍了“干支历法”有关知识和他本人挑头编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袖珍历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做了示范说明。
      3、创办会内学术刊物并坚持正常出刊。
      1992年春天,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鼓舞下,成立不到半年的学会,便克服重重困难,以“学术性”、“时代性”、“普及性”、“实用性”为宗旨,毅然创办了会内学术刊物《易学通讯》。该刊由李福崇、崔连荣为主编,李花、王黎为副主编,杨怀林、曾凡宗、张铁民、杨荣和等同志为编委,组成“《易学通讯》编辑委员会”。1993年第3期刊物出刊后,反响越来越大:除本省各地易学研究者、爱好者之外,江苏、河北、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上海、天津等省市的专家学者读到刊物后,纷纷来信来电联系并赐大作,初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读者队伍和作者队伍。传播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易学通讯》先后传播到国家文化部、《求是》杂志社、《人民日报》社、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老年》杂志社、《北京晚报》社、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等单位,走进了港、台地区,来到美、英、法、德、俄罗斯、新加坡等国部分学者的书斋,使古老而有新意的《易》文化从我们手中走遍国内、走出国门。不久,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大文化学术论文专著评选活动中”,《易学通讯》获专著编辑一等奖,执行主编崔连荣同志发表在该刊第二期的文章《古老<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获学术论文一等奖。
      李福崇同志在回顾初创三年的工作时说:“参加学会的同志经过三年实践,思想觉悟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重视研究质量,不搞歪门邪道;上级满意,依托单位满意,会员单位满意,会员本人满意,我也满意!”“五个满意”,是对全体同志同仁的鼓励和鞭策。这说明第一届理事会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向沂蒙人民和齐鲁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开辟了一条民间科学研《易》之路。
     
          (二)巩固阶段
      1、承上启下的换届选举大会
      1994年10月30日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临沂分校举行了“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易学研究学术交流会”,标志着知难而进、稳固基础的巩固阶段开始,正所谓《乾》卦“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所提示的时空阶段。
      会议听取并审查通过了崔连荣代表第一届理事会作的题为“继往开来,励精图治,让易学研究跨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修改通过了学会《章程》;确立了“重视基础建设、搞好内延外联,突出自身特色,立足本地、走出国门”的研究方针;聘请了李福崇、刘家骥、张寿民、王向东、王存臻、李芬六位名誉主任;姚贞会首席、杨怀林参与理事会,王黎、辛鸿义、马勋、王成君、钱勤来、高庆荣、曾凡宗、葛兰城、戴守营十一位顾问;选举产生了李福崇为组长的5人领导小组及以崔连荣为主任兼秘书长,11位副主任和3位副秘书长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会前,李福崇同志因年事和健康方面的原因,提出不再担任学会主任,获省总会批准。)接着举行的学术交流会上,王黎、王存臻、李保田、胡树珑、马恩玲等同志分别从养生、宇宙全息、数术、预测等方面联系《周易》研究的心得,作了发言。
      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王晓家同志在肯定了学会成立以来组织全方位学术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在省内外造成的影响、以及担负的任务后,明确指示:该委员会对外可简称为“山东省周易研究委员会”(已写入学会《章程》)。刘大钧先生贺信中指出:“贵会成立以来,在推动临沂乃至山东省的易学研究方面,作了很多扎扎实实的工作,特别贵会成办的《易学通讯》,我每期必读,它集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数理兼顾,雅俗共赏,每期都有好的文章,为弘扬易学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著名易学家朱树松先生为大会发来礼仪电报,盛赞学会研究易学取得的业绩。
      这次承上启下的大会在学会驻地引起一定的反响,时任中共临沂地委书记的王久祜同志打电话表示祝贺并亲笔题词:“研究易经学说,弘扬民族文化”。临沂地区民政局社管理办公室主办的《社团简报》在1994年11月15日出刊的第7期(总第8期)刊出“周易研究学会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易学研究学术交流会”的消息,发往全区各地。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本会名誉主任刘家骥先生在致《开幕词》时指出:“闪耀着东方智慧结晶的《周易》,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中华数千年灿烂文化中一块光芒四射的瑰宝。继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正确评估我们祖先数千年前创立的朴素哲学体系的世界地位,服务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重任就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这次大会就是为迎接新时代并适应其需要而召开的。我们相信,新的一届理事会定会继承和发扬我会的优良传统,广泛团结会内外有识之士,在学术研究上抓住《周易》的精髓,锲而不舍,取得新的突破。”
