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代考 魔域私服 托福代考 托福考前答案 魔域私服
 

 首页    学会版    综合版    术数版    命理版    相学版    风水版    择吉版    起名版    杂占版    探索版    文艺版    论坛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 点 文 章
  • 周易研究会章程(…[237846]

  • 电话号码预测[232459]

  • 黄大仙神签[174796]

  • 十二属相性格命运…[138502]

  • 手机号码演示命运…[100809]

  • 起名常用字五行字…[100369]

  • 姓名评分程序[88423]

  • 周公解梦全书[82695]

  • 姓名数字计算法[68827]

  • 图示学有六个原理…[68209]

  •  推 荐 文 章
  • 2015年人类战争军…[4391]

  • 人间审判大行动-【…[4665]

  • 无为而治 【…[5306]

  • 心灵的花园[6447]

  • 万教归宗-科教萌始…[6700]

  • 毛治国战略运畴的…[9127]

  • 中国龙脉风水理论…[15469]

  • 事业单位全员竞聘…[8293]

  • 科学家证明轮回的…[16886]

  • 正确看待人生命运…[10659]

  •  
      神奇的贵州平塘县藏字石       
    神奇的贵州平塘县藏字石
    [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易    点击数:11776    文章录入:转帖者 ]

        平塘,位于贵州南缘中部,与独山、都匀、贵定、惠水、罗甸、广西南丹相邻,距黔南州首府都匀66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92公里,与贵新高速公路最近距离34公里。册三公路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交通十分便利。辖9镇10乡,人口30.13万,总面积2815.6平方公里。在这片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土地上,最为神奇的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神石”的藏字石。藏字石位于县境内掌布乡掌布河峡谷风景区。景区距离、县城63公里,距贵阳的直线距离61公里。峡谷内,两岸悬崖险峻,草木葱茏,河中水清如镜,巨石突兀。

        从谷口沿掌布河行走约2公里,便到了一座吊桥边,隔河遥望,对岸山形酷似一头俯卧的雄狮,雄狮脚下,两棵10来米的大树掩映着树下的两块巨石。两块巨石约1000立方米,是从上方50多米的峭壁坠下上来的,坠下后断裂为左右两块,断裂后两石相距1.46米。右边巨石似长方形,长7.34米,平均宽3.24米,高2.68米,体积约63立方米,重量约170吨,左边巨石似三角形,长7.02米,最宽处3.68米,高2.91米,体积约37立方米,重量约100吨。在右边巨石的内侧节理形成的石壁上天然凸显一排字迹,可清晰地显出“中国共产党”五个字,字体列成一排,五个字在石壁高1.52米~1.8米之间,字体大小相当,分布均匀,五个字平均高25.2厘米,平均宽17.8厘米,字体如浮雕,较石壁突出0.5~1.2厘米。在左边巨石的内侧与之相对的部位也显显出凸显的痕迹。——这便是震惊世界的世界地质奇观:藏字石,被《北京科技报》列为 2004年中国境内十个未解谜团之一。

