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宇宙整体为前提,重新解释物质、运动和时空
李泽健 摘要: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没有形成整体认识之前,人们对局部的关系认识必然是混乱的。只有上升到整体认识时,人们才可能理清各局部之间的关系。目前,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还都是人们在局部认识时期的产物,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人们是存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议的。只有当我们站到宇宙整体的这个高度上时,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本文以宇宙整体为前提,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哲学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 关键词: 宇宙 物质 位置 运动 静止 时间 空间 整体
一、盲人摸象与宇宙
盲人摸象是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故事。传说,有人从王宫里牵出一头大象,许多人前来围观。几个盲人也争先恐后地去摸。第一个盲人摸到象牙,就大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大象的样子了!它像根棍子。”“不对!”另一个扯到象耳朵的盲人说,“它像一把大蒲扇。”第三个盲人摸到象腿,也嚷起来:“错了!错了!它像根柱子。”“不!不!”第四个盲人摸着象身子说:“明明是一堵墙嘛!”最后一个抓到象尾巴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根绳子。”盲人们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通常,人们都是用盲人摸象来比喻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很少有人会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盲人来看待。因为人们都觉得,自己之所以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看见”事物的其他方面,而不是因为我们“看不见”这些方面。事实上,对于世界的真实面目而言,明眼人与盲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我们可以说是全盲的——是真真正正、彻头彻尾的“盲人”。世界就在眼前,而我们却永远都不能“看见”它。我们知道,人类的眼睛与耳朵、鼻子、舌头等一样都只是人体的一种感觉器官,与别的感觉器官一样,它所看到的一切也都不是外界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东西,它“看到”的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一种存在于我们大脑里面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它也只不过就相当于是盲人手里多出来的一双拐棍,它只能帮助我们探索更广的范围和更丰富的细节,却不能帮助我们“看见”世界的本来面目。实际上,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要远比盲人摸象复杂得多和艰难得多,这是一种在全盲的情况下对外界进行的一种漫无目的的摸索,这是一个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的过程:被火烧伤以后才知道那玩艺儿不能摸,被老虎咬掉屁股后才知道那玩艺儿会吃人,目睹了爆炸现场的残肢碎块后才明白炸药那玩艺儿能炸死人……。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摸象的故事,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着盲人之争,比如,哲学上的物质和意识,物理学上的光的波动说和粒子说,牛顿的绝对时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
实际上,像故事中的盲人所遇到的这类问题还是很好解决的,首先一点,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是在摸大象,当发现每个人摸到的大象都不一样时,只要他们能意识到每个人所摸到的都可能只是大象的一部分,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有两种方法可以消除他们之间的争论,一种办法是把大象整个儿摸一遍,这样他们就能消除彼此之间的争议;另一种办法是,把各种说法全部综合起来,以大象为前提,在整体的基础上对各种观点重新进行解释,这样他们也有可能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相对合理的认识:棍子有可能是大象的牙,柱子有可能是大象的腿,扇子有可能是大象的耳朵,绳子有可能是大象的尾巴……。
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要比盲人摸象更为复杂。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漫长的过程中,我们“摸”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等概念。像盲人们一样,我们也在为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而争论不休。所不同的是,盲人们摸象时,有人在旁边告诉他们是在摸大象,而现在却没有人告诉我们是在摸什么,更不会有人告诉我们摸到的是什么。虽然我们也都对每个概念进行了解释,但所有的解释却都显得是那样的牵强、那样的不合道理。我想,如果我们对每个概念的解释都是合理的话,那么人们也就自然不会再对它们存有如此大的争议了,试想一下,谁会对象牙、象耳、象腿、象尾这种说法持有异议呢?我们会不会也是像盲人那样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错误的解释,把象牙当成了棍子,把象腿当成了柱子呢?
盲人们可以通过把大象整个儿摸上一遍的方式来达成共识,但我们不可能把物质、时间、空间等等统统都摸上一遍。那么,我们现在有没有可能在某个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对这些概念进行重新解释来解决这些争议呢?盲人之争在大象这个整体上得到了合理的解决,那么物质、时间、空间、运动这些概念会不会也在某个整体上实现统一呢?