      2、壮大力量的学术交流会
      1995年10月29日在临沂师专举办了本年度第4次易学研究学术交流会,临沂市社团办公室主任李安祥同志到会表示祝贺。交流会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二届理事会产生以来组织学术研讨活动的情况:第一、编辑出刊了第8、9期合刊的《易学通讯》;第二、因财制宜,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第三、发展了部分新会员,发现、培养了一批新的骨干,为学会发展蓄积了力量;第四、在严峻形势下经受了锻炼,坚定了信心。市社团办、出版办、市社联,广大会内外朋友一致公允:我会学术研究方向明确,弘扬了易学精华,摒弃了糟粕,杜绝了愚昧迷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也为今后深入易学研究,壮大了组织,铺平了道路。本次会议确定以筹备、编印《易学通讯汇编本》为下一段较长时间的研究工作的重点。增聘著名易学家、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的朱树公先生为学会顾问;增补郯城县检察院王聚昌同志为副主任;费县师范张宏轩、临沂市罗复坤、日照市尹汉苍三同志为副秘书长。发展壮大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力量、改变了知识结构,成为发展阶段的中坚力量。李芬、王黎、李保田、曾凡宗等8位同志作了学术发言,分别从《周易》与《矛盾论》、《周易》与新时期经济建设、企业管理、思想道德修养等侧面,论述了传统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坚定了使易学研究“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决心。山东省对外贸易公司崔德昌先生专程从青岛赶来参加会仪并进行学术交流。会上,还展示了会内书画家以《周易》的精辟警句和精妙意境创作的书画作品,以独特的形式丰富了《易》学研究。
      3、新老互补的学术座谈会
      1996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初九),在临沂教育学院召开的“《周易》研究学术座谈会”上,李福崇同志首先发言说:“我们这个学会很年轻,从1991年9月1日成立,不足5年时间,搞如此高深的《易》学研究又没有经验,之年以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各级领导的支持、上级学术机关的扶持。特别是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王晓家同志,为学会和刊物的发展,倾注了满腔心血。再就是,也可以说主要的是学会发现、培养起了一大批积极分子、热心人,他们不辞劳苦、积极奉献。这就是学会和刊物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市政协副主席刘家骥同志发言说:《周易》研究会是个学术团体,承蒙上级专家大力支持,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突出特色:一是打破禁区敢发展;二是勇于向新的领域发展。《周易》现已列入世界性的学科。临沂基础好,有老学者、有新秀。市出版办编审辛鸿义同志高度评价《易学通讯》,指出:《易学通讯》办得很好,虽不属于全国统一刊号,但档次不低。在一般刊物和同类刊物中并不逊色。山东省出版这种刊物的绝无仅有,全国也敢这么说,这是很不容易的。办这种高层次的学术刊物有两大难处:第一要有读者。俗话说,曲高和寡。《易学通讯》每期都有的传统栏目“《周易》研究”、“《周易》与民族文化”,“《周易》与现代科学”,是主体、是红花;其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栏目,象是“学《易》采撷”、“读《易》偶得”,“学会风采”等,作为辅助,是绿叶。“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鲜活。明确的办刊思想、鲜明的学术特色、新颖的编排方式,赢得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读者,使这个难点得到了解决。第二要有作者。能给《易学通讯》这种刊物写稿的人不多,一些经济比临沂发达的地市都不多。《易学通讯》立足于发现、培养本地作者的同时,兼交外地朋友,虚心拜师,除本省各地,十几个省市都有撰稿人,形成了较大范围的,较高水平的,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解决了第二个难题。实践证明了在临沂办《易学通讯》确有独到之处,至少起到了以下4个作用:
      1、弘扬了民族文化,抵制了封建迷信,起到了为《周易》正名的作用;
      2、有一批专家,理论方面有发挥并引入实际应用,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
      3、介绍、传播了市内外、省内外易学专家的信息,起到了沟通作用;
      4、促成了临沂学者的团结、起到了促进作用。
      临沂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学会顾问钱勤来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正在报考刘大钧教授研究生的青年学者赵健永的情况和对我会的高度评价及对《周易》的情有独钟之后,23岁的《易》学新秀赵健永作了题为“《周易》与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的学术发言,着重指出: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蓦然回首,则令人惊奇的发现,最古老的《周易》中竟蕴含着最先进科学的现代化思想。学会顾问、时已73岁高龄的王黎教授听罢易学新人的发言激动地说:“这位青年同志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说明了易学研究后继有人,真正弘扬易学还是看下一代,我们只是铺路石。赵健永同志谈的根本问题是东方文化同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立论很正确。世界21世纪要回归,就是要回归到《易》理上来。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易》文化,《易》文化是老根,是基础。总之,开发《易》学是时代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谁也挡不住。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