        藏字石发现后,通过国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上百家媒体以及中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多个网站的传播,产生了较大的轰动效应,于是,探奇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不少人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藏字石”是真是假?是人为还是巧合?是新闻炒作还是地质奇观?
        为了尊重科学,尊重事实,2003年8月中旬,平塘县邀请了贵州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毛健全等专家教授到掌布作地质考察,写出了详细考察报告, 经鉴定,“藏字石”上所现“中国共产党”多由生物化石组成,组成的生物有海绵、海百合茎、腕足类等,从组成字的痕迹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有许多椭圆形和柱状结构,正是这些无序的化石堆积物,在这个节理破开的断面上就十分巧合地组成了有序的五个大字。构成字体的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与巨石的成分是一致的,其结构与基岩略有差异,结构较为致密。五个字浑然天成,无人工雕琢、塑造、粘贴痕迹,其成因是在沉积时生物遗体顺层堆积,在这一层中化石相对富集,在成岩阶段,通过交代作用,碳酸钙交代了生物遗体中原有成份,形成生物化石,由于结构与原岩有所差别,在坠落到地面,沿节理面裂开时显得突出,同时抵抗风化的能力又强于基岩,因而更加突显出来。“藏字石”坠落的位置正好处在河左岸陡崖所形成的半洞下面,对这些字起到了保护作用。
      2003年8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又指示省国土资源厅派员对“藏字石”五字成因作进一步科学鉴定。同年9月2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吴道生副厅长率领有关处室人员和省地矿局地质专家、教授级工程师王立贤等到掌布作现场考察鉴定,经专家实地考察,专家们的结论第一次考察鉴定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五字浑然天成。省国土资源厅将这次考察情况及结论向省政府写了专题报告。
    随着“藏字石”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不少人担心省专家鉴定的权威性不够,事隔三月,应平塘县委、县政府的邀请,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李廷栋,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专家刘宝王君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国土资源部国家地质公园评委、著名古生物学家李凤麟等15人组成的“贵州平塘地质奇观·中国名家科学文化考察团”,于2003年12月5日至8日深入掌布河谷重点对“藏字石”进行实地考察。专家一致认为,掌布河谷景区“藏字石”上五个字位于距今2.7亿年左右的二迭统栖霞组深灰色岩中,岩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及生物碎屑呈似层状分布,经溶蚀及差异风化作用,使生物碎屑突出于石灰岩上。出现“藏字石”的巨石,受到以上同样的地质作用。巨石坠落后,在其南、北两石同一层位的石壁上,均可见由突出的化石及生物碎屑组成的各种图案,这些图案,包括象“中国共产党”几个字在内,与各大景区的象形石一样,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均可有多种意会。五个字的均匀排列现象,虽然是极其罕见的小概率事件,但均可从地质科学特别是沉积地质学上得到解释和说明,“藏字石”上至今未发现人工雕凿及其它人为加工痕迹,堪称世界级奇观,具有不可估量的地质研究价值。专家、院士们对 “藏字石”奇观给予了极高评价。李廷栋院士说:“通过对平塘这个地质奇观的考察,我觉得平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其独特的地质奇观在科学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科技研究的潜力很大,旅游业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在旅游开发上,要赋予地质科学方面的内容,既增加旅游的娱乐性又可以增加科学知识,这是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刘宝王君院士说:“平塘出现这一现象从科学的角度是可以解释的,并没有违背科学规律,奇怪的是它的概率太微乎其微了,这个现象在平塘出现,对于我们这样专业的人也觉得十分罕见,因此我们要保护、要研究、要利用它。”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贾精一说:“这一地质奇观是一个艺术极品。这是因为有‘中國共産党’这五个大字虽然是自然形成,但只有自然与人和谐交融交流,才形成‘中國共産党’这个意境,这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结果。” 贾精一还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神石”的条幅以赞之。
        2004年6月下旬,中央电视台 《走进科学》栏目记者专程赴平塘掌布进行拍摄、采访有关专家,制作了30分钟专题节目《揭秘“藏字石”》,从8月2日首播后,在央视七套、十套节目中多次回放。专题节目以科学的态度,详实的资料以及对地质权威的访谈,向人们解开了藏字石之谜。

        “藏字石”验明真实身份后,以其特有的魅力,更加吸引游客。游客们只要从不同的角度、打破思维定势,都可以从“藏字石”中“读”出不同的内容来。它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游人说它神奇,地质学家说它有极高研究价值,社会学家、人文学家说它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书法家可以从它身上得到启发,意向派画家在它面前自叹不如,它会激发诗人灵感…… 
          掌布河谷景区内原生植被保存完好,喀斯特岩溶地貌明显。河谷两岸山高林深,悬崖峭壁耸入天际,河水清澈透明,藤萝垂吊,溶洞密布,景观奇特迷人,有被游客称为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的“七奇”景观。像“藏字石”这样的奇石还有“浪中漂来石”、天然“石蛋群”等;奇洞有躲兵洞、熬硝洞、阳阴洞。熬硝洞中石笋、八仙桌、群龙聚汇等千姿百态。阳阴洞的流水自然形成一冷一热温差,有“冷热泉”之称。躲兵洞、熬硝洞、阳阴洞三洞相连,可步行、可行船观赏洞中景色;奇山为景区内的山崖壁面上有石观音和石狮子,栩栩如生;奇水为景区的6公里长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底色彩斑澜。同时河边有一天然泉水,清澈透凉,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称“长寿泉”;奇竹为景区保存有贵州面积最大的藤竹群,藤竹相互缠绕,似铺在河谷两侧的绿色地毯;奇树为景区内两棵参天大树,紧紧拥抱一颗巨石入怀,如“夫妻护儿”。另有石顶森林、渴望树、断枫遗址等;奇鱼,即在景区上游石蛋潭内,生长无数小鱼,人游水中而鱼不惊,鱼群漫悠悠亲吻人体,极为舒适,故称“吻人鱼”。“藏字石”在掌布景区的发现与揭密,使景区更为奇特。





