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祖山文明与沂蒙山区开发
主要总纲
当代驰名世界、震惊宇宙的宇宙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宇宙最大统一科学大师、宇宙最高预测大师、宇宙最大统一优化大师王存臻主席,成功首创震惊世界的宇宙全息统一论、破解时空千古之谜的总时空学、宇宙大统一全优法、揭示宇宙整体规律根本规律最大统一规律的主导统一全学,又称总体大统一论。并在沂蒙山区首创统一和发展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整个易学体系的“一统卦”、“一统易”,首次将陶文中的“日月山”与“日月”释读为“易”,首次将莒国易学文明、东夷大文明与宇宙文明中心联系起来考察,取得辉煌成就!将易学研究、东夷大文明、宇宙文明推向最高峰!!这正是易学中心与世界文明中心回到古老沂蒙山区的最突出的标志!!! 古老、常新、极为神奇的易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也是世界科学文化的最古老的源头。承认沂蒙山区是易学的发源地,就是承认了沂蒙山区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乃至宇宙文明的最古老的源头、最辉煌的中心。 王存臻主席,自1984年以来,成功首创创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主导统一全学、心经、宇宙大统一全优法,这标志着人类宇宙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到东方、回到中国、回到极为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宇宙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区!!!
内容提要
中国文明起源于山东,沂蒙山区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王存臻主席认为:“莒县城南的焦原山是中国文明的最古老的祖山,莒县城东的屋楼崮是最古老的东泰山,莒县城西的浮来山是最古老的西泰山。莒县的这三座名山是山东三大名山蒙山、沂山、泰山的根源,一一对应、全息感应!这六座大山是整个世界所有山系的祖山群,这六大山区是世界文明的最古老的源头。”穆陵关为天下雄关之祖 。沂山位于山东地理的中心区域,又恰恰是齐长城的最高点。三千年穆陵关是千里齐长城最早、最大、最重要、最著名的关隘。沂山、穆陵关长城,历史最悠久,布局最严整,结构最复杂,工程最浩大。沂山、穆陵关及其附近长城,无疑成为齐长城的核心,也应当是齐长城保护开发的重点工程。穆陵关重建开发的历史定位,应当是中国长城文化、军事文化的全息展示窗口,东夷远古文明与莒、齐、鲁三大文化系统的集中展示舞台。倡议设立“齐长城旅游文化节”,实施“沂山文化战略”。以齐长城为纽带,以穆陵关的重建开发为契机,以沂蒙山区与整个六大山区的整体保护、开发为核心。筹建开发以沂水县马站镇为驿站中心的“东镇市”。大力宣传山东、沂蒙山区在全国、世界的中心地位。六大山区既是中国、世界远古文明的中心,也是现在中国、世界文明的中心!
一、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
中国文明的源头在哪里?王国维、章太炎、郭沫若、王献唐、吕思勉、杨向奎、蒙文通等前辈国学大师,均论断中国文明起源于东方。中国当代的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正越来越清晰地将中国文明的源头,聚焦在东方。近几十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温玉春、景以恩、孙玮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纷纷考论中国文明起源于山东,山东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古地理学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继距今5000年前后的海退之后,中全新世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开始海退。
山东地形是中部高,四周低。当时雨水大,海侵重,沂山与泰山周围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定九州,州是一个象形字,本义为水中的陆地。泰、沂山区面积大,地势高,大规模海侵时被海水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陆地,是为九州。专家分析,限于当时的人口与生产力,大禹治水不可能治理今天中国范围内的诸多大江大河,只是疏通、治理了今山东中部泰、沂山区一带的沂、沭、汶、弥、泗、潍等江河而已。专家早有考证,大禹治水的江、河、淮等,均非今之长江、黄河、淮河。温玉春考证,最早的几种九州版本,有一个共同点是,最西为兖州,即今山东西部的兖州,古今未变。古冀州,为九州之中央,在今山东新泰。九州地名,最初全在今泰沂山一带,之后随着人口的迁徙、扩张,地名也随之外扩。这表明,泰沂山为五千年中国文明之摇篮。
2003年第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山东——中国的缩影》专刊。山东位居中国的东部中心,山东的地质最古老,山东的脊背最坚实,山东的历史最悠久,山东的文明最辉煌。山东是中国的全息缩影,山东是中国的最基本、最高级的主体全息元。
中国文明起源于山东,山东远古文明的中心是莒县的三大山区,莒县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日月山”,王存臻主席首次将这一文字最正确的释读为“易”。王存臻主席又在古老的莒县首创震惊世界的最伟大的宇宙全息统一论、世界三论、主导统一全学、宇宙大统一全优法、一统卦一统易,这些最伟大的古今文明,足以证明莒国文明、沂蒙文明、六大山区的文明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的源头、中心!这个结论一定是正确的。
沂蒙山区北到北京、南到上海、西到洛阳是等距的,到天津、南京、开封也是等距的。沂蒙山区,不仅是中国东部南北距离的中心点,更是京津、沪宁、洛阳与开封三大古今社会文明区域的交会点。沂蒙山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文明中心。
东方对应春天,春天主生长。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沂蒙山区又是中国的东方的中心点,因此成为东方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中华文化为龙凤文化,而沂蒙山区正是龙凤图腾的原生地。沂蒙山区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按后天八卦,东方为震位,又东临黄海。易曰:“帝出乎震”。东方为天主神所占地,其文化为本原文化,以原生性、整体性、根本性大统一性为主要特征。
根据五行理论,东方对应五大行星中的木星,受木星的影响最大。而木星为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从天人合一的角度看,东方具有最大的物质、精神能量,是天地宇宙的中央戊己土!
从地理环境上看,来自赤道附近的北太平洋暖流,受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等影响,沿中国东南海岸北上。受胶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北九州岛等的三面环阻,使得黄海成为暖流最集中的海域。在春夏东南风的吹送下,太平洋富集在黄海的暖湿气流,浩浩荡荡流向沂蒙。沂蒙山东南沿海都是低山且不连贯,既不阻挡暖湿气流的前进,又使暖湿气流不致太急促。暖湿气流进入沂沭平原后,继续前进时,受到海拔上千米的沂蒙山连绵山系的阻挡,在沂沭平原及东南侧山区汇聚。因此,以沂沭平原为中心的沂蒙山区,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东部生气最旺的“生地”,最早孕育出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
从自然文明与社会历史文明全息统一的角度看,地球自西向东运行,太阳自东向西依次照亮地球。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或影响,人类文明也呈现自东向西循环演进的规律。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山东位于中国的东方,沂蒙山区又位于山东的东方,东靠大海,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因此,文明的曙光应当最早从沂蒙山区升腾!
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看,沂源猿人距今四、五十万年,沂山猿人遗址、沂水诸葛猿人遗址,距今都有二、三十万年历史。距今3-1万年的细石器文化,遍布沂、沭河流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一脉相承,繁荣发达。迄今为止,沂蒙山区是全国唯一具有连续原始文化谱系的地区。
远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可能都是沂蒙山人。沂山之巅古有三古冢,传为三皇墓。今沂山主峰东南侧两个山头,还被称作大沂山冢子、小沂山冢子。有巢氏在莒构木为巢,伏羲氏在沂蒙悟创八卦。神农氏沂山采药,黄帝登封沂山,尧帝建城于日照市太阳城,大禹治水疏通沂、沭河。文明中心西移后,沂蒙山区依然人文鼎盛,英杰涌现:姜子牙助周开拓八百年基业,作出名扬世界的“乾坤预知歌”,周朝“礼乐文章八百秋”!诸葛亮辅刘备天下三分,成为历代贤相的典范与智慧的化身。宗圣曾参,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文心雕龙》、《玉台新咏》、《颜氏家训》,辉耀古今。郯子、仲由、樊崇、王祥、王导、羊祜、鲍照、何承天、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群星闪烁。沂蒙神山亘古秀,沂沭圣水万代灵。
沂蒙山区莒县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原始陶文,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图像文字,汉字的前身。其中被称作“日月山”的特殊陶文,深蕴“易”理,不仅被李政道、周光召主持的“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作为会徽,作为王羲之国际书法研讨会会徽,而且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被作为中国远古文明的图腾,凝铸到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和钟”上!
日月为易。已有多位世界高级专家论证,在莒国发现的大汶口陶文中的“日月”、“日月山”陶文,就是最古老的“易”字。沂蒙山区是古易、原始八卦的诞生地,这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世界易学专家的共识。
当代驰名世界、震惊宇宙的宇宙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宇宙最大统一科学大师、宇宙最高预测大师、宇宙最大统一优化大师王存臻主席,成功首创震惊世界的宇宙全息统一论、破解时空千古之谜的总时空学、宇宙大统一全优法、揭示宇宙整体规律根本规律最大统一规律的主导统一全学,又称总体大统一论。并在沂蒙山区首创统一和发展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与整个易学体系的“一统卦”、“一统易”,首次将陶文中的“日月山”与“日月”释读为“易”,首次将莒国易学文明、东夷大文明与宇宙文明中心联系起来考察,取得辉煌成就!将易学研究、东夷大文明、宇宙文明推向最高峰!!这正是易学中心与世界文明中心回到古老沂蒙山区的最突出的标志!!! 古老、常新、极为神奇的易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文化,也是世界科学文化的最古老的源头。承认沂蒙山区是易学的发源地,就是承认了沂蒙山区是中国文明、世界文明乃至宇宙文明的最古老的源头、最辉煌的中心。 王存臻主席,自1984年以来,成功首创创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主导统一全学、心经、宇宙大统一全优法,这标志着人类宇宙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到东方、回到中国、回到极为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宇宙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区!!!