      4、学术研究新阶段开始的准备
      1996年12月21日在市计生委会议室召开了“临沂市周易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易学通讯汇编本》首发式”标志着沂蒙山区的《易》学研究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阶段。临沂市周易研究会成立5年来一直是和山东省周易研究委员会共同以《易学通讯汇编本》为中心,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的,不同的是更注重实用易学的研究。
      “汇编本”选入的《易学通讯》前10期发表的各类学术文章123篇和大量的会务资料,计百万字,为会内外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和接受信息的机会。正如王晓家研究员在为“汇编本”作的“序言”中指出的:“汇编成册的这些文章,或庄或谐,或从本体,或从释义、或从历史、或从现状,或预见未来;其中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大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方面都有比较精辟的论述。关于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也。”“翻阅10期《易学通讯》虽不是华章满目,也是繁花异呈。其中,除了具有境界高、信息量大的特点外,而最大的长处,在于理联系实践,并触及到易学文化的方方面面,即从‘大文化’的视角范畴纵横交错,研究易学,作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刊物始终坚持以学术性、时代性、普及性、实用性为准则,感染人、鼓舞人,加大信息传导,开拓研究领域,使之大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认为,这些影响将是长期的、深远的,影响的方式是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自然是因人而民,因时而异。
      5、茶文化与易文化的互补
      1997年3月30日“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茶文化委员会”在市农业局会议室宣布成立。中国正如是《周易》与易学的发源地一样,同样是茶与茶道的发祥地。在估羲之后,黄帝之前的神农氏时代,确实是人类刚刚从野蛮步入文明,进入原始农耕的时期,人们“播百谷,始耕田”、“尝百味草,宣药疗疾”、“耕而作陶”、“日中为市”、“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一切后世的人类文明,都从这时起步。而茶叶的发现和作药用,也在这时开始。可见,茶叶是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同时起步并相谐发展的,古老的茶文化毫无疑问是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茶叶与茶道,乃是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奉献。将茶文化与现代世界高科技结合,弘扬中华民族茶文化精髓,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乃是《易》文化与茶文化共同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用现代科学态度研究以《周易》为中心的炎黄文化的源流、演变、进化,文化内涵和哲学理论,为信息时代挖掘科学潜能多做贡献,是周易研究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创建茶文化委员会的动议。4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将《周易》的应用研究与茶文化研究结合起来,融合互补,可以进入较高的层次。
      山东省周易研究委员会的不断巩固发展,临沂市周易研究会和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茶文化委员会的相继建立并展开活动,使《周易》研究的范围加大,基础变牢,为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发展阶段
      1997年10月31日在郯城县城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以崔连荣同志作的题为“将《周易》研究推进到新层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为依据,审议了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对于三年巩固阶段的工作,集中可概括为:宗旨明确、方针对头、方向一贯、任务清楚、方法实用、成果丰硕、开拓广阔。
      制订了发展阶段学术研究和学会工作的总目标是:突出特色、内外结合,在国内普及、向国外发展。
      完善了包括如下内容的《周易》研究思想体系:
      《易》学研究的对象:以《周易》为源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培育成的炎黄子孙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革故鼎新、波澜壮阔的改革改放的现实社会;
      《易》学研究的任务:继承民族文化优秀遗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进而吸收世界民族文化精髓,开创人类文化新纪元;