     

    当地人把藏字石称之为救星石,意指此石有造福此地乡民之功(见附录二)

    当时很多媒体做了报道,中央十套的“走进科学”栏目也做了专题报道。可是,我怎么总觉得这事情有点儿悬。大家一定还记得上海交大的那块“龙芯”吧?那可是经多位院士给鉴定过是国际领先的东东哦!又由院士们弄出来的平塘故事,俺们不信!

    有位网友提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在30年代闹红色革命大潮中,有一位不知名的热血革命者在这块大石上写下了“中国G C D万岁”的口号。当年的峥嵘岁月里,用的什么染料写成此字已经无从查考。但是这种不知名的染料渗进了岩壁,与上亿年的沉积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被染料覆盖的部分岩石更加能够抵御风雨的侵蚀。经过数十年的剥蚀,染料已荡然无存,而染料覆盖的部分岩石则因为比周围的岩石更能抵御侵蚀,逐渐凸出,就造成了今日的“惊天大新闻”。按照专家的说法,这里的沉积是以石灰岩为主,而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极易风化水解的。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形成这种侵蚀现象是不足为怪的。事实如此简单,岂有他哉,又何必大事喧哗出乖漏丑呢?

    这位网友还说,有人会问,30年代不是没有简化字吗?“党”字又如何解释呢?根据刘复、李家瑞1930年编《宋元以来俗字谱》,其中搜集了俗字1604个,包括宋刻《古烈女传》、《京本通俗小说》和元刻《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古今杂剧三十种》等书中的用字。书中所载俗字与今简化字相同的就有“党”等330多字。也就是说,在三十年代“党”的简体字就已经在民间流行甚久了。不过这一点对于当代人来说知道的就很少了。因此如果有“造假”者,他是不太可能用简体“党”字的。(http://county.aweb.com.cn/2006/8/19/7383934.htm) 

    《贵州地质》副主编刘家仁认为,这几个字出字60年代的文革红色大潮中,那时风行在山上用油漆往石头上写大标语,从而形成了这种人为地质现象(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112635.html)。(另见附录三)

     

    卫星上看到的戈壁滩上的文革标语_只争朝夕

     

    卫星上看到的大山上的文革标语_毛主席万万岁

     

    网友云游侠在新疆昭苏-喀什途中拍摄的雕刻在山坡上的巨幅文革标语_毛主席万岁

     

    网友云游侠在新疆昭苏-喀什途中拍摄的雕刻在山坡上的巨幅文革标语_忠于毛主席

     

    无论怎样,院士的话我不敢信。从概率上讲,这是个“不可能事件”;从直觉上讲,这很可能是个惊天大骗局。而宣传部门藉此说事儿,以“天意”来证明执政党的合法性,那就有点自我作践的味道了。这让人想起《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唐》、《水浒》等史书和古典小说中的那些情节。实际上,只你要仔细看看这块藏字石,你就立马明白那到底意味着什么,你就会明白拿它说事儿是多么的愚不可及。

    ************************************************

     附录一: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先生的游记

     

     

    平塘藏字石记

    梁 衡

    《青年时代》2004年第2期

        十月里因事过贵州黔南,甫坐未定,当地领导就急切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一件奇事,平塘县有一巨石落地,中裂为二,裂面处凸现“中国共产党”五字。我说,世上哪有这等巧事?对方说,凡初听者都不信,人家还讽刺我们说,莫不是穷疯了,编此奇事诓人,因此我们特请专家进行了鉴定。

    第二天,我即驱车平塘,出县城后又蜿蜒起伏疾驰60多公里,折入一谷地,忽山青水秀,绿风荡荡,原来已进入掌布河谷。沿谷地深入数里,弃车步行至一村,名“桃坡村”。村口矗立一巨木,是一棵有500年树龄的枫香树。前不久,于夜深人静时,此树轰然倒裂,现留一十多米高的树桩,三人不能合抱,桩上又发新枝。而倒地的树干压折一棵老银杏后横卧于路,如壮牛猛虎,气势逼人,树枝已被削去,粗者如腰,细者如臂,散落于路下田中竟占地一亩。未见奇石先见老树,邈邈古风,幽谷中来。

