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句话怎么理解:佛经中说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谢谢! “念起即觉,觉即不随”。
感评: 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有无数的“念头”在心中闪现,无论“念头”多小、闪得多快,它都会成为我们言行、因果的起源。因此不得不重视这些念头。 第一,首先要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存在----“觉”; 第二,这些凌乱杂碎的念头出现后,要审视它的存在及去向,但是心灵一定不要跟随着它去; 第三,让其自生自灭,或以“戒定慧”消除之。 第四,对有些正常适当的念头正引之,形成清晰的意念,作为谋划事情的考虑起始点···
由此看来,无中生有,道生万物,心生万事,念生百情。“念”者今下心,当下的心思,当生近时之事情。 以此看出,心有多层。 本心:最核心之心,谓之原心本性,与宇宙本源通或与宇宙起点同,恒静不变伴随生命之相以至于永恒; 潜心:潜在之心,潜意识。 显心:表现在外易见的心。
2、“你要记住:好马不吃回头草。” 感评: 其实也大可不必死认那些老理,岂不知还有句:浪子回头金不换!破镜重圆,鸳梦重温,那才使故事有曲折性、戏曲性···其实,也不在于简单的回不回头,而在于是不是真的懂得了,学会了,认识了,成熟了?当恍然大悟,蓦然回首,又重新发现了时····也许你又回心转意了。
3、“但是总是不愿清醒,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自己在痛,自己就是在活着。” 感评: 其实,有时需要自己跳出来看看,不同的角度、层次会有不同的发现、感受。要善于打破习惯,不畏自己的框框约束、拘泥,在追求中保持平和心态,不过急、不过燥、不过贪、不过乱
4、“经历了经过了,却经常在过程中迷茫、困惑、迷失自己。” 感评: 经过困惑,一是人生的必然,二是人生的需要。因为人生在于体验、感受、感悟,困惑之时,也是在思考感悟之时。
5、“很想走出来,但是每一步都容浸了自己的情感和用心。” 感评: 凡事有缘也有份,忙忙碌碌看心态!凡是有因也有果 因果轮回在自我。记忆中多困扰,迷失是暂时的,不经过迷失,自己丢不了,也无所谓找到;迷失一会,再找到自己,那是感悟甚至彻悟。
6、“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感评: “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这句话呢有些绝对,从一无所有到有了很多是可以的,尽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无穷性和物的出产的有限性或发展的无限性,说明我们不可能会应有尽有的···只要我们所需不缺即可!知足即可!当不知足时,创新创造最好!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 感评: 想得到的东西顺其自然地得到最好,纠结着得到了会纠结着失去的···· 得与失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的,得到需要付出--此谓之应得,该得!得失均衡,再付出会再得到;反之,光想得到而不想付出的时候,也会自失--会被动失去。 对于得来说,合理的“得”应该包括:应得、该得、适时而得、适度而得。也就是说不应该得的就不该去得,不应该多得的适度得,不应该早得的要耐心等待时机再得,这就是得要有“得”的限度、数量、时间、机会。 主动付出是一种理智的失去,被动失去是一种无奈的失去,会使人烦恼的!烦恼大概也由此而来!
8、“怎样面对痛苦” 感评: 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与辉煌,经历各种痛苦也是必需的。爱因斯坦说过:“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可是也不能没有智慧,老是不能摆脱困难、苦难的处境。
苦难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一直的;老在苦难中,这说明非傻即痴!
9、网络片段与杂感
----在这潺如水的年月里,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我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整天上演着同样的片段,笑容化妆的脸:苦不代表我屈服,笑,不代表我快乐! wo 呮吥濄媞一个、傀儡。——整天上映着、同样的片段 ~~笑容化妆我的脸,哭┈゛.○o并不代表Wǒ 屈服 ☆ ミ笑┈゛.○o并不代表Wǒ 快乐☆ ミ
如此美丽的沉重、轻扬与深厚的签名,令人沉思·· 无论是男是女是美是丑,只要有这段文字,也许就能得到莫大安慰。因为,一切之相尽管千变万化、五彩纷呈,只有本质永恒永生·· 佛性本无相,网络亦幻像!如何去千着,当下在觉悟!
我觉得概括出一个事实,似乎当代社会不仅年青一代,还有几代,好多人不知不觉地陷于网络五彩纷呈的万象之中与社会万象共迷离···为此而无中生有、无是生非,纷纷扬扬、复复杂杂、交交叉叉、笑笑闹闹、哭哭啼啼·· 又哭是的思索,又笑是解脱。 在这潺如水的年月里,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 我只不过是一个傀儡,整天上演着同样的片段,笑容化妆的脸:苦不代表我屈服,笑,不代表我快乐! 美丽却沉重、轻扬而深厚,一切之相尽管千变万化、五彩纷呈,只有本质永恒永生·· 佛性本无相,网络亦幻像!如何去千着,当下在觉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