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8399]

  • 电话号码预测[232749]

  • 黄大仙神签[17511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9118]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1235]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644]

  • 姓名评分程序[88750]

  • 周公解梦全书[83078]

  • 姓名数字计算法[692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705]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6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935]

  • 无为而治 【…[5557]

  • 心灵的花园[6833]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7003]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370]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770]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541]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71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902]

  •  
      热烈庆贺山师大建校60周年       
    热烈庆贺山师大建校60周年
    [ 作者:云中子    转贴自:本站    点击数:3769    文章录入:云中子

                    大众日报:一所大学的“精气神”

                                       ——写在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

        典雅俊逸,古朴厚重,坐落于济南千佛山下繁华市区的校本部动中取静,薪火相承历史的文脉;
        湖光山色,气势恢弘,位于省城西部的长清新校区现代气息浓郁,昭示着新世纪发展的蓬勃朝气。
        100年文脉深远,60年潜心发展。源于1902年山东大学堂师范馆、组建于1950年的山东师范大学,10月29日将迎来60华诞庆典。60载春华秋实,60载桃李芬芳。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这里贤达辈出,成果丰硕;这里走出 20余万毕业生,在社会各界建功立业。特别是近10 年来,师大人致力于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努力实现由师范类综合性大学向具有师范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本科生教育为主向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重的转变,由主要为基础教育服务向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转变。
        梳理师大60年发展脉络,凝注这所走过一个“ 甲子” 的大学,我们试图寻找她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源泉、动力与风韵,寻找她的“ 精气神”之所在。
       
    传承与跨越
        “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山东师大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滋养了厚重、昂扬的校园精神,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素有“全省教学名师,半数出自山师”之誉。
        10月15日傍晚时分,记者走进文化东路113号安作璋先生的寓所。安先生虽年逾八旬,满头华发,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我是1951年暑假来校,最初学校在营盘街小学那个位置,全校学生300来人,几十名教师。后来又到经五纬九路,1955年搬到现址。 2005 年长清新校区建成启用,现在全校在校生 35000多人,是10年前的3 倍!”他说,师大以师范教育为特色,把一批批学子培养成教书育人的教师、名师,同时也有不少毕业生成为学界名流、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精英。
        创建伊始,学校的校园精神就体现出“ 尊贤尚功,奋发有为” 的理念。“ 尊贤尚功”是指尊重传统,惟贤是举,崇尚德才并进,建树事功;“奋发有为”则强调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崇尚骐骥勃发,追求卓越。
        师大立德树人,大师频出。建校以来,章益、傅统先、田仲济、薛绥之、庄维石、严薇青、冯中一、秦西灿、刘祚昌、安作璋、管梅谷、王明德、留润洲、张鹤云、陈龙飞等一批学界精英都在这片热土上专心执教,潜心学术,奖掖后学,精诚奉献。他们的足迹增添了师大的学术内涵与精神魅力。
        新时期,师大学人继往开来,不输风骚。校党委书记商志晓是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校长赵彦修承担国家 973 课题、863项目,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副校长戚万学、唐波先后入选2006年度、2009年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前者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后者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义勤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朱德发、王玮、李法曾先后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世界近现代史、 德育原理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名师育才俊。近五年来,山东师大在校学生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340项、省部级奖励508项。2009年10月,在被称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的第 11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韩管助等4名学生的论文荣获特等奖。音乐学院学生李鳌,大学二年级就获得“文华奖”,2010年8月与美国旧金山歌剧院签下3年合约,成为该歌剧院第一个签约华人。
       
    特色与创新
        一所大学,不培育自己的强势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就难以持续。山东师大文理并重,结构合理,同时又特色鲜明。
        2007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原理分别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标志着学校部分学科率先进入了“国家队”。现当代文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学等学科,已在全国名列前茅;齐鲁文化研究、艺术教育与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很多课题项目填补山东省空白。山东师大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在推出《齐鲁文化通史》等大型典籍的同时,还承担山东省重大调研课题——“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为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9 月,师大与日照市签署科技文化合作框架协议,成立“莒文化研究中心”,为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再立新功。
        学校从海内外广揽英才,实行奖励津贴改革,每年投入2000余万元对人才进行业绩激励。目前,全校博士生导师达到 136人,硕士生导师7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300 余人。到2010 年底,学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将达到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将达到68个,在省属高校中位列第一。另有1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谈到学校工作,校长赵彦修指出:“作为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既要抓好教育教学,又要抓好科研创新,还要抓好学科学位点、人才队伍建设,更要履行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我省是化工大省,全省化工行业产值和利税居全国第一位,精细化学品的绿色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研制的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专利技术成果,在临沂市多家大型企业成果转化后,累计创产值18.3亿元、利税 1.8亿元;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专利技术成果,分别在德州康达化工集团和临沂金沂蒙集团等实现了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10亿多元。两项成果于2001年、2006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研究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记集体一等功。
        学校与东营市合作,在黄河三角洲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盐生植物园”,引种成功国内外盐生植物200余种,成为集盐生植物科研、开发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示范园区。目前,学校的山东省逆境植物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完成的国家863 项目“盐生植物中高效盐诱导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入选国家863计划15周年成果展。
       