     

    生长了500年的古枫树突然在一个无风无雨的夜晚折断了

    绕过古木,是石砌小路。路旁有宽深一米的水渠,水清见底,水中草蔓飘舞如带,石子莹润如玉。我自少年时代一别三晋名泉晋祠之水,就再未见过这样清澈透亮的山泉。不觉心头一紧,才意识到大自然库藏的珍品真是越来越少。沿这条清水古道缓缓而上,过一滩,名浪马滩,碧水平泻,乱石如奔马。过一泉,名长寿泉,因乡人常饮此水多高寿而名。两岸陡崖如壁,竹木披拂,藤缠草覆,绿云扑地。渐行至河谷中段,隔水相望,对岸悬崖下有两棵十多米高的大树,树荫中隐隐有物,导游以手相指说那里即是藏字石。要观石,先得过一吊桥。桥迎壁飞架而去,人一过桥即与悬崖撞个满怀。我不由举首仰望,壁立如削,峰起如剑,云行高空,风吼谷底,忽觉人之渺小。桥左有一对巨石,即为藏字石。从现场看,此石从石壁上坠落而下后分为两半,相距可容两人,两石各长七米有余,高近三米,重一百余吨。右石裂面清晰可见“中国共产党”五个横排大字,字体匀称方整。每字近一尺见方。笔划直挺,突起于石面,如人工浮雕。在这行字的前后还有一些凸出的蛛丝马迹,不成文字。我大惊大奇,实在不敢接受这个现实。天工虽巧,怎能巧到这般?虽然我们也常在石壁上发现些白云苍狗。如人如兽,如画如图,但那也只限于象形的比附。今天突然有巨石能写字,会说话,铁画银钩,颜体笔法,且言政治术语,叫人怎么能相信,怎么敢相信?

    但是,面对这块一分为二,内藏五字的石头我们又不能不信。经地质专家组鉴定,该石是从山体上剥落下来无疑。现离地15米处的石壁上还有坠石下落后留下的凹槽。而山林、巨石及石上的字体,主要化学成分都一致,说明它们曾共生共存,浑然一体。字体也没有人工雕琢、塑造、粘贴的痕迹。这字的成因则是由海绵、腕足类等生物形成化石,偶然组成这五个大字。巨石坠落时,受力不均,沿字的节理处剖裂开来。据测算,石之生成距今已二亿八千万年,而坠落于地也已有500年,在长年的风雨侵蚀中,化石硬度稍高,就更凸现于石面。过去于两石间长期堆秸杆树枝,石旁又有两株大树遮掩,从没有引起人的注意。今春,为推广景区风景,当地举办一次摄影活动,村支书王国富在清扫此地时无意中发现这石上的五个大字。石中藏字的消息遂即传开。

    看过奇石,我又大体浏览了一下周边的风景。由奇石处上行有藤竹峡,因遍生藤竹得名。此种珍稀植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其细如丝,其柔如藤,却属竹科,缘壁附崖,牵挂缠绕,两岸数里如金丝织就,一片灿烂。有抱石崖,崖面均匀生出圆形石卵,如鱼眼鼓突,如恐龙遗蛋,有足球之大,共366颗。当地人说此石30年一熟,会自然拱破石壁,接续而生。其余路边景观都十分可人,如光硬的石壁上会钻出无根之松,郁郁葱葱;滩里巨石上无土无沙,却杂树成林;水中的群鱼细小如豆,会逐人腿而吻,称“吻人鱼”,都为别处之少见。掌布河流域本就风景奇特,早在7年前就已辟为旅游开发区,今发现藏字石更锦上添花。自然中有奇巧之事本也有科学之理。因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无数个点的排列组合,大自然在无限的时空中总能组合出最理想的图案。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过:“如果把一只猫放在一架打字机上,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也能打出一部莎士比亚。”而这种万年、亿年才有一遇的巧事竟幸临平塘县这个布依村寨。这是天赐旅游良机,助民致富。村民已借天成的“中国***”五字增设了红色旅游主题,于石旁空地立16面石碑,简述一大至十六大的梗概。