目前看来这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统一这几个概念的东西早就出现了,只是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它而已。这个东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它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宇宙。只要我们把宇宙看成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的基础上,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进行重新解释,那么所有的争议就可能全部烟消云散了。
有人可能会说:凭什么说宇宙就一定是统一我们认识的那个大象呢?我们会不会早已经摸到了宇宙之外的一些东西呢?比如,一个盲人并没有摸到大象,他只是摸到了大象旁边的一颗大树,而另一个则摸向了路边的马蜂窝……。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对于世界的真实面目而言,我们人类是全盲的,就像盲人永远无法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子一样,我们也永远不可能知道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的。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所有认识都不是世界的本来样子,它只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解释——人类是在用自己的感觉来解释这个世界的。我们是先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赋予了世界本身,然后又进一步认为世界就是我们所观察到的这个样子。比如,看见雪时,我们感觉到了“白”,于是我们就认为雪是白色的;摸到象牙时,我们感觉到了“光滑”,于是我们就认为象牙是光滑的。其实,“白”和“光滑”都不是雪和象牙本身的东西,它们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而已,是我们把自己的感觉赋予了雪和象牙——把雪解释成“白色”,把象牙解释成“光滑”。基于上面所说的这种情况,我们人类可以说是根本无法保证自己对世界的解释就一定是正确的——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是让我们对事物的各种解释都显得更为合理而已。
我们所说的宇宙指的是我们所能感知的最大范围,我们把所感所知的一切东西都规定在宇宙之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对它的每一部分进行解释,所以这里是不会存在有宇宙之外的任何东西的。当盲人们不知道自己在摸什么时,他们有可能是摸到大象,也有可能会摸到大象旁边的大树或者路边的马蜂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他们可以把所摸到的一切定义为“宇宙”,然后对它的每一部分进行解释:宇宙包括大象、大树、马蜂窝……。可能还会有人担心:万一他们把所摸到的这一切定义为“大象”,那岂不就错了么?其实,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们知道,名字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它只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而已,它是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如果他们把大树和马蜂窝也定义为“大象”的一部分,那他们必然就要把真正的大象叫做“小象”或者“猫猫狗狗”之类的什么东西。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是妨碍人们之间的交流,但它并不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比如,在我国福建莆田一带,就把爸爸叫做阿叔,妈妈叫做阿姐。
可能还会有人问:我们又如何能够判断对概念的解释是否合理呢?我认为,判断概念合不合理的依据是,关键要看这些概念之间有没有矛盾。如果有矛盾,那么这些概念的解释必然就是不合理的。比如,芝诺悖论就反映出了我们对运动的解释不够合理;物质与意识之争则反映了我们在物质和意识的认识问题上存有误区……。当然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没有矛盾的解释就一定是合理的,只能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它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因为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些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原来看似合理的解释可能就会变得不合理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以新的整体为基础,重新对各种概念进行解释。
受感知能力的限制,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必然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在没有形成整体认识之前,人们对局部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局部之间的关系也必然是混乱的,既可能交叉重叠也可能对立矛盾。只有当局部认识上升到整体认识时,人们才可能理清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变得清晰和调理。目前,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概念还都是人们在局部认识时期的产物,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人们是存有很大的分歧和争议的,只有当我们站到宇宙整体的这个高度上时,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宇宙是一个整体
这里所说的整体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整体是有很大区别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整体都是系统科学中所讲的系统整体,它强调的是“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从下面的几种定义中我们就能看出这一点,钱学森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贝塔朗菲的定义:“处于相互作用中的诸元素的**(set)”。苗东升在《系统科学大学讲稿》中给出的定义:“两个以上事物或对象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统一体,叫做系统”。从这些定义我们能够看出,人们对系统整体的认识都是基于联系而言的,其前提是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组成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所以不同的事物才能构成一个个系统整体。当人们判断两个事物是不是一个整体的时候,那就是要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找到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系,就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否则就不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
