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 中国还都沂蒙  主…[5413]

  •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58]

  • 电话号码预测[232466]

  • 黄大仙神签[17480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512]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819]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76]

  • 姓名评分程序[88430]

  • 周公解梦全书[82705]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30]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216]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95]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71]

  • 无为而治 【…[5311]

  • 心灵的花园[6455]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704]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32]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76]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98]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92]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66]

  •  
      中国迁都沂蒙再次震惊世界!       
    中国迁都沂蒙再次震惊世界!
    [ 作者:中心居士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2641    文章录入:中心居士

     

    中国迁都沂蒙再次震惊世界

    还都沂蒙 世界大同

     内  容  提  要

    1.国都与国运密切相关。
    2.结构决定功能。国都在国家的位置,如心脏在人体的位置,也是一种结构。如果这种结构不合理,会严重制约国家整体发展。
    3.地球自西向东运行,太阳自东向西依次照亮地球。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自东向西循环演进的规律。中国的本来意义就是世界“中心之国”,历经千万年的变化,世界文明的中心正在向古老的中国回归。
    4.二战以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新都,还有10余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国都代表中心,这种世界性的迁都潮,表明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中心变革。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的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中美地理位置正相对,中国白昼,美国黑夜。近现代美国崛起的历史,恰恰是中国衰败的历史。当代中美的升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当认清自己的天赋使命,把握时势,以未来世界龙头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果断、勇猛、迅速地推进政治改革,释放十三亿中华儿女蕴藏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导新的世界!
    5.任何一地的地气,都有一个盛衰周期。北京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已历七百余年,地气衰微,环境恶化,已成“乏地”,伤心、伤主、伤国,国运上升,而国都却处于“乏地”,好比一个本来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青年,却长着一颗畸形衰病的心脏,严重制约其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早已成为我国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迁都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6.中国国都大致遵循东—西—南—北的变迁规律,对应中华文明的 春—夏—秋—冬。现在,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中华文明的春天再一次到来,中国国都到了回归东方的时候!
    7.中国历史上已经先后出现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依据五方、五行、五京对应理论,中国已经到了出现“中京”的时候!古今中外许多先知先觉纷纷预言,中国国都,世界的中心,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回到东方,回到沂蒙山。来自道家高人的预言:从2002年马年开始,经过下一个马年2014年,到后一个马年2026年,中国国都就会回到大沂蒙。
    8.沂蒙山是中国的“中地”、“生地”,东方的最高代表,中国最古老的图像文字,中国最伟大的易学原始八卦,都在这里诞生,沂蒙山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沂蒙山不仅具备建都的一切条件,而且是最优越的条件。
    9.
    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是世界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宇宙大统一理论家,是名副其实的宇宙大师。他自1984年以来,成功创立以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说总体大统一论,这标志着人类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归东方、回归中国、回归极为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
    10.以沂蒙山区的临沂市为主体,合并黄海之滨的日照市及沂沭河下游的连云港市北部,构建完整统一的大沂蒙。将大沂蒙确立为中国中心直辖市。
    11.在沂水、临沂、日照三城之间,构建“中京”(也可称作“元京”“中都”)。这里大山、大河、大海、大平原连为一体,巧妙布局,风水佳绝。背负古老的泰沂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气势格局盖世无双,是天设地造的国都圣地!中国国都哪里去?沂蒙山区好地方!
    12.中华千秋盛举,还都圣地沂蒙。还都沂蒙,世界大同!

        国都与国运密切相关。

        当代中国的迁都之议,与改革开放同步运行。早在1980年初,汪平先生就上书,提出北京应当迁都的问题。1986年,学术界的迁都之论经《文摘报》报道,震惊全国。2000年春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引发了新一轮迁都潮。2000年2月,《经济参考》整版报道方可先生关于北京迁都的观点。大型政经刊物《南风窗》刊发汤爱民先生《北京累了,迁都吧!》的大论。以迁都为主线的科幻小说《北京战争》,推波助澜。网上的迁都之论红红火火,各家各派的迁都方案纷纷登场,中央电视台就迁都问题所作的专家论坛,使迁都话题步步升级。朱镕基总理在河北考察时也说,如果风沙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就只能考虑迁都了。
        北京确实累了,早该休息了。但奥运圣火还没有燃烧,北京还要集中全部的力量作最后的一搏,为千年古都划上一个辉煌圆满的句号。
        关于北京已经不适合做首都,最佳方案是另立新都的论证,我们引证汤爱民先生《北京累了,迁都吧!》一文的资料: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超常规发展,这一趋势有日益恶化的危险。城市功能的过份集中,带来了普遍的生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远远未发挥出来,甚至不断遭到破坏。
      水!水!
      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2000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字会分别达到9.9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密云水库来水量日趋减少,今年8月份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常年的一半,存水估计只能够用一年。明年如遇旱年,北京将难逃“水荒”之苦。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个专门小组,长期研究水资源供应与城市人口容量的关系后得出结论:2005年,北京可支撑的人口容量为1277.7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6.01万人,外来人口121.76万人。这一结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但实际北京总人口在1997年即突破1500万大关,其中常住总人口1210万人,外来人口35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从水资源供应的角度看,北京的人口已超负荷300万人,而这一数字仍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北京的生态环境压力则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大量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后,形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区,最严重的东部地区过去40年已下沉了700多毫米。专家们指出,地面大面积下沉最终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导致地基不稳,墙壁开裂,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京、津地区缺水的“灵丹妙药”。但以最多人赞同的中线工程为例,它的投资达1000多亿,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工程实施后,被引水的汉江中下游流域将严重缺水,三峡水库的发电和用水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豫、鲁、冀、晋都是缺水大省,这流经家门口的几百亿立方水将成众矢之的,如何分配将大有争议,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大有疑问。
      