    这石两亿年前天生而成,500年前自然坠地,其时村口一株枫香树又破土而出,而在今年,忽一日树断枝裂,石中藏字也惊现人间,这一连串巧合莫非天意?离开村口时,我又细端古树,怅然有思。地方同志见状问有何建议,我说有两条。一者,此卧地断木是天赐史书,叫我们牢记过去。可剖光断面,展其年轮,呈于游人。并可标出哪一轮是500年前,哪一轮是1840,是1921,是1949,直至树断字现之年的2003,当更显厚重,更有新意。二者,天降“中国***”五个大字,是要我们自警自策,与时俱进,当地党政部门一定更要爱民忧民,年有新政。不只让百姓感到石上“中国***”之奇,更要感到身边的中国***之亲。

    2003.10.8

    (梁衡,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此文系梁先生于2003年10月在贵州调研期间到掌布景区观看“救星石”有感,为舆论一律而成的定调之作。)

    附录二:黔南人因奇石一夜致富

    2005年,全州接待游客2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亿元。2006年仅“五一”一个黄金周,全州接待游客就多达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6亿元,与2005年“五一”黄金周相比,人数增长68%,收入增长72%,发展势头如此迅猛,难怪要把“藏字石”称之为“救星石” 。

    2006年4月28日,“民族风情旅游节开幕式暨中国-平塘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平塘县掌布风景区隆重举行。掌布乡风景区成了国家地质公园,“藏字石”的照片印成了掌布乡风景区门票图案。

    平塘热旅游发展迅猛超出预料,规划部门不得不迅速调整有关救星石景区的招商扩建指标,由原设计的年20万人次,1400多万元的投资计划,紧急更新为年40万人次,3亿元的对外招商投资融资指标。更有报导说,美国加州九星发展有限公司将与黔南州共建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似乎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也迫近眼前。

    2006年11月21日至24日,香港特首曾荫权率领由港府官员和商界领袖组成的代表团赴贵州考察旅游资源,也是直奔藏字石而去。具体时间开列如下:

        2002年11月24日十六大刚刚结束,***到贵州。
      2003年4月10日至14日,***到贵州调查研究。
      2003年10月21日至27日,***考察贵州。
      2004年1月1日至4日,***考察贵州。
      2004年5月2日至6日,***考察贵州。
      2004年6月30日至7月5日,吴邦国考察贵州、云南。
      2005年2月7日至11日新年期间,***考察贵州。
      2005年12月12日至15日,李长春在贵州考察。
      2006年11月21日至24日,香港特首曾荫权率领由港府官员和商界领袖组成的代表团考察贵州省3天,主题是发掘当地的旅游资源。
      2007年1月26日至30日,***再次视察贵州指导工作,公开报导了黔南行。

    中央政治局9个常委都去了贵州,亲自看过此石。最近的一次公开报导是,2007年1月底***去了黔南,就是奇石所在州。

     (此文出处已不可觅,恕不另注)

     附录三:人类历史上最大标语:巫峡“毛主席万岁”

    1961年9月16日,诗人郭沫若自重庆乘船东出夔门,前往宜昌,当轮船行经巫山峡口时,郭沫若抬头仰望北岸高耸入云的文峰,忽然看见文峰之巅书写着硕大无朋的“毛主席万岁”五个字,壮阔磅礴,差不多占去了半座山的高度。一生观尽天下风云的诗人也被这惊人的气势震动了,他在当天写下的《过巫峡》的五律中咏叹道:“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他所说的“领袖万斯年”,就是指的这条硕大无朋的“毛主席万岁”的超巨幅标语。然而,这条旷世大标语的制作成功,却是一百多名右派分子用汗水、信念、毅力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1、初试身手,一幅标语三十里长

      郭沫若在诗前的小序中说:“山身竖刻毛主席万岁五字,涂以白垩,甚为显著,估计字径当逾十米。”其实郭沫若在这里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他凭肉眼作出的判断与事实相去甚远,那幅标语何止“字径当逾十米”。准确的数据是:每个字长宽各十丈(33.33米),每笔宽一丈(3.33米),每个字占地1000平方米,五字和一个感叹号相连,外加字间距,超过了6000平方米。我们知道,一个篮球场的面积是420平方米(28×15),而这幅标语的每一个字,都比两个篮球场加起来还大出了160平方米,整幅标语约等于15个篮球场。

      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制作的无可比拟的标语!