      《易》学研究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或探幽发微、究其奥,或宏观思索、寻绎新知,不继地进行评说,以发散性思维形诸著述。极力言人之所未言,阐发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特色;
      《易》学研究的动力:爱国、报国、强国的远大志向和新世纪中国腾飞的宏愿以及真正的科技没有国籍的伟大抱负;
      《易》学研究的性质:铸造中华民族世代相继又相传的国魂意识,并成为炎黄子孙立身砥行的精神依托;
      《易》学研究的关键:强化和优化研究者的基础理论建设,创建一支“迎接挑战,敢于突围,冲向彼岸”、思想和学术都过硬的研究队伍;
      《易》学研究的前途:只要各级领导和全体会员自觉学习历史,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努力做到自重、自恃、自警、自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一定会清醒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敏锐地把握时代前进的脉博和契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学会定能在21世纪开头的10年或20年内跻身世界闻名的学术团体之列、有能力摘取国家和世界级学术奖桂冠,为中华民族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
      郯城换届选举组成的跨世纪领导集体,切实抓紧了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
      1、1997年11月30日在莒南县召开了旨在弘扬易学精神的“首届茶文化研讨会”,确立了“善学习,勤思考,敢创新”的研究方针。莒南县委书记马德仁、县长王友忠、副县长马跃顺、孙成起等同志亲临会议并陪同参观。《周易》研究与茶文化研究并行不悖,《易》文化是茶文化的渊源:伏羲氏“仰观俯察”发明了“易经八卦”、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茶;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即出自《易经》第53卦《渐》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茶作为一种饮料,其饮仪、礼仪和茶道的普及,融入了由《易》发端的中华传统文化,推进了社会道德文明。以茶文化研究作为《易》文化研究的突破口,当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2、1998年4月19日,山东省周易研究委员会“春季务实会”、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茶文化委员会“春季茶事会”同时在沂南县城召开,给一代《易》学智星诸葛亮的祖籍和出生地带去古《易》的氤氲和新茶的清香。沂南县委常委、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李遵刚等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学术交流;茶文化委员会特邀顾问、浙江省杭州白龙潭茶场经理葛正法同志专程赶来参加会议并带来新焙名贵春茶,请与会者品评。会议回顾了郯城会议以来,为实现“突出特色、内外结合,在国内普及、向国外发展”的总目标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脚踏实处、心想远处、眼看低处、人往高处”被确定为实现总目标的方针,配套成为1998年方针目标体系。这一管理体系和包括《易》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要求、动力、性质、关键和前途等内容的研究思想体系,共同规划引导着1998年乃至整个发展阶段的《易》学研究工作。
      3、1998年8月2日在市计生委议室里召天了“夏季专题会”,探索以古《易》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着重控讨了创建“实用易学”的意义、目的、途径、内容和要求,初步描绘出一幅研易、用易的新蓝图,实现了《易》学研究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转折。经过深入反思和集思广益,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易》的应用,应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一大前提、背景下,高层次上展开,从宇宙观、思维方式、承传方式上解决改革开放时代人们如何自觉克服单一小生产者的意识和习惯,确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因为任何人都是处于一定的事物之中,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会对人的思维发生作用,而人的思维运动也会反过去对事物产生重要影响。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党的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也为《周易》指明了正确研究的方向,为《周易》的应用指明了用武之地。用现代科学态度研究以《周易》为中心的炎黄文化的源流、演变、进化,文化内涵和哲学理论,为信息时代挖掘科学潜能多做贡献,是周易研究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4、1999年1月10日在市电子局会议室召开的“迎春团拜会”上,研究通过了张宏轩同志整理的、题为“创建’‘实用易学’实施转折突破”的夏季专题会纪要。“纪要”从5个方面作了概括:
      (一)创建“实用易学”势在心行;
      (二)创建“实用易学”水到渠成;
      (三)创建“实用易学”纲举目张;
      (四)创建“实用易学”独具特色;
      (五)创建“实用易学”路在脚下。
      “纪要”在论述了《周易》在哲学领域、逢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以及未来学领域的应用之后,提炼出创建“实用易学”理体系的指导思想是:抓《易》学应用之纲,张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目,实现纲举目张。在面向市场经济服务于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脚踏实地的走出一条“易学--科研--经济--体化”研易用易新路子。