    不堪重负的北京
      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况最严重的一名。
      荒漠化的威胁也直逼京城,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今年春季,北京连遭沙尘暴袭击,其情其景至今令人心悸。
      北京的“人口爆炸”更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上海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主要城区的人口已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北京何以有这么大吸引力?从根本上看,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全国经济管理中心地位是人口剧增的最大的“磁力”。政府花巨资建设的14个卫星城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慢,这说明北京城区功能聚集已十分严重。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使得北京城区人口密度比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要高得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后果之一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已离不开外省支援。
      最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是对古都的“建设性破坏”,这是北京的“内伤”,一般人不容易感觉到。1911年,北京大约只有相当于现在二环路内的面积,人口76万,现在城区人口扩张到700多万,大量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被“克隆”在古都的中心区。而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噬,仅最近的10年间,北京的胡同就由6000多条锐减到2000多条。
      最近,北京享有盛名的赵家大院在一片反对声中还是被拆掉了,理由是修路。从景山上向南望去,一大片现代化饭店参差不齐地冒出,尽管其中个体设计不乏独到之处,却对故宫和古城核心区域和谐巍伟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一些设计师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透露了秘密:“北京的写字楼租金是世界上最贵的几个城市之一,如按规划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提高建筑层数或容积率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又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修改规划条件。”长此下去,北京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何以自存?
      
    高昂的定都成本
      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的边缘,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事实上还有全国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科研等中心的职能。以中国之大,由一城而兼此数中心之职,对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来说,确实不堪重负!这种功能设计使得城市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城市的有限空间受到多种功能的挤压,脆弱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无法承受,一言以蔽之,高昂的建都成本已到了国力和北京市自身难以支撑的时候了。
      在古代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东南地区供给天下财富大半,如果都城离此太远,则定都的成本过高,必将影响国力的增强和政权的巩固。对此,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曾指出: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在这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更是以历史学家深邃的笔触写到:北京“这一宏伟都市远离它的经济源泉,维持这一中心所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明代灭亡和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消耗着政府的收入和人民的财富”。输送漕粮的南北大运河成了明清两代朝廷的生命线,因此在遭受旱灾时,宁可让运河沿岸地区颗粒无收,只要漕粮未过,运河不得用于灌溉;每逢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为了确保运河畅通,往往宁可暂不堵口。
      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条件已从根本上消解了大规模物资运输方面的诸多不便,但我们仍不能不考虑定都成本问题,也就是一个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积极主动地调整原有首都的功能,或者乾脆重起炉灶再建新都,将能够有力地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卸掉妨碍社会进步的重重包袱,首都本身也能够及时摆脱过份的功能叠加而获得“新生”。
      
    北京的4种选择
      1986年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开发西部的热潮中,也有人提出迁都西安,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型。在新的世纪,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应早做筹划。目前,有4种设想可供北京选择: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这种设想认为北京的首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心脏”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城建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又集中了大量中央级的机构、人才,是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的城市。至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妨采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卫星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变部份土地使用功能等办法加以解决。这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目前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分功能,在中心区和周围地区的分中心区之间起桥梁作用,可以较快见到成效。总规模以80-100万人口为宜,地点可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
      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荷兰、南非等。两个首都的职能分开既能避免城市的过度膨胀,也能使政治中心免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从而保持政治的某种独立性。具体策略上,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东西和南北巨大的不平衡问题。
      四是“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一是为北京“减压”,让这座古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二是改变目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树立21世纪中国的新形象。
        第一种设想更多注重了北京的现有优势,没有充分估计到北京在新世纪长时间内面临的人口、资源危机。仅从人口控制上看,北京的户籍控制可谓极其严格,但从1980年以来还是净增了300万人口(还不包括数目更大的流动人口)。到时仅水危机就可能令北京无法承受。而在北京的强大拉力作用下,建“副都”难以达到预想效果。今天北京周围众多卫星城就未充分发挥“卫星”作用,且缺水难题还是解决不了。“双都”制也只是在中国现有的城市系统内打转转。不能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和民族的发展大方向上,何况现在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难念的经。现在是考虑“迁都”之路的时候了。

        除上文的论据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些因素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

