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震时有大震没有
很多临沂人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临沂处于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带上,这里地壳活动频繁,断裂带较为集中。多年来,临沂人曾与地震有过“零距离”的接触。以处在地震带上的河东区为例,在1988年、1989年、1990年3年中,有的年份会连续多次地震。仅2006年春节以来就已经发生了3次地震,其中4月27日河东区汤头街道的地震,市区可以清楚地感觉到。
但是,也有很多临沂人不了解这样一个状况:临沂的地震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说是“小打小闹”,总的特点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小震时有,大震没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国地震方面的专家权威采用高科技手段对鲁南地区地震烈度进行了重新评定,就拿1688年(清·康熙)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大地震来说,是我国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震级大约相当于8.5级。震中位于莒县和郯城之间,烈度到达12度。山东、苏北、豫东、皖北的广大地区内均遭到严重破坏,其影响波及地区更大,北至北京,南达江西吉安,东到辽宁丹东、西及山西运城,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在此之前这一地区可以探测出曾经发生过8级以上的地震3次,而这几次大地震的相隔时间为3000年—3500年,专家们由此推断,临沂发生大规模地震特别是8级以上地震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可以说是3000年一遇。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市地震局赵清玉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防震,不能掉以轻心;可也完全不必谈“震”色变。
防震抗震双重并举
目前,我市地震监测骨干点达33个,并且对苍山、牛岚等7个地震台仪器进行了安装,各个台站和骨干点的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处理数据及时。哪里有地震,哪里的地震台就能够及时做出分析,确定具体位置,让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奔赴现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
然而,城市建设本身不抗震也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原因之一。近几年来,我市每年兴建的各类建设工程都要进行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标准审核,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只有达到抗震设防标准才能开始启动,这也大大地减少了地震的严重性。据了解,我市还吸取了唐山大地震的教训,充分发挥地震部门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建设中的作用,以减少因布局不合理而带来的疏散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城市的防震抗震能力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为了在临震前采取有效的避震和紧急防护措施,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市地震局还制定了应急方案。据介绍:“2005年4月至6月份,我市在费县苍山交界、郯城临沭交界处分别发生了3.9级和4.4级地震,市地震局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震后15分钟内各队伍就奔赴现场,流动测震组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密切观测余震活动;现场宏观考察组对震中和烈度进行调查;现场分析组向群众开展宣传,稳定当地社会秩序;当时局里还专门派出工作人员解答群众的来电来访,并利用媒体向公众作了宣传。”
防震警钟要长鸣
1995年9月20日,发生在费县、苍山交界处的5.2级地震造成320人受伤,其中317人是因缺乏基本的防震知识,震时惊慌失措,跳楼,相互拥挤受伤的,而且绝大多数是中小学生。中小学是人口密集场所,如果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防震知识,缺乏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应变能力,当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伤亡。基于此,市地震局向学生大力宣传防震科普知识,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地震宁可千日没有,不可一日不防。”而在记者采访时,很多市民对于防震的一些知识了解得仍然不多,有些人甚至还存有误区。据有关媒体报道,地震多发的日本具有高水平的整体抗震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多次惨痛的教训和深刻反思后,才有今天遇震人心不乱、建筑物大震不倒的局面。除加强体制和硬件建设外,日本注重提高民众的防震抗灾意识,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应对准备。各级相关部门都印制了形形色色的地震防灾手册,指导民众平时要准备好收音机、饮用水、食物、药品等应急物品并经常清点。有的家庭还准备一些矿泉水,以备灾后断水,增加获救希望。所以,提高公众应对地震危机意识不可放松。赵清玉局长说:“群众的防震意识是一个薄弱环节,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必须采取恰当的方式加大宣传,防震意识的高低、防震知识的普及与否,对能否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影响。”