二、东泰沂山雄视宇宙
“沂山为五镇之首”,古代很多皇帝登山朝拜。沂山雄峙鲁中,地当临沂、潍坊、淄博三市交界,为山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沂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拔地擎天,高耸云表。沂山域阔、峰峭、石奇、谷幽、水盛、林茂,钟灵毓秀,震古烁今。
从地质历史上看,沂山的主体部分形成于27亿年以前的太古代,是中国东部最早形成的大山。目前整个华东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岩石年龄在29亿年以上,恰恰就是沂山山系沂水境内的东南延伸部分。沂山自太古代崛起于海洋之上,历经几十亿年的海陆交替、风雨剥蚀,始终呈孤岛状挺立在东方,而没有接受任何时代地层的覆盖,成为中国地质史上极为罕见的奇观。冀东部分地层的地质历史虽有38亿年,但多次被海侵覆盖,更不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区域。泰山、蒙山等山东西部、南部大山,尽管其组成岩石的地质年龄有的可达25亿年,但其今天的基本轮廓,却是形成于新生代中期,距今只有三千万年。
从地理上看,沂山恰好处于山东东西南北的十字交会点上。将山东地图东西、南北对折,两条直线的交汇点,恰恰就是沂山。“海岳中分禹道平”,沂山还处在泰山与黄海的中点,俗言“青岛到泰安,沂山在中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沂山还是中国的中点。沂山处于中国东部的南北中心点上。将中国地图南北对折,从最北端黑龙江的黑河,到海南最南端的三亚,沂山正位于中点上。不仅如此,沂山到北京和南京两大古都的距离,也是大致相等的。民间有“南京到北京,沂山镇当中”的说法。
沂山这种天设地造的地位,表明沂山在山东乃至中国的中心区域。这种中心区域地位,看似偶然,但从宇宙意识论、目的论的角度看,可能寓有深意,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不仅如此,沂山还是典型的“生地”。水为生命之源,水生万物。沂山水源特丰沛,因而生机盎然。在全国名山大山中,可能只有沂山是以水字旁的字来命名的。《周礼·职方氏》曰“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是也。”三代时期,古圣先贤已经认识到沂山之水的丰沛独特,故称名为沂山。沂山主峰直接发源了沭河、汶河、弥河三大河流,沂山区域还是沂河、潍河、淄河、大汶河的发源地。一座大山源流出这么多大江大河,在全国的确罕见。更奇的是沂山极顶玉皇顶竟有清泉涌出,歪头崮极顶竟有无根之“天池”,所以古人赞叹“神水飞来三界外,东镇极顶涌清泉。”
沂山多泉,难以胜数。有名的泉群即有6处,水石屋泉群,水量充沛,为弥河之源;玉带溪泉群,主泉圣水泉为汶河源地;大蚕场泉群,为麻坞河源地;呜琴泉群,为蒋峪河源地;还有大寨河泉群,歪头崮泉群。因水资源丰富,山涧溪流,常年不断。沂山著名景点——百丈崖瀑布,水自百米高的峭壁上跌落而下,一年四季,无论旱涝,从不间断,为我国北方罕见。
沂山周边诸乡镇,更是泉源众多,河流纵横,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地下水极为丰富。临朐冶源老龙湾的泉口竟有数米之粗大,小船可遁入其中,素有东海龙王后宫之说。
沂山水量丰富,水质优良,山间溪水常年不断,山上气候湿润,雾气产自山脊,白云缭绕山间,往往夜间细雨悄至,白天则艳阳当空,云蒸霞蔚。民间神话传说沂山为王母行宫、花山,为保花草四季茂盛,环境幽雅,一年之中,多降七十二场浇花雨。
沂山为生地,最典型的是沂山东南穆陵关前的马站镇。这里是山东省一个极为特殊的低温点,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周边乡镇。春天树木发芽时间、夏季麦收时间、冬天化雪时间,均迟于周边乡镇,少则三五天,多则十余天。强寒流来临时,气温能比34公里外的县城低10度以上,简直不可思议。从科学上讲,低温点正是积聚、生发生气的地方,是“种子”之地。宇宙诞生于绝对零度,即摄氏-273.16度。种子萌发时释放热量,温度上升。妇女怀孕后体温升高。男女生殖部位,也恰恰是人体的低温点。因此,山环水抱的马站镇,自古以来就被认定为“风水宝地”,是古地理学上极为难觅的“生地”、“种子地”。
从历史文明上看,沂山区域的文明也是整个沂蒙山区较早发达的文明。目前山东发现最早的猿人遗址是鲁山之阳距今四、五十万年的沂源猿人。而鲁山在地质地理上是从属于沂山的。沂山南部沂水南洼洞猿人遗址距今二、三十万年。沂山西南的九山猿人遗址,据初步考证至少也有二、三十万年。沂山区域还有大量古人类活动的洞穴有待进一步发掘考证,可能会有更重要的发现。
近年来,我们在沂山东南的马站镇范围内,不仅发现了大量的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发现了距今一万年以前的细石器,也发现了几万乃至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一个乡镇都有如此丰富的远古文明信息,可以想象,整个沂山区域的远古文明是何等发达。而蒙山区域乃至泰山区域的远古文明,都无法跟沂山区域的远古文明相媲美。
沂山属古代的齐地,“齐”与“脐”通。古人认为,沂山为天之脐,,天地交会的区域,生命之根源。“泰”在易经中有天地交会之意,所谓“地天泰”卦。今沂山中仍有“天齐湾”,沂山西北的齐国故都临淄,有“天齐渊”。天齐还有“与天相齐”之意。齐地崇奉之八神,以东方为天主神所在地,也表明沂山山神,是齐人崇奉的神灵。可见,远古东方先民心目中,沂山是很崇高的山。
从山名的演变上看,沂山就是古老的东泰山。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前辈考证,《山海经·东山经》中的“太山”,就是今沂山。“太”字古时与“泰”相通,“太山”即“泰山”,意为大山。沂山周围方圆几百里,,又是离莒国文明中心与黄海最近的第一座大山,故称作“太山”、“泰山”、“东泰山”。
从远古到汉魏,沂山一直有“泰山”之称,以致郦道元为汉魏《水经》作注时,不得不在“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的原文下特别注明:“泰山,东小泰山也。”专家考证,今泰山之名最早见于春秋《诗经》,此前多称为岳山、岱山或岱岳,甚至被认为是远古昆仑。今泰山之封禅,可能始于秦始皇,此前并无确证。
《史记·封禅书》记载,公玉带在建议封东泰沂山时对汉武帝言:“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
因为汉魏时代沂山已有东泰山、东小泰山之称,后人往往认为黄帝登封的东泰山就是今沂山,其实未必。
如果黄帝时代的东泰是今沂山,泰山就是今泰山,那么为什么直到春秋中期以后的典籍中今泰山才有泰山之名?让我们扩大视野,大胆设想:原始泰山就是今沂山,原始东泰本指胶东半岛上的昆嵛山。沂山南主峰名泰礴顶,昆嵛山主峰恰恰也称泰礴顶。这种名称上的相同是否偶然?黄帝登封东泰,“合符,然后不死焉”,让人联想到后来的秦皇汉武,不远千里来到昆嵛山附近的大海边,祈求长生不死。所谓东海三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应该就是海侵时代孤立在大海之上的昆嵛山、崂山等三座大山。北魏史学家曾称昆嵛山为“海上仙山之祖”,就是例证。如果这个推测成立,昆嵛山是黄帝时代乃至以前的东泰山,那么更证明今沂山就是黄帝时代乃至以前的泰山。
按常理推断,泰山的变迁应该是:在沂山区域的远古先民心目中,方圆数百里,沂山很高大!泰山之名由此而起。天齐、天主神由此更兴。
后来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发现东部的昆嵛山与西部的岱岳,同样高大雄奇神灵,就把东面的昆嵛山称作东泰山,把西面的岱岳称作西泰山。实际上,今泰山至汉代仍有西泰山之称。
再后来,随着文明中心的西移,到春秋中后期,原来的岱岳、西泰山确立起泰山的名号以后,又把较早的泰山即今沂山,改称东泰山或东小泰山了。而原来的东泰山昆嵛山,则逐渐被忘却,只留下主峰泰礴顶之名,见证着东泰山的辉煌。
从以上分析可知,所谓上古七十二帝封泰山,极有可能登封的大多就是今沂山。由此可证,沂山区域为中国文明的中心区域!
自三代以来沂蒙备受尊崇的大山,显然还是沂山。五镇之首,名不虚传。汉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屡有增封,祀典不废,凡遇大典,如皇帝登封,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皇帝亲临或派重臣赴东镇沂山致祭。历代所立御碑16幢,早者为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祭告沂山碑,晚者为清康熙大帝亲书“灵气所钟”碑。由于沂山历代有望秩之典,加之沂山雄伟秀丽,墨客骚人,名人重臣慕名而至,李白、刘长卿、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辙游览沂山,留下了隽永的诗章。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体仁阁大学士刘庸也曾到此揽胜,留下了大量的碑碣铭文。据不完全统计,有碑碣365幢,形成著名的东镇碑林。
自汉代以来,沂山就是沂蒙山区的重要的宗教活动区域,成为佛道两家修行布教的道场。
沂山气势磅礴,群峰竞秀,层峦叠翠,林海茫茫。博大的山系,高中低山错落有致的结构,丰富的水资源,温润适宜的气候,大量的天然洞穴,为原始人生息繁衍提供了最优越的环境条件。因此,沂山自然成为远古人类最理想的家园。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不仅沂山周围有发达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在沂山穆陵关前海拔200米以上300米以下的山角,多次有古船用铁锚出土。从地理文明上分析,其文明时间,应该在大汶口文化之前。更奇的是,据传在沂山海拔约800米右的岩石中,也发现了远古船锚!在沂山泰礴顶前海拔约700米的山中,在沂山主峰玉皇顶东北海拔约800米的御林河谷,都有古人类生活的村落,有石臼、石碾、陶器等遗留。所有这些,都在证明着沂山历史文明的古老洪荒!
近年,王存臻主席多次登上沂山的玉皇顶、泰礴顶,引发出几首名扬四海、震惊宇宙的好诗。其中,沁园春.登峰立极被誉为“亘古未有的最伟大的宇宙史诗”:
沁园春
登峰立极
独立极顶,
统览宇宙,
风光无限。
看山色有无,
鹏舞飓风,
海推日月,
鹤鸣云汉。
飞船竞秀,
天兵入地,
宇宙共鸣写春秋。
御龙飞,
问宇宙辉煌,
谁为主宰?