        北京已成“乏地”,伤主、妨国
        宇宙的法则是整体规定部分。地球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发展演化。自然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宏观整体规定、制约的地球文明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本质上遵循相同的规律,只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自然规律更高级、更复杂而已。
        任何一地的地气,都有一个盛衰周期。依据全息科学原理,人体有经络穴位,地球也有经络穴位。大地之元气,如人体之元气,按其固有规律在全身周流不息。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此起彼伏、循环演进的规律。中国作为世界的最高级全息元,同样遵循这一原理。
        北京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已历七百余年,地气衰微,环境恶化,已成“乏地”,早已不适合继续做首都。自元朝定都到清初的“康乾盛世”,是北京的兴盛期。自清中期开始,日趋衰微,从宏观上看,从与西方的对比来看,中国从此在世界上越来越落伍了。
        国都为国家之“中心”,“中心”立于“乏地”,生机何来?且看近现代历史。清朝后期,不仅整个国家在世界大家庭中越来越落伍,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就连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频频夭亡,丧失生育能力。北洋军阀政府只存在了17年,从袁世凯到张作霖,无疑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段。
        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运的开始上升,但定都北京以来五十多年的历程,时有曲折、波澜、错乱。历任国家主要领导,政治生涯也多有波折,坎坎坷坷,几无例外。
        北京作都城,早已呈“伤主”之象。这决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能力、命运问题,实是有客观的、强大的自然能量在起作用。结构决定功能,国都在国家的位置,也是一种结构。如果这种结构不合理,就会出问题,对国家不利,对国家领导人更不利。国之都,如人之心。心不在“中心”位置,属生理畸形,必呈病态。试看危害极大的各种腐败,绝大多数不都是发生在各级各类“心脏”吗?现在的问题就是,国运上升,而国都却处于“乏地”,好比一个本来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青年却长了一颗病态的心脏,严重制约其发展。根据全息科学原理,各个层次上的“中心”,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下至一家之主,皆为全息同类项,与国家的“中心”(首都)全息度高。国家“中心”出问题,各级“中心”皆依其全息度而有不同程度的感应。国家领导人是“中心”的“中心”,与国都的全息度最高,所以反应也最灵敏。国都不正,受害者主要是官。官是直接受害者,民只是间接受害者。官职越高,受害越重。国都立于地气生旺之地,国家、国主同昌盛。
        北京作为首都,早已成为我国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国文明中心向东方回归
        我们认为,中国国都大致遵循东—西—南—北的演化规律。早期文明的源头、中心在东方,在沂蒙山、泰沂山,夏商开始西迁鲁西、安阳一带。周代至隋唐,都城西移西安、洛阳一带。五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文明中心也随之南移,江浙一带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南宋定都杭州,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典型反映。在此前后,南京也多次作为都城,充当中心角色。元明清定都北京,主要是政治中心,经济上依赖南方。文化中心虽然在北京,但北方文化并不比南方发达。
        中国国都东—西—南—北的变迁规律,恰好对应中华文明的春—夏—秋—冬。六千多年来中国气候的变化规律,与国都的迁移、文明的更迭正相吻合。现在,中华文明的春天再一次到来,中国国都到了回归东方的时候!
        中华文明春天的到来,在自然界是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为标志,在社会是 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上升为标志,两者完全一致,全息同步。因为春天气温回升,东方对应春天,中国在世界东方,因此说,中华文明的春天再次到来。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地气旺于东方。因此,国都应当及时跟进,向东方迁都,以顺应天地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天地人三才的全息和谐程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层次、各种要素的潜能,达到最优化整体发展目标。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已经先后出现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依据五方、五行、五京对应理论,中国已经到了出现“中京”的时候!古今中外许多先知先觉纷纷预言,中国国都,世界的中心,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回到东方。明清以来,民间就流传着“齐鲁之地撒金丹”、“千佛万祖下齐鲁“等奇异说法。来自道家高人的预言:从2002年马年开始,经过下一个马年2014年,到后一个马年2026年,中国国都就会回到东方,回到沂蒙。
      