      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的狂澜,“赶英超美”、“大炼钢铁”、“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3月里,中共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继续批评反冒进,并提出了他对个人崇拜的看法。他认为,个人崇拜中属于正确的部分是必须崇拜的。他的态度直接导致了新一轮个人崇拜的热潮。在第二年的庐山会议上,***又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反右倾思想运动。巫山县委为了紧跟毛主席的部署,在1959年10月召开了县委扩大会,动员全县人民迅速开展反右倾运动。巫山之巅的惊世大标语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问世的。

      巫山县委经过反复研究,一致通过,在著名的巫山峡南岸东起杨柳坪、西至下马滩长约30华里的范围内,制作一幅“高举总路线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的超大型标语。

      这个宏伟计划是这样分步实施的:首先在长约30华里的范围内选出13座面向长江的山峰,在每座山峰上安排一个字;然后将做字的山壁上的植被铲除干净,不留一根草;最后再用石灰浆在每面山壁上浇出一个长宽各十米的大字来。

      在令人望而生畏的巫峡绝壁上执行这项任务,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一般人不愿干,于是右派分子便成了最好的人选。县里举行了一次右派分子评查摘帽的会议,一百四十多个诚惶诚恐的右派分子被集中到县政府招待所里,主持者要求他们充分反省自己的反动思想,加强劳动改造,争取早日摘帽,回到人民的阵营里来。会上当场宣布首批摘掉廖希富、黄永鑫、沈祖富、罗春玉、彭会志、王瑞全等7人的帽子。从这7个人身上,右派们看到了摘帽希望。接着,就有七十余名右派被组织起来,参与了制作超大型标语的“光荣任务”,他们都希望能借这个机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秋高气爽,右派们登上巫峡南岸高高的山峰,开始制作这幅长30华里的超大型标语。

      在幽深秀丽的巫峡群峰之上,一边俯看长江,一边制作歌颂总路线的超大型标语,应该很有诗意,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那实在是太危险了,而且劳动强度之大为一般的人所难以想象。更难以忍受的是,那时他们每天的粮食定量只有200克!然而奇迹发生了,右派们抱着认真改造的信念,忍着饥饿,忍着劳累,每天起早摸黑地埋头苦干,一个月后,一条旷古未见的大标语出现在巫峡的群峰之中。

      可惜的是,“高举总路线伟大红旗奋勇前进”13个大字实在是拉得太远了,每个字相距2华里以上,用肉眼很难同时看到两个字。乘船逆江而上,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把整幅标语看完。如果是乘坐下水船,这条标语就只能反着念,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在说什么。

      2、再创奇迹,右派分子演绎激情

      对于第一次超大型标语制作的经验教训,县里进行了认真总结。这时有人建议,在巫峡西口的文峰上制作一幅“毛主席万岁”的标语,垂直排列,乘上水下水轮船的过客都能一目了然。这一创意马上得到了县里的批准,并决定主要还是由那些需要认真改造思想、重新做人的右派分子来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

      屹立巫峡西口北岸的文峰(又名驱熊山、箜篌山),为著名的巫山12峰之一,山形巍峨突兀,扼全川之咽喉。因尖峭如巨笔插天,故称文峰。文峰山体陡峭,坡度多在60度至70度之间,而临江一面之绝壁断崖,则如同刀劈斧削,要在上面制作标语谈何容易!

      县委组织部专门召集近一百名右派分子进行了动员,要求他们听从指挥,战胜困难,在完成这一光荣任务的同时认真改造思想。由于标语与文化有些关系,又特地把文化馆的干部罗典范抽调出来当负责人。随后进行了分工,成立了“铲字组”、“牵字组”、“兑浆组”、“背浆组”、“泼浆组”、“后勤组”等。

      1959年12月初的一个早晨,长江上朔风怒号,巫峡口波涛汹涌。由右派分子组成的施工队员一个个背着背包,扛着锄头,冒着严寒努力地向文峰观下的梨子坪攀登。他们深知这次任务特别重大的政治意义,表现得好他们就会有摘帽的希望。他们明白,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异常艰苦的工作,但到底会艰苦到什么程度则完全无法预料。

      梨子坪是文峰半腰的一个小山村,住着十来户农民,除了院落外,都是坡地,苍凉而贫瘠。农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城里人来到这里,当然更没有听说过要在壁立的巫峡口上刻写“毛主席万岁”的超大型标语,当下小山村里像过节一样热闹。农民们把茅屋土舍打扫干净,在地上铺上草,施工队员们就像“山顶洞人”一样住下来了。