      5、1999年3月12日”临沂市社科界学会工作会议“上,我会以”方针目标管理引入《易》学研究,实现继往开来,务实创新为题,汇报了组织学术研究的做法、收获和体会以及今后打算,受到会议组织者和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当场投票被选举为市级“优季学会”,两位学会负责人被评为“先进社团工作者”。
      6、1999年夏季,中央作出取缔“法轮功”的决定。我们召开主任会议及时学习中央和有关部门指示,对照检查自己,把牢《易》学研究的学术方向。临沂电视台作了现场报道。2000年6月,组织副秘书长以上人员开展“讲学习、进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署,针对会内实际情况和突发事件,发挥“三讲”的威力,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地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学会内部在特殊情况下的团结,提高了领导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驾驭局势的能力、增强了学会的应变能力,自律能力和免疫能力。2001年7月的主任碰头会上,组织学习了临沂市广播电视学会等36个民间组织致全市民间组织的倡议书:全民行动、反对邪教。决心在崇尚《易经》学说的纯洁性、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同时,提高对“法轮功”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反科学、反法律的邪教本质和丑恶面目的鉴别能力和防范能力,为捍卫人类尊严、保障法律实施,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7、审时度势,组织“突围”。1999年新春伊始的团拜会上,首次提出“突围”的概念,共目的是号召易学研究者自觉克服自我设限,主动从有形和无形的巢臼中突围出来,“让思想冲破牢笼”,达到理论科学、手段先进、成效明显。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到2000年的新春团拜会上,绝大多数会员对为什么要突围,怎样组织突围,突围到哪里去等问题,有了较为明确和系统的认识。我们之所以提出突围,源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太古老了:《周易》产生的社会背景、成书的年代,离开今人太久远了;几千年流传过程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桩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性。那些打着“研究”的幌子,却把《周易》当作封建迷信加以扫荡的“反祖派”;全盘肯定、视为万能天书的“歌德派”;不自量力、浅尝辄止的“夜郎派”;因循守旧,不敢创新的“窒息派”,等等,构成了禁箍我们继往开来,创新升华的习惯势力,形成“无形的封锁线”,“严密的包围圈”;造成不突围就不能真正存在、不突围就不能前进的局面。新时期研究《周易》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为武器,进行批判的继承,既不能全盘肯定,更不可全盘否定;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要求我们从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取舍依据、评价标准等方面,都要从前人的基础上闯出条新路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新的高峰攀登。
      8、2001年的新春团拜会上,强调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要改变观念,发挥优势、控掘潜力,不断进取、自我加压,争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生产力迫切需要的以知识尤其是知识产权为资本的“知本家”,把知识变为可以在市场经济中流通的商品。学会驻地临沂市“十五”计划纲要提出,要着重发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众多名人故里、历史遗迹的优势,把开发自然景观和开发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实施科教兴市、加快城镇化发展、全方位开放、商贸带动和“沂蒙好风光”五大战略,把临沂的两大亮点、两个特色放在战略高度上规划。这为“研究《周易》,继承民族文化优秀遗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的周易研究委员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必将为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宽广的舞台。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历史关头,只要我们坚持科学、反对迷信,敢想、敢干、敢为人先,轻装上阵,奋发努力,第一代“知本家”的行列中定会有我们的身影。