         沂蒙山,中国的中地、生地
        《北京累了,迁都吧!》一文,是近年关于迁都问题的一篇力作。其关于北京已经不适宜再作首都、最佳方案是另建新都、实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转移等观点,我们都极为赞同。但该文将未来新都选择在湖北“襄荆宜三角地带”,我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点错了地方。诚然,此三角地带地处中国南北和东西相交汇的地理中心,正据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之要冲。而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工农业基础雄厚,资源供应充足,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该区域远离海洋,远离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人心理上生疏,难以认同。这里发挥地域优势,建设中西部的中心大都市——“江都”,带动中西部发展,前景应该不在西安之下。
        既然中国文明中心向东方回归,就应当在东方寻觅佳地。中国现有大城市中,沈阳、武汉、广州、重庆、成都、昆明、兰州、开封、杭州等,无论从地域上、历史文明上、国民心理上,都不适合做新都。历史上中国强盛的周、汉、唐,都定都在西安与洛阳。尤其是西安,中国最强盛的时代,都定都这里,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西安作为古代都城极佳,而作为未来中国的国都已经不合适。时代变迁,人口剧增,交通频繁,现代大都市的容量是古代的几十倍,西安已经承载不下。仅严重缺水一项都难以解决,遑论其他。八百里秦川不是没有发展空间,但宏观上看,周边山川形成一个狭长的口袋,给人以封闭之感。这在依险固国的时代,确是最佳选择,但在开放时代,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远离海洋,只能形成一种典型的大陆性文明。选择西安、成都、洛阳、兰州、武汉也好,选择“襄荆宜三角地带”也好,都是过于侧重了地理位置。实际上,国都最重要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社会整体文明中心,而不必是地理中心。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大国,首都都不在国家的地理中心。南京曾是十代都城,但都城时间多不长,国势不强,而且屡现杀机。后期定都的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只维持了十几年、几十年,而且每次都以杀伐告终。上海雄据长江尽头,携万里长江之势,地域平展开阔,交通便利,人才密集,经济发达,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上海沿海地带的地质历史不足千年,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大山以构势,缺少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地质松软,地势低平,难以防御千年不遇的海水浸灌。经济的特点是流通,水流通力最强,水旺则经济发达。上海处大江大海交汇处,最容易形成经济中心。因此,上海的历史定位,只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而不可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
        中国当代的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正越来越清晰地将中华文明的原点,聚焦在东方,锁定在泰沂山,尤其以沂蒙山为核心。
        2003年第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山东——中国的缩影》专刊。山东位居中国的东部中心,山东的地质最古老,山东的脊背最坚实,山东的历史最悠久,山东的文明最辉煌。山东是中国的全息缩影,山东是中国的最高级全息元。山东地图就像一只神龟,龟以神灵、长寿、负重著称,这正是山东文明的特色。
        古地理学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继距今5000年前后的海退之后,中全新世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开始海退。这个时期,正是三皇五帝时代。山东地形是中部高,四周低。当时雨水大,海侵重,泰沂山周围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定九州,州的本义为水中的陆地。泰沂山地势高,被水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陆地,是为九州。限于当时的人口与生产力,大禹治水不可能治理今天中国范围内的诸多大江大河,只是疏通、治理了今山东中部泰沂山一带的沂、沭、汶、泗等江河而已。专家早有考证,大禹治水的江、河、淮等,均非今之长江、黄河、淮河。沭河的一大支流古称珠江,另一支流称作洛河,潍河上游至今仍称作淮河。各种版本的九州,有一个共同点是,最西为兖州,即今山东西部的兖州,古今未变。古冀州,为九州之中央,在今山东新泰。九州地名,最初全在今泰沂山一带,之后随着人口的迁徙、扩张,地名也随之外扩。
        泰山周围的远古文明,不如沂蒙山更古老、发达。著名的大汶口文化虽然是以泰安大汶口命名,但其文明发达中心却是沂蒙山东南部的沂沭河中上游。
        沂蒙山,地灵人杰,古老而又神奇。从地质、地理学的角度看,沂蒙山已有近三十亿年的古老历史,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大山。沂蒙山的北主峰沂山,就是远古时期的泰山,后称东泰山、东镇。沂蒙山的南主峰蒙山,古称东山,东蒙。沂山、蒙山,皆为东方之山,是东方的自然代表。
        沂蒙山是中国的“中地”。沂蒙山位居中国东部的南北中点,北到黑龙江省最北的漠河,南到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这里恰恰是中点。
    沂蒙山北到北京、南到上海、西到洛阳是等距的,到天津、南京、开封也是等距的。沂蒙山,不仅是中国东部南北距离的中心点,更是京津、沪宁、洛阳与开封三大古今社会文明区域的交会点。沂蒙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中心。
        沂蒙山既是中国的“中地”,也是中国的“生地”。东方对应春天,春天主生长。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沂蒙山又是中国的东方中心点,因此成为东方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中华文化为龙凤文化,而沂蒙山正是龙凤图腾的原生地。沂蒙山是中华文明的原点,也是世界文明的生长地。按后天八卦,东方为震位。易曰:“帝出乎震”。东方为天主神所占地,其文化为本原文化,以整体性、根本性、原生性为主要特征。
        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看,沂源猿人距今四、五十万年,沂水诸葛猿人遗址距今二、三十万年。距今3-1万年的细石器文化,遍布沂、沭河流域。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后李文化,一脉相承。迄今为止,沂蒙山是全国唯一具有连续原始文化谱系的地区。
        王国维、章太炎、郭沫若、吕思勉、杨向奎、蒙文通、王献唐等前辈国学大师,均论断中华文明起源于东方。近几十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以景以恩、温玉春、孙玮、何幼琦、张学海、逄振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纷纷考论三皇五帝均来自东夷,其中心就是沂蒙山!
    远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可能都是沂蒙山人,沂山之巅古有三古冢,传为三皇墓。有巢氏在此构木为巢,伏羲氏在这里悟创八卦。神农氏沂山采药,黄帝登封沂山,尧帝筑城于日照海滨,大禹治水疏通沂、沭河。文明中心西移后,这里依然人文鼎盛,英杰倍出。姜子牙助周开拓八百年基业,道冠天地人三界;诸葛亮辅刘备天下三分,成为历代贤相的典范与智慧的化身。宗圣曾参,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文心雕龙》、《玉台新咏》、《颜氏家训》,辉耀古今。郯子、仲由、樊崇、王祥、王导、羊祜、鲍照、何承天、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群星闪烁。在中国古代诞生杰出人才最多的五十一座城市中,山东有三座,一座是济南,另外两座是沂蒙山的郯城和临沂。沂蒙神山亘古秀,沂沭圣水万代灵。
        现代史上,王烬美为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原政治局常委宋平,也是蒙山沂水养育的著名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将以原中央红军为主体改编的115师师部及其主力开赴沂蒙山,开辟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武装几乎全部开赴东北,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奠定解放战争的第一块基石。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驰名中外。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至抗美援朝,沂蒙人民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卓越功勋。沂蒙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批革命志士,沂蒙母亲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国不朽的丰碑!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驰骋沙场。改革开放以来,沂蒙山又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沂蒙山莒县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原始陶文,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图像文字,汉字的前身。其中被称作“日月山”的特殊陶文,深蕴“易”理,不仅被李政道、周光召主持的“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作为会徽,作为王羲之国际书法研讨会会徽,而且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被作为中华远古文明的图腾,凝铸到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和钟”上!
        驰名世界的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宇宙统一优化大师、宇宙大统一科技专家、宇宙大师、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在沂蒙山区创立以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大统一论,标志着人类科学文明中心,本质上已经回归东方,回归中国,回归沂蒙。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同步的,一个要素演化到某一阶段、层次,其相关要素也会演化到与之相应的阶段、层次上。科学中心的回归,与政治中心的回归、经济中心的回归、文化中心的回归,是全息一体化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的大突破,必然带来社会整体的飞跃。科学中心的回归,意味着政治中心的回归,经济中心的回归,文化中心的回归,整个人类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本质上,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已经回归古老、伟大、神奇的大沂蒙!