      施工队有自己的伙食团,就在农民家里架锅造饭。当时大饥荒已经开始了,群众生活非常困难,浮肿、死人现象已经发生。万县地委和行署知道巫山的灾情后,打算调拨750万斤粮食救灾,可是由于刚刚进行了反右倾的运动,巫山县的干部们怕戴“右倾”帽子,明明知道饥荒已经出现,却既不敢如实上报,更不敢接受救灾粮。这却苦了奋战在巫峡口上的右派分子们,他们把250克(比上次增加了50克)粮食分成三份,一日三餐,掺上清水,加上牛皮菜煮成稀粥果腹,至于肉和油则完全是梦想。

      就这样,他们万分艰难地开始了“毛主席万岁”超大型标语的制作。 

     3、天寒地冬,旷世标语初现绝壁

      巫山县文化馆副馆长吕炎林受命设计了标语的书写方案。为了显示大跃进的气势和表达对毛主席的忠心,吕炎林将标语设计为每个字长宽各10丈(33.33米),每笔宽一丈(3.33米),每个字占地1000平方米。标语从山顶竖排而下,五字连缀,可及山半,过往行人仰视时会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堪称开天辟地以来举世无双的真正意义上的“大手笔”。

      吕炎林设计好方案后,即带领有关人员爬上山顶踏勘地形选择地段,最后确定在文峰向南偏东的山壁上划出一大片来制作标语,这个地段面对巫峡西端相对平缓的大宁河宽谷,视野比较开阔,数十里外就能看见,同时,从下游方向也比较容易仰视。

      接下来,吕炎林指挥“牵字组”拉起长长的绳索,在山壁上放样作字。一般的书画家创作时可以先在墙上画初稿,然后退后几步看看效果,再作下一步的修改,可是吕炎林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他要看到自己草稿的全貌,必须到几里路以外去才行。

      吕炎林克服了种种困难,胜利地完成了5个大字的勾画。在拉绳放样划线后,人们用石灰顺着线撒过去,终于将“毛主席万岁”比例协调地安排到了文峰陡峭的山壁上。

      “铲字组”的任务是顺着划好的石灰线用锄头一锄一锄地在山壁上将字形铲出来。巫峡的山上处处是荆棘,处处是丛莽,有很多地方自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人迹,那些盘根错节的草木深深地植根于坚硬的山壁上,要连根铲除它们还真不容易。“铲字组”的人们很费了些劲流了不少汗才将山壁清理出来,硬是用锄头在6000平方米的山体上雕刻出了“毛主席万岁”。所谓笔画,其实就是一道道在山壁上挖出的深而宽的槽子。

      最辛苦的是“背浆组”的成员。高高的文峰上既没有石灰也没有水,石灰和水都要从六七里外的江东嘴运来,而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背篓。“背浆组”的人们频频往返于江东嘴与梨子坪之间,运回一定数量后就由“兑浆组”将石灰兑成灰浆,再背到制作现场去。

      这时已经是数九寒冬,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右派们的手足整天被石灰水浸泡,已是皮开肉绽,但任务却一点也不能少。“背浆组”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寒风中背着灰浆往山上运,灰浆在背上随着步子晃荡不已,一旦荡出就是浪费行为,那就是新的犯罪,所以绝对不敢有一点疏忽。何况坡陡路险,身边是万丈深渊,脚下是滚滚长江,稍有不慎,后果更不堪设想。

      有资料显示,整个工程共用了石灰浆20万斤,按每人每天往返三次每次50斤计算,“背浆组”的人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背负着石灰浆登上文峰共计4000人次。

      往挖好的槽子里浇泼石灰浆就是“泼浆组”的事了。要想在山壁上找一块小小的平地放桶,是根本不可能的,“泼浆组”的人只好把灰桶底端的一边靠在山壁上,将灰桶夹在胯下,然后像猴子一样,一手攀住山壁,一手抓紧木瓢往先挖好的笔画里泼浇石灰浆,就这样一瓢一瓢地泼浇(平均泼浇石灰浆厚10厘米),直到把6000平方米的面积泼浇完。

