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杨振宁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发表的演讲发人深省,引起海内外媒体和学术界的重视。我认为,杨振宁先生的演讲是慎重的、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说说的。他经过研究,肯定了《周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认为《周易》有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等特点。他在演讲中还提出,阻碍近代自然科学萌生的原因很多。其一,中国传统 注重实际,不注重抽象的理论架构;其二,科举制度;其三,认为技术不重要的观念;其四,无推演式的思维方式;其五,天人合一的观念。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生产的需要、实证思想等。他说其中第四和第五个原因和《周易》有关。有人因此认为,杨先生在这里是说,《周易》阻碍了整个自然科学的萌生。
据我的理解,杨先生并没有说《周易》阻碍了整个自然科学的萌生。因为在我看来,自然科学有古代经验自然科学、近代实验自然科学、现代理论自然科学和当代自然科学之分。杨先生的演讲已经充分肯定了《周易》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周易》对于现代自然科学和当代自然科学的作用,杨先生在这样的场合没有提出来讨论,但是他关于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假说的提出受到辩证思维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而《周易》正是古代辩证法最完备的形态。不少现代著名的学者已经越来越重视《周易》的辩证思维在未来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假如换一句话说,《周易》对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很少或者说没有什么贡献,我想这是历史事实。但没有贡献不等于阻碍。对于在欧洲产生和发展的近代自然科学来说,由于《周易》在西方知道的人很少,很难说得上有什么阻力。而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思想难以适应和接纳,如果说是阻力也未尝不可。
杨先生在演讲中提出了很多值得讨论的重要问题,如关于《周易》使汉字变成单音字的假设问题、演绎推理问题、逻辑问题和天人合一问题及其阻碍近代自然科学萌生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学术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这是很正常的。
(作者系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科协研究员)
是方舟子炮轰还是杨振宁炮轰?(原创)
200502
新华网上发表文章“杨振宁炮轰《易经》——科学与玄学之争的延续”(下称“炮轰”),署名是方舟子的大作。方说:“‘苍苍白发对红妆’虽然让人津津乐道,却只配作为饭后谈资,而且风波会很快平息。‘炮轰易经’才是杨振宁在2004年所做的最有意义、最有影响的一件事。”
方舟子是何许人物?凡是关心我国科学发展的人都是知道的,没有再介绍的必要。
我读了方舟子“炮轰”的文章,有很多想法,梗塞于喉十分不快! 首先,我弄不明白,杨振宁对《易经》炮轰了还是仅仅谈了自己的看法,提醒些什么?还是方舟子把“炮轰”两个字加上去的?在讨论科学的问题时,用得着炮轰吗?方舟子带着炮架和炮弹,来到讨论科学的地方,自己是否觉得过于沉重?!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在网上可以查到全文,但是,关于著名易学家、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大钧指出杨振宁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的全部内容,到哪里去看呢?看到方先生找出的一句、二句,不能明白刘教授的全部意思,这样引用是否渗入了方先生的主观原因呢?(科学是不能主观的)你看,方先生说:“由于杨振宁的加入,大大增加了科学一方的力量,......”这种说法,把科学的讨论变成足球比赛、变成赌博,行吗?方先生带着输赢观参加对《周易》功过讨论,不觉得过于无聊了吗?
杨振宁在报告中如实地说:“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等。可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今天在这个场合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他没有说炮轰《周易》,只是“跟大家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方先生带着打败自己民族文化经典的心态,好象找到了一门“炮”,是否有些可笑呢?
杨振宁是研究物理学的,对《周易》发表看法,讨论中国文化的成因,未尝不可。你硬要说,他的话就是真理,拿来当炮弹,可以吗?老实说,一个物理学家,在物理方面的理论也不是完全可以打包票说是绝对正确的。一是,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今天的认识是对的,明天可能发现要修正,否则人类的科学如何发展呢?这在全部人类科学史上的例子,举不胜数;第二,就我们看到的资料,霍金在宇宙描述方面,在与同行“打赌”,已经“输”了几次了,这十分正常,也没有动摇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权威性。
至于影响我国现代科学发展的原因,归罪于《周易》就是合理、正确的吗?在这方面可以发表各种意见、看法,但是,不能一言定乾坤。本网在“值得注意”栏目转载《一批专家呼吁:科技创新应“多争鸣,慎打假”(光明日报)》文章,是否比方先生要冷静一些呢?
总之,杨振宁“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欢迎;方先生用炮轰,错误!杨振宁谈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有人说,就是《周易》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未必!要知道,宇宙间存在一条不依人们所转移的客观规律,要是《周易》是糟粕,迟早会被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冲垮、淹没,根本用不到你方先生去炮轰;如果相反,方先生恐怕至少在你的有生之年,看不到作为我们民族文化代表的《周易》就此被西方文化冲垮!
中国人应该有这个民族自信心!