        构建大沂蒙,建设“中都”城
        将地理上原属于沂蒙山的沂源县划回临沂市,将沂蒙山北主峰的沂山划归临沂,将黄海之滨的日照市,沂沭河下游的连云港市(北部),与临沂市三市合并,构建完整统一的大沂蒙。将大沂蒙定为中国中心直辖市。
        将连云港划到大沂蒙直辖市,将使该市拥有日照、连云港两个亚欧大陆桥头堡,两条东西铁路干线强有力地拉动中西部地区。
        水资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都水源充足,无需担忧。第一,这里万山环护,地下水非常充足;第二,地表有沂河、沭河两大河流贯穿南北;第三,有跋山、岸堤、青峰岭、沙沟等几十座大中小型水库;第四,北依黄河,南临淮河,东面黄海,西近大运河,外围水资源充足,引水便捷;第五,新都建设山水生态城市,不发展大工业,主要是生活用水,现有水资源供3000万人生活用水没问题;第六,特大干旱之后,中国将进入长周期的多雨时代,水量丰沛;第七,东临黄海,随着科技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越来越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淡化一吨海水的成本已经降到1元左右,而北京居民用水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吨4—5元。
        地震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这里地处沂沭大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地带。但是,这里地震多为四级以下的小震、微震,不造成危害。现代建筑大多可抗6-7级地震。清朝康熙七年(1668),这里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而这样的特大破坏性地震周期是3500年左右,这次地震距今只有300多年,也就是说,至少3000年内这里不会再发生特大型破坏性地震。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总体大统一论的诞生,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大程度上调控地震的方法和技术,就像控制核反应一样,变害为利。依据部分与整体全息的原理,就像在人的耳朵针灸可以调治整体的疾病一样,找出地球作用于地震的重要穴部位,实施相应的影响,就可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地震,消化地震。正是因为康熙七年这次空前强烈的大地震,才释放出地层深处的强大信息与能量,使沂蒙山成为中国与世界的生旺之地。可以说,这次大地震为我们今天还都沂蒙,奠定了地质、能量基础。自然的法则是阴阳平衡,大破坏必定带来大生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都沂蒙是天心天意,是自然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必然。既然老天把首都选定在了沂蒙山,又怎么会制造大地震马上把她毁掉哪?
        战争的因素毋需考虑。一方面,现代战争几乎不受地域限制,你就是把首都建在珠穆朗玛峰,建在南极洲、北冰洋,也照样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人类文明即将进入世界大同、长久和平的新纪元,和谐友爱共同发展将取代暴力、冲突与战争。古今中外的众多著名预言都预言:2012年后,人类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和平统一新时代!
        受时代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是大陆文明,难以形成发达的海洋文明。现时代,人类正向海洋进军,辽阔的海洋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建都沂蒙,正可面向太平洋,以博大的胸怀,向海洋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中华文明的发展空间。
        沂蒙山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都城,中国古都学会1998年曾在此召开大会,研究古都历史文明。沂蒙文明在上古兴旺发达,为中国乃至世界之中心。在休养生息四千多年后,正焕发出无限生机。立都生旺之地,国家才会兴旺昌盛。
        沂蒙山的地层古老、深厚、坚实,足以负载世界上历史文明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大国之都。也正因为沂蒙山地质极为古老,岩层深厚,对自然之元气的吸附、凝聚力最强,使之难以迁移,因此,立都沂蒙山的历史必定最长久,正可谓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又因地处沂沭河深层大断裂带上,频发的微震,源源不断地向地面输送地球深处的能量,使沂蒙山永葆生机与活力。
        “沂蒙山区好地方”,八百里沂蒙,处处风光无限,生机无限。沂山为远古时期的泰山,是古人心目中天地之中心,倍极崇拜。因为沂蒙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以上古七十二帝登封泰山,大多是登封今沂山。脐为天地生命之根,齐为脐的古字,以沂山为中心的齐地,就是古人心目中的脐地。今沂山附近仍有天脐湾、天脐渊等地理地名。大约春秋中后期,岱岳始称泰山,汉以后沂山称东泰。沂山为全国五镇之首,所谓东镇沂山,东方之主。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为沂、沭、汶、弥四河发源地,国家森林公园。登临极顶,极目远眺,但见万山朝拱,茫茫若波,林海卷翠,彩云流飞,千古风云收眼底,万里河山入胸怀。蒙山群峰巍峨,重峦叠嶂,逶迤连绵,雄伟壮丽。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美,雁荡之奇绝”,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自2001年“五一”长假,游客人数连连超越泰山,是全国著名的“天然氧吧”,旅游、休闲、养生宝地。五莲山层峦叠嶂,山势峭拔,奇石巧岩,千姿百态。苏轼盛赞“奇秀不减雁荡”,实为齐鲁第一仙山。马鬐山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清泉喷涌,气腾雾涌,巍峨雄壮,气势恢宏,有比三个西湖大的天湖碧波环绕,山色融于湖光,潋滟灵蒙,宛如仙源幻景,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奇山秀水,沂蒙锦绣山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绚丽的奇葩。日照海滨山水风情不亚青岛、大连。七十二崮形姿特异,风采卓越。沂源、沂水的溶洞群,莒南卧佛、费县石林,莒县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穆陵关齐长城,临沂银雀山、金雀山汉墓、沂南汉画像石墓、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陈列馆……沂蒙山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国内外宾客到沂蒙,有充足的旅游观光胜地。外围泰山、曲阜、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徐州近在咫尺。因地处我国东部中心,从这里到京津、宁沪杭、西安和洛阳三大古文明区,都极为便利。
        都城周边皆青山绿水,不仅为都城提供广阔的扩展空间,而且秀美清雅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人们向周边发展,自然形成众多卫星城,不会造成都城中心的“高压”。
        东营市新近发现的世界级大气田,正可为都城提供充足而近便的管道煤气。其它煤、电、油等能源供应,也毫无问题。蔬菜供应有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市场,百货批发有全国第三位的临沂批发城。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可满足都城各方面生活需要。
        东有胶新铁路,西有京沪铁路,南有兖石铁路,北有胶济铁路,中有纵观南北的青州至临沂铁路。京沪高速与日东高速在这里丁字交叉,同三高速联通东北与广州,青岛至新疆最西部红其拉甫的青红高速与天津至广东汕尾的天汕高速在这里十字交会。临沂有飞机场,公路网密集,等级高,交通条件极为优越。
        城建必需的砂、石、水泥、砖瓦等极为丰富,西有莱芜钢铁厂,北有著名的淄博建材大市场,大规模城市建设材料有保障,就地取材,快捷节省。
        因为沂蒙山是远古时期中国的中心与本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祖根所在,因此,还都沂蒙,全体国民意识深处,都是一种回家的感觉。不管其表面是否认可,潜意识里绝对认同。
        总之,沂蒙山不仅具备建都的一切条件,而且是最优越的条件。还都沂蒙,依山傍海,正应姜太公《乾坤预知歌》中所预言“四海无波八百秋”的太平盛世、世界大同。

