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8397]

  • 电话号码预测[232749]

  • 黄大仙神签[175113]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9117]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1235]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644]

  • 姓名评分程序[88750]

  • 周公解梦全书[83078]

  • 姓名数字计算法[692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705]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6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934]

  • 无为而治 【…[5557]

  • 心灵的花园[6832]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7003]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370]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770]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541]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7174]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902]

  •  
      以人为本永放光芒       
    以人为本永放光芒
    [ 作者:卜算子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230    文章录入:卜算子

     

                          ----纪念释迦牟尼诞辰2580周年 

        导读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广袤大地上、至今影响深远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只有揭示宇宙真理和生命真谛的思想与理论,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佛教影响至今,正说明了其无与伦比的内涵。正确认识佛教,深入理解其蕴含的思想本质及理论内涵,吸收其对宇宙自然所揭示出的规律、对生命、人生的探索出的真谛,对于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向、人生前进道路,净化人的心灵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公元前565年4月8日,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境内)诞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叫乔答摩·悉达多,后来成为佛教的创始人。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是迦毗罗王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因为他是释迦族人,“牟尼”是圣杰之意,因此,“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之意。 相传,他29岁时痛感人世的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便舍弃王族生活和王位的接替,出家修道,遍访名师,探求生命的奥妙·人生的真谛。经过6年的艰辛修炼,经历7昼夜的冥思苦想,最终于农历腊月除八那天,在佛陀迦耶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得道成佛”,成为大智大慧的大觉者。当时,由于七昼夜没有吃喝,其生命奄奄一息,一位牧羊女用米粥相求助,为纪念佛陀得道成佛,这一天成为流传至今为“腊八节”。 释迦佛陀先在鹿野苑开始传教,其后四五十年间,他在中印度各地游行教化。由于他的教义以“无常和因果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焚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族等级制度,因此,受到广大下层人民的拥护,很快得到流行,获得众多教徒,都尊称他为“佛陀”,即“觉悟者”。80岁时,释迦牟尼在枸尸那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涅槃。他的弟子将他一生所说的教法记录整理,通过几次结集讨论,成为经·律·论“三藏”。 中国自汉代佛教开始传入,并与中国本土的儒学、道教相融合,成为深深扎根民族土壤、独具特色的宗教与文化,并产生了众多的流派,有净土宗、律宗、天台宗、成实宗、三论宗、俱舍宗、禅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等。而后,由中国传向东亚、东南亚各国,随着佛教传播范围的扩大,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合称“世界三大教”。

        (二) 佛教和佛学是一个大的体系,既有宏伟丰富的理论体系(如仅原理论就有“三藏”即经·律·论之说,而各宗各派又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如中国禅宗就有六祖的《坛经》),又有遍及世界各地、全国各地的丛林体系。由于几千年的流传演变,流派宗支众多,教义丰繁芜杂。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完整·一体地把握其丰富复杂得内涵,同时,要注重把握佛陀原始之教义本旨。决不该盲人摸象、断章取义,挂一漏万、不及其余,或者一叶障目、偏解斜释。决不能以后世之流派演变、教义之苛刻变异,而否定佛陀初始之心;也不该以后来特别是现世有些出家人所为,而否定佛教之原旨本义。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客观公正的基本观点,同时,应努力最大限度地恢复佛教佛学之本真实义。 如第一篇发表后,朋友跟帖表示对佛教的“以人为本”有疑义,观点是佛教提倡的是禁欲主义,灭人性,怎么会是以人为本呢?这样的话人类怎么能发展呢?这种说法有出处,不能否认,但这并非是佛陀原义,也不是全部佛教流派的的主要宗旨或根本宗旨。而仅就禁欲来说,仅仅专门针对出家人来说的,律宗尤其重视。理由很简单,既然出家出世离俗,一是出于自觉自愿,二是在寺庙中当然要有一定规矩了。这种禁欲当无可厚非,反之,既出世而淫乱,当那个还要立牌坊?这才是非议者所需要的吧?实在需要痛斥之!而对于居家修行的居士则没有过分要求,而是凭个人的自觉有度。 另外就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佛教的一种偏见就是认为,佛教崇拜迷信,唯心而论,是唯心主义的代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这一点在历史上也影响最大。确实,在佛教几千年的发展中,后世有很多崇拜迷信色彩,特别是对寺庙佛像雕塑的礼仪上,故弄玄虚,搞的神乎其神,更有的为利益所驱动,成为敛财得利的工具。这些全部不是佛教原意,而是背道而驰的。 可以说,佛教佛学本是反对一切迷信和崇拜的,之所以说其以人为本,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地位,发挥人的自主性、自觉性,追寻自性,探求本心,心即是佛,人人有自性,人人可成佛,所以,众生平等……这才是其伟大之处。

        (三) 佛家拥有无与伦比的境界。这种大境界,其实是因其博大恢宏的世界观。佛陀与中国的老子几乎是同时代的,国度不同,而思想智慧都达到了共同的高度。也因此,而产生了起码在亚洲影响深远的佛教与道家,如果加上孔子的儒学,就是常说的三教儒·释·道。在对自然宇宙的观察理解和对规律法则的探索上,佛道都达到了空古绝今的高度。道教集中体现在《道德经》以及《周易》,佛教则主要在其“三藏”经典中。 

        1.万物一体,宇宙同源。 佛家世界观,既博大恢宏又细致入微,既体现了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性、一体性,又分析到系统性、差别性、个体性、独立性、相似性、全息性。地球上的万物与地球是同根同源的,同样也是与宇宙同根同源的,即使出现有先后,但其具备的自性或遵循的规则却是一致的。 