与系统科学的整体观不同的是,在这里,我们认为整体就是一体。宇宙这个整体不是由各种星系“联系”起来的,而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就像西瓜一样,它自身就是一个大物体(当然了西瓜只是一个比喻,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绝对空间的误区 人们之所以会认为整体是由“要素”组成的,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绝对空间这个概念。一般情况下,人们是把世界分成物体与空间两部分来认识的,整体这个概念应该是人们在认识物体的时候产生的,所以,说任何一个物体都是一个整体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人们对整体认识的困惑主要表现在物体与空间的关系上,经典力学告诉我们存在着绝对空间,绝对空间是物体存在和运动的场所,物体和物体之间存在着“真空”。所以,在多数人眼中,物体就是物体,空间就是空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它们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的,特别是当物体被空间隔离开或者空间被物体隔离开的时候,人们对整体的认识更是尤为困难,灯泡里的空间与篮球里的空间是一个整体吗?北极的人与澳大利亚的袋鼠是一个整体吗?地球上的树与火星上的岩石是一个整体吗?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空间和物体不是一体,所以人们就只有再寻找物体之间的“联系”了,看看有什么东西能把地球上的树与火星上的岩石联系在一起,当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时,这两个物体才能被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找到联系时,则这两个物体不能被看作一个整体。在这种情况下,说整体是由要素组成的就是必然的了。
空间与物体是一体
实际上,物体与空间就是一个整体,人们也早就把空间看作是物体的一部分了,只是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接受这一观念。就像同样的一种大豆,人吃的时候叫粮食,牲口吃的时候叫饲料。你可以说牲口吃的是粮食,但是你不能说人吃的是饲料。前一种说法不会有人反对,后一种说法肯定是要挨骂的。人们在认识物体与空间关系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的。比如,我们说一个瓶子则肯定是指包括其内部空间在内的那个瓶子,而不是仅指瓶子的玻璃部分;说一栋楼房则肯定是指包括其内部空间在内的那个整体,而不会只指混凝土框架及墙体部分。在微观领域也是如此,原子的绝大部分都是空间,当我们说原子的时候绝对不是仅指原子中的电子、质子和中子部分。毫无疑问,在上面的这些例子中,人们已经把空间当作是物体的一部分了,事实上,人们对所有物体的认识也都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是指包括其内部空间在内的物体,物体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还不承认空间和物体是一个整体呢?这是因为,在人们的眼里空间还有内外之分,人们承认内部空间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不愿意承认外部空间与物体也是一个整体,因为承认外部空间与物体是一个整体,也就意味着要承认人与石头是一个整体,要承认人与畜牲是一个整体,而这些都是与人们的经验和观念格格不入的。
空间与物体原本就是一个整体,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有真空存在吗?我们大家都知道,物体都是产生于环境之中,最终又消失到环境之中的。如果有真空,那真空必然是作为物体的环境而存在的,作为物体存在的环境,它必然与物体的产生、发展、灭亡息息相关,它有可能会简单到只是给物体提供一个可以移动的地方吗?也许,我们认为空间是空的就像鱼儿认为大海是空的一样。
2、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任何物体的内部都有空间,任何物体也都是指包括它内部空间在内的物体。内部空间与物体的实体部分一样重要,如果物体的内部空间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本身也就发生了改变,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内部空间,杯子只能是一块玻璃,如果没有内部空间,楼房也只能叫做石头了。
3、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是人为的一种划分。物体的内、外部空间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一个割不断的整体,只是人们在感觉上觉得物体是独立的、内外部空间是隔离的而已。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就能够知道,人体内的空间与人体外的空间是相连通的。如果我们能够变得比电子还小,那么,我们从人体外进入人体内肯定是畅通无阻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决不会再认为人体内的空间与体外的空间是隔离的,我们可能会觉得人体就像是渔网一样,从来都没有割断内外部的空间。
4、对物体来说,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一样,它们与物体的实体部分同样重要。就像瓜皮与瓜瓤的关系,物体是瓜瓤,外部空间则是瓜皮,如果瓜皮发生了改变则瓜瓤也必然会跟着改变。
5、所谓的外部空间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外部空间,它们也是物体的一部分,对更大范围的物体而言,它们就是物体的内部空间。原子核的外部空间是原子的内部空间,原子的外部空间又是分子的内部空间;地球的外部空间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的外部空间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宇宙是一个整体
空间与物体是一个整体,与实体部分一样它是物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承认空间是物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意味着要承认宇宙是一个大物体,要承认宇宙是一个整体。
这里,我们有着与系统整体完全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整体就是一体,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是对整体的一种人为划分,是从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是人们认识整体的一种方法。世界上没有万事万物,世界上只存在一个整体,那就是被我们叫做世界或者宇宙的这个东西。万事万物是人们分割世界的结果,是人们从世界这个整体中分割出来的东西。世界上也不存在所谓的普遍联系,不是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才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而是世界原本就是一个整体,联系是在整体被分割之后才产生出来的东西,它是在整体及各个部分之间显现出来的一种关系。