        未来中国国都,位居中国之“中地”,不仅是中国的中心,也必将成为世界的中心。因此,新都是名副其实的“中京”(也可称作“元京”或“中都”)。八百里沂蒙,“中京”定鼎何处?
        沂蒙山,既有连绵的高山,也有宽广的平原。沂蒙山的东南部,以沂水、沂南、莒县三县县城为点,构成一个边长30公里的等边小三角,北依沂山,西依蒙山,东依五莲山、马鬐山,沂沭河贯穿其间。巧的是这里距沂山、蒙山、五莲山、马鬐山恰好也是等距的。三面环山,两河滋润,中间是开阔的大平原。这里风景优雅,四季分明,山环水抱,地灵人杰,人口众多,资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新都最理想的选择。
        以沂山主峰玉皇顶为基准,向南引垂线,确立新都中轴线。沂山地理特征是主峰独尊,群峰环拥。以沂山主峰定基准,应八方拥护、万国来朝之义。以蒙山主峰龟蒙顶向中轴线引垂线,确定都城中心。       
        以沂水、临沂、日照三城为点,又构成一个方圆百公里的大三角平原,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大山、大河、大海、大平原连为一体,巧妙布局,风水佳绝。背负古老的泰沂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气势格局盖世无双,是天设地造的国都圣地!
        以“中京”大沂蒙为龙头,以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高速路构成丁字形骨架,北携京津唐,南带宁沪杭,牵拉中西部的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兰州等中心城市,串联六大古都,辐射四面八方,以最强有力的城市构势,贯通六大古都的信息、能量,带动国家整体的腾飞!

        还都沂蒙,主导世界
        迁都沂蒙,实质上是还都沂蒙。文明中心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这是自然的法则。
        中国位于世界东方,是从地理上说的,以欧洲为中心点。而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自有其“中心”涵义。一方面,地球表面分为海陆两部分,中国东部恰好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汇点,占一个海陆之“中”。另一方面,北半球热带到寒带,这里又是中心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中心,主要是从精神文化意义上说的,是世界人文中心。
        根据宇宙同源律,世界文明必定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地球自西向东运行,太阳、月亮的光辉自东向西依次照亮地球。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自东向西依次演进的规律。国内外学术界对《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等上古经典的研究,肯定世界文明的源头在东方,在中国。
        1995年8月,中外百多位专家在济南召开“《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讨会”。专家们认为,《山海经》实为上古世界大观,它记述了上古时期整个世界的概况,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地形、地貌及各地矿藏资源、动植物、农作物、药材等。特别是所记述的一些氏族源流和变迁,可以证明人类不仅同源,而且有过共同语言。现存人类多为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的后代。对于其所记述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及科技发明,也可证明巨石文化、金字塔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玛雅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分支。这些与现代考古结合,已经证明或正在证明着无数个世界之谜。世界各国寻根热的兴起,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追本溯源到了中国,这不能不承认通过山海经的研究,可以改写世界历史的现实。为此,中国学者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国发源说”和“世界文化中华中心说”。
        世界文明的曙光,最先升起在古老的东方,之后陆续西延,经南亚、西亚、北非、希腊、罗马到西欧,再迁延到美洲。现在已经向东方回归,日本先受其惠,亚洲四小龙紧步其后,最后是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迅速复兴。世界文明的中心回归东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战以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新都,还有10余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德国统一后迁都柏林,都是主动迁都的典范。日本首都准备迁离东京,韩国也掀起了迁都潮,俄罗斯、英国民间也响起了迁都之声。国都代表中心,面对如此强劲的世界性迁都潮,我们更应当警醒:这决非偶然!这表明:世界政治、文明中心,已经开始了大迁移,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中心变革。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的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
        地球上,中国与美国恰好相对,中国白天,美国就是黑夜。受这一自然该规律的影响,中美社会文明也呈现正相对的此起彼伏,一升一降。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从此迅速崛起。当时,中国正是康 乾盛世的末期,开始由盛转衰。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却因甲午惨败、变法失败、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被列强瓜分,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伟大转折点,同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重也随着欧洲、日本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而不断降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美国经济却一直低速运行。97年、99年中国国旗从香港、澳门升起,美国国旗则从巴拿马降下。2001年9月11日,象征美国、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奇迹的世贸中心大厦轰然倒塌,而中国取得入世、申奥成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中美喜悲的强烈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昭示着新世纪的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应当认清自己的天赋使命,把握时势,以未来世界龙头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果断、勇猛、迅速地推进政治改革,释放十三亿中华儿女蕴藏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导新的世界!中国人,有资格、有气魄、有能量,高擎新世纪的帅旗!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主动迁都,通常表现了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自信,因而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壮举。远者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近者如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德国迁都柏林等,莫不以迁都为契机,秉持“与民更始”的决心,推动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提高政府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张扬民气,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得以成功实现国家战略的一系列宏伟目标。
        营建新都,可以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都城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聚古今东西方都城建设之精粹,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充分展现古老东方文明的博大神韵与时代风采,达到都城建设的整体最优化、经典性,实现古典与现代、科学与美学、继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新都应当成为伟大中华文明的永恒象征,无愧于未来世界整体文明中心的地位与形象。
        还都大沂蒙,比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举办奥运,国民更关切,时间更紧迫,效益更显著,意义更深远。国家应当将还都大沂蒙,提升到国运攸关的高度,作为新世纪、新千年国家的特大核心工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提交全国人大讨论,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前来沂蒙山考察、规划、论证,早定大计。新世纪,新形象,全面革新,迁都为本。
    远古时期定都沂蒙,沂蒙不仅为中国之 中心,也是世界之中心。定都西安,洛阳、北京等地,中国只是亚洲的中心。新世纪、新千年,要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再次成为世界中心,必须还都沂蒙!
        世界文明的中心正在向东方回归,中国文明的中心在经历了东西南北的周期后,也已开始再次回归东方。中国文明中心与世界文明中心向东方的回归是全息同步的。顺应地球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向中国东方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文明按其固有规律发展,中国注定要再次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中国国都也必将回归沂蒙!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轰轰烈烈的世界大变革已经拉开了震撼人心的序幕。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预言:2001年至2010年,将是中国与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的十年。中国为世界之中心,迁都不仅关系国运,也直接关系世运。因此,迁都宜早不宜迟,越快越好。集中力量,五年规划、论证,十年建设、搬迁。让2008年奥运会,为古老的首都北京画上一个圆满、辉煌的句号!
        新世纪,新气象,迁新都,施新政,缔造一个全新的中元国,开创中华文明的灿烂未来,谱写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
        中国国都哪里去?沂蒙山区好地方!
        中华千秋盛举,还都圣地沂蒙。
        还都沂蒙,世界大同!