作者: 202.114.7.* 回复
我本来不想说什么,然而,杨振宁对《周易》的评价,更有对中国文化的评头论足,实在要说上两句,因为,客观地说,很多网友对中国文化内涵知道的未必很多,所以对杨振宁的观点会有些迷惑,实际上,我可以大胆地说,杨振宁对中国文化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报道他在中国文学等方面有研究,实属业余水平。本人现在研究中国文化,不敢说自己对中国文化有多深体认,但决不敢随便贬低中国文化,原因是,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是一般人难以体会得到的。我们千万不要像杨振宁一样,戴着近视眼镜来看中国文化或者像《周易》这样的博大精深的典籍。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文化是人类七大原始文化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言外之意,现在的中国人是唯一没有灭绝掉的原华夏人类后裔,而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人,几乎不太清楚他们的祖先们是什么样态。仅此一点,足可说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之强,西方人称东方人为“黄祸”主要也是源于此。 人类文明才过去5000多年而已,中国文化从来不是短视的文化(在《周易》一书中有集中体现),也就注定了中国文化不会是一种可以毁灭的文化。而像杨振宁这样,虽然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近代最好的大学<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建而成>),但是,在当时国学环境一流的条件下(大师云集),并没有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而在今天发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胡话,实在是有愧于历史,有愧于我泱泱中华! 今天,中国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立足于世界,从短期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不太明智的举措,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会出现杨振宁这样的唯科学主义分子(一味宣扬科学如何如何,对文化说三道四却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而这恰恰是一种短视的表现,说它是短视,主要指其片面性而言,而不是说发展科学技术是一种短视行为。 最后,希望网友不要为杨振宁辩护了,作为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中国人,他是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母亲养育了他,寄希望于他,而他弃母亲而去,母亲在困苦的时候,在需要他帮助的时候,他说:“对不起,我不能在你身边”,当母亲不再困苦的时候,他说:“妈,我想留在你身边”。对于这样的人,每一个网友可以扪心自问,这样的人做的对不对,如果你觉得不对,那么你是传说中的传统的中国人,反之则反之。杨振宁自始至终没有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贡献自己的力量于国家,有人说拿杨振宁和邓稼先比较,部分网友不太愿意,甚至于说杨振宁只想做一个平凡人或正常人,这些网友实在是太感性了,他们没有理性的去想一下,如果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都算是正常人,那么,请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不正常呢?作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在报效国家上面是义不容辞的,难道所有的科学成就换来的就仅仅是一幢带电梯的二层小别墅吗?如果那样,我们这个国家又能指望谁呢?君不见,南京大屠杀中同胞们的鲜血还在我们的记忆中惨烈地流着吗?你们不会忘了吧!对日本,我们采取了“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抵抗政策,结果呢?整个中华一而再再而三的沦陷于日本人的手中,那是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两个字——落后!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带来了整个民族的伤痛,岂不呜呼哀哉!!!!就连当时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天津的南开大学都被迫南移。我说了那么多,很多人会以为都是些与杨振宁无关的废话。如果你这样认为,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上面已经提过了,杨振宁大学和研究生期间曾经在三所学校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读过书,如果你是正处在杨振宁的角度上,你会怎么做,作为那个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你会怎么做?如果在那时,你的志向又会是什么?同时期的很多人替他作出了榜样——一心为了国家和民族。如果说现在出国留学以后留在外国在表面看来是无所谓的话,那个时候就显得一个人很有问题,原因就在于,国家和民族长期处在水深火热的深重的灾难当中,绝大多数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像邓稼先那样学有所成之后放弃国外的优越的条件报效国家,而决不会选择去做“有奶就是娘”的自私鬼,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当我们把杨振宁重新带回历史中去以后,你会感受到发现他是一个怎么样看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人。也许有人会说,有没有可能杨振宁的志向是在学术上面呢?我们当然不敢一口拒绝这种可能性,但是,有两个方面不得不提:一个是他和李政道的关系,此处不想细说,这方面可以参考其他网友提供的相关资料,我只想谈谈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即谈谈做学问本身,一个人做学问的目的有很多种可能性,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可能性,都应该是为了大多数的人的利益着想,这样才有较大的价值。作为一个学者,在发达国家做学问无疑是一件好事,即更容易出成果,一般情况下好像无可厚非,杨振宁就属于作出这样选择的人。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思量的时候,我们却惊奇地发现,杨振宁所面临的情况有点不同,一方面,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是怎么侵略中国的,当时有四万万人处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当中,而他作为其中的一员,却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有多大,这也就算了,更有甚者,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早些时候并非如何融洽,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抗美援朝”,我想,杨振宁不会不知道吧?那么,他在美国生活的那么滋润,难道在喝可乐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像是在喝中国人的血吗???我们能不能说他是认贼作父呢?即使不这样看待他,起码也是“助纣为虐”,他搞科学研究不间接地是用来对付我们中国人了??怪不得他要入美国国籍。很显然,他搞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成了倡导“强权就是公理”的助手,显然是为中国人所不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