群众的防震意识应贯穿于防震减灾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加强预报、设防、应急救援和推动科技进步工作的同时,必须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未雨绸缪,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要把地震知识、自救互救等纳入教育体系,特别是纳入中小学生的教育体系,用一个娃娃影响一个家庭,逐步提高全民的地震灾害意识和地震知识水平。
记者手记: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日。纪念是为了不忘却,更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地震,有效地防震减灾,防震是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只有认真地了解地震和防震抗震的知识,使人人都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地震,才不至于谈“震”色变,才能做到临震不慌,沉着应战。
唐山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灾难,记住灾难,让我们留下遗迹;记住灾难,让我们懂得自救;记住灾难,让我们警钟长鸣……其实,记住灾难,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远离灾难。
记者 邱柏陶 实习生 柳沙沙 王鲁阳 通讯员 李蒙
关于临沂地震的历史记载
|
|
1668年7月25日晚8点左右(清康熙七年六月十六日戌时),临沂地区发生了我国历史上大陆东部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位置为东经118°30′、北纬34°48′,即现今的郯城、临沂、临沭3县交界处。此次地震震级为8.5级,极震区3处:郯城、沂州、莒州,极震区烈度达十二度,面积约1700平方公里。重破坏区近30处。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很广,波及到河北、辽宁、山西、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 江西、 浙江、福建等10余省及中国东部海域,并远及朝鲜西部一带。有文字记载的受震地区达400余州、县,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郯城地震造成的破坏极为惨重,史称“旷古奇灾”。现据历史资料,仅将沂州七属的灾情分记如下: 郯城 “康熙七年六月十六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其所陷深浅阔狭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马头集为通商办课所赖,商贾杂处,房屋尽塌,压死男妇千余。四郊地裂,穴涌沙泉,河水横溢,人民流散”。“郯城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千家”。 沂州(今临沂) “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压死在籍人丁六千九百余,老幼家口无算。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周围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清黑”。 莒州 “城郭庐舍俱坏,压死人丁在册三千五百九十余丁,男女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马亓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十三层塔一座亦劈一半,阎家崮、旋风垛、科罗垛、马亓山、大山各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自官庄至葛湖长十五里,裂处皆翻土扬沙,涌流黄水。城东北井二口,喷水高三尺,北门大街井喷沙水高四尺,水止井干。官民房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六房文案沉压泥水无存,周围百里并无存屋”。 日照 “洪宁镇地陷如池,山间涌海上车螫。城郭官廨民房倾圯,压死民人。二十七日大风雨,自戌至寅,房屋再倾”。 沂水 “城尽倾,坏官民舍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余间,压死男女一千七百二十五口”。 蒙阴 “官廨、城墙、民房一时倾塌,死伤颇多,次日巳时未止。城东八里山脊开,水高四尺,城北二里南竺院亦如之”,“压死民人有丁者三十余丁,老稚男女千余人”。 费县 “山摇水沸,声如雷,震塌乡城房屋,压死老幼男妇不可胜数,文庙、城楼、县堂、土司、公署、城隍庙、鲁公祠俱已震毁”。 此次大地震,不仅给沂州七属带来了灭顶之灾,即连远离震中区的地方亦遭到了巨大破坏。