    责任与担当
        如今,师大已形成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后完备的教育培养体系,拥有除军事、医学、农学之外的九大学科门类,经过 60年的努力,
        已经处在省属高校的排头兵位置。即便如此,山师人仍然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在内涵提升、质量提高上主动思考、认真谋划。
        校庆前夕,全校教职工展开讨论:面对机遇挑战,学校如何科学发展;立足岗位实际,我为学校作何贡献?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朱德发说,在全国 2300余所高校、近1100所本科院校中,学校已有排在前10位的学科,实属不易。但师大人并不满足,奋力争先,确保综合实力身处全国高校“百强”之中。
        大学何为?大学不仅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更担承着文化传承、信念塑造、精神培育、能力提升之责。走过60年,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师大人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开放办学,服务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包括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都市圈建设等发展战略。而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以及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学科结构、人才政策,更是需要超前思考,领先一步。
        大学何依?面对采访,商志晓如是说:“人想干事需要精气神,单位发展需要精气神。对一所大学来讲,精气神不仅是形象状态,还是魂魄精髓,更是前行的动力源泉。正是靠着一种精气神,在几代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还要依靠这种精气神,师大才能不断发展创新,迈出更坚实的步伐。”在他看来,师大的这种精气神,要体现在对自身的理性判断和科学定位中,体现在齐心协力、再创佳绩的追求中,体现在勤奋工作、不懈开拓的努力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东师大承先贤之志,开新锐之风,提出力争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学校发展成为能够代表山东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体现山东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同类院校中居于领先地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我们期待着!

     

         

        弦歌雅颂,盛世相约。校庆活动启动以来,各级领导、海内外校友、社会各界朋友以题词贺信、捐资捐物、设立奖学金、捐助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给予热情支持和积极回应,为学校发展助力增辉。

        根据校庆工作安排,庆祝山东师范大学建校 60 周年大会于2010年10月29日在山东会堂隆重举行。在此,我们谨代表四万名在校师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60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60年励精图治卓越追求。60年校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机遇,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新契机,开拓进取、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动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动脑筋、提振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建设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努力奋斗!

                                        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商志晓 校长 赵彦修 
                                                              2010年10月28日

           关于校园网转播校庆庆典的通知

    校园网用户:

        为方便大家观看校庆庆典直播,信息技术中心经过充分准备,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在网上收看:

    一、可通过新华网直播频道观看,链接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xhzb/index.htm

    二、可通过齐鲁网网站观看,链接地址:

    http://vod.iqilu.com/

    三、可通过大众网网站观看,链接地址:

    http://www.dzwww.com/

    四、通过我校校园视频服务器观看,链接地址:

    http://210.44.8.28:8080/info/readNewsAction?id=164

        《大众日报》对山东师大改革发展成就进行集中系列报道

        近日,《大众日报》分别以《芳菲满园谱华章》、《为有源头活水来》、《风劲扬帆正当时》、《潜润于心 担当于行》、《破题起笔凝重彩》为题对我校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学科学位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作了系列报道,对我校建校60年来尤其是10年来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山东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中国山东网、齐鲁晚报、山东商报、济南时报等媒体对我校校庆筹备、教学科研等项工作也作了重点报道。

