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肉身之迷
九华山除了景色秀丽,还存在着奇特的肉身现象。目前已经发现了14具肉身,其中13具为和尚,1具为尼姑。这种奇特的现象,正在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何谓肉身: 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 肉身是“全身舍利”,《玄应音义》卷六载:“舍利有全身、碎身之别。”全身舍利即是高僧或大善知识示寂后,其身体虽经年代久远,时空变迁,却未腐朽溃烂,常保原形而栩栩如生。碎身舍利指焚烧后之遗骨。《金光明经》:“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只有修行到非常高深的境界的僧尼,才可以形成肉身。 肉身不同于“木乃伊”。在埃及前王朝时代,殡葬简单,只在沙漠上挖个浅坑掩埋,由于沙漠气候干燥,遗体接触到热沙很快脱水,细菌被杀死,自然作用而形成木乃伊。后来人工木乃伊是在人死后,将内脏、大脑等组织取出,然后将尸体用药物处理保存。在中国新疆等地也曾经出土过木乃伊,实际上是干尸。由于当地气候炎热,人死后尸体很快脱水,而得以长久保存下来。但即使是在新疆干燥的沙漠地区,保存到现在的干尸也是十分罕见的。 九华山地处长江南岸,山中四季湿润,气候潮湿,不存在产生“木乃伊”的自然条件,肉身也未经过任何药物处理。这种奇特的肉身现象,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的解释。
探索肉身之迷: 九华山佛教供奉肉身菩萨的风俗来源于唐代地藏大师,唐贞元十年夏,大师无疾而终,弟子们遵其所嘱,将大师遗体装殓于石棺中,三年后开启,容颜如生,遂认为他是地藏菩萨降世,敷金供奉。此后,凡九华山的和尚圆寂,都要将遗体保存一段时期(最短的七天,最长的三年),看能否成为真身。其装殓方式也很特别,和尚圆寂后,将其遗体擦洗干净,盘成跏趺式装殓于特制的陶缸中,在遗体的周围塞满木炭,直至颈项,头脑部位放置石灰包,再合上缸盖涂以黄泥密封,置阴凉通风处存放。密封的陶缸隔绝空气,木炭汲取遗体内的水份使之脱水干瘪。一旦遗体腐烂散发异味,就将陶缸底部的发火孔掏开,引燃木炭火化。坐缸只是形成真身的外部条件,其内因取决于他们生前的修行道涵。长年食素不沾荤腥,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干连,加上坐化前知其大限来临,一般都是十天半月食不沾、水不进,使腹肠空空,体内脂肪和水分极少,这为死后坐缸蜕变为肉身奠定了基础。但即便如此,能成为不腐之身的也是寥寥可数。只有极少的僧尼一直保存着肉身,这样在3年后开缸,就是“肉身菩萨”了。形成肉身后,首先是妆漆,3年后再妆上金粉,这样就基本上可以把尸体与外界隔离开。这也许是九华山一些肉身能够保存上千年的原因之一吧。 对于肉身现象,佛教上有自己的解释。但是,人们还是希望能有科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以彻底揭开肉身现象之谜。 无瑕真身(图海玉(1513-1623)。在九华山百岁宫中,供奉着一位五百多年前的肉身菩萨。海玉为明代高僧,字无瑕。顺天宛平(今北京市)人。嘉靖十五年(1536)在五台山出家。曾云游参访峨嵋等佛教圣地。万历年间来到九华山,在插霄峰摩空岭结茅安居,取庵名“摘星庵”。无瑕刻苦清修,戒律精严,终年以烟霞为伴,扬清吐浊,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