      刚刚过去的2000年,是两个世纪的交汇点,推陈出新的关键年,承前启后的历史之钥--胜利度过了这一“交汇点”,我们便成为经历两个世纪的得天独厚的一代《易》学研究者;经历了“关键年”,学会接受了严峻的考验,纯结了组织,加强了管理,以令社会各界赞许的学术正气和整体素质迎来了创建10周年。10年辛苦不寻常:10年的奋斗使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终究成为全省最早建立、最为规范、最好成绩、最有前途的民间研易组织(2001年8月6日王晓家同志听取汇报后,明确这样表示);10年的坎坷增长了我们的才干和适变、应变、不变的能力;10年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不断有甘愿奉献者加入行列、也有不耐寂寞者与我们“拜拜”,促使我们发现了一批、更替了一批、造就了一批,形成群星璀灿,人才济济,水涨船高的可喜局面;10年的“不争正统、的排座次”,使我们结交了多种层面的《易》学界朋友,这些新老朋友造诣知异,特色俱备,争相启箧解囊,以多种形式为《易》研事业做着奉献。10年来会内同仁们孜孜以求,不断有新的发现,创建并巩固了中华易学研究“社会普及派”的基地,找到并掌握了开启《易》学神秘殿堂、铸造新世纪《易》学辉煌的“历史之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群星璀灿”之星,并非世俗意义上的“歌星”“影星”,而是特指--希望之星。当代作家秦兆阳在《宇宙的格言》中写道:“幸福属于落日,它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希望属于星辰,它迎接新的黎明。落日并无遗憾,天空由星辰布满。星辰自由消失,朝阳喷薄而出。啊,宇宙是一本天书,上有格言一句,勤奋、闪光、谦虚。”创建10年的周易研究会是大有希望的。
        二、近四年研究的体会与收获
      《易》学研究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宏伟目标下的众人参加的一项伟大事业,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服从党和国家的总体部署和需要,找准自身的坐标,才不至于背离研究的初衷和学会的宗旨。“找准自身坐标,帮忙不添乱”,是近4年工作中最深切的一点体会;
      《易》学研究,需要钻劲,更需要悟性,这是4年来也是10年中的第二点体会。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会内同仁进步有快慢,收获有多少,变化有大小的一种原因和解释吧。每个人的内在世界中都具有外在的文化大背景所制约的、日用而不知的模糊状态,这就需要强大的悟性,生态与心态间交接点的瞬间顿悟,这就是宏伟的历史感与敏锐的时代感在其交接点上自觉统一。10年来尤其近4年,我们探索追求的就是这种古老文化与现实社会的联姻,就是使人在联合大生产时代不断克服单一生产反贪局日努难驯服。
      我们周易研究会,是经政府批准的文化学术团体,会员是志愿入会,朋友是道合联谊,《易》学研究是共同的志向和追求,自应是众志成城、团结奋进。我们要攻克的目标是深奥广博的《易》学。《易》学有史以来就是宏大的文化学术体系,自西汉未年成帝刘骜(前32年--前7年)旨疏以来,就有本枝之分、泾渭之别。俟后二千年名家代出、流派纷呈。今天我们应当用时代意识重新认识、着重开放,在其“本”上下功夫,引出有利于民族凝聚、奋发进取的实用哲理。《周易》的实用,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旧说和传统的起卦推断形式,而是要努力创新,以现代思维努力译解古《易》主涵,综合发掘心得和研究成果,提炼出新的哲学观得科学观,指导人的行为,提高生产力,为新的时代服务。切实把握创建“实用易学”这一重点,是我们4年来的第三个体会。
      第四、必须有明确如一的目标。众所周知,出租汽车空载的时候最容易出事故,就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周易》研究会从创建之日起就有目标,1992年春天《易学通讯》创刊号上即以“声明”的形式昭示于社会:“我会的宗旨是:研究《周易》、继承民族文化优秀遗产,为四化建设服务。组织力求严密纯正,1991年9月1日成立以来,从没吸收过搞封建迷信骗钱活动的人入会。若有打着本会旗号,冒充本会会员摆摊算卦、相面、看风水者,纯系招摇撞骗,属侵权行为,恳请社会各界以及会内外人士监督并举报。”刘大钧先生看过后,立时来信指出:“‘声明’都很好,对维护研的严肃性,作用很大。”以后,每期都刊登、每会必提及,真正深入人心,成为行动指南;具体实施过程中,除了年度目标即具体目标之外,学会的远景目标直指世界级学术最高奖,10年来成为学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五、研者必须耐得住寂寞且能成为“杂家”。《周易》包括天文、地理、人事,内容浩翰,博大精深,且距今年代久远,研思想因人而异,让人难见“庐山真面目”,短时间即出成果不太可能,知识单一也很难奏数。10年来,除去坚持《人民日报》报道1987年在济南召开的第四次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时提倡的“易理与象数兼顾,向多学科、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综合研究”发展方针,还因地制宜地促成其与茶文化研究、书画艺术研究、楹联制作、微机应用、中医中药、企业管理、教学科研、卫生文艺、道德修养以及各人的本职工作、生活环境,结合起来研究《周易》即克服了“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又揭示了“杂家演易”的真谛。
      第六、要科学的逻辑思维和艺术中的形象思维并重。逻辑思维对于《周易》研究来说自然是一种“看家本领”;但是,艺术中的形象思维能够触发一些创新灵感,是研究《周易》不可缺的思维方式。
      第七、必须有浓郁的创新学术和文化氛围。造就获得世界级学术奖的科学团队精神,不断发展,培养新人,有接受批评、让年轻人“放肆”讲话的度量,通俗的说法就是会内流传10年的“社会上不争正统、学会内不排座次。”
      以上可以说是近4年来第三届理事会组织学术研究的主要体会,这种“工作--体会--工作”的不断循环,使我们在学会发展阶段开发《周易》宝库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收获;
      第一、提炼出《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周易》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本哲学宝典,其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太极气一元论宇宙指导下的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思想,构成世界统一性的原理;时空观和五行物质运动论,构成朴素的唯物论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对立统一论,构成古代的辨证法思想。--这些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变”,即变化发展,其核心是“中和”之道,即事物运动所达到的最佳平衡状态。这些《易学》学精髓,渗透着中国哲学史,不但成为古代哲学的源头,而且对现代哲学仍具备重大影响。