思接天地源头,
神驰宇宙数风流。
昔元始开基,
天地飞旋。
丙午玉明,
中天壮丽。
丁未天元,
洪钧道主,
一统天尊换新天。
挥巨手,
宇宙起舞,
欢歌超然。
中国新闻出版社副社长,参加“十六大”与“两会”,曾为胡锦涛总书记写过专题报道的世界著名记者赵焕祥,在新著《情洒这方热土》中,高度赞扬《沁园春·登峰立极》“神驰宇宙,气贯长虹”,“亘古未有的最伟大的宇宙史诗”。“一鸣惊宇宙!”。“诗中洋溢的宇宙浪漫主义与宇宙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精神,真可谓史无前例,登峰造极!”
另外两首,寓意极为深刻,境界极为超越,是难得的千古好诗!
月画太极
大道泰然无限时
古今明月画太极
阴阳圆缺景如幻
长天推出宇宙易
东泰沂山行
东泰极顶接天外,
春风吹来兴满怀。
夜返天驿一夜雨,
无限清心真如来。
王存臻主席的这些无与伦比的好诗,与沂山全息相关。证明沂山很有灵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东方,东方的中心是山东,山东的中心是沂蒙山区。
三、穆陵关——世界雄关!
穆陵关,位于沂山东南沂水县马站镇北部,大岘山与龙山之间。这里正当鲁中南北分水岭,齐长城中段,群山环护,地势险狭,关口居高临下,雄视八方,自古为南北交通的必由之路,素有“东方雄关”、“天下奇关”之称。
打开《中国历史地图集》,细察西周时期全图,可以发现:辽阔的西周版图上,惟一标注的关口,就是穆陵关!
在此之前,原始社会与夏商,都没有关的标识。临淄齐国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刘斌根据《诗经》考证,穆陵关与齐长城的建置年代,不晚于公元前821年。
尽管穆陵关的准确始建年代难以考究,但可以作一大致推断。商朝时期,今鲁中南一带有郯、莒、颛臾、薄姑、姑幕等国,各国之间征战不断。穆陵为鲁中南北交通要枢,不能不引起各交战国的重视,成为争夺的焦点。附近出土过大量石箭簇,应该就是这一时期战争的遗物。因此,不排除商朝穆陵已设关的可能。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与重要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穆陵关的设置,更大的可能是出自姜子牙。
山东是殷商的根据地,周灭商后,武王为防止商人叛乱,一方面赐封姜子牙建齐,周公长子伯禽建鲁,镇驻东方。一方面采取以殷制殷的政策,封商纣之子武庚为殷后,继续统治殷地。同时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武庚。武王去世后不久,武庚与意欲篡权的管叔、蔡叔合谋,联合东方许多方国、部落,一道兴兵叛乱。
这是一场较武王伐纣更艰苦、更长久的大战,齐国自然也是叛军进攻的重要目标。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在这场空前激烈的大战中,周成王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征性侯九伯,实得征之。”姜子牙身负王命,驰骋疆场,南征北战,苦战三年,协助周公平定叛乱。
姜子牙老家在日照市,从齐都营丘到日照,穆陵是其必经之路。往来于穆陵古道,姜子牙早已对穆陵形势了如指掌。可以想象,作为齐国南疆最重要战略防御凭仗的穆陵,必是叛军攻略的重点。而作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的姜子牙,不可能不高度重视对穆陵的固守和防御。因此,在此设重关,派重兵把守,依山构筑起坚固的长城防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甲骨文关于周公东征的文字,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据甲骨文记载,周公东征到达了今沂水、莒县、诸城、安丘一带,这可以证明穆陵关前确实是当时的重要战场,姜子牙确有在穆陵建关筑城的必要。有专家考证,最初的齐长城就是以穆陵关为中心,西到沂山泰礴顶,东到莒县、沂水、诸城三县交界的光光山,总长约50公里。往西以山险代城,往东就是莒国地盘了。
西周270多年,除西周初年这一场大战外,在东方几乎没再发生大的战争,因此,其他时期建关筑城的可能性要小的多。以当时的情势和姜子 牙的智慧,单纯建关不能构成有机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穆陵关的修建与齐长城的构筑,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如果这个推理是正确的,那么,穆陵关的设置,齐长城的修建,应该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高悬“天下第一关”匾额的山海关,始建于明初洪武十四年(1381年),距今只有六百多年历史,比穆陵关晚了二千四百年。因此,历史地看,穆陵关才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现在有专家认定楚长城是最早的长城,否认齐长城为最早长城的定论。如果不考虑中段的穆陵关长城,齐长城 的西段与东段,或许晚于楚长城。但穆陵关的历史地位,决定了穆陵关长城的历史地位。穆陵关长城肯定远早于楚长城。因此,齐长城尤其是穆陵关长城的独尊地位,是改变不了的。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当时的军事设施不可能只有几个烽火台。驻扎军队,必定有营寨、城堡。知道筑城以围护国都,知道构建营寨、城堡以囤兵,知道设烽火以通讯,就考虑不到利用地形筑长城以御敌?以情势分析,最晚在西周晚期,就已经有较为完备的长城防御体系出现。
“先有穆陵关,后有齐长城”。穆陵关及其附近长城始建于西周,其他长城大多修筑于春秋战国。齐长城的修筑,更加凸显了穆陵关的战略地位。穆陵关作为千里齐长城最早、最大、最重要、最著名的关隘,自然成为齐长城的核心与灵魂。
三千年间,姜太公、周穆王、齐桓公、管仲、孔子、齐威王、齐宣王、刘裕、赵匡胤、韩通、李白、刘长卿、欧阳修、苏轼、蒲松龄、郑板桥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穆陵关留下史迹与传说。
穆陵关东连沧海,西携泰岱,北走燕赵,南控徐淮,地处要道卡口,军事重地,历朝历代多遣兵驻守,建置修葺。穆陵关正中关楼,为重檐三拱门建筑,整个关楼坚实严整,崇宏高大,巍峨庄严。
穆陵关关楼雄壮,城墙坚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已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齐国为加强防务,又在穆陵关北5 公里、10公里处,构筑了第二道、第三道长城防线, 关口分别名“大关”、“小关”。小关、大关、穆陵关,三重防线三道关,真正是壁垒森严,固若金汤。
早在1977年,穆陵关就被山东省革委确定为千里齐长城上惟一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齐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穆陵关成为重中之重。
齐长城为中国长城之祖,世界壁垒之父。穆陵关作为齐长城最早、最大、最重要、最著名的雄关要隘,是当之无愧的天下雄关之祖。正如人们所称颂的:“天下雄关我为祖,万里长城独占先。”
四、沂山穆陵关长城简介
千里齐长城,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段,无过于沂山、穆陵关。齐长城所经沂山玉皇顶、泰礴顶,海拔分别为1032米与91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这儿既是齐长城的中点,又是齐长城的最高点。以玉皇顶、泰礴顶为中心,长城呈放射状延伸,除 穆陵关主线长城外,还有太平山复线、铜陵关复线、蒋峪复线、洪山复线。
以沂山、穆陵关为中心的五条长城主、复线,总长400多公里,古城堡、兵营、烽火台、点将台遗址30余处,穆陵关、铜陵关、大关、小关、东镇关、紫草关、太平关、风铃关、天井关、石门关、聚粮关、淄关等大小关隘十数处。五道防线与众多城堡、关隘、烽火台,构筑起南北纵深60多公里、东西宽80多公里的闭合型“长城城”军事防御体系,层层设防,步步为营,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古骈邑·穆陵关》载:“穆陵,齐国南门也。壁垒森严,且附筑贰城,要隘大关。其上堡楼互接,骁勇屯守。烽火相望,夜举烽,光亮山野,昼燔燧,烟云蔽天。严阵难犯,固若金汤。”沂山、穆陵关长城,布局之巧妙,防御之严密,工程之浩大,在齐长城中堪称奇绝。
主线长城构筑得宏大坚实,贯通一体。复线长城相对简易,体量稍小,有些地段不连贯。从泰礴顶到穆陵关一线,长城遗迹保存最为完好,连续不断。城址基础宽厚雄壮,皆为沙土、碎石混合后加盐水夯实,断面层次清楚,有盐渍出露。马站镇后石屋村北山有高大的城址土垄,底宽14米,顶宽9米,高4.5米,土石结构,巍然壮观。
众多城堡中,遗迹保存较好的有太平山城堡、卧牛城城堡、光光山城堡、连里坪城堡等。太平山城堡墙高4米,布局较完整,是沂山区域保存最好、最宏大的城堡遗迹。卧牛城城堡、光光山城堡墙高3米,都是外墙高里墙低,易于防守作战。连里坪城堡墙体宽3米,高2米,最为厚重。
沂山、穆陵关长城,以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雄奇的构势,中心独尊的地位,在齐长城、中国长城乃至中国、世界军事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五、沂山、穆陵关、齐长城的整体保护开发
沂山主峰在潍坊市临朐县境内,已经得到初步开发。南部沂山在临沂市沂水县境内,尚未开发。南沂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16米,孤峰插天,以险峻著称。周围群山连绵,松林繁茂,森林面积9000多亩,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景观极佳,主要景点有泰礴顶、雷暴顶、鹰子顶、狼窝顶、燕子崖、马拉崮、七星岩、沭河源、龙泉峪、石槽峪、石匣子沟、八仙过海、狼窝洞、老猫洞、东石屋、西石屋、三山朵子等等。南沂山万松凝碧,峰秀岩峭,山间清泉飞瀑,林中松涛鸟鸣,是健身、养生、休闲、探险、避暑、观光的好去处。
泰礴顶至穆陵关长城,遗迹最连续,最宏大壮观,沿途山川秀美,风光如画,是齐长城开发的最佳地段。最古老的长城,一头连着最古老的神山东镇沂山,一头连着最古老的雄关穆陵关,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具有极大开发价值。南沂山、穆陵关、齐长城,早就列入临沂市、沂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为市县旅游开发重点项目。
早在2002年8月,沂水县初步规划重建穆陵关、重修齐长城 的消息,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浪网等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报道,掀起第一个全国关注穆陵关的高潮。2004年11月,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国几十家新闻媒体“齐长城考察团”,更进一步将齐长城推向前台。穆陵关在全国打得更响,雍坚的《 三千年穆陵关要“复活”》打响第一炮,多家媒体转载。紧接着,轩召强的《三千年穆陵关将重现雄风》,乔建宾的《穆陵关外访沂蒙》,孙覆海的《穆陵关下感人的一幕》,乔显佳的《走过最美的齐长城》,李强 的《千古关隘今沉寂,雄姿再现待何时》等,纷纷登场。省市县电视台更是频频报道。穆陵关作为千里齐长城最早、最大、最重要、最著名的关隘,作为“东方雄关”、“天下奇关”得到广泛传播。12月中旬,张力的《穆陵关称雄天下第一关》,被全国几十家媒体转载,这标志着穆陵关品牌在全国打响,穆陵关的独尊地位得到确立。
