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是名人、忙人,日渐勃兴的国学热、养生热(目前火爆荧屏的曲黎敏是他的学生),更让他几乎成了“空中飞人”,采访的当日,他刚从上海录制完专题片回来,而当天下午他又要马上飞赴重庆,应政府的邀请给公务员们讲养生与中华文化,除此临时活动外,张其成还每年举办国学弟子班,采用最传统的方式,传授国学,这些弟子多是企业家和社会精英。 张其成出身中医世家,有深厚的易学学养,兼通佛、道,他也被人尊为“国学大师”,但张其成只愿意承认自己是“讲国学的大学老师”。 与张其成交谈的两个多小时内,话题所及,养生、佛、道、医,以及敏感的中医现代化问题,他都毫不避讳,条分缕析,见解独到。
从易术到易道
《中国经营报》:您是易学专家,您曾给自己算过命吗?
张其成:当然给自己算过,而且还曾经走火入魔,到了每天出门遇到红绿灯都要算一下的程度,最后发现这样下去就会走偏了。我们现在平日所了解的多是易术,像命理、风水等都是术,但如果想悟出其中真正的精华,必须要钻研易道,周易根本上讲的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的“易”有三个意思,一是变易、二是不易、三是简易。变易是讲变化的部分,不易讲不变的部分,简易讲变通,把这三者结合才能参透“易”。
其实易经才是国学的核心,因为国学的最高价值理念用两个字概括就是中和,国学基本结构就是阴阳,国学用一张图来表示就是太极图。
研究易学的主要作用是修心和开智,最重要的是修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天地之心(公道);二、民族之心(信仰);三、企业之心(企业文化宣扬);四、个人之心(快乐、积极向上)。
如果钻研《周易》,易术当然要会,但最后必须跳出来,把握“易道”。所谓“学周易,死进去,活出来”,学的时候很累,“术”的东西是需要记忆和背诵的,但最终的“易道”则是要悟出来的,达到这个高度,才会视野开阔,获得智慧。 所以“易道”是宇宙周期变化的大规律、人类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人生为人谋事的大智慧,这也是易经的精华。
学国学要看五本书
《中国经营报》:近几年国内有股国学热,于丹,包括您的学生曲黎敏也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讲养生,你觉得国学现在在国内的认识度怎样?国学真正被普及、认可需要什么样的过程? 张其成:国学就是人生哲学,是跟人息息相关的。
我们跟西方哲学不同,西方一开始研究宇宙怎么起源,中国的哲学是对人类精神的反思,是关注人的。
要学国学,我向大家推荐五部经典:《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六祖坛经》,看完这五本书,基本上就能理解何谓国学。 刚才讲到国学的价值核心是中和,国学核心的内容应该涵盖儒、佛、道、医,而统一于“易”。孔子演周易,道家用阴阳八卦,黄帝内经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在很多理念上,各家都是相通的,比如佛家讲极乐、道家讲至乐、儒家讲无忧之乐,都是讲一个“乐”字,学习国学就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应该来自于中华文化。
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里讲了三句话,“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可以看到国家也在有意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下,中国文化在西方和国内越来越盛行,这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好时候。
国学要让国人认可的首要条件是,恢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因为国学比较难懂,所以现在百家讲坛有很多国学讲座,包括于丹讲《论语》,他们都用朴素的语言、深入浅出来讲国学,我觉得就不错,但要注意的是,做推广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准确性。
中医不是科学是艺术
《中国经营报》:现在养生热非常盛行,作为养生专家,你如何理解养生,平时是如何养生的? 张其成:所谓养生养的是”精、气、神”。三者之中,养神是首要,养精是基础、养气是关键。想把这三者养好则要注重饮食、精神、运动、起居相结合。
饮食要注重“杂、少、慢、淡、温”这五字,简单的说就是不偏食,吃的东西杂;不过饱,少吃;细嚼慢咽;吃的清淡;不吃过热过冷的食物。运动也要温和,不做太剧烈的运动,起居有规律。做到这些就符合养生之道了,我自己平常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现在市面上有太多中医养生的书籍,包括光盘,但大部分不规范。要有一个规范,养生治病毕竟与人的生命相关,确保安全和准确是第一位的。
为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准备成立一个“中医药文化建设和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这个委员会将对市面上的中医、养生类的书籍等做一个评判,逐渐规范。
《中国经营报》:中医现代化是提了很多年的口号,但反对中医,甚至主张取缔中医的说法一直存在,你如何看待中医的科学性?中医如何实现现代化?
张其成:中医现代化其实是一个悖论。在我看来,如果简单的来看中医现代化则是:中医现代化=中医药现代科学化=中医西医化=中医毁灭,所以我们要让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现代化,让中医通俗易懂。
目前的中医现代研究,很多人都是努力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寻找或证明在中医理论中、在《黄帝内经》中找和西医相同的东西,主要是想说明西医有的东西,我们中医也有,由此证明我们中医也是科学的。
这种研究的结果导致了西医的讥笑,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中医里那些和西医相同的内容,是西医里最粗浅的东西,如一些解剖常识等。如果从这方面去比较,就是用我们的短处比人家的长处,这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解剖可以说是最初级的医学,以前中国是讲解剖的,而到《黄帝内经》却不强调解剖了,可能这正是《内经》的伟大之处,因为它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信息层面、从功能层面来看待人的生命;不是用对抗性手段,而是用调节、调和的手段来处理生命问题。
评价中医的科学性,一定要以实践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以符合不符合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检验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准只能是实践。所以中医的发展一定要按照自己的科学形态来发展,如果按西医的科学形态发展的话,那就直接发展西医不就行了?那样中医也就消失了。
《中国经营报》:那是不是说,中医就不是科学?而更是一种文化的概念? 张其成:概括来说,中医是治“未病”的。它的功能是三方面:未病先防(防病为先)、已病防变(防止病变)、愈后防复(防止复发)。
中医最了不起的是让我们不得病,有病再来治在中医看来就比较晚了。它和西医绝对是有区别的,中医是人性化治疗,是整体取向的方法,更关注人的感受。而西医更多是通过仪器,但仪器是冷冰冰的。解释中医不要随大流,非要往科学上靠,而是以人文的角度来展现出它的神妙之处。
中医不是科学,而是门艺术。中医本身的特色不是现代科学,因为现代科学的标志是十七世纪牛顿力学后的产物,要符合三个条件: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验证。但中医产生在2000多年前,当然不能说是科学,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医具有科学性,因为中医经得起实践这关。
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都在追求一种快速、高效的生活方式,中医由于是慢中见效,所以被很多人放弃。但现在有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来看中医,因为有些病西医是治不好的。中医讲究医德,所谓“医乃仁术”,中医是人文和艺术学的结合,对人的关注度非常高,所以人们更愿意接受这样的医疗服务。
作者:吕静 中国经营报 张其成小档案
1959年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中国易学哲学史、中医学术思想史。主编我国第一部《易学大辞典》和《易经应用大百科》,主编第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哲学基础》。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医养生和国学的推广,并开创“国学管理”理念。著有《周易心解》、《象数易学》、《易学与中医》、《周易管理》、《中华养生智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