      第二、概括出《周易》的思维特征。易学思维是《易》学的本质问题,它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与走向,以其自身的独特而巨大的优势培育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促成了璀灿的古代文明,并长期领先世界。张宏轩先生经过长期探求,概括出《易》学思维“十大特征”。他于1998年10月与刘吉鹏、姚先登以“论易学思维特征”为题,发表在《临沂师专学报》上,突出阐明了《易》学全息性、模糊性、内涵性、迁易性、谐和性等主要特征。这就将《易》所体现的思维方式系统化。
      第三、摆正了《周易》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首先,《周易》与中国古代科技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以其象数思维模式为中介的,天文借象数显示星移斗转周期;地理借助象数标志分野坐标系统;历法借助象数描阴阳变化节律;乐律借象数表征律吕损益法则。另外,数学中圆周率的发现,兵法中诸葛八卦阵,武术中的太极拳,八卦掌等,都运用了《易》学的思维方法。再是,《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结下了不解之谜。随着科学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易》学隐匿的光辉正在得到显现:一是发现古老《易》学与现代科学的许多理论相吻合,例如李政道博士认为量子力学中“测不准定理”与《易》说极为相似;卡普拉认为《易经》具有通过变化产生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现代物理学的S矩阵理论相接近;一些生物学家发现生物的64对遗传密码与64卦相符合;有的学者提出八卦与化学元素的八族之间内涵性质多处可以对应,等等。二是运用《周易》提代的方法或受到其思维方式的启发,在某领域内取得了新的发明创造,例如杨振宁博士在获得诺贝尔奖时说:他怀疑奇偶性不灭定律与他在西南联大读《周易》有关;玻尔在丹麦受勋时,特意选择了太极图案作为他的爵士徽章,说明他是受了太极图“波粒二重性”的影响才发展了量子力学。事实雄辩的说明:进一步在然科学领域进行《易》学应用的开发性研究,应成为“实用易学”的主题。
      第四、明确了《周易》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作用。《周易》作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文化之根,与儒、道、法、兵等诸子百家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都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周易》中颇有价值的治国之道及法制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不无借鉴之处。《周易》中的经济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搞好现代化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周易》中十分精辟的道德修养理论以及教育思想,文艺意识等,对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会产生一种不容忽视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促使我们去创造出更加绚丽多采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古老《周易》是未来学的奠基石。“实用易学”应用的重点是:利用发散思维“一-多”的思维优势,将《周易》的根本方法论运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求突破和创新。而要突破和创新,就必须有创造性思维,其前导是“超感思维”,它是带有感应性和超前性意识的总爆发,是通向《易》学应用的桥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教授在中国首届周易应用学术研讨会上强调指出:“《周易》是理解学、预测学与决策学,三学合一,方是真学。”人类科学的发展,基三上是为了预测未来,达到控制未来的目的。《周易》确有全方位,系统化的“彰往察来”的功能,因此,责无旁贷的成为未来学的奠基石。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当今明代,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智慧更有了用武之地。一切智慧,最重要的体现就是预知。作为预知生命,预知宇宙万事万物的周易预测,将会越来越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
      第六、大胆提出《周易》是论辩规律的。在文字简陋、语言贫乏的远古时代,人们煞费苦心地功出了洛书符号,用一个最简捷的符号形式表达了一个最完美的理气意思。担是,后来能解其中意者毕竟寥寥无几!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其中偶有不辞劳苦,勇于攀登探索的圣贤者流,才能领悟到其意而用更现肛更明确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正如伏羲的先天八卦不知隔了多少年才被文王领悟而画出了后天八卦,而后天八卦又经数千年才被我们领悟一样。伏羲之前的河图时代,人们对于天地的概念显然是认为天不动、地也不动。所谓天上动者也不过是星移斗转、日推月明,所谓地上动者也不过是风催水急,草木荣枯……因此,河图中天数五土还有十个黑点的地土与其对应。而伏羲之后的洛书时代,人们逐步认识到天地在运动这一事实,发现那个与中央五土对应的十,并非固定存在于一个位置上,其实不过是轮回圆上二个相对方位的交合点,于是洛书中除了中央的那个五土外,就不再加上十土与其对应了。这充分说明远古时代认识真理,表述真理的难度,后世之人如我们掌握本质的艰辛。流传下来的《周易》原文“上经”、“下经”以及“卦”、“爻”的称谓,所起来似乎很神秘,其实,完全可以用“上篇”、“下篇”以及“章”、“节”来替代么。