穆陵关及其附近长城,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重建穆陵关,再现古关雄风,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这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全面展示古老深厚的长城文化与穆陵文明,而且对塑造地方的文化形象,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旅游品牌,提高本地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重建穆陵关,无疑是整个齐长城 保护开发的龙头与核心,是千里齐长城最有震撼力的标志性品牌。
近年来,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越来越重视穆陵关齐长城的研究保护开发工作,多次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前来研究考察,献计献策。积极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把穆陵关齐长城的旅游开发工作,作为旅游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打响穆陵关这张极具震撼力、吸引力的王牌。
穆陵关是独一无二的,穆陵雄风彻今古,重关英名天下传。鉴于沂山、穆陵关处于东夷莒、齐、鲁三大远古文明系统的结合部,鉴于沂山、穆陵关在齐长城、在中国军事文化史上的尊崇地位,因此,穆陵关旅游开发的历史定位,应当是东夷远古文明的集中表演舞台,中国长城文化、军事文化的全息展示窗口。
初步计划,将居住在穆陵关旧址的关顶村迁下关来,修复穆陵关关楼、齐长城、常将军庙、普照寺、关公庙、梳妆楼、烽火台等原有重要景点。新建穆柯寨、孟姜女庙。可以建筑中国长城文化展馆及齐长城微缩景观。可参照中国军事博物馆,在韩通城遗址,构筑唐宋风格的营寨,在关东西两侧,分别设置春秋战国风格与近代风格的营寨。让游客在古战场遗址感受战争风云,自然比博物馆里更具吸引力。其他如穆陵关齐长城诗文碑林、龙山顶骑射场,穆陵关历史名人蜡像馆,以及车站、宾馆等综合配套设施,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届时,将沂蒙山各县区的土特产品汇集穆陵关,很容易形成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市场。
依据古代穆陵关建构图,横跨公路再立雄关,再现重檐三门洞关楼。关楼要雄伟壮丽,气势恢宏,使之无愧“东方雄关”、“天下奇关”的盛誉。正中关楼两侧200米处,对称建构单檐单门洞关楼,让铁路与高速分别从两关楼下穿过。再两侧建构无檐无门的战台。在关前关后,沿深谷步行登关道,各设两座山门,与穆陵关一起,构筑起前后五道关的关门体系。这样,横线五楼台,纵线五门关,主次分明,布局严谨,互相映衬,烘托出穆陵关的宏伟布局、非凡气势。
修复穆陵关两侧长城,向东延伸到龙山,向西延伸到关顶西山,与保存完好宏大连绵的古长城遗址相衔接。这样,既不破坏古长城遗址,保护国家重点文物,让游客能看到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长城风貌,又重修已被破坏的长城,再现齐长城的雄姿,古今结合,恰当处理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让公路、铁路、高速分别从穆陵关三座关楼穿越,这样既解决了道路与长城的交叉问题,又不影响长城的整体和谐,而且更能让过往旅客充分感受到穿越雄关的独特魅力。还可以考虑将沂水、临朐东红公路上的收费站撤并到穆陵关,真正让过往旅客、车辆体会到过关的感觉,并将所收税费用于沂山、穆陵关、齐长城的保护开发。
可以确信:不久的将来,古老的穆陵关就会以崭新的风姿,展示在世人面前,再现“东方雄关”、“天下奇关”的伟姿雄风!
沂山外围景点众多。南10公里是著名的淌水崖森林公园,山雄水秀,高山峡谷,万亩黑松林。南8公里,有库容量一亿多立方米的沙沟水库,水质极佳,划船、垂钓、洗浴、养殖均为理想之地。穆陵关南2公里的柴山,山雄石奇,兀立关前,自成一景,是穆柯寨最理想的选址。让穆桂英镇守穆陵关,最为恰当。关东3 公里,南北分别有海拔500米上下的太平山和龙山,山顶高耸而平阔,建飞机场或春活力大型游乐场均可。沂水县以地下大峡谷为代表的溶洞群,闻名八方。沂源县鲁山森林公园及溶洞群,秀甲一方。临朐县老龙湾、石门坊、嵩山各具特色。山旺为国家地质博物馆,驰名天下。
开发南沂山、穆陵关、齐长城,交通极为便利。沂山东南穆陵关前的马站镇,为鲁中交通枢纽。东营至临沂与泰安至青岛两条省级公路干线在这里十字交叉,已经动工修筑的南济青高速公路与规划中的东营至临沂高速公路也在马站十字交叉,设上下道口。青州至沂水的地方铁路也即将开工,也在马站设站。三纵两横的交通网络,使马站联通四面八方。东连青岛,西接泰安,北上京津,南下沪宁,客流量极大。1986年规划建设沂蒙市时,曾考虑将市中心设在马站。可以将旅游开发公司设在马站,主持南沂山、穆陵关、齐长城的旅游开发。马站山环水抱,气候独特,人口密集,交通便捷,是罕见的风水宝地。现在沂山、穆陵关及其长城 分属三个县市,各自为政,不利于整体保护开发。可以考虑将沂山区域独立出来,以马站为中心,建立“东镇市”。
开发南沂山,重建穆陵关,重修齐长城,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与强烈期盼。核心性的工程,关涉整体、全局,不应当由地方、民间自行运作,也不应当由外省市乃至外国人独资开发经营。鉴于沂山、穆陵关在中国历史文化与军事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所以,应由政府部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山海关的重建,筹资近20亿。山东人,应该有与其中心地位相称的气魄和胆识!
倡议设立“齐长城旅游文化节”。设立此节是提高齐长城在全国、世界影响力最有效的方式。由齐长城沿途各县市与促进会、长城研究会共同发起,人大讨论通过,作为省区节日。由省府统一组织协调,届时齐长城全线统一行动,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过去只有一个点的文化节,其影响力再大,其活动只是局限于某城某市。而齐长城旅游文化节则是一条线,并且是横贯齐鲁沂山、泰山、鲁山、黄河、黄海的自然与人文综合旅游线,其影响力,注定超越其他任何地方性节日,成为举世瞩目的大节、重节。
时间可以选定在阳历5月5日或农历五月初五。之所以选5或五,是因为5(五)在河图、洛书中居中,属中间之数。山东居中国之中,齐长城又居山东之中,其核心沂山、穆陵关又居齐长城之中,因此,取中数最合适。此时正当春夏之交,气候温和,山青地绿,晴朗天多,最适于踏山旅游。从明年开始举办首届齐长城旅游文化节,前三届在沂山、穆陵关举行,以突出其核心地位与统领效应。以后各届由沿途各县市轮流主办。主办地节期3天,非主办地节期1天。全线同步,主次分明,高潮迭起,相互促进。
从天地人全息统一的高度来看,沂山、穆陵关在山东、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自然地理文明与社会历史文明,全息对应相关。就像人体的核心部位在人体的核心作用一样,自然的核心部位、文明的核心部位,同样在自然整体、文明整体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并且,自然文明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历史文明。
建议山东省委省府,实施“中心区域文化战略”。国泰民安,沂山攸关。泰山是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名山,沂山是更古老的中国名山。以沂山为中心区域,以穆陵关、齐长城的重建开发为纽带,筹建“东镇市”。加大投资开发力度。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山东、沂蒙山 在全国的中心地位。
现在,山东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艺、体育各方面,均已称雄于全国,论整体综合实力,山东绝对第一,成为全国新的整体中心。这正与我们分析的地理中心、文明中心相映照。正是基于我们对中国、山东、沂蒙的全息分析,我们提出了“还都沂蒙”的大胆构思。山东、沂蒙,既是中国远古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国、世界文明的中心!
中国山东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是宇宙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宇宙最高预测大师、宇宙最大统一理论家,宇宙最大统一优化大师。他自1984年以来,成功首创创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心经、宇宙大统一全优法、宇宙最高定律和宇宙最伟大的科学理论“主导统一全学”“又称“总体大统一论”。这标志着人类宇宙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到东方、回到中国、回到极为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宇宙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区!!!
记者简介
赵焕祥:中国新闻出版社副社长。参加“十六大”与“两会”采访, 为胡锦涛总书记写过报道。 南 方:《日照日报》星期天专版主任。 刘世松 :世界本原统一科学院、世界科学统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宇宙全息统一论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还都沂蒙
世界大同文明
主要总纲
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是世界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宇宙最高预测家、宇宙大统一优化大师、宇宙大统一理论家,是名副其实的最伟大的宇宙大师。1984年以来,他成功首创轰动世界震惊宇宙的最伟大的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宇宙大统一力学总定律、一统易、宇宙大统一全优法和全宇宙最高最基本最综合最大最超级的亘古未有的最伟大的宇宙大统一科学“主导统一全学',这标志着古老的东方再度辉煌、雄视宇宙的时代已经到来!这标志着人类宇宙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到东方回到中国回到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存在与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文明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宇宙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区!!!