      4、饥荒夺命,摘帽未成魂归野山

      天气奇寒的日子,饥荒也越来越严重了。

      250克粮食加牛皮菜度过一日三餐的生活也渐渐难以为继,原因是牛皮菜已经吃光了。后勤组的人们便满山去寻找勉强可以充饥的野菜,把黄蒿、地米菜都挖了回来,和着那点可怜的粮食熬成稀粥,努力让一个个羸弱的生命能维持下去,去完成那个重大的政治任务。

      偶尔有的人请假回城,便想方设法去买些“食母生”、“艾罗补脑汁”、“辣椒丁”、“橘精酒”等凡是可以吃的东西回来,尽量增加一点热量,保持体力,以完成劳动定额。

      然而,空前的大饥饿正以愈演愈烈之势席卷而来,“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与日俱增。这些苦战在巫峡之巅的右派分子岂能幸免,由于营养太差,劳动强度太大,精神负担太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5个右派分子惨死在天寒地冻的巫峡里。

      陈文清,“兑浆组”的成员,他天天都努力地工作着,从不叫苦叫累,即使到了最艰难的日子,他也硬挺着。那一天,他对同伴们说:“加油干,争取早摘帽!”谁知就在第二天晚上,他就因饥饿死去了。他直挺挺地僵卧在冰凉的地铺上,被人发现时已经死了很久了。

      向明瑶是个身强力壮的人,可以背着一百多斤重的石灰登上陡峭的文峰,可是由于饥饿难耐,身体一天天垮了下来,在和饥饿进行了数日的对抗后,也终于离开了人间。县卫生局的右派谢胖子因为不堪饥饿,喝“辣椒丁”患病,卧床不起,一些人说他装死,拉起来毒打,谢胖子本来就命在旦夕,怎禁得住如狼似虎的毒打,当时他被打得大小便失禁,连求饶的力量都没有了。打手们俯身观看,才知他已经死去了,于是便拖出去草草地埋在山坡上。

      标语制作工地的饥饿状况渐渐传了出来,万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鲍恒茂到巫山检查工作时,感到事情有些严重,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向巫山县委提出,应该适当给标语制作人员一些照顾。在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后,右派们得到了每天增加供应2两黄豆、3钱食油(均为16进制)的特殊优待。当他们吃到珍贵无比的油和用黄豆拌菜做成的菜豆腐时,一个个眼中噙满了泪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表示一定要加倍努力,用实际行动来感谢党的关怀。

      正好此时由重庆驶往外地的一艘运粮船在文峰下的箜篌沱触礁翻沉,所载粮食被打捞起来后就近处理给巫山居民,一斤定量可买三斤“水湿米”。这对于标语制作工地上的人来说,无异于雪里送炭,他们终于在濒临死亡的最后时刻活了下来,从而也加快了标语制作的进度。

      1960年2月,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标语终于出现在巫峡之巅,占地6000平方米的“毛主席万岁!”展示在世人眼前,耸入云霄的青青的山壁上,用20万斤雪白的石灰浆写出的标语异常醒目。轮船顺江而下,在数十里外就可以看见那条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惊世大标语。

      一个著名画家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到巫山,在仰望了这一人间奇迹后欣然挥毫作画,题为《与江山同寿》,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本文前述郭沫若的诗篇不久也发表在《人民日报》上。一时,巫山的超大型标语成了中国的骄傲。

      5、字黯云飞,唯有文峰依然如故

      涛走云飞,潮起潮落,就在这幅惊世大标语落成后的第二年,巫峡里的那些绿树青草又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而那些用石灰浇注出的本来很显眼的标语却渐渐被雨打风吹去,变得暗淡无光,巫山县委多次派人上山修补,也无法使标语重放光彩。到1963年,标语的色彩褪尽,最后终于从人们的眼中完全消失,巫山峡口又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变得一片葱茏。

      当年标语的制作者至今仍有许多人健在,他们都已经成了白发老人,现在依然生活在巫山,日日面对着那座曾经让他们断魂惊魄的高高的文峰。在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他们记忆犹新,许多当年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他们提供了许多材料,他们的名字是:刘仁佐、李经灿、叶明松、罗典范、王昌华(女)、黄永鑫……

    本文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晨曲 (具体出处不祥,都是转来转去的。但最早出现在人民网上)

    贵州黄果树瀑布:

  • 上一篇文章: 山东沂水姬王崮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十大“勾魂”美景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电话:0539-8882161 QQ:662820 地址: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