    芳菲满园谱华章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工作侧记

        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的山东师范大学喜讯不断,该校推荐的5 个教学项目获2010年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批准立项。至此,山东师范大学已建成 22个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覆盖了面向地方高校的全部项目类型,有 62个省级“质量工程”立项项目,在同类地方本科院校中居于前列。
        “这既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肯定,也是多年来我们狠抓教学质量的必然结果。我们抓质量,起步较早,认识统一,准备充分,执行力度大,效果自然就好。如果谈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系统推进各项工作是关键。”赵彦修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
        早在 1997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山东师范大学就提出“要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该校狠抓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系统推进、强力实施。
        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学校教学正常运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该校重视专业建设的规划,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科专业水平为目标,按照既有教师教育特色,又有较强综合实力的思路进行专业规划与建设。本科专业由 2000年的 29个发展到2010 年的 69 个,涵盖9个学科门类,覆盖26个二级学科。
        努力构建精品课程体系是该校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的又一举措。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以教学改革立项为依托,以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国家、省、校、院四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构建起了教学内容科学、结构完备、特色鲜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通过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提升教学质量是该校教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1993 年该校启动实施了教学成果立项,拉开了教学改革工程的序幕,成为山东省开展教学成果立项最早的高校,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1997年启动实施的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三级立项,以教育部立项项目为龙头,以省教育厅立项项目为重点,以校级立项项目为基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进入 21 世纪以来,该校又相继实施了新世纪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构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内涵的素质教育新体系,加强了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从十余年的改革实践来看,学校把教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培育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该校9 个专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12 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4 门,省级精品课程 27 门。 2000年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7 项,获奖总数列省属高校首位。
        1996 年,山东师范大学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了院级教学状态评价工作,至今已进行了八次。实践证明,评估是强化院级教学管理,推进院级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力保障了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得到了省内外同类院校的好评。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办好现代大学,大师、大楼、大气密不可分。近年来,该校通过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校“两大战略”,实施人才引进、人才提升和安居工程“三项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动了学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提升。目前,该校博士生导师达136 人,硕士生导师 7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300人。有 1 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 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9人获山东省教学名师称号,13人分别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经过几代师大人的努力奋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尊师重教、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发奋成才,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历次全省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中,学校学士论文、硕士论文获奖数量、层次均列山东省属高校首位。在“ 挑战杯”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其它国家级奖励 9项,省级奖励 90项。在山东省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奖 26 项。7 名学生获全国三好学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
        在谈到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时,校党委书记商志晓深情地说:“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教学中心地位必须坚持,必须强化,不能动摇,不能削弱。搞好教育教学,是师范院校的本,是师范院校的根,要舍得下气力、下工夫,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创造、新的气象、新的面貌,推动山东师范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姚昌 魏学江)

    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东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工作创新发展成果丰硕

        在人民网9 月 28 日公布的“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0 名候选人名单中,山东师范大学唐波教授榜上有名,成为山东省成功入围的唯一候选人。
        山东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把提升科研水准作为兴学强校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丰硕成果。 早在 1985年,由该校教师汪德营、李师正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在复杂地质险峻山区修建成昆铁路新技术”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据统计,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A 类]获得者中,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有7 名,入选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第45位;首批30 名齐鲁文化英才中,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有6名。
        近年来,山东师范大学在强化硬件、提升内涵、推动科学研究事业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水平大学的度量尺,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只有科研水平提升了,才能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步提高。”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如是说。
        “十五”以来,该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2000 余项,其中获得 973计划、 863 计划等国家级课题200 余项。出版学术专著 1326部,发表学术论文 8000 余篇,鉴定科技成果 72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00 余项,涌现出一大批对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10年间,学校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一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 361项。 赵彦修教授完成的 863 计划高技术新概念、新构思探索项目“盐生植物中高效盐诱导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入选“国家 863计划15 周年成就展”。唐波教授主持的“磷矿粉直接法生产硫基或氯基三元复合肥新工艺”、“重要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两项成果分别于2001 年和2006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吴义勤教授的论文《难度·长度·速度·限度——关于长篇小说文体问题的思考》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成为山东省首次问鼎此项全国最高级别奖励的作品。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为适应现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山东师范大学积极营造有利于科研资源共享的发展环境,努力构筑起创新研究和共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科研创新平台体系。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的组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长足发展,有效整合了学校现有的科研资源,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彰显出鲜明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培育了新的科研增长点,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竞争力。
        科研创新,关键在人才。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教授认为,能否积聚起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端科研工作队伍,并充分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是提升科研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经过多年的积聚,学校目前已经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朝气、团结奋进的学术团队。精细化学品清洁合成研究创新团队于2009年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称号,并记集体一等功。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生产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唐波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占有多大分量,是一所高校教学水平、科研实力、学术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具体体现。科学研究水平是检验学校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对外签订文化科技合作和技术服务合同 520 多项。仅“十一五”期间,学校就与2 个地级市、 23 家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签订了科技文化全面合作协议,为学校跨地域、跨行业合作畅通了渠道,有效地推进了产学研合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东营市联合建立了千亩盐生植物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专利技术成果,已累计创出产值 21.4亿元,创利税 3.3亿元。2009年,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山东师范大学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平台。该校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是全国高校唯一一家专门研究齐鲁文化的学术机构,基地主持编写的《山东省古遗址现状调查与保护建议》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专门发文予以表彰,此外该基地还组织编写出版了《齐鲁文化通史》和《齐鲁历史文化丛书》,促进了齐鲁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挥和进一步走向世界。由学校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担纲完成的《山东地方史文库》第一辑《山东通史》一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便引起了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史学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集科学性、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工程,对于推动新时期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学校高举教师教育旗帜,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山东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五”以来,学校共承担教师教育类研究课题500余项,为全省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全省16个市30余个县区建立了40 余个重点实验基地,参与学校近400所,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60年风雨兼程铸就了山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新世纪 10 年的飞速发展实现了学校科学研究事业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性跨越。在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山东师范大学将在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彰显特色上大胆探索,锐意攻坚,继续谱写出科学研究事业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的华美篇章。(李建业 姚昌)