内 容 提 要
1.国都与国运密切相关。
2.结构决定功能。国都在国家的位置,如心脏在人体的位置,也是一种结构。如果这种结构不合理,会严重制约国家整体发展。
3.地球自西向东运行,太阳自东向西依次照亮地球。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自东向西循环演进的规律。中国的本来意义就是世界“中心之国”,历经千万年的变化,世界文明的中心正在向古老的中国回归。
4.二战以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新都,还有10余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国都代表中心,这种世界性的迁都潮,表明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中心变革。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的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中美地理位置正相对,中国白昼,美国黑夜。近现代美国崛起的历史,恰恰是中国衰败的历史。当代中美的升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应当认清自己的天赋使命,把握时势,以未来世界龙头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果断、勇猛、迅速地推进政治改革,释放十三亿中华儿女蕴藏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导新的世界!
5.任何一地的地气,都有一个盛衰周期。北京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已历七百余年,地气衰微,环境恶化,已成“乏地”,伤心、伤主、伤国,国运上升,而国都却处于“乏地”,好比一个本来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青年,却长着一颗畸形衰病的心脏,严重制约其发展。北京作为首都,早已成为我国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迁都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6.中国国都大致遵循东—西—南—北的变迁规律,对应中华文明的 春—夏—秋—冬。现在,全球气温持续升高,中华文明的春天再一次到来,中国国都到了回归东方的时候!
7.中国历史上已经先后出现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依据五方、五行、五京对应理论,中国已经到了出现“中京”的时候!古今中外许多先知先觉纷纷预言,中国国都,世界的中心,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回到东方,回到沂蒙山。来自道家高人的预言:从2002年马年开始,经过下一个马年2014年,到后一个马年2026年,中国国都就会回到大沂蒙。
8.沂蒙山是中国的“中地”、“生地”,东方的最高代表,中国最古老的图像文字,中国最伟大的易学原始八卦,都在这里诞生,沂蒙山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源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沂蒙山不仅具备建都的一切条件,而且是最优越的条件。
9.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是世界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宇宙大统一理论家,是名副其实的宇宙大师。他自1984年以来,成功创立以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说总体大统一论,这标志着人类科学文明的中心,在本质上已回归东方、回归中国、回归极为古老的沂蒙山区!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统一的。从潜显总和上看,科学中心的回归,在本质上意味着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从本质上看,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已经回到古老、伟大、神奇的沂蒙山区!!!
10.以沂蒙山区的临沂市为主体,合并黄海之滨的日照市及沂沭河下游的连云港市北部,构建完整统一的大沂蒙。将大沂蒙确立为中国中心直辖市。
11.在沂水、临沂、日照三城之间,构建“中京”(也可称作“元京”“中都”)。这里大山、大河、大海、大平原连为一体,巧妙布局,风水佳绝。背负古老的泰沂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气势格局盖世无双,是天设地造的国都圣地!中国国都哪里去?沂蒙山区好地方!
12.中华千秋盛举,还都圣地沂蒙。还都沂蒙,世界大同!
国都与国运密切相关。
当代中国的迁都之议,与改革开放同步运行。早在1980年初,汪平先生就上书,提出北京应当迁都的问题。1986年,学术界的迁都之论经《文摘报》报道,震惊全国。2000年春罕见的特大沙尘暴,引发了新一轮迁都潮。2000年2月,《经济参考》整版报道方可先生关于北京迁都的观点。大型政经刊物《南风窗》刊发汤爱民先生《北京累了,迁都吧!》的大论。以迁都为主线的科幻小说《北京战争》,推波助澜。网上的迁都之论红红火火,各家各派的迁都方案纷纷登场,中央电视台就迁都问题所作的专家论坛,使迁都话题步步升级。朱镕基总理在河北考察时也说,如果风沙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就只能考虑迁都了。
北京确实累了,早该休息了。但奥运圣火还没有燃烧,北京还要集中全部的力量作最后的一搏,为千年古都划上一个辉煌圆满的句号。
关于北京已经不适合做首都,最佳方案是另立新都的论证,我们引证汤爱民先生《北京累了,迁都吧!》一文的资料:
北京成为新中国的首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中国革命战争决定性阶段的胜利都是在北方取得的,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从国际安全上看,苏联、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可靠的邻居;北京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特色也适宜于担当一个草创时期的大国都城角色。“北京”在国际上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
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定都北京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超常规发展,这一趋势有日益恶化的危险。城市功能的过份集中,带来了普遍的生态环境和人口膨胀的压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远远未发挥出来,甚至不断遭到破坏。
水!水!
就水资源而言,北京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最新的计算表明:2000年平常年份北京将缺水2亿立方米,枯水年缺水11亿立方米。2010年,两项数字会分别达到9.9亿立方米和近20亿立方米。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密云水库来水量日趋减少,今年8月份密云水库蓄水量仅为常年的一半,存水估计只能够用一年。明年如遇旱年,北京将难逃“水荒”之苦。
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个专门小组,长期研究水资源供应与城市人口容量的关系后得出结论:2005年,北京可支撑的人口容量为1277.77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156.01万人,外来人口121.76万人。这一结果是北京人口容量的最大值。但实际北京总人口在1997年即突破1500万大关,其中常住总人口1210万人,外来人口35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从水资源供应的角度看,北京的人口已超负荷300万人,而这一数字仍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
北京的生态环境压力则远比我们想像的严重:大量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后,形成2000多平方公里的地下漏斗区,最严重的东部地区过去40年已下沉了700多毫米。专家们指出,地面大面积下沉最终会影响整个城市建设,导致地基不稳,墙壁开裂,道路中断等严重后果。
现在,南水北调工程被很多人看作是解决京、津地区缺水的“灵丹妙药”。但以最多人赞同的中线工程为例,它的投资达1000多亿,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工程实施后,被引水的汉江中下游流域将严重缺水,三峡水库的发电和用水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何况,中线工程流经的豫、鲁、冀、晋都是缺水大省,这流经家门口的几百亿立方水将成众矢之的,如何分配将大有争议,能有多少流到京津将大有疑问。
不堪重负的北京
北京是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材料称,北京在1999年的空气污染程度位列全球第三,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人每天相当于吸两包烟。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8个主要城市1998年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中,北京是情况最严重的一名。
荒漠化的威胁也直逼京城,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并处在“北京盆地”的上风向,即使不大的风力,黄沙也会直扑“脚下”的京城。今年春季,北京连遭沙尘暴袭击,其情其景至今令人心悸。
北京的“人口爆炸”更让人触目惊心。16年来,北京常住总人口每年净增近20万人,流动人口每年净增量则超过20万人,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座中等城市人口。上海近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但主要城区的人口已呈负增长或零增长。北京何以有这么大吸引力?从根本上看,北京的政治、文化和全国经济管理中心地位是人口剧增的最大的“磁力”。政府花巨资建设的14个卫星城人口增长一直十分缓慢,这说明北京城区功能聚集已十分严重。人口过于集中在市区,使得北京城区人口密度比巴黎、伦敦、东京等大都市要高得多。与此相对应的是,北京未开发的土地资源仅占全市总面积不足4%,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其后果之一是北京的蔬菜供应已离不开外省支援。
最令人痛心的问题还是对古都的“建设性破坏”,这是北京的“内伤”,一般人不容易感觉到。1911年,北京大约只有相当于现在二环路内的面积,人口76万,现在城区人口扩张到700多万,大量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被“克隆”在古都的中心区。而最能代表东方文化特点的城墙、护城河、胡同、四合院等被大规模吞噬,仅最近的10年间,北京的胡同就由6000多条锐减到2000多条。
最近,北京享有盛名的赵家大院在一片反对声中还是被拆掉了,理由是修路。从景山上向南望去,一大片现代化饭店参差不齐地冒出,尽管其中个体设计不乏独到之处,却对故宫和古城核心区域和谐巍伟景观造成极大破坏。一些设计师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透露了秘密:“北京的写字楼租金是世界上最贵的几个城市之一,如按规划进行设计,开发商不满意,因为他们总是希望提高建筑层数或容积率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又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关系来修改规划条件。”长此下去,北京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将何以自存?