        2.以人为本,普度众生。 说佛教或佛家“以人为本”,慈悲为怀,既追求个体的自觉觉悟、即心即佛,更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壮志与普度众生的宏愿,所以,体现出大境界,这决不是过分的推崇,而仅此,还不足以表达其胸怀品性。佛家最高的境界不仅在于提倡生命的“众生平等”,还在于提出“万物一体,同根同源”。 

        3.形式不同,自性相同。 “万物一体,众生平等”,这是从宇宙自然的整体性与一体性来考虑的。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则是从个体性、独立性及个体的完整性考虑的,那么,人当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宇宙了。万物形式有大有小,特点性质不同,但其自性不二,即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 

        4.大千世界,相对无限。 在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上,佛陀认为,宇宙无限大又无限小,称之为“大千世界”,以“三千大千世界”称其多与广。认为世界的大小是相对的,恒河一粒沙也是一大世界。 

        5.万事万物,生成衰亡 对世界万物的产生发展规律,做了深刻的探索总结。认为,没有永恒的存在实体物,世界万物最基本的规则是“成住坏空”或“生成衰亡”,即一般事物的共同规则,是在一定时空内产生、发展、变化、消亡的。 

        6.万物轮回,形式有别 万物在永恒变化着,虽然形式体现的不同,但规则是一样的。从一种形态变化为另一种样式,周而复始而轮回着生灭,只是时间的长短,表现形式的不同。 

        7.事起有因,物生因缘。 宇宙的诞生不是神制造的,没有什么焚天之事,是以因缘条件按规则而产生的,因缘因果理论,是佛家重要思想内容。 

        (四) 佛教或佛学的基本内涵及本质是什么呢?虽然佛教流行几千年,宗派无数支,佛经汗牛充栋,教义博大精深。但其基本内涵或实质可以简言之如下。 

        1.佛,即智慧,佛学就是智慧之学。 佛陀通过洞察宇宙万物,特别是对生命自身奥妙的认识,让人们了解万物真相及生命本质,通过学习、经历、体验而感受感悟,达到对自然规律的把握,明白一切道理,拥有大智大慧,使心灵超越一切矛盾对立,达到一种无拘无束、无烦无恼、自在自如的境地。 

        2.佛性即自然本性,是宇宙之道。 佛性或可以说为自然本性,是宇宙之大道,自然的法则,以马哲语为事物之规律。自然规律在宇宙天体运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中体现。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衰亡都受规律的制约,无可逃脱。所谓“佛法无边”,不是说佛陀自己的法力,而是指宇宙万物而言。万物皆有佛性,即万物都有各自的本性,都体现宇宙的基本规律或自然的法则。 

        3.人人自具佛性,即心即佛,见性成佛。 人是大自然之精灵,宇宙之骄子,最有灵性,有独特的思维,意识性最强。人作为独立的小宇宙,其生命本身不仅全部体现宇宙的规则规律,而且人有高度的自主性.意识性.自觉性,不仅能体现规律,还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并能顺应和运用规律,改造事物及环境。而自己找到自身所蕴含的宇宙大道,即发现本性,所谓的觉醒·顿悟,自觉心身合一·心道合一·心行合一,即所谓的见性成佛,拥有大智慧。 

        4.人生之所以痛苦烦恼,是因迷失本性。 佛陀从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存规律,发现了生命的奥妙,并揭示了生命真谛。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灵魂及本性,肉体是承载的形式。而人往往从基本生存意义出发,偏重于身体的方面,满足于五官六感的需求,而忽视甚至忘记了内在的心灵的本性的追寻和探究。因此,每每背道而驰。即使物质充足,感官不断满足,仍然心灵不安,痛苦难免,烦恼不断。 

        5.人之烦恼来源于自己的欲求·欲念。 当人迷失了本性,也就有了错误的追求。而由此相互影响,每况愈下,每下愈况。所以,生命应该明确自己构成,清楚自己的追求。是为肉体而需要的物质利益为主,还是以寻求本性追求自然之道。而以前者为目标,欲求欲望使得人在追求过程中也不断烦恼;而进一步的贪得无厌,不择手段,让生命更陷入灾难与深渊…… 

        6.佛家最终让人明白生命本质,获得智慧。 佛家启示人们,生命的本质在于灵魂或本性,在于自然赋予也是生命体现的规律特性与规则。要重视对内在的心灵的本性的追求,降低六感六根的欲求,减少对外在物质的欲望和追求。否则,因欲求占据要位,而让外物、外部环境、社会风气所吸引,从而迷失自己,忘记本性,所谓“六根不净”,且贪、嗔、痴,因此,缺少智慧,如同行尸走肉、甚至沦为凶神恶煞。 

        7.无中生有、虚大于实、舍相得意。 用马哲理论通俗解释,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容与形式,形式是外部的表面的形象的,而内容是内在的内涵的本质的,一切事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体现和反应内容,并为内容服务,所以,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内涵的本质的决定的方面,不要让形式的现象的表面的方面所影响。 

        所以,佛道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世界事物规律的学问,就是哲学,说是宗教,更为心灵科学。佛家从来是轻肉体而重灵魂,轻欲望重智慧,轻物质而重精神,轻现象而重道理。所以,可以说,佛道重视的是“形而上”规则规律、道理法则,是感觉上似乎“虚而空”,脱离实际,其实确实最终极的探索与境界,其所谓“不着一切相”,实际就是要抓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最“本质的”和“内涵的”也是最重要的”。 

        (待续)

  • 上一篇文章: 念佛万言,不如感悟一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