三、宇宙不能定义
可能有许多人根本不想看本文的内容,觉得仅仅冲着这个题目就有足够的理由来批判我了。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都会这样认为:世界上还有不能定义的东西吗?随便说一句话不都是定义么?比如说:宇宙不是狗。这不就是对宇宙的定义么,你怎么就说宇宙不能定义呢?基于这种情况,在开始本文的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统一一下对定义的认识。
对于什么是定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不评判这些理解的对与错的问题,而只是要找到一个共同的标准,作为我们讨论宇宙定义时的依据。本文所讨论的宇宙能不能定义的问题,是基于逻辑学上的概念和定义方法而言的,而不是其它学科或者个人的理解。逻辑学是用“种差加属”的方法给认识对象下定义的,所以,严格地来讲,一些人所认为的定义在逻辑学上并不能算做是定义。比如,有些时候人们所说的“实物定义”严格地来讲就不能算是一种定义,只能说是对概念的一种描述和说明。所谓的“实物定义”又称直观释义或实指定义。即指定一个词所代表的物件来表达这个词的意思,或者指定数个代表性的物件来表达这个词的意思。它的意思就是说指着西红柿说这个东西就是西红柿,或者给你看几条狗,然后告诉你这东西就叫做狗,“西红柿”和“狗”的概念就这样被“定义”出来了。在本文中,这种方法产生出来的概念都不叫做下定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概念下定义就是知道的人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不知道的人”(神童老翁语),它的目的就是要让不知道的人能够通过定义明白你所说的东西是什么。所以,在这里,循环定义和否定句定义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们并不能让不知道的人明白你所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比如说,“蛋就是卵”, “卵就是蛋”;“宇宙不是狗”等等,就都不能让人明白什么是蛋、什么是宇宙。
基于上述理由,传统的宇宙定义,可以说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宇宙定义,因为它们都是循环定义。 比如:
1、 春秋时,我们就有个叫尸佼的老祖宗这样说了:“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2、 《新华字典》的解释: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3、 还有更现代更科学的定义: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4、 物理学认为宇宙是指可观测星系的空间分布范围。 5、 西方有哲学家认为,宇宙是一切存在的统称。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定义都是经不起推敲的。目前我们对宇宙的绝大多数定义,都是通过时间、空间、物质、存在或者是万事万物之类的概念来定义的,上面的这些定义也不例外。这些定义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都经不起追问,只要我们持续追问下去,那这些定义就必然是一个循环定义。比如,对“宇宙是一切存在的统称”这个定义,我们会追问:什么是存在?有人可能会说:存在就是时空。我们会接着问:什么是时空?回答说:时空是物质的属性。我们会接着追问:物质又是什么呢?。。。。。。如此这般,只要我们持续追问下去,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到了最后就都说不清楚了,最后还得回到宇宙,比方说:物质就是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一 宇宙不能定义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这种情况?为什么我们对宇宙的定义最终都会是一个循环定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宇宙是独一无二的。可能有人会说:不对,还有平行宇宙、多重宇宙。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我们把目前人类所能感知的以及以后可能感知的东西都规定在宇宙之内,如果真的有什么所谓的平行宇宙的话,那它也只是我们宇宙概念下面的一个子概念而已。
独一无二的东西就一定不能定义吗?可能有人会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还不是照样定义吗?我们这里所说的独一无二当然不是指这个意思,这里的独一无二是指宇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物体,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宇宙之内,再也没有第二个能与宇宙并肩而立的东西存在。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宇宙之内,所以宇宙是不能定义的。
可能还会有人不明白:难道就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包含在宇宙之内,宇宙就不能定义的吗?回答是肯定的:是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东西,那我们就无法定义它。
在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定义。“定义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对象的本质属性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逻辑学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2版 第35页)。有关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我们这里就不讲了,估计这些抽象枯燥的东西也没有几个人喜欢看。
不理解上面抽象的概念不要紧,不知道逻辑学上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也不要紧。但是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清楚以下两点:
1、我们不能通过事物自己来定义自己,因为事物是不能说明本身是什么的。比如,我们不能通过桌子来定义什么是桌子,我们不能通过桔子来定义什么是桔子。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桌子自身来定义桌子啊,比如,桌子是由四条腿和一个面组合而成的家具。这里我们先撇开“家具”这个概念不说,仅就“腿”和“面”这两个概念,也不是桌子自身的东西,这个定义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先知道什么是“腿”、什么是“面”,如果没有这两个概念,那桌子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定义的。“腿”是什么?腿是桌子的腿,是桌子的一部分;“面”是什么?面是桌子的面,也是桌子的一部分。最后还是一个循环定义。