    风劲扬帆正当时
    ——山东师范大学学科学位点建设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学科学位点建设传来喜讯,国际商务、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旅游管理等6个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至此,该校专业学位授权点数量达到 12 个,进一步丰富了学科体系,极大改善了学位点的布局结构,为学校学科学位点建设实现基础性和应用性紧密结合,促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具有60 年办学历史的山东师范大学,在建设强校过程中,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在发展中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实力,学科学位点建设历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演变,愈益显现出发展的厚重和更加令人憧憬的希冀。
        山东师范大学校长赵彦修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的学科学位点发展,是一代代山师人自强奋进、砥砺耕耘,经过一个甲子的征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特别是1998 年以来,学校在学科学位点建设方面连续实现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五个零的突破,学校学科学位点建设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搭建了高位平台。”
        1950年建校初期,该校只有国文、教育、数理化等6 个系。改革开放后,学科学位点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发展非常迅速。早在 1981 年,该校就有6 个学科获得了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 年发展到 45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现拥有 15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1991年,该校 5个学科被确定为“八五”省级重点学科,这是学校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2000年发展到 8个省级重点学科、4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现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998年,该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植物学两个学科率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历史性突破。2001年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准建立,200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取得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目前,该校学科覆盖了除农学、医学、军事学之外的全部学科门类,学科学位点的各项指标在山东省属高校和全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戚万学教授在谈到学校学科学位点建设做法时特别强调,发挥传统优势,做强重点学科,是主要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近年来,该校注重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对传统优势学科在经费投入、梯队建设、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学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教育学原理是学校建校初期设立的两个学科,学术底蕴深厚,在全国颇有影响。学校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全力扶持学科发挥优势,突出强势,抢占制高点。2007年8月,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同年11 月,教育学原理被评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此外,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世界史、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植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加强人才建设,汇聚学科队伍,是该校学科学位点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围绕学科发展需要,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力度,各个省级重点学科都拥有了知识层次高、专业领域精、研究成果优、年龄结构好的学科团队。近年来,该校采取公开招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在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设立校内特聘教授岗位等措施,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成效明显。学校 7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中有3位是从海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中1 人被省委、 省政府聘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选。目前,全校有博士生导师136人,硕士生导师7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300 余人。同时,该校大力实施“引智” 工程,先后聘请徐至展、郭柏灵等5位院士和冯之浚、王蒙、钱中文等10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参与指导学校的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学科形成该校学科学位点建设的一大亮点。该校把学科发展与服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紧密结合,在积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前景较好的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收到双赢效果。该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加强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分析化学专业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2个项目为载体,先后建立了6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研制开发 HPCE-01高效毛细管电泳仪等40余种新产品,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专业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发展,被评为山东省“ 十一五”重点学科。建于 1999 年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在推出《齐鲁历史文化丛书》、《齐鲁文化通史》等大型典籍的同时,承担了省委确定的重大调研课题“打造文化产业品牌,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为提高我省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该中心也由此成功申报了中国哲学、历史文献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今年,该校以强势的人文社会学科为依托,与日照市人民政府签署科技文化协议,成立了“莒文化研究中心”,努力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再立新功。
        潮平风正再扬帆,更引诗情到碧霄。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表示,学校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在更高层次、 更广范围上实施学科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结构,培植优势,提升特色,推动学科学位点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于晓明 姚昌)