高昂的定都成本
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的边缘,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事实上还有全国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科研等中心的职能。以中国之大,由一城而兼此数中心之职,对有3000年历史的古都来说,确实不堪重负!这种功能设计使得城市规模无限制地扩大,城市的有限空间受到多种功能的挤压,脆弱的资源与生态系统无法承受,一言以蔽之,高昂的建都成本已到了国力和北京市自身难以支撑的时候了。
在古代运输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东南地区供给天下财富大半,如果都城离此太远,则定都的成本过高,必将影响国力的增强和政权的巩固。对此,法国著名学者布罗代尔曾指出:15世纪初中国放弃了因长江之利而对航海开放的南京却定鼎北京,“背离了利用大海之便发展经济和扩大影响的方针……正是在这时候,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更是以历史学家深邃的笔触写到:北京“这一宏伟都市远离它的经济源泉,维持这一中心所用的人力和物力在明代灭亡和在帝国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消耗着政府的收入和人民的财富”。输送漕粮的南北大运河成了明清两代朝廷的生命线,因此在遭受旱灾时,宁可让运河沿岸地区颗粒无收,只要漕粮未过,运河不得用于灌溉;每逢黄河下游决溢成灾,为了确保运河畅通,往往宁可暂不堵口。
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条件已从根本上消解了大规模物资运输方面的诸多不便,但我们仍不能不考虑定都成本问题,也就是一个经济投入与产出效益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讲,积极主动地调整原有首都的功能,或者乾脆重起炉灶再建新都,将能够有力地整合各种资源,及时卸掉妨碍社会进步的重重包袱,首都本身也能够及时摆脱过份的功能叠加而获得“新生”。
北京的4种选择
1986年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一度引起很大的震动。在开发西部的热潮中,也有人提出迁都西安,以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真正转型。在新的世纪,北京面临诸多挑战,应早做筹划。目前,有4种设想可供北京选择:
一是维持北京的首都地位不变,只是对城市结构和职能稍作一点调整。这种设想认为北京的首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心脏”城市,文化底蕴丰厚,城建基础好,人口素质高,又集中了大量中央级的机构、人才,是一个最能代表中国的城市。至于北京发展中遇到的障碍,不妨采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设卫星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变部份土地使用功能等办法加以解决。这是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说法。
二是建设“副都”。主要是分担目前城市中心区过于庞杂的部分功能,在中心区和周围地区的分中心区之间起桥梁作用,可以较快见到成效。总规模以80-100万人口为宜,地点可在北京近郊的顺义、昌平一线,或河北的涿州、廊坊等地。
三是实行“双都”或“陪都”制度。“双都”一般是指一个政治都,一个经济都。世界上有几个国家实行这种制度,如荷兰、南非等。两个首都的职能分开既能避免城市的过度膨胀,也能使政治中心免受利益集团的控制和影响,从而保持政治的某种独立性。具体策略上,有人提出以北京为政治都,上海为经济都;有人提出可考虑在西安、武汉、成都、兰州等城市中选择一到两个作为“陪都”,以解决中国实际存在的东西和南北巨大的不平衡问题。
四是“迁都”论。认为中国应另择一佳地建立新都,一是为北京“减压”,让这座古城成为真正代表中国的“文化之都”,而将其它功能分解出去。二是改变目前区域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树立21世纪中国的新形象。
第一种设想更多注重了北京的现有优势,没有充分估计到北京在新世纪长时间内面临的人口、资源危机。仅从人口控制上看,北京的户籍控制可谓极其严格,但从1980年以来还是净增了300万人口(还不包括数目更大的流动人口)。到时仅水危机就可能令北京无法承受。而在北京的强大拉力作用下,建“副都”难以达到预想效果。今天北京周围众多卫星城就未充分发挥“卫星”作用,且缺水难题还是解决不了。“双都”制也只是在中国现有的城市系统内打转转。不能将视野扩展到整个中国和民族的发展大方向上,何况现在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难念的经。现在是考虑“迁都”之路的时候了。
除上文的论据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些因素甚至是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认真考虑。
北京已成“乏地”,伤主、妨国
宇宙的法则是整体规定部分。地球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发展演化。自然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受宏观整体规定、制约的地球文明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本质上遵循相同的规律,只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自然规律更高级、更复杂而已。
任何一地的地气,都有一个盛衰周期。依据全息科学原理,人体有经络穴位,地球也有经络穴位。大地之元气,如人体之元气,按其固有规律在全身周流不息。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此起彼伏、循环演进的规律。中国作为世界的最高级全息元,同样遵循这一原理。
北京作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已历七百余年,地气衰微,环境恶化,已成“乏地”,早已不适合继续做首都。自元朝定都到清初的“康乾盛世”,是北京的兴盛期。自清中期开始,日趋衰微,从宏观上看,从与西方的对比来看,中国从此在世界上越来越落伍了。
国都为国家之“中心”,“中心”立于“乏地”,生机何来?且看近现代历史。清朝后期,不仅整个国家在世界大家庭中越来越落伍,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就连最高统治者的皇帝,也频频夭亡,丧失生育能力。北洋军阀政府只存在了17年,从袁世凯到张作霖,无疑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段。
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运的开始上升,但定都北京以来五十多年的历程,时有曲折、波澜、错乱。历任国家主要领导,政治生涯也多有波折,坎坎坷坷,几无例外。
北京作都城,早已呈“伤主”之象。这决不仅仅是一个个人能力、命运问题,实是有客观的、强大的自然能量在起作用。结构决定功能,国都在国家的位置,也是一种结构。如果这种结构不合理,就会出问题,对国家不利,对国家领导人更不利。国之都,如人之心。心不在“中心”位置,属生理畸形,必呈病态。试看危害极大的各种腐败,绝大多数不都是发生在各级各类“心脏”吗?现在的问题就是,国运上升,而国都却处于“乏地”,好比一个本来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青年却长了一颗病态的心脏,严重制约其发展。根据全息科学原理,各个层次上的“中心”,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下至一家之主,皆为全息同类项,与国家的“中心”(首都)全息度高。国家“中心”出问题,各级“中心”皆依其全息度而有不同程度的感应。国家领导人是“中心”的“中心”,与国都的全息度最高,所以反应也最灵敏。国都不正,受害者主要是官。官是直接受害者,民只是间接受害者。官职越高,受害越重。国都立于地气生旺之地,国家、国主同昌盛。
北京作为首都,早已成为我国健康、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
中国文明中心向东方回归
我们认为,中国国都大致遵循东—西—南—北的演化规律。早期文明的源头、中心在东方,在沂蒙山、泰沂山,夏商开始西迁鲁西、安阳一带。周代至隋唐,都城西移西安、洛阳一带。五代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文明中心也随之南移,江浙一带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南宋定都杭州,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典型反映。在此前后,南京也多次作为都城,充当中心角色。元明清定都北京,主要是政治中心,经济上依赖南方。文化中心虽然在北京,但北方文化并不比南方发达。
中国国都东—西—南—北的变迁规律,恰好对应中华文明的春—夏—秋—冬。六千多年来中国气候的变化规律,与国都的迁移、文明的更迭正相吻合。现在,中华文明的春天再一次到来,中国国都到了回归东方的时候!
中华文明春天的到来,在自然界是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为标志,在社会是 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上升为标志,两者完全一致,全息同步。因为春天气温回升,东方对应春天,中国在世界东方,因此说,中华文明的春天再次到来。
春天的到来,意味着地气旺于东方。因此,国都应当及时跟进,向东方迁都,以顺应天地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天地人三才的全息和谐程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各个层次、各种要素的潜能,达到最优化整体发展目标。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已经先后出现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依据五方、五行、五京对应理论,中国已经到了出现“中京”的时候!古今中外许多先知先觉纷纷预言,中国国都,世界的中心,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前期,回到东方。明清以来,民间就流传着“齐鲁之地撒金丹”、“千佛万祖下齐鲁“等奇异说法。来自道家高人的预言:从2002年马年开始,经过下一个马年2014年,到后一个马年2026年,中国国都就会回到东方,回到沂蒙。
沂蒙山,中国的中地、生地
《北京累了,迁都吧!》一文,是近年关于迁都问题的一篇力作。其关于北京已经不适宜再作首都、最佳方案是另建新都、实现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大转移等观点,我们都极为赞同。但该文将未来新都选择在湖北“襄荆宜三角地带”,我们认为这是画龙点睛点错了地方。诚然,此三角地带地处中国南北和东西相交汇的地理中心,正据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之要冲。而且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工农业基础雄厚,资源供应充足,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是,该区域远离海洋,远离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人心理上生疏,难以认同。这里发挥地域优势,建设中西部的中心大都市——“江都”,带动中西部发展,前景应该不在西安之下。
既然中国文明中心向东方回归,就应当在东方寻觅佳地。中国现有大城市中,沈阳、武汉、广州、重庆、成都、昆明、兰州、开封、杭州等,无论从地域上、历史文明上、国民心理上,都不适合做新都。历史上中国强盛的周、汉、唐,都定都在西安与洛阳。尤其是西安,中国最强盛的时代,都定都这里,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西安作为古代都城极佳,而作为未来中国的国都已经不合适。时代变迁,人口剧增,交通频繁,现代大都市的容量是古代的几十倍,西安已经承载不下。仅严重缺水一项都难以解决,遑论其他。八百里秦川不是没有发展空间,但宏观上看,周边山川形成一个狭长的口袋,给人以封闭之感。这在依险固国的时代,确是最佳选择,但在开放时代,已经成为发展的障碍。远离海洋,只能形成一种典型的大陆性文明。选择西安、成都、洛阳、兰州、武汉也好,选择“襄荆宜三角地带”也好,都是过于侧重了地理位置。实际上,国都最重要的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社会整体文明中心,而不必是地理中心。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印度等世界大国,首都都不在国家的地理中心。南京曾是十代都城,但都城时间多不长,国势不强,而且屡现杀机。后期定都的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都只维持了十几年、几十年,而且每次都以杀伐告终。上海雄据长江尽头,携万里长江之势,地域平展开阔,交通便利,人才密集,经济发达,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上海沿海地带的地质历史不足千年,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大山以构势,缺少可供游览的名胜古迹。地质松软,地势低平,难以防御千年不遇的海水浸灌。经济的特点是流通,水流通力最强,水旺则经济发达。上海处大江大海交汇处,最容易形成经济中心。因此,上海的历史定位,只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而不可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
中国当代的历史学、考古学研究,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正越来越清晰地将中华文明的原点,聚焦在东方,锁定在泰沂山,尤其以沂蒙山为核心。
2003年第一期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为《山东——中国的缩影》专刊。山东位居中国的东部中心,山东的地质最古老,山东的脊背最坚实,山东的历史最悠久,山东的文明最辉煌。山东是中国的全息缩影,山东是中国的最高级全息元。山东地图就像一只神龟,龟以神灵、长寿、负重著称,这正是山东文明的特色。
古地理学研究表明,大约在距今7000—60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继距今5000年前后的海退之后,中全新世后期又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海侵,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才开始海退。这个时期,正是三皇五帝时代。山东地形是中部高,四周低。当时雨水大,海侵重,泰沂山周围一片汪洋。大禹治水定九州,州的本义为水中的陆地。泰沂山地势高,被水分割为大大小小的陆地,是为九州。限于当时的人口与生产力,大禹治水不可能治理今天中国范围内的诸多大江大河,只是疏通、治理了今山东中部泰沂山一带的沂、沭、汶、泗等江河而已。专家早有考证,大禹治水的江、河、淮等,均非今之长江、黄河、淮河。沭河的一大支流古称珠江,另一支流称作洛河,潍河上游至今仍称作淮河。各种版本的九州,有一个共同点是,最西为兖州,即今山东西部的兖州,古今未变。古冀州,为九州之中央,在今山东新泰。九州地名,最初全在今泰沂山一带,之后随着人口的迁徙、扩张,地名也随之外扩。
泰山周围的远古文明,不如沂蒙山更古老、发达。著名的大汶口文化虽然是以泰安大汶口命名,但其文明发达中心却是沂蒙山东南部的沂沭河中上游。
沂蒙山,地灵人杰,古老而又神奇。从地质、地理学的角度看,沂蒙山已有近三十亿年的古老历史,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大山。沂蒙山的北主峰沂山,就是远古时期的泰山,后称东泰山、东镇。沂蒙山的南主峰蒙山,古称东山,东蒙。沂山、蒙山,皆为东方之山,是东方的自然代表。
沂蒙山是中国的“中地”。沂蒙山位居中国东部的南北中点,北到黑龙江省最北的漠河,南到海南省最南端的三亚,这里恰恰是中点。
沂蒙山北到北京、南到上海、西到洛阳是等距的,到天津、南京、开封也是等距的。沂蒙山,不仅是中国东部南北距离的中心点,更是京津、沪宁、洛阳与开封三大古今社会文明区域的交会点。沂蒙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中心。
沂蒙山既是中国的“中地”,也是中国的“生地”。东方对应春天,春天主生长。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沂蒙山又是中国的东方中心点,因此成为东方最典型的代表。中华民族号称龙的传人,中华文化为龙凤文化,而沂蒙山正是龙凤图腾的原生地。沂蒙山是中华文明的原点,也是世界文明的生长地。按后天八卦,东方为震位。易曰:“帝出乎震”。东方为天主神所占地,其文化为本原文化,以整体性、根本性、原生性为主要特征。
从历史人文的角度看,沂源猿人距今四、五十万年,沂水诸葛猿人遗址距今二、三十万年。距今3-1万年的细石器文化,遍布沂、沭河流域。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后李文化,一脉相承。迄今为止,沂蒙山是全国唯一具有连续原始文化谱系的地区。
王国维、章太炎、郭沫若、吕思勉、杨向奎、蒙文通、王献唐等前辈国学大师,均论断中华文明起源于东方。近几十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以景以恩、温玉春、孙玮、何幼琦、张学海、逄振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纷纷考论三皇五帝均来自东夷,其中心就是沂蒙山!