成书后的《周易》是周时代的人对生命的起源、形成、兴盛、衰竭、死亡过程的分析形成的规律。《易经》64卦是一总规律,其中“上经”侧重社会、人事,“下经”侧重婚姻、家庭;每一“卦”承担总规律之中的某个交点,这卦的卦象、卦辞即是解释这个交点的全部发展规律及其性质;爻象、爻辞又是该卦发展规律的阶段性质和规律的表述。爻变在卦中,卦变在象中,象变在仪中,仪变在极中:这种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微部,顺逆归一,综合有机联系的思维方法,用于大至宇宙,小到微粒,识其外象,察其内里,“放之四海而皆难”;这种思维模式,是中华民族远祖确立的,是东方乃至世界思维模式的先锋典范!20世纪兴起的“混沌学”所揭示的“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原因以及要描述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状态,是一种演化而不是存在”规律之“象”,同《易道》完全相应。古人还拟定了为八卦输入的信息:乾坤8类,取物8类,取身8类,人伦8类,万事113类,共145类项,得64卦中任何一卦,都会提供10种以上论阴阳变化之象(每卦含 下卦1象,上卦1象,叠卦1象,二三四爻互卦1象,三四五爻互卦1象,共5象;颠卦又得5象,合计10象),昭示阴阳盛衰,供判定所疑的预见之变。这近似现代的电脑:384爻为键钮,64卦为储存器,任凭你输入储存何种消息,点键求索,卦象屏幕自会显示检索之结果,回应答案。共差别只是,电脑示是存在、卦象答案是象征。这种“象”变即“道”变的原理,用于任何事物都如此。把这种原理用于预测,就是对“事物”综合、分析、推理、判断、验证的一种认识规律、寻求规律的过程。这就是必然中存有偶然,偶然是成事的基因。预测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而成功则决定于天时、地利、人和机会的偶然性。
      第七、促进古老《周易》研究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势头,发展健康。《易学通讯》相继发表了“古老《周易》与现代企业管理”、“ISO9000标准与辨证思维”、“《周易》与金融经营管理”、“《易经》与当代企业经营管理”、“《周易》易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源头--学《易》致用,开拓通向‘太极科技’之路”;特别是在平邑县召开的“新科学、新思维、新经济座谈会”之后,开究的步伐得以加快、研究的水平得到提高,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李永恒先生B(基础)、P(金字塔)、L(大)三册管理学著作相继问世,为将《周易》请出神秘殿堂作出了努力;尤其是1998年底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L(管理)下册,引《周易》四项“圣人之道”服务于现代管理提供了范例,获得专家好评。
      第八、界定了学术研究门派的归属。由于我会学术特色的形成并逐步鲜明,使研究门派的划分才有了学术意义和事实依据。王黎先生“纵观”几千年《易》学研究史,提出将我会的《易》学研究划为“儒易学综合研究的现代派”,这里包含三个词语:“儒易学”、“综合研究”和“现代派”,应当说是较有见地而且基本符号我会研究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就我们10年来致力于为现实服务的特点,“横看”其社会效应,对应于现实存在的、习惯称谓的“学院理论派”、“民间占卜派”,我们既具备前者的理论优势(仍需加强)、又具备后者的实用优势(但不雷同),故尔应为“社会普及派”。“社会普及派”与“儒易学综合研究的现代派”,称谐有繁简之别,实质却并无矛盾。
      客观评价10年,尤其是近4年来的工作,应当说主流是好的。为了开创这种令人满意或者说基本满意的局面,不少人为之殚精竭虑,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大家已经发现我们的队伍中,消失了一些熟悉的身影、不见了一些亲切的面庞:先后有张寿民、李芬、薛密基、公丕惠、王康奇、李西志诸位先生作古,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悲怆与追思。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为《易》学研究所建树的发轫之功,以他们的人品,学品为楷模,继续负重向前走去。
      同时,应当清醒的看到:由于开拓不足造成的资金紧张和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制约了学术活动的范围、规模、档次和交流次数;酝酿多年的“齐鲁易院”至今无法付诸实施;会内刊物宣传不力、影响不大;《易学通讯汇编本》印刷费用出现的“赤字”,至今“回春乏术”。
      上述种种不足或者说缺憾,应当是即将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加以避免、也能够避免的。
      第三届理事会今天届满。四年来绝大多数理事会成员是积极向上的,本着“吃苦、吃亏、奉献”的“六字精神”,为学会建设、学术研究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第一、第二两届理事会“初创阶段”、“巩固阶段”的基础上,和全体会员一起,走过了“发展阶段”的历程,使学会的第一个10年“开辟科学研易普及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里请接受本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向携手走过10年风雨路的老朋友和相继加入行列中来的全体朋友,致以崇高的敬礼!
      市场经济大潮中,不少人注意力转移、很多宝贵的东西被冷落在复杂环中,就有这么一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集中在《易》 学旗帜下,以其无可挑剔的行动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这是世纪之交出现在世界东方的一群“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 上一篇文章: 山东省临沂市周易研究会简介

  • 下一篇文章: 周易研究会省会、市会工作简介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