2、所有的定义都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描述。说到底,定义的目的就是为了划分一个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界线,就是为了确定该事物的边界和“管辖范围”,最终把它与其它的事物区别开来。一个定义如果不是用来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那显然是不能想象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说明了“商品”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还说明“劳动产品”的另外一种关系“用于交换”。再比如,“河流”的定义:陆地表面的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这里既规定了“水体”与“陆地表面”的关系,也规定了该类水体与其它水体运动方式的区别。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宇宙显然是不能定义的。因为独一无二的宇宙是不可能再与它之外的别的什么事物之间存在关系了,它没有边界,因此它也不需要我们划分它与别的事物之间的界线。
如此说来,宇宙是不是就不需要定义了?事实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我们大家都能明显地感觉到是需要给宇宙下定义的。既然不需要划分它与其它事物的界线那为什么还需要定义呢?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为了确定它与内部事物之间的关系。
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既然定义就是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那我们能不能够通过描述宇宙与其内部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定义它呢?这其实就又回到了我们上面讨论的第一种情况:我们是试图通过事物自己来定义自己。这样的定义虽然也是定义,但到最后它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清楚,因为它必然是一个循环定义。
其实,我们还是有一个方法可以定义宇宙的,那就是不定义宇宙的部分,然后通过部分来定义宇宙。但是在这里我们不考虑这一种方法,具体原因我们将在下面的论述中展开。只是大家要明白,与其说宇宙不能定义还不如说是我们不定义它。
二是,不能定义并不意味着不能认识 其实,一些人之所以坚决反对宇宙不能定义,其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宇宙不能定义,这不就等于说是我们永远都无法认识宇宙了吗?事实上,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能不能定义与能不能认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土”和“西红柿”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每个人都能认识土和西红柿。定义只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逻辑方法,但它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宇宙不能定义,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认识宇宙。我们现在对世界的所有认识都是对宇宙的认识。不定义宇宙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宇宙。
三是,我们能定义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给概念下定义?概念又是什么呢?“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是逻辑学上的定义(《逻辑学基础教程》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年7月第2版 第21页)。其实要想真正理解概念的这个定义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好在这里我们并不需要非要去理解这个抽象的东西。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必须要清楚的,那就是概念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其实,概念就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种方法,说到底,它就是给事物起名字,给不同的事物起一个不同的名字。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对宇宙能不能定义而耿耿于怀了,我们已经给它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这就足够了,为什么还非要给它下定义呢?如果已经有一个人指着眼前的一张桌子告诉你:“这东西就是桌子。”那你为什么还非要知道“桌子”的定义呢?难道这还不够吗?还有什么定义能比它更能说明问题呢?
不定义宇宙,只对宇宙进行解释说明,这在逻辑上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我们可以在宇宙概念的基础定义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存在等等这些概念,如此定义出来的概念就不会再产生那些恼人的循环了,而且它还能进一步澄清目前我们在哲学上和物理学上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有些概念可以采用解释的方法予以说明,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定义时间、空间、物质的概念,只对这些概念进行说明,而用这些概念来定义宇宙呢?
这其实是涉及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事实上,我们认识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认识的世界并不与真实的世界完全符合。我们的认识只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描述,可以说我们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描述世界的方法。知道了这一点,问题也就很清楚了,我们不定义哪个概念都可以,这里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优与劣之别。只是我们要清楚一点,时间、空间、物质、宇宙这几个概念中总有一个是不能定义的。
既然没有对与错之说,那就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优与劣之别吧,看看究竟不定义哪个概念要好一些。
我认为,好与不好的标准是看哪一种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看哪种方法能够让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和简单。
我认为,不定义宇宙更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宇宙是一个实体概念,实体概念不需要严格定义,更便于解释说明。可能有人会说,宇宙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永远都不能看到宇宙的全貌,宇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这里我要说的是,想象并不等于是抽象。宇宙就像一座山、就像一个星球、就像一个星系一样,它是一个实体。我们不能因为一眼看不见山的全貌就说山是抽象的,不能因为自己只摸到大象的腿和屁股就说大象是抽象的。对于实体概念来说,解释说明似乎要比严格的定义更为合理。比如说什么是“天坛”,如果有人站在天坛指着天坛对你说:“这东西就是天坛。”还能有什么定义比这个更为有效呢?