    潜润于心 担当于行
    ——山东师范大学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无论是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第十一届全运会,还是远在异国他乡的津巴布韦、 肯尼亚;无论是在齐鲁大地的城镇乡村,还是在祖国西部的边远山区……
        “做优秀的永远的志愿者,打造山东师范大学的靓丽名片!”山师大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铿锵有力的誓言。
        经常性志愿服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国际志愿服务融为一体的志愿服务体系,已成为山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结出的一大硕果。连续 20 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和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突出贡献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东师范大学在 60 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立德树人、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一以贯之,矢志不渝。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战略主题,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健全完善党建带动、成才服务、研究引领和队伍支撑的体系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让“学生满意”,使学生“终生受益”。该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早在20世纪 80 年代,就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设了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 20世纪 90年代,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开设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是山东省最早开设邓小平理论课的学校。作为山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单位,在全省高校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2008年 12月,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切实让学生真学、真信、真用,着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滋兰树蕙,擢秀扬芳,该校的大学文化润物无声,锻造了一代又一代师大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校本部,还是现代化气息浓郁的长清校区,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使我们在参与中长才干,在娱乐中受教育”,年轻的师大学子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该校重视并坚持文化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坚持创造活动品牌,培育文化热点,营造育人氛围。以“山东师大之春”系列活动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新世纪讲坛”为平台,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依托,以“师大学子之星”评选为载体,全力打造高水平高层次的文化校园。近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以上竞赛奖励340项、省部级奖励508项。该校女排获2009-2010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超级赛冠军、 首届亚洲大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亚军;吕晓磊两获残奥会乒乓球团体冠军;韩管助等4名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李鳌成为美国旧金山歌剧院第一个签约华人;学生编排的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女儿》在省内巡演,反响强烈……
        “他们是我们信赖的知心朋友和信服的人生导师”,这是该校学生对辅导员群体由衷的赞美。该校按照“科学化模式、专业化培养、多样化发展”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支敬业精神好、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学术素养厚的辅导员队伍。坚持做好选拔、培养、使用和晋升等环节,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本科生导师队伍等有机配合,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新格局,确保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务实高效。争做“青年学生思想进步的领航员、日常生活的服务员、事业情感的指导员、沟通各方的协调员、团结凝聚青年的组织员”,成为该校每一位辅导员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目标。目前,该校辅导员博客全面普及,网络评论员、信息员作用凸显。1名辅导员的博客被评为全国十佳博客。1名辅导员入围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50强,2名辅导员获山东高校十佳辅导员称号,8人进入山东高校百优辅导员行列。
        “不能让任何一个思想上、生活上有压力和有困难的学生掉队!”每一位学生都感到了这来自校方的融融暖意。该校着力构建大学生成才服务体系,搭建管理服务平台,实施人本化、法制化管理;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唱响勤奋学习的主旋律;搭建资助育人平台,让爱心铺满成长路;搭建心理咨询平台,让大学生阳光成长;搭建就业助推平台,真情服务学生就业创业,促进学生健康成才。近年来,涌现出了阿里巴巴高级副总裁、中国雅虎总裁王帅,优秀村官赵明洲,葡萄园里展才华的展肖华等一大批就业创业典型。1人荣获全国优秀团干部称号,6名学生获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和全国三好学生称号,3个班集体获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和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学校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被授予山东省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称号。
        “平时能看得出来,树立以身作则当表率的形象;关键时候能站得出来,树立挺身而出当先锋的形象;立足本职能把同学带动起来,树立凝聚人心、健康成长、立志成才的形象。”这是该校对学生党员的严格要求,也是全体学生党员的庄严承诺。
        该校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带动作用,在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层次,重视先进性教育,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坚持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积极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让学生党员的形象真正亮起来。目前,在校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达到85% 以上,在校生党员达到学生总数的 15% 。 学校荣获山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德育示范高校,被确定为山东首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谈到下一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向来生坚定而自信,“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整合资源、积聚要素,在进一步贴近学生、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能力与水平,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姚昌 毕研强)