     后注:还都沂蒙的思想孕育在1986年,萌发于1994年,完成于2002年。

     对中国迁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易新闻中心的“北京迁都”论坛浏览。也可搜索“北京迁都”、“中国迁都”、“迁都论坛”了解更多信息。                

       邮箱  mmm000@sina.com

  • 上一篇文章: 毛泽东故居

  • 下一篇文章: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会员sydaab于2007/1/1 23:28:35发表评论说:  观点
        未来首都就是以执行国家管理职能为任务的地点,功能上要具备纯粹性,而其自然地理环境根本没有必要去苛求,他的选址应建立在最具代表性的地方与最能唤起民族尊严感的地方,同时他还应具备一套和好的自我更新、自我补给、是未来人类可持续生存模式的试验区,所以也是以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为己任的前线,故反而应当选择自然环境不太好的地方,在这里人们通过实践探索着一条条人类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并引导着全天下人民一起奔向人类发展的新纪元。

  • 会员lilei1962于2006/8/25 10:03:26发表评论说:  迁都
        中国应该迁都

        北京作为中国之首都已有57年之久,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后,大陆处于中央政权的真空地带,如不及时宣布建国,极易引起外国的军事介入,在苏联的提醒下,中共中央提前建国。在当时百废待兴的条件下,定都北京无疑是明智之举。
    经过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国力增强,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弱点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北京已难以承载作为一个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文化中心的重负。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军事上,北京极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近代史上,外国列强为避免与中国民众消耗对抗,以兵舰绕道北上,集中武力打击中国政权心脏北京,以极少的代价迫使清政府屈服。从而使中国割地赔款,丧失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织。如果当时首都不在北京而在内地,未必会有如此惨局。外国入侵会在半路遭遇中国民众的抗击,从而消耗外国侵略者大量人力物力。外国侵略者拳拳打在七寸上,缘于北京象一颗露在体外的心脏,随时都会遭遇不测。进入21世纪,高科技的军事手段,可以在渤海海面舰艇上发射巡航导弹,直接打击首都北京。美国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就是充分例证。
        2、中央在经济上过分投资于北京,表现在大量优质企业集中在北京地区。仅通过股市分折,江西一省只有2家企业一年纯利润达到一亿元,一个是江铃、一个是江铜;而北京市一年净赚一亿元以上的企业竟达20余家。未上市的企业更不计其数。为何要将全国人民的血汗钱都投向北京这个弹丸之地呢?北京作为一国之都过分注重首都形象,北京外国游客多,为给外国人一个改革开放的好形象,将全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大量投资于北京,使北京无失业人口,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优厚,居说市民年年享受优惠黄鱼供应。为保持首都的稳定,杜绝失业闹事,将北京人的经济待遇提高,使北京市民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境界。这种几十年人为的利益倾斜,导致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不客气地讲:北京人吃肉是建立在全国人民喝粥的基础之上的。目前,北京拥有了这么多的优质企业,是到了可以断奶的时候了。将首都从北京迁出有利于平衡全国的经济利润,要建立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
        3、北京地处地震带上。环渤海地区处在地震活跃带,建国以来陆续发生过河北隆尧、宁晋和巨鹿等邢台大地震,辽宁海城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北京西面的尚义地震和今年北京南面的文安地震。如果国家将巨额投资放在地震多发区是很不明智的,对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严重威胁。
        由于大量能源的使用,地球温室效应提高,地球上雪山融化、南极和北极的冰山雪地的融解,导致海平面上升,别看只有几个厘米的上升,却打破了地壳的质量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各个地区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失衡地区要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地球进入地震火山多发时期的人为原因。北京的繁荣吸引看大量物流流向首都,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下沉,都会诱发北京在地质结构上的失衡。地震的威胁应明白无误地告诉人民和企业家。
        4、北京的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突出表现在沙尘暴上,首都的形象顿时黯然失色。工业和民用水源紧张,人口密度巨增,卫生环境恶化,污染加重,气候也异常炎热。这种环境的恶化趋势不加以制止,情况还会趋于严重。
        5、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上偏向一隅,外地进京办事要翻山越岭、车马劳顿不说,无谓地浪费大量交通差旅费,老百姓进京看病、办护照要几天几夜地长途旅行,反复来回折腾,钱又去了身体也垮了。
        仅以上几点就足以说明北京不再适合于做一个首都了,她的承载力已达到了极限,为保持北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考虑将首都迁往其它地区。
        新的首都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呢?当然应该建立在中国中部,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政府,符合国防安全、交通方便、气候环境优越。可建成政治、军事和文化旅游中心。我认为在中部可在安康、汉中、南阳、襄樊一带选址。首都迁中部,对中部崛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都未必要与经济中心混在一起,美国之华盛顿就是一例。提出这个建议,未必会立马促成,建新都要财力,但中央要有前瞻性,要量力而行、稳步实施。

