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简史(据资料整理)
(一)日本国起源:
日本的历史可谓是比较短暂且模糊的,有些史料依赖于中国古代的记载。 在洪积世的大部分时期内,日本与大陆相连。大约在洪积世晚期至冲积世初期,日本各地发生海进,出现日本海,先后形成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宗谷海峡。从此,日本逐渐脱离大陆。到冲积世末期,日本各地海岸线向里后退,距今约1万年前,成为今天的日本列岛。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些人不断从大陆中心向四方扩散,包括移民到日本,渐渐的把当地的倭人驱赶到北海道北方。 所以日本把当地的原住民也叫虾夷。 早期从大陆到日本的主要移民路线有两条:一是经过朝鲜半岛,二是经过琉球群岛。陈寿的《三国志》从习俗上认为日本人是百越的后裔。唐朝以后,尤其是明朝,海上交通比较便利了,非常多的中国人由于各种原因(从事商业或正治避难)移民到日本。例如郑成功他外祖父。现在大概30%的日本人有明朝时期中国移民的血统。
在公元1世纪,班固所编《汉字·地理志》写道:“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段记载概述了原始社会末期的日本部落情况。于3世纪前期,在日本西部地区,组成了一个早期的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后来,这些小国逐渐得到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方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 于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实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于公元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于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本明治神宫:
位于东京涩谷的明治神宫,建于1915年,是纪念明治天皇和皇后的别宫,二战时被焚。现在的建筑群是1958年重建的,供奉明治天皇与昭宪皇太后。整个神宫占地152.3万平方米,周围绿树环绕,宫内共有树木300多种,10万余株。
(神宫内有南、北、西3条参拜道,从南面正路进入,经过神宫桥,迎面即是巨大的大鸟屋(牌坊),是日本木造牌坊中最大的,道路两旁古树参天,百鸟争鸣。 面积为72.3万平方米的神宫内苑,西边是美丽的神宫御园,其为典型的日本式庭院,苑内有红、紫、黄、各色山樱,山桃,玫瑰,兰花,紫藤等花卉,还有流向南池的潺潺清泉,“清正三井”,池内睡莲婀娜多姿,与6月盛开的菖蒲花相映成辉。)
御园西北角是明治神宫本殿,那里有座宝物殿,存放着明治天皇的遗物。 神宫的内、外苑之间以一条樱树相夹的道路相连。外苑有50万平方米,包括两大片森林,还有圣德太子纪念馆,国立竞技场,东京都体育馆等。 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主赛场就设在这里。 每年去参拜明治神宫的人数总是日本的最高纪录,尤其是在新年伊始,有近400万人。另外,据说明治神宫的卦签也很灵。
日本人的来源
日本人是从哪里来的?诸说不一。根据中日两国学者的研究,日本化石人的故乡不是单数,而是复数,至少是从南北两方 面来到日本列岛的。那时日本还是大陆的一部分,中国人来到日本比较方便。据研究,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有可能是中国北部北京猿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经由朝鲜来到日本。 日本人是个复杂的人种,一方面有其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和中国、东南亚相似,和朝鲜也有共同性,而且在其狭小的岛国内还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过现在日本学者一致认为日本人素来是同一人种,各个时代的形质的小变异是由生活上的诸条件产生的,现代日本人的祖先是绳纹时代人。假如绳纹时代人是继承化石人以来血缘的话,那末日本人的发源地就在中国。 徐福后裔的传说: 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全国后,位高权重,而最盼望的就是长生长寿,后来听人说东海上有蓬莱仙鸟,那里有服后可以长生的灵芝草,就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东渡大海,后来秦始皇至死也没盼来徐福的消息。徐福到底去了那里呢?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碰到大风浪,全部覆没。而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史事的是司马迁,可是没有讲明徐福浮海到了何处。后人以为是台湾或琉球,也有说是美洲,但大多数认为是日本。 最初提出徐福东渡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 义楚称这一说法来自日本和尚弘顺。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明初,日本和尚空海到南京,向明太祖献诗,提到“熊野蜂前徐福祠”。清末驻日公使黎庶昌、黄遒宪等人,都参观了徐福墓,并诗文题记。 本世纪以来,中日学者对徐福浮海东渡之事进行了大量研究。马非百在《秦集史》认为徐福是有目的赴日本的,“其意初不在求仙,而实欲利用始皇求仙之私心,而借其力以自殖民于海外。”而徐松石在《日本民族的渊源》中说,战国先秦时期,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大量往日本移民,徐福率领的童男童女是其中一队,“徐福入海东行,必定真有其事。”香港卫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国考》,认为徐福就是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并认为他是颛顼之后徐驹王29世孙。台湾学者彭双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书,进一步充实卫挺生的观点。 徐福东渡应该确有其事,以前有个日本首相羽田孜就承认自己是徐福那一拨人后代,说其祖先200年前还姓秦,后来因为躲避祸乱而改姓,其祖先牌位都是秦姓,而且他每年还要多次和自称是徐福那拨人后代的人见面讨论关于对徐福的新发现(这是他做客白岩松的<<东方时空>>还是<<高端访问>>时说的。而且据说日本历史上的服部半藏就是转化人,他的家族本是中国人,姓秦,后来因为定居日本,为了跟当地合而为一,就改了个日本姓.日本<<朝日新闻>>调查说自称是徐福后代或信徒的人有3600多万人。 至今日本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如和歌山县徐福和他的传员七人墓、徐福宫,九洲岛佐贺县“徐福上陆地”纪念碑、徐福的石家、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