2、时间、空间、物质、存在等都是抽象概念,它们是从具体概念中抽象出来的,最终还必须要用具体概念来说明。也就是说,为了说明抽象概念,我们还必须要先解释具体概念,而这些具体概念可能还不止是一个或者两个,因为我们从一两个具体的概念中是抽象不出什么东西来的。这样一来,最终不能定义的还是具体概念,而且这些概念就远远不是一个、两个的问题了。
不定义的宇宙要比不定义的时间、空间或者物质更容易理解。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宇宙?”你可以伸出手去指向四面八方:“这一切的一切、无边无际的东西就是宇宙。”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物质?”你指着周围说:“我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感觉到的就是物质。”那这个人可能会接着问:“如果我们不存在了那物质是不是也就消失了呢?”
四宇宙是什么? 虽然我们不定义宇宙,但是对宇宙做一些必要的说明还是需要的。那么我们所说的宇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就像一个西红柿和一个西瓜一样,就像地球和太阳一样,宇宙也是一个大物体。
宇宙是囊括一切的总体。我们目前所知道的一切:物体、星球、星系等等都只是宇宙的一部分。
我们现在还无法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但我们知道宇宙包括我们目前所能观察到的一切,它也包括我们今后所能观察到的一切。
网友的回复:
神意太极
万事万物的本质都是一种本源能量。这种本源能量需要体验,于是有了生机。生机又演化为意识能量和物质能量。意识能量形成后才吸引物质能量的,形成万物。 从宏观看,从万物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意识能量、生机和本源能量的变化之理。所谓从表面看本质吧。 从微观看,从万物的形成,我们可以发现意识能量、生机和本源能量的深远、奇妙。 时间是需要有参照物的,当宇宙作为整体存在的时候,宇宙就是一团不断聚合、离散的能量。失去了参照物, 时间也有不存在了。所谓空间也没有了,只有一团能量在动。。。
1、宇宙在哪里? 宇宙就在于万物之中。有一句话说“一粒粟中藏世界”。世界怎么会藏在“一粒粟中”?作为宇宙本体的分子或存在者,“一粒粟”体现着世界,全息着世界。
2、人类的“盲”,是盲于缺失了理性的感性。人类的“狂”,是狂于缺失了感性基础的理性。人类的“明”,是明于立足于感性的理性体悟。 如果缺失了理性体悟,仅仅凭藉感性去认识世界,连盲人摸象也不是,而是动物式的看世界,是看不到真正的世界的。 如果不能立足于感性,这样的理性只能是狂妄自大。这是西方式的思维。西方人所以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目中没有其它民族,就是因为,他们不能与对象平等对待。 理性是人类的特质,而理性是由感性发展来的,是感性蜕变的结果。以理性为主导,以感性为基础。二者的交互作用,才是认识(意识)的真谛。
3、“以宇宙整体为前提,重新解释物质、运动和时空”,是把宇宙作为物质的本体,而把物质作为宇宙本体的存在者。这样的物质叫做“宇宙物质”,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将所有的存在(包括宇宙)都内含于中。 如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为物质,那么,宇宙成为“宇宙物质”的特质。如果是这样,楼主的主题所讨论的“运动和时空”,只限于宇宙之内。也就是说,楼主所说的“宇宙整体”,也仅仅是“宇宙整体”,而不是作为存在论的真正的整体。作为存在论的真正的整体,得去《老子》那里寻找。
不能从宇宙整体中追寻到那个包括宇宙在内的整体,就不会真正的理解宇宙整体,也不会真正的将“物质、运动与时空”真正的参透。
哲学,是形而上——超越于形体。只有超越于形体,才能真正的认识形体。如果是蜷缩于形体之中,无论如何,只能“横看成岭侧成峰”。
人,高贵之处,就是具有理性而理性,是对形体的超越。作为人而不能超越于形体,何以为人! 所以,宇宙与大象也可以比较,航母与宇宙也可以比拟。因为二者具有共性,比如:物质、运动与时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