                                                                           李磊2006年7月25日


                                  欢迎光临淘宝网李磊商店、易趣网李磊新奇特产品商店、电话0791-7516373QQ号:274044370


  • 会员bantem于2005/12/28 18:13:46发表评论说:  痴人说梦八卦乱论
        这人是不是狭隘的乡土感情呀。根本没有一点实际性。首都是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选定的。不是凭些歪理八卦就可以的。

  • 会员云淡风清于2005/11/27 1:02:29发表评论说:  其他迁都的文章
        论中国迁都(1)

    时间:2003-10-12 15:56:53 来源:mrsl 作者:慕容秋水  
       


         南襄盆地及汉水流域——中国建都的最佳位置

         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已经提及了关于首都南迁的内容,既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的弊端:人口和工业过多,污染严重;偏离全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过于临近北部边界和沿海,军事防御不利;水资源匮乏;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甚至还有人说北京作为清王朝都城太久,八旗官僚风气,守旧风气浓重等等。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把首都迁往另一处地方呢?关于迁都,世界各国多有先例:巴西,德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是几个典型例子 ;另外,阿根廷也计划迁都别德马,日本也在考虑同样问题。我国很多知名学者,包括原社会科学院院士钱佳燮教授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建议:武汉,徐州,郑州既为其中主要几种方案。

             但本人认为,以上选择均有所缺陷,而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阳襄樊盆地—我们可在此称之为南襄盆地—是一处建立首都的最理想位置。为什么如此呢?首都选址是个很重要、很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自然等等很多因素。

          北京的缺点前已说明,而徐州不但正处黄河故道,极易受淹,其临海的位置和平原地形亦极易受到攻击,自然最不合适;武汉地处三峡大坝下游,也有同样危险;至于郑州,如果定此为都还不如邻近的著名古都洛阳,这样更具历史意义,但其二者之共同不足,既是位置偏北,而且东面平原毫无屏障极易受攻击,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早已证明。

         在阐明定都南襄盆地的理由之前,先勾画一下这个首都的轮廓。我们可将其命名为中京,亦称汉京(广州为南京,现北京名称不变,乌鲁木齐可为西京),整个首都行政区实际包括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主要都市区,既以南襄盆地为主体的襄樊、南阳二市,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地形平坦;西部为秦巴山区及汉水谷地,包括陕南的汉中、安康、商洛三地和湖北的十堰,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总共13万平方千米,地跨鄂、豫、陕三省六地市,基本都在汉水流域,重整设立中京特区。

    下面说明一下这处首都的优越之处:

    一、  政治上有利于全国团结统一。 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位置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迁都的位置大致在国内几大民族的结合部。中国虽然汉族占了绝大多数人口,但也有些因素不利于国家的巩固统一:台湾至今未归,自马关条约签订至今108年中只有四年曾与大陆统一,离心倾向日趋增长;西藏、新疆分裂势力始终未曾停歇活动;还有,以广东为代表的各方言区普通话推广工作一直不好,甚至总以自身的“独特文化”为骄傲,虽然不能否定地方文化,但如果有外势力干涉,显然潜伏着分裂危险。汉京正处于全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两条分界线的结合点,同时也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以及北方普通话区和南方各方言区的大致分界线。以此为中心,可将全国分成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区域,包括新疆、西藏、云贵、两广、闽台等边远地区都更直接地处于中央的辐射影响之下。这样的位置能使全国各地区产生最大的向心凝聚力,从思想上就使最多数人民增强了归属感、同一感,并且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唯一比现在远离首都的是东北地区,但总体来说还是利远大于弊。

    二、 经济上有利于全国总体发展。  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经济重心南移,而政治中心却向北迁移,这似乎是个怪现象。回顾历史,除去一些小的王朝,北京正式作为首都始于金朝历经元、明、清直至现在。但最后一个汉族王朝明朝的首都起初是在应天(南京,1368—1403年间),后来朱棣(明成祖)兵变夺位才迁都顺天(北京),因为他的势力基础在那里,同时也是为了抵御蒙古入侵。而另三个少数民族王朝建都北京都是面向中原,背靠本族后方“基地”。不管那种情况,对巩固北方疆土确实起到很大作用。

    但应当说,北京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时至今日,思维却要转变一下,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已成为国家力量的最重要内容。虽然当今各国有将首都职能单一化的趋势,但首都对经济的带动促进作用决不能忽视,而且更要重视。巴西、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迁都的重要目的之一即在于此。

    建都于南襄盆地的经济意义如下:(一)由于盆地面积达3万平方千米,加之首都的吸引力作用,容纳人口可达到4000万以上,形成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产业部门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飞机、汽车、出版、印刷、电子及服务业、旅游业等,成为世界最大的高技术产业中心。这正顺应了以“硅谷”、慕尼黑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发展方向。(二)因经济核心的幅散作用,鄂、豫、川、陕、渝地区经济得到带动,可称之为京畿地带;进而向外,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恰似首都的两翼,都与首都紧密联系,都面积广大、潜力无限。相比之下,北京的经济幅散作用和潜力差得多:北面、西面是干旱的高原山地和沙漠,南面的平原也因缺水等原因一直发展迟缓。也可以反过来说,两者所依托的经济腹地不同。(三)由于首都居中,对各个方向的政治军事控制已经足够,所以在经济上可以给予充分的自由,像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可以有更大的发展,使全国各地全面发展。毕竟,百花齐放才是春。


  • 会员李克峰于2005/10/10 23:32:46发表评论说:  不能想象
        将所谓的大沂蒙建为国都,简直不能想象呀,居民文化素质之低,社会治安之混乱,工业资源之缺乏,生态环境之恶劣,地理位置之偏僻,交通之闭塞落后,尤其当代名人之奇缺,有什么说服力?几乎将山东和江苏最穷的地方定位于中都,不是异想天开,是梦呓!!!

  • 会员王家轩于2005/5/8 22:10:38发表评论说:  一己之见
        缺水啊,你能让黄河水在沂蒙山涧穿行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