远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可能都是沂蒙山人,沂山之巅古有三古冢,传为三皇墓。有巢氏在此构木为巢,伏羲氏在这里悟创八卦。神农氏沂山采药,黄帝登封沂山,尧帝筑城于日照海滨,大禹治水疏通沂、沭河。文明中心西移后,这里依然人文鼎盛,英杰倍出。姜子牙助周开拓八百年基业,道冠天地人三界;诸葛亮辅刘备天下三分,成为历代贤相的典范与智慧的化身。宗圣曾参,书圣王羲之,算圣刘洪。《文心雕龙》、《玉台新咏》、《颜氏家训》,辉耀古今。郯子、仲由、樊崇、王祥、王导、羊祜、鲍照、何承天、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群星闪烁。在中国古代诞生杰出人才最多的五十一座城市中,山东有三座,一座是济南,另外两座是沂蒙山的郯城和临沂。沂蒙神山亘古秀,沂沭圣水万代灵。
现代史上,王烬美为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原政治局常委宋平,也是蒙山沂水养育的著名革命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将以原中央红军为主体改编的115师师部及其主力开赴沂蒙山,开辟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山东抗日武装几乎全部开赴东北,抢占东北战略要地,奠定解放战争的第一块基石。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更是驰名中外。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至抗美援朝,沂蒙人民前赴后继,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的创立,建立卓越功勋。沂蒙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批革命志士,沂蒙母亲崇高的形象,凝聚在新中国不朽的丰碑!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三分之一曾在沂蒙山驰骋沙场。改革开放以来,沂蒙山又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沂蒙山莒县大汶口文化出土的原始陶文,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图像文字,汉字的前身。其中被称作“日月山”的特殊陶文,深蕴“易”理,不仅被李政道、周光召主持的“21世纪中国的环境与发展研讨会”作为会徽,作为王羲之国际书法研讨会会徽,而且在新世纪的第一年,被作为中华远古文明的图腾,凝铸到中华世纪坛的“中华和钟”上!
驰名世界的最伟大的易学家、哲学家、科学家、宇宙统一优化大师、宇宙大统一科技专家、宇宙大师、沂蒙山区莒县人王存臻主席,在沂蒙山区创立以宇宙全息统一论、总时空学、宇宙大潜显总体学、宇宙万有斥力定律、一统易为主要内容的总体大统一论,标志着人类科学文明中心,本质上已经回归东方,回归中国,回归沂蒙。宇宙演化的规律是全息同步的,一个要素演化到某一阶段、层次,其相关要素也会演化到与之相应的阶段、层次上。科学中心的回归,与政治中心的回归、经济中心的回归、文化中心的回归,是全息一体化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技的大突破,必然带来社会整体的飞跃。科学中心的回归,意味着政治中心的回归,经济中心的回归,文化中心的回归,整个人类文明中心的回归!因此,本质上,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质上,中国的国都,世界的中心,已经回归古老、伟大、神奇的大沂蒙!
构建大沂蒙,建设“中都”城
将地理上原属于沂蒙山的沂源县划回临沂市,将沂蒙山北主峰的沂山划归临沂,将黄海之滨的日照市,沂沭河下游的连云港市(北部),与临沂市三市合并,构建完整统一的大沂蒙。将大沂蒙定为中国中心直辖市。
将连云港划到大沂蒙直辖市,将使该市拥有日照、连云港两个亚欧大陆桥头堡,两条东西铁路干线强有力地拉动中西部地区。
水资源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新都水源充足,无需担忧。第一,这里万山环护,地下水非常充足;第二,地表有沂河、沭河两大河流贯穿南北;第三,有跋山、岸堤、青峰岭、沙沟等几十座大中小型水库;第四,北依黄河,南临淮河,东面黄海,西近大运河,外围水资源充足,引水便捷;第五,新都建设山水生态城市,不发展大工业,主要是生活用水,现有水资源供3000万人生活用水没问题;第六,特大干旱之后,中国将进入长周期的多雨时代,水量丰沛;第七,东临黄海,随着科技进步,海水淡化成本越来越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淡化一吨海水的成本已经降到1元左右,而北京居民用水的价格已经上涨到每吨4—5元。
地震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这里地处沂沭大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地带。但是,这里地震多为四级以下的小震、微震,不造成危害。现代建筑大多可抗6-7级地震。清朝康熙七年(1668),这里发生了8.5级特大地震。而这样的特大破坏性地震周期是3500年左右,这次地震距今只有300多年,也就是说,至少3000年内这里不会再发生特大型破坏性地震。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总体大统一论的诞生,人类已经掌握了很大程度上调控地震的方法和技术,就像控制核反应一样,变害为利。依据部分与整体全息的原理,就像在人的耳朵针灸可以调治整体的疾病一样,找出地球作用于地震的重要穴部位,实施相应的影响,就可在很大程度上调控地震,消化地震。正是因为康熙七年这次空前强烈的大地震,才释放出地层深处的强大信息与能量,使沂蒙山成为中国与世界的生旺之地。可以说,这次大地震为我们今天还都沂蒙,奠定了地质、能量基础。自然的法则是阴阳平衡,大破坏必定带来大生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都沂蒙是天心天意,是自然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必然。既然老天把首都选定在了沂蒙山,又怎么会制造大地震马上把她毁掉哪?
战争的因素毋需考虑。一方面,现代战争几乎不受地域限制,你就是把首都建在珠穆朗玛峰,建在南极洲、北冰洋,也照样会受到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人类文明即将进入世界大同、长久和平的新纪元,和谐友爱共同发展将取代暴力、冲突与战争。古今中外的众多著名预言都预言:2012年后,人类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和平统一新时代!