如地处胶东的即墨也罹灾难:“地势如酒醉人形……民房倒塌无数,地震压死653人”。地震发生时和发生后,震中及邻区还受到淫雨洪涝的侵袭,如史料载:莒州“自遭地震,又遭水冲……平地水深三尺,田禾淹没”。此次地震所造成的惨烈景象足见一斑。1668年郯城地震发生后,大、小余震不断,据史料分析和计算,在这次8.5级的大地震发生后的当夜,又相继发生了两次7级左右的强余震,次日又发生了一次7级左右的强余震。主震后的两个月内,中强地震屡屡发生,有感地震活动持续了6年之久。 1671年12月20日,费县地震,城垣复塌。 1829年11月19日,费县地震,自西南东北,声如巨雷。 1852年4月25日夜,莒州地大震。 1865年8月,费县昼晦,星斗皆见,逾时方霁,地震。 1910年1月8日,临沂无云而雨,夜中地震。 1990年8月1日北京夏令时5时44分, 在苍山县城西北8公里的贾庄-尚庄一带 (北纬34°50′、东经117°55′)发生4.4级地震,震中烈度为5度。震中区仅有两间旧房出现裂缝,部分房屋掉砖溜瓦,窗户掉玻璃,地震未造成人员伤亡,苍山、临沂、郯城、费县、莒县、沂水等县市均有震感。 1995年9月20日,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苍山交界处发生5.2级地震,这是该地区自1672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 | |
|
|
|
作者: 国标雾 2008-5-10 19:05 |
散文《鳌鱼背上的偷生》
作者:赵德发
2006-07-28 14:30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三十年前的那次大灾难,不只对唐山,对全国许多地方都产生了影响。临沂地区就是一处,当时闹的“地震慌”,让我终生难忘。我据此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震惊》,在《中国作家》2003年第5期发表,同年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1998年我还写过一篇文章,现贴在这里。
鳌鱼背上的偷生
又来地震了。
1998年12月9日上午9点多钟,我正在上班,突然感到办公桌猛地一晃。人还没反应过来,一两秒之后又是一晃,而且窗户玻璃咔咔作响。我这才明白是来地震了,便立即跑出办公室。这时,走廊上已经有了一些人,大家一边议论一边急急走下楼去。在楼前广场站了一会儿,见下楼的人不多,地也没再继续震,便又回到了楼上。中午快下班的时候,地震局的通报出来了:在离日照50公里的莒县中楼镇,发生了4.2级地震。
这时,我仿佛又看到了那条鳌鱼。那条鳌鱼可怕得很:它的身体无比巨大,它的脊背广阔无边,它的背上驮着万千生灵赖以安身立命的大地。然而这个鳌鱼并不老实。它不耐烦的时候如果将身子动一动,那么大地就要震颤起来,弄得山崩地裂,墙倒屋塌,人死畜亡。
这鳌鱼是老祖宗们臆想出来的。然而,我们居住的大地很不宁静却是事实。据测定,地球上的地震每天有1万多次,一年则有500多万次,单是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20次。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则是那些级别高或发生在人口稠密区的大地震。至今,全世界的人只要一谈起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1976年的中国唐山大地震,都会心惊胆战。
其实,我的脚下真有一条大鱼似的可怕东西。它是开辟鸿蒙之初,我们这个星球在宇宙之窑中锻烧时留下的裂缝。这条裂缝叫作“郯庐断裂带”,它北起渤海,南至安徽庐江,就潜埋在中国东部无数的村庄城镇之下。在山东的一段叫“沂沭断裂带”,是这条大鱼最不安分的部位。临沂、日照一带那些随处可见的地表断层,那些奇特的“飞来峰”,汤头镇的死火山与温泉等等,就是铁证。我的家乡莒南县北部到临沂城郊,历史上一直出产质量非常好的瓦缸,原料是当地一种独特的黑泥。我后来才知道,这种黑泥竟是远古时地下岩层断裂后长期研磨出来的齑粉!
因为这条断裂带的存在,我们这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地震多发区。你若翻阅各县志书,在“大事记”一卷里关于地震的记载随处可见。最为严重的是1668年7月25日晚8点左右(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的郯城大地震,史称“旷古奇灾”,达8.5级,涉及我国东部十几个省并远及朝鲜。 据志书记载,地震发生时,泰山顶的庙里钟鼓自鸣;河南滑县兴国寺的塔塌倒;镇江江水为之鼓荡;杭州次日遍地生出白毛。处于震中的莒南至郯城一带,灾祸尤其惨烈,房屋尽倒,人死无算,当时有文人以诗记曰:“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就连远在四百里之外的蒲松龄,也用他记尽奇事而不惊的笔写下了一篇绝非虚构的《地震》。
这场大灾发生之后的三百多年里,我们这儿地震少了一些。然而那条断裂带还在,它是否又在悄悄积蓄新的力量,伺机再给我们一次厉害瞧瞧?当地的人担心,国家也在担心。1976年国家地震局颁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将临沂地区列为高烈度区,并且是全国少有的重点危险区。也就是在这年,唐山大地震发生,一下子将临沂人对地震的恐慌心理剌激到了极限。整整半年多的时间,从夏天到冬天,许多工矿企业停产,家家建防震棚睡在室外。仅临沂地直机关搭建防震棚的开支,就达250 万元之巨。当时传言四起,其中的一则传言最有力量: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就预测到全国有三个地方会发生大地震,现在已经震了两个地方,就剩下临沂了。大家全是一样的心理:地震马上要来,大难即将临头。许多人杀猪宰羊、大吃大喝,只希望做个饱享过口福的鬼。折腾了一段时间,地震没有发生,人却真有死的:那是地震棚失火了。在这方面伤亡的,全地区竟接近 200人!
