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约8万立方米蓄满水的水塘,在不到5小时的时间里,赫然消失了,只留下塘底黑色淤泥。
5月5日,观音塘,这个位于湖北省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里的水塘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8万立方米的水去了哪里?一时间,水塘巨量蓄水突然消失之谜,困扰着这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里的百姓,难道是传说中的“水龙王”将水吸走了?还是外星人的“神来之笔”?他们迫切期盼有人能来破解这个谜团。
观音塘谜团迅速引来了湖北第二地质大队两名专家郭洪涛、向家瑞。他俩在恩施现场驻扎了下来,经过仔细的勘察后,5月8日,他们公布了勘察结果,恩施市白果乡8万吨蓄水突然消失,皆因为观音塘是一个“天然漏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为什么说喀斯特地形是个“天然漏斗”?水利科学院的刘洪禄博士给记者解释,喀斯特地形的主要特点就是当地属于石灰岩地区,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带有不少空隙的碳酸盐岩,当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后,在水流“滴水穿石”作用下,碳酸盐岩被溶蚀后,就会在地下形成空洞,这些空洞间或与地下水道相连,一旦水压或地下的地质情况发生变化,空洞就可能发生塌陷,从而变成一只大嘴巴的“漏斗”,水就都流进地下河道中去了。
刘博士的说法得到了郭洪涛的证实,他分析,观音塘下面有一个地下水道,石灰岩泥土层很厚,平时能蓄水。当水压达到一定程度后,泥土下面的石灰岩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而向地下水道渗水,通道随后被打开,水就流走了。
那么,这次消失的水还能回来吗?
郭洪涛、向家瑞向附近居民了解情况时,84岁的村民向正龙说:“他此生见过该塘出现过5次干涸现象,一直不知道原因。”70岁的村民向正中更是表示,1959年出现大干旱时,许多树木都干枯死亡,这个池塘的水却没有干涸。池塘口面原来约有6亩,现在有10多亩了,池水干涸后,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再次满塘。
中国科学院的高工陶宝祥分析,观音塘能蓄水和失水都与喀斯特地形密切相关,喀斯特地形在我国并不少见,桂林、云南等地都有喀斯特地貌,北京的十渡就有丰富的喀斯特地貌。打个比方,如果把喀斯特地貌比作一个水池子。当人们想把水放掉,只要拔掉塞子就可以了。当喀斯特岩层的空洞形成后,水就很容易消失。然而,泥土在干涸时又会下沉,重新形成一个巨大的塞子。因此,蓄水很可能再次重新出现。郭洪涛进一步解释,观音塘干涸后,四周的泥土向下滑,观音塘地下的空洞与地下水道的连接口被堵上后,只要下雨,池塘就又开始蓄水了。
池塘已水干见底,塘底留下黑色淤泥
我们还是感觉属于地质异常现象。
村民从塘底捞起了10多公斤重的大鱼。
观音塘位于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呈圆形,平时池塘水面与地面平齐,水常年不干,水色碧绿,蓄水量约8万立方米。4月26日早上7时许,附近一村民发现池塘水位下降,他介绍,当时平静的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之声,不到5个小时,一池碧水全部消失。
据《白果乡志》记载,这种现象自解放以来出现过3次,时间分别是在1949年、1976年和198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