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前预言世博会在上海举办
|
热
|
|
百年前预言世博会在上海举办 |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络 点击数:3682 文章录入:云中子
] |
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在其幻想小说《新中国》中,写下了这些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句子,神奇地预言了将要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并点出地址在浦东。近日,记者专访了陆士谔的嫡孙陆贞雄,听其讲述这位神奇前辈是如何构建出百年世博奇梦的。 幻想之作竟成神奇预言 时年32岁的陆士谔写下了《新中国》,虽然全篇只有2万字,却预言到了百年之后的强盛中国及世博会的举办。全书以梦为载体,作者化身“陆云翔”,以第一人称描述了自己梦中所见:上海的租界早已收回,法庭律师皆为华人,马路异常宽广,洋房鳞次栉比。 最为神奇的是,他写道:那年“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参观,在上海滩建成了浦江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不同意见的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争论到最后,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还有“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 如今住在黄浦区的陆贞雄认为,祖父书中虽未出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字样,但他勾勒了一幅未来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并相信终能实现。《新中国》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一跤跌醒,才知是一场梦。妻子说“这是你痴心妄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而他却说“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时至今日,这一切果然成真。 百年奇梦植根现实推理 身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陆士谔何以“做”出如此恢宏的奇梦?何以预言到百年后的世博?陆贞雄认为,“祖父更多的是靠他睿智的头脑、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想象,以及对中国综合国力的准确估计,然后层层推理,最后才构想出这个百年奇梦的。” 陆士谔弟妹等亲属都是当时进步团体如同盟会、南社的成员,使其很早就接触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读物,因此他认为革命进步人士必将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 “新中国”。而且,陆士谔在当时是一个“很西洋化”的人。在陆贞雄给记者看的老照片中,有一张是陆士谔与其妻李友琴的西式婚纱结婚照。 在“梦中”,陆士谔还对世博的一些细节预言精准。如《新中国》梦中的三大工程与现实中的延安东路隧道、地铁一号线、南浦大桥等地点方位均吻合。陆贞雄分析,这与祖父的医生职业有关,“他经常要到各处出诊,对上海的地理位置非常熟悉。”所以清楚哪些地方人流量大,哪些地方最需要修建这些工程。 名医一梦成就“乌托邦” 14岁时,陆士谔从青浦珠溪镇(今朱家角)老家到上海当学徒,却因一口“家乡土话”被人歧视。3年后回到家乡师从名医唐纯斋学医。1905年,27岁的陆士谔到上海行医谋生,1925年因为医好了一名富商的疑难病而成名,被誉为沪上十大名医之一。 陆士谔爱读稗官野史,还爱写这一类小说,到上海第二年,便以“沁梅子”笔名出版了《精禽填海记》。之后,他一边行医一边大量写小说。 陆贞雄介绍,写《新中国》,缘于当时的“改良小说社”的征文。“祖父看到征文后就开始写《新上海》、《新中国》。”但当时,书出来后反响并不好,“都觉得是胡扯,说他构想的是‘乌托邦’,没有人看,有些人将书扔掉或烧掉了,所以现在存书很少。”据陆贞雄说,原先上海图书馆也仅存一本。 陆贞雄介绍,“祖父爱喝老酒”,所以《新中国》开头,就是在正月初一喝闷酒,“两斤花雕下肚就昏昏欲睡”,便开始了这一“百年奇梦”。
上海杨浦大桥:
|
|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