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
离开黄帝宫,太阳西山顶,经登封、少林寺,日行千里,古都洛阳夜宿。新区观夜景,府前音乐喷泉配彩灯,古代老人,换了新容。下榻四星酒店,洗去风尘臭汗,陪老人聊天,话说当年……。
龙香两山,似阙门立城南,伊河清溪流中间,青山绿水,天成自然,风水宝地,人见人恋,古称“伊阙”。隋炀帝邙山远观曰龙门,此名至今。
龙门石窟,北魏始凿,孝文帝迁都洛阳,选宝地供佛,继云冈石窟,皇室在龙门再兴造佛。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挥金开山雕佛,佑护皇权子孙。北魏崇尚瘦为美,纹理雕刻,使用平直刀法,追求秀骨清像,坚劲质朴,脸肩瘦,胸平直。之后,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断断续续雕造。至唐朝再掀开窟雕佛热潮,高宗李治,女皇则天,更有佛缘,开窟造像,虔诚坦然。奉先寺大卢舍那佛龛,就是皇家工程,武则天捐出脂粉钱二万贯,于公元675年落城。卢舍那佛(高17.14m,头高4m,耳长1.9m),光明遍照,惠及众生,丰腴饱满,眉如新月,双目府视,含笑不露,睿智而文雅。当地百姓传言,卢舍那佛即武皇化身。唐朝崇尚胖为美,衣纹雕刻,使用圆刀法,追求自然流畅,生活气息变浓,脸肩圆厚,胸部隆起。龙门石窟,工程浩瀚,七朝四百年,遍及伊河两岸峭壁间,窟龛2345个,佛像11万尊,大小介宜,栩栩如生,佛塔70座,碑刻题记2860块。唐朝诗人白居易撰《修香山寺记》,开篇首句:“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香山寺、琵琶峰,白居易晚年慕恋,捐资重修寺院,与禅师如满,遗老胡杲等结为“香山九老”,堂上林下,吟诗评画。白居易诗曰:“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做此山僧。”香山居士,告老隐山,整理诗文归卷,饮酒观景潇闲,死后葬于琵琶峰,为纪念伟大诗人,名曰白园。
香山寺,小而名远。则天女皇、乾隆大帝留有典故,蒋介石亦有故事,流传民间。武则天寺中石楼坐朝,游兴起,钦点群臣,“香山赋诗夺锦袍”。东方虬吟诗受赞,宋之问七言评好,武则天主持公道,宋之问夺得锦袍。诗坛佳话,君臣乐逍遥。
盛世有铭记,君贤百姓传。为人多行善,乞丐也升天。
※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九位老人在香山寺聚会,吟诗品茶,议论时政,称为“香山九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