后来,因为一直没见大震,人们心中的那根弦稍稍松驰了一点。然而,它一直还张着,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出锐响。各家的防震棚拆掉了,但各种各样的防震措施被广泛采用。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办用钢材焊成的防震床。外地人从这一带的公路上走,会看到路边到处都有待卖的防震床,这被视为临沂一景。近年来这种床越做越坚固,越做越美观,尤其是农村青年如果办喜事,其婚床别无选择。
城里人多数住楼,防震的问题就不像农村人那么容易解决。但也还有些人寄希望于防震床,将它架到到楼上,幻想着当大震发生时,它能在塌倒的虚墟中给人支撑起一点生存空间。我10年前住莒南县城,后来搬到日照,虽然一直住楼上,却都支着防震床。直到我最近搬家,许多人都说:没事,别再要它了。我才改变做法换了“席梦思”。
然而是否真地没事了呢?不是。近几年,国家地震局每次发布关于地震趋势的预测报告,都把苏鲁交界至南黄海一带作为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有关部门还告诉了我们所处的背景:自八十年代末开始,地球已经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
近几年,单是我亲身体验到的有感地震就有好几次了。我这人睡眠状况一直挺好,可是在1992年1月22日夜间,却无缘无故地失眠, 直至次日凌晨3点。好不容易睡了一会儿,到5点多突然醒来而且感觉到一种说不清楚的难受,几分钟后地便震了。上班后听说,是海里发生了5.6 级地震。这一次的经验,好像证明我的身体能够反映地震前兆,但1995年9月20 日上午11点多钟又发生地震时,我却毫无预感。那时我正在家里写作,楼突然晃动,我便抓过存有我长篇的一个软盘在手,像个兔子一样跑下楼去。这一回据说发生在苍山县,为5.2级。
不只是我的身体对地震很难预测,就是专业人员现在也不能准确地预测。虽然人类已经有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中国地震工作者还在七十年代成功地对海城等几次大震作出了短临预报,但总地来说,人类对于地震的预报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从科学上掌握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目前作出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是较低。
这就是说,我们至今难识那条“鳌鱼”的真实面貌,要想有效地控制它那更是痴人说梦。
因此,我们只能在鳌鱼背上继续生活下去。早就有人开玩笑说:鲁南人已经“苟且偷生”二十年了,今后还要长此以往。
这种“偷生”的滋味是很难受的。这些年来,我曾无数次地在想像中将唐山地震后的场面移置到我们这儿,似乎看到了从废墟堆里扒不尽死尸的惨景。我想过,如果我遭了地震,压在废墟堆里的不只是我的残躯,还有我心爱的电脑,里面存有我未发表的作品,还存有朋友从远方发给我的电子邮件……。最让人受不了的,还是孩子们的命运:我们已经老了,可是他们呢,在人生旅途上是刚刚上路呀!……
这些忧虑竟也反映到梦境中。二十多年来,我不知做过多少次关于地震的梦:正在干着什么事情,突然地声隆隆,地光闪闪,山摇地动,楼倾屋塌。我和其他人或是死了,或是活着……
我不知道,这种“偷生”到何年何月为止。到地震危险彻底解除?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到有朝一日大震突然爆发?但到那时,我们是生是死?
人都是要死的,但有“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之分。我们长时间地经受着“非自然死亡”的威胁,这才是真正地“向死而生”。
一对对青年男女结婚了。花烛之夜,防震床上。一边防御着死,一边享受着生。这就是“向死而生”的最生动的写照。
这种处境给我家乡人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有的人真地“苟且”起来,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则一门心思追求享受,怕突然一命呜呼,空手而去;有的人忧心忡忡,整天坐立不安;有的人则是一种“憨大胆儿”,对地震一点也不在乎,声称“要死也不是我自己”……
更多的人则是这样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担忧着地震,一方面想在大灾到来之前多干一些事情,干好一些事情。就拿我来说,95年我正写着第一部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地震发生后就有了一种紧迫感,老是担心更严重的地震发生,会让我这部作品胎死腹中。那一年的写作激情与写作速度,让我今天回想起来都感到吃惊。现在,我又暗暗做着这样的祈祷:让我能够顺顺当当地完成系列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这个大工程。
在我的父老乡亲中,多数人多年来也是用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在干着事情。临沂过去是全国挂号的落后地区,然而现在已经甩掉了贫穷帽子,许多方面的进步日新月异。举例来说,离我的村子10公里的板泉镇,原先叫作五姓官庄,是当年郯城地震时的极震区。后来有人在废墟上重建村庄,发现下面是石板崖,旁边还有一处水泉,于是改名板泉崖。就是这个镇,现在已经成为鲁南最大的农用机动车批发市场之一,天南地北的人都到这里交易。受它的影响,周围几十个村子几乎家家都有农用车,庄稼人梦想了多年的机械化已经基本实现。
既然生之不易,既然随时会有旦夕之祸,那就更要讲究生命的效率,讲究生活的质量。
这就是生活在震区的人们的追求。
鳌鱼,我脚下的鳌鱼,你听见我们的心声了吗?
5月12日13点56分天水市秦州区南廓寺出现百年罕见佛光。天水市市民李忠用佳能相机拍下了此景。
网友2008-5-9 19:54分在社区发帖预测:19:15,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
汶川地震三天前山东临沂曾现“地震云”
|
金羊网 2008-05-13 17:03:31 来源:羊城晚报
|
5月9日19时54分,一位网友在某贴吧里说,“我在临沂看见大片地震云,不知今明两天哪里要发生6级以上强震。”这个几天来一直被冷落的帖子,在昨日地震发生后迅速被网友们顶爆,4个小时内,获得45166个回复。
有资料显示,1948年6月27日,有位日本人发现日本奈良市上空出现了“地震云”。他断
定将有地震发生。第二天在日本福井果然发生了7.3级大地震。1976年,我国唐山地震前夕,也有人发现“地震云”。
“地震云”是指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等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和傍晚。
地震工作者们认为,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股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