日本京都:
京都位于日本列岛中心的关西地区。 为盆地地形,面积约为610平方公里,人口为150万人 ,是有名的历史之城。公元794年平安京城始建于京都,历经大政奉远直至1868年迁都到东京为止的1000多年间,京都一直是日本的首都。 自建城以来,京都就作为日本的经济、文化中心,它的市民们继承了其优雅的传统。京都有数百间有名的神社、神阁和古寺名刹,拥有日本二成以上的国宝,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培育起来的古都让人感受到无穷的魅力。京都又是“中国化” 极深的城市,许多店铺的名称上仍然有汉字的痕迹。 京都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是日本人心灵的故乡。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被称为“真正的日本” 。京都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无论是艺术、佛教还是民间手工艺。游客可以通过TIC学习日本烹调技术、传统工艺(丝绸、陶瓷、造纸、庙宇行头等)、日本戏剧、茶道和插花。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庆祝活动和例行节日,富有浓郁的地方乡土风情。最为热闹的是祗园节(7月1日至29日) 和时代节(10月22日)。时代节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年代的风貌列队展现。
日本京都御苑:
京都一地,最出名的是清水、金阁、银阁三座寺庙。
金阁寺:金阁寺。金阁寺本名鹿苑寺,因寺内的金阁(舍利殿)而出名,其情况和银阁寺如出一辙。金阁没有整修,外墙全部是以金箔贴上,看上去金光闪闪,有皇家 的作风。倒影存于水中,望之,水上一金阁,水中一金阁,交相辉映。
(二)日本简史:
古代历史(12世纪以前)大约经历了: 旧石器时代 绳文时代 【约中国先秦】 弥生时代(纪元前3世纪 - 3世纪)【约两汉】 古坟时代(3世纪后半、4世纪初 - 7世纪前半、8世纪初)【约魏晋南北朝】 飞鸟时代(6世纪终末 - 710年) 【约隋唐前期】 奈良时代(710年 - 784年) 【唐代】 平安时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中世纪(12~16世纪)经历了 镰仓时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时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 室町时代(1392年 - 1573年) (战国时代) 【明,注:其间日本的征夷大将军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
近世(16~19世纪中叶)经历了: 安土桃山时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谓“织丰时代”,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时期】 江户时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近代史(19世纪后期至今)经历了: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军阀时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领导人至今】
日本京都清水寺:
清水寺始建于公元778年,山号音羽山,供奉牵手观音。其实最出名的当属清水大舞台——一座悬空的木台建 筑,在日本很罕见,一般介绍清水寺的图片都以清水大舞台为背景。参观路线很简单,进门,沿着固定的道,站在清水大舞台上——操各种语言的旅行团都有,然后 绕到大舞台对面,远看一下,很快就出来了,符合日本旅游景点的一贯的“小”的作风。清水大舞台在秋天是最美的,满眼的红叶承托起古旧的木结果的平台,远望 之,别有一番风韵。
日本奈良市:从大阪乘新干线向东行约4O多分钟,就到达一处山青水碧万木葱茏的地方,这里就是日本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奈良。
奈良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与京都和大阪成等腰三角形,奈良以鹿文明。这里自远古以来就有人类居住,它作为奈良时代的首都和佛教中心“南都”,已经有1280年的历史。从公元710--784年的74年间,这一地区曾名“平城京”,作了7代天皇的首都。那一时期,是这座城市最繁荣的时代,当时已有人口2O万。1898年奈良市设立,修筑了通往京都的铁路,并在众多古迹的基础上建造了奈良公园。195O年,奈良市被宣布为国际文化都市,自誉为“东方罗马”,成为国际旅游胜地。
从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摇篮,特别是在工艺、文学和产业方面。由于奈良得到世代天皇的庇护,佛教首先在奈良繁盛起来。公元752年东大寺大佛塑成,使佛教的影响力达到了顶点。奈良的寺院,可以说是博物馆,因为它们拥有许多自古遗留下来,可称作无价之宝的佛像以及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诸多的名胜古迹中,最著名的是唐招提寺。它是我国唐代高僧鉴真亲自指导兴建的,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走进寺的大门,里边是宽阔的白色碎石大路,路两旁是苍翠的松林,主殿是面宽7间的金堂,整座建筑呈现出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技艺和风格。寺的东北是鉴真的开山御庙,据说鉴真就安眠在这里。庙前有荷池,因鉴真生前最爱听潺潺流水,所以弟子们在墓前开塘引水建成。奈良是日本的佛教圣地,它简直是集佛像之大成处。最为有名的还有东大寺内的“毗卢遮那佛”,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铜佛像。这座“毗卢遮那佛”,于公元747年铸造,752年举行大佛开光仪式。佛像身高16.212米,脸长4.844米,眉长1.635米,耳长2.575米,颈长O.795米,大拇指长 1.636米,为铸造这尊铜佛像,共用熟铜 444,476公斤,金39.2公斤,水银22O公斤。佛像曾两度毁于战火,现在的佛像是17世纪重修的,只有铜莲座上的莲花瓣部分是8世纪的遗物。为了保存奈良这个古老文化摇篮的原格局,政府规定一切古代建筑不准拆除毁坏,并不准兴建现代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