    破题起笔凝重彩
    ——山东师范大学加强基本建设扫描

        花团锦簇,歌声阵阵,生机盎然的济南长清双龙山下,坐落于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的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内,到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在喜迎建校 60 华诞的日子里,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万人红歌合唱会,用简朴热烈的方式庆贺新校区启用5周年。
        新世纪以来,山东师范大学审时度势,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始终坚持以条件定发展、以发展促条件,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建设,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力推进了学校办学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回首新世纪初的山东师大,仅有校本部和北校区两个办学区。伴随学校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总面积只有 600亩的狭小办学空间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缓解办学压力,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校曾租赁外校部分校舍扩大办学,但整体办学空间仍不能满足教学科研的基本需要。“变则通,通则久。”学校领导及广大教职工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空间问题,才能实现学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 10月24 日,山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长清新校区建设开工典礼,拉开了学校“二次创业”的序幕。历经三年艰辛跋涉,曲折反复,规划建筑面积 68 万多平方米,一座山水园林相间、生态环境优美、功能设施齐全、现代气息浓郁的现代化大学校园一期工程,傲然崛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原本沉寂的荒山野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徜徉在大气而秀美的师大长清校区,错落有致的教学、科研建筑楼群,勤勉追梦的莘莘学子,潜心育人的师大学人,一桥一径一人一景,处处彰显着山东师大这座齐鲁名校的勃勃生机与活力。长清校区成功启用5年来,学校发展的后劲从根本上得到了增强。
        早在 1999年 6 月,山东师范大学就与有关单位签署回购校本部南邻 33 亩土地的协议。2001 年上半年,学校在回购的土地上建成4栋高标准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 3.2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 3200 余人,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生活用房不足的矛盾,改善和提升了校本部功能。此后,学校又在该地块建设了 2.4 万平方米的国际交流中心(山东翰林大酒店),为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学校的对外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发展离不开办学条件的保障和支撑。办好高水平现代大学,既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既要办好课堂,又要办好食堂。”谈起学校的基本建设,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商志晓教授认为:“大师、课堂,标志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科人才实力。大楼、食堂,则包括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现代装备。大学要提升质量和拓展影响,大师和大楼缺一不可、课堂与食堂同优共佳。”
        该校确立并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做到有压有保,把教学工作作为经费投入的重点,每年用于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建设的经费总额在9000万元以上。学校建成校级实习实训基地330 个,较好地满足了各专业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学需求。
        该校不断强化教学服务体系构建。年图书经费由 2000年的210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710万元;服务主导型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两个校区之间实现图书网上的通借通还。投入2000 万元进行网络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与应用系统建设,建成万兆校园网骨干网。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配置齐全,各项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搭建了平台,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10 年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由2000年的5594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1992 万元,资产总值翻了2 番。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重点载体建设,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达到 1.5亿元,先后完成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大类学科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重点学科研究实验平台建设。建成各类本科教学实验室78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实验室5 个,山东省重点建设实验室5 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 个。实验室建筑总面积达到10 万平方米。实验平台建设已经成为引进、集聚、培育优秀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教职工住房条件一直比较困难。2000年前,学校有600多户教职工住在条件简陋的筒子楼。众盼安居,刻不容缓。学校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在校外购地 300亩建设了建筑面积 26.37万平方米、拥有1383套住房的龙泉山庄师大新村教职工住宅区。新世纪以来,学校共新建和外购教职工住宅2129 套,新增住房面积 34万平方米,相当于2000 年前全部教职工住宅面积总和的 3.3倍。困扰学校多年的住房困难问题得以较好地解决,为引才、聚才、用才创造了重要条件保障,对推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师范大学从建校之初的简陋校舍中一路走来,一代代师大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创造,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建筑面积由 41 万平方米增加到 120 万平方米,新增基建规模是建校前50 年基建规模总和的 2 倍;固定资产总值由11661 万元增加到 155972 万元,总值增长了 13倍。山东师大的建设者们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着桃李芬芳的希望,用勤劳与奉献谱写了一曲校园建设发展的壮丽篇章。
        六十一甲子,由此再出发。回首这段非凡的创业历程,校长赵彦修教授感慨万千:“十年大建设、大发展,使得拓展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这一事关学校持续发展的难题终于从根本上得以破解,追求数量、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统一的这篇大文章,终于得以在更高的起点上破题起笔。”
        众志成城,奠基百年,庠序宏开,鲲鹏正举。让我们真诚祝愿山东师范大学的明天更美好!(查玉喜 史志远)


     

  • 上一篇文章: 美国将研制"百年星船" 将人类永久送出地球

  • 下一篇文章: 祝贺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