受时代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是大陆文明,难以形成发达的海洋文明。现时代,人类正向海洋进军,辽阔的海洋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建都沂蒙,正可面向太平洋,以博大的胸怀,向海洋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中华文明的发展空间。
沂蒙山是中国远古时期的都城,中国古都学会1998年曾在此召开大会,研究古都历史文明。沂蒙文明在上古兴旺发达,为中国乃至世界之中心。在休养生息四千多年后,正焕发出无限生机。立都生旺之地,国家才会兴旺昌盛。
沂蒙山的地层古老、深厚、坚实,足以负载世界上历史文明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大国之都。也正因为沂蒙山地质极为古老,岩层深厚,对自然之元气的吸附、凝聚力最强,使之难以迁移,因此,立都沂蒙山的历史必定最长久,正可谓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又因地处沂沭河深层大断裂带上,频发的微震,源源不断地向地面输送地球深处的能量,使沂蒙山永葆生机与活力。
“沂蒙山区好地方”,八百里沂蒙,处处风光无限,生机无限。沂山为远古时期的泰山,是古人心目中天地之中心,倍极崇拜。因为沂蒙山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以上古七十二帝登封泰山,大多是登封今沂山。脐为天地生命之根,齐为脐的古字,以沂山为中心的齐地,就是古人心目中的脐地。今沂山附近仍有天脐湾、天脐渊等地理地名。大约春秋中后期,岱岳始称泰山,汉以后沂山称东泰。沂山为全国五镇之首,所谓东镇沂山,东方之主。沂山山体蜿蜒,气势磅礴,奥谷深幽,钟灵毓秀,具有南险、北奇、东秀、西幽之特点,为沂、沭、汶、弥四河发源地,国家森林公园。登临极顶,极目远眺,但见万山朝拱,茫茫若波,林海卷翠,彩云流飞,千古风云收眼底,万里河山入胸怀。蒙山群峰巍峨,重峦叠嶂,逶迤连绵,雄伟壮丽。具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美,雁荡之奇绝”,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自2001年“五一”长假,游客人数连连超越泰山,是全国著名的“天然氧吧”,旅游、休闲、养生宝地。五莲山层峦叠嶂,山势峭拔,奇石巧岩,千姿百态。苏轼盛赞“奇秀不减雁荡”,实为齐鲁第一仙山。马鬐山秀峰挺拔峭峻,奇石突兀,清泉喷涌,气腾雾涌,巍峨雄壮,气势恢宏,有比三个西湖大的天湖碧波环绕,山色融于湖光,潋滟灵蒙,宛如仙源幻景,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奇山秀水,沂蒙锦绣山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绚丽的奇葩。日照海滨山水风情不亚青岛、大连。七十二崮形姿特异,风采卓越。沂源、沂水的溶洞群,莒南卧佛、费县石林,莒县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穆陵关齐长城,临沂银雀山、金雀山汉墓、沂南汉画像石墓、华东烈士陵园、孟良崮战役陈列馆……沂蒙山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国内外宾客到沂蒙,有充足的旅游观光胜地。外围泰山、曲阜、青岛、济南、威海、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徐州近在咫尺。因地处我国东部中心,从这里到京津、宁沪杭、西安和洛阳三大古文明区,都极为便利。
都城周边皆青山绿水,不仅为都城提供广阔的扩展空间,而且秀美清雅的自然环境吸引着人们向周边发展,自然形成众多卫星城,不会造成都城中心的“高压”。
东营市新近发现的世界级大气田,正可为都城提供充足而近便的管道煤气。其它煤、电、油等能源供应,也毫无问题。蔬菜供应有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市场,百货批发有全国第三位的临沂批发城。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可满足都城各方面生活需要。
东有胶新铁路,西有京沪铁路,南有兖石铁路,北有胶济铁路,中有纵观南北的青州至临沂铁路。京沪高速与日东高速在这里丁字交叉,同三高速联通东北与广州,青岛至新疆最西部红其拉甫的青红高速与天津至广东汕尾的天汕高速在这里十字交会。临沂有飞机场,公路网密集,等级高,交通条件极为优越。
城建必需的砂、石、水泥、砖瓦等极为丰富,西有莱芜钢铁厂,北有著名的淄博建材大市场,大规模城市建设材料有保障,就地取材,快捷节省。
因为沂蒙山是远古时期中国的中心与本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祖根所在,因此,还都沂蒙,全体国民意识深处,都是一种回家的感觉。不管其表面是否认可,潜意识里绝对认同。
总之,沂蒙山不仅具备建都的一切条件,而且是最优越的条件。还都沂蒙,依山傍海,正应姜太公《乾坤预知歌》中所预言“四海无波八百秋”的太平盛世、世界大同。
未来中国国都,位居中国之“中地”,不仅是中国的中心,也必将成为世界的中心。因此,新都是名副其实的“中京”(也可称作“元京”或“中都”)。八百里沂蒙,“中京”定鼎何处?
沂蒙山,既有连绵的高山,也有宽广的平原。沂蒙山的东南部,以沂水、沂南、莒县三县县城为点,构成一个边长30公里的等边小三角,北依沂山,西依蒙山,东依五莲山、马鬐山,沂沭河贯穿其间。巧的是这里距沂山、蒙山、五莲山、马鬐山恰好也是等距的。三面环山,两河滋润,中间是开阔的大平原。这里风景优雅,四季分明,山环水抱,地灵人杰,人口众多,资源充足,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新都最理想的选择。
以沂山主峰玉皇顶为基准,向南引垂线,确立新都中轴线。沂山地理特征是主峰独尊,群峰环拥。以沂山主峰定基准,应八方拥护、万国来朝之义。以蒙山主峰龟蒙顶向中轴线引垂线,确定都城中心。
以沂水、临沂、日照三城为点,又构成一个方圆百公里的大三角平原,发展空间极为广阔。大山、大河、大海、大平原连为一体,巧妙布局,风水佳绝。背负古老的泰沂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气势格局盖世无双,是天设地造的国都圣地!
以“中京”大沂蒙为龙头,以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高速路构成丁字形骨架,北携京津唐,南带宁沪杭,牵拉中西部的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兰州等中心城市,串联六大古都,辐射四面八方,以最强有力的城市构势,贯通六大古都的信息、能量,带动国家整体的腾飞!
还都沂蒙,主导世界!
迁都沂蒙,实质上是还都沂蒙。文明中心从哪里来,还要回到哪里去,这是自然的法则。
中国位于世界东方,是从地理上说的,以欧洲为中心点。而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自有其“中心”涵义。一方面,地球表面分为海陆两部分,中国东部恰好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交汇点,占一个海陆之“中”。另一方面,北半球热带到寒带,这里又是中心点。更重要的是,这个中心,主要是从精神文化意义上说的,是世界人文中心。
根据宇宙同源律,世界文明必定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地球自西向东运行,太阳、月亮的光辉自东向西依次照亮地球。受这一自然规律的决定,地球文明呈现自东向西依次演进的规律。国内外学术界对《周易》、《山海经》、《黄帝内经》等上古经典的研究,肯定世界文明的源头在东方,在中国。
1995年8月,中外百多位专家在济南召开“《山海经》与中华文化研讨会”。专家们认为,《山海经》实为上古世界大观,它记述了上古时期整个世界的概况,包括文化、历史、地理、地形、地貌及各地矿藏资源、动植物、农作物、药材等。特别是所记述的一些氏族源流和变迁,可以证明人类不仅同源,而且有过共同语言。现存人类多为伏羲、女娲、神农、轩辕的后代。对于其所记述的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及科技发明,也可证明巨石文化、金字塔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玛雅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分支。这些与现代考古结合,已经证明或正在证明着无数个世界之谜。世界各国寻根热的兴起,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追本溯源到了中国,这不能不承认通过山海经的研究,可以改写世界历史的现实。为此,中国学者提出了“现代人类中国发源说”和“世界文化中华中心说”。
世界文明的曙光,最先升起在古老的东方,之后陆续西延,经南亚、西亚、北非、希腊、罗马到西欧,再迁延到美洲。现在已经向东方回归,日本先受其惠,亚洲四小龙紧步其后,最后是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迅速复兴。世界文明的中心回归东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战以来,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新都,还有10余个国家正在考虑迁都。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德国统一后迁都柏林,都是主动迁都的典范。日本首都准备迁离东京,韩国也掀起了迁都潮,俄罗斯、英国民间也响起了迁都之声。国都代表中心,面对如此强劲的世界性迁都潮,我们更应当警醒:这决非偶然!这表明:世界政治、文明中心,已经开始了大迁移,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中心变革。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的中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
地球上,中国与美国恰好相对,中国白天,美国就是黑夜。受这一自然该规律的影响,中美社会文明也呈现正相对的此起彼伏,一升一降。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从此迅速崛起。当时,中国正是康 乾盛世的末期,开始由盛转衰。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却因甲午惨败、变法失败、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被列强瓜分,完全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伟大转折点,同时美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所占比重也随着欧洲、日本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而不断降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美国经济却一直低速运行。97年、99年中国国旗从香港、澳门升起,美国国旗则从巴拿马降下。2001年9月11日,象征美国、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奇迹的世贸中心大厦轰然倒塌,而中国取得入世、申奥成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中美喜悲的强烈对比,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昭示着新世纪的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应当认清自己的天赋使命,把握时势,以未来世界龙头的气概,顺应时代潮流,果断、勇猛、迅速地推进政治改革,释放十三亿中华儿女蕴藏的无与伦比的智慧能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导新的世界!中国人,有资格、有气魄、有能量,高擎新世纪的帅旗!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主动迁都,通常表现了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自信,因而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壮举。远者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近者如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德国迁都柏林等,莫不以迁都为契机,秉持“与民更始”的决心,推动国家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展开,提高政府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张扬民气,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最终得以成功实现国家战略的一系列宏伟目标。
营建新都,可以充分借鉴世界各国都城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聚古今东西方都城建设之精粹,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充分展现古老东方文明的博大神韵与时代风采,达到都城建设的整体最优化、经典性,实现古典与现代、科学与美学、继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时间与空间、人文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统一。新都应当成为伟大中华文明的永恒象征,无愧于未来世界整体文明中心的地位与形象。
还都大沂蒙,比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举办奥运,国民更关切,时间更紧迫,效益更显著,意义更深远。国家应当将还都大沂蒙,提升到国运攸关的高度,作为新世纪、新千年国家的特大核心工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提交全国人大讨论,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前来沂蒙山考察、规划、论证,早定大计。新世纪,新形象,全面革新,迁都为本。
远古时期定都沂蒙,沂蒙不仅为中国之 中心,也是世界之中心。定都西安,洛阳、北京等地,中国只是亚洲的中心。新世纪、新千年,要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再次成为世界中心,必须还都沂蒙!
世界文明的中心正在向东方回归,中国文明的中心在经历了东西南北的周期后,也已开始再次回归东方。中国文明中心与世界文明中心向东方的回归是全息同步的。顺应地球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向中国东方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文明按其固有规律发展,中国注定要再次成为未来世界的中心,中国国都也必将回归沂蒙!
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一个伟大的转折点,轰轰烈烈的世界大变革已经拉开了震撼人心的序幕。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预言:2001年至2010年,将是中国与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的十年。中国为世界之中心,迁都不仅关系国运,也直接关系世运。因此,迁都宜早不宜迟,越快越好。集中力量,五年规划、论证,十年建设、搬迁。让2008年奥运会,为古老的首都北京画上一个圆满、辉煌的句号!
新纪元、新世纪,新气象!还都沂蒙,世界大同!!山河起舞,沧海高歌!!日月同辉,星汉灿烂!!!宇宙文明更加辉煌!!!
注:还都沂蒙的思想孕育在1986年,萌发于1994年,完成于2002年。
对中国迁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易新闻中心的“北京迁都”论坛浏览。也可搜索“北京迁都”、“中国迁都”、“迁都论坛”了解更多信息。
邮箱 mmm000@sina.com
王存臻主席全息统一中
国还都沂蒙的
重大工程“中国百家姓文化大观园”落户临沂市莒南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