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周易研究 中心论文选 |
刘大钧:卦气溯源 |
刘大钧:《周易》古义考 |
刘大钧:《左传》《国语》筮例解 |
刘大钧:历代易学研究概论 |
连劭名:商代占卜丛考 |
林忠军:论汉魏易学之嬗变 |
刘玉建:论魏氏月体纳甲说及其对虞氏易学的影响 |
胡自逢[台]:孔子解《易》十九则述要 |
余敦康:京房易学的象数模式与义理内涵 |
陈启智:论《易传》的学派属性——与陈鼓应先生商榷 |
周桂钿:道家新成员考辨——兼论《易 ·系辞》不是道家著作 |
陈鼓应:论《系辞传》是稷下道家之作——五论《易传》非儒家典籍 |
方光华:试论道家思想与《易传》的形成 |
朱翔飞:孔子与《易传》--论儒家形上学体系的建立 |
詹石窗:灵棋课法的由来及其符号解读 |
刘保贞:论《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改造 |
刘明芝:论“帝乙 归妹”与商周联姻无关 |
张文智:京氏易学中的阴阳对待与流行——兼论京易纳甲、建候、积算的建构原则 |
杨效雷:清代学者焦循独特的易学构架 |
陈 坚: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
金春峰[台]:恐惧修省与观象进德——《周易·大象》成书之时代与思想特色 |
黎馨平:孟、京“卦气”说初探 |
唐子恒:谈京房解《易》的一段佚文 |
赵继明:发明本心 易备于我——李颙治易思想浅说 |
Kidder Smith [USA]:史易之间——三种易学的遐想 |
舒大刚:《周易》、金文“孝享”释义 |
谷文双:《周易·坎卦》考释 |
乐胜奎:王肃易学刍议 |
魏晓丽:成就与不足——浅议郭沫若的《周易》研究 |
黎知谨:《补斋口授易学》考 |
郑万耕:试论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 |
[马]庾潍诚:论焦循对“卦变”说之批评及其《易》学建构 |
黄黎星:以象解筮的探索——论尚秉和先生对《左传》《国语》筮例的阐解 |
韩慧英:《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
连镇标: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 |
赵 杰:本易理以诂易辞 由易辞以准易象——试论尚氏易学的特色及其对易学史的贡献 |
吕绍纲:再论退溪易学 |
林义正:孔子晚年心志蠡测——并为《莫春篇》作一新解 |
刘 彬:《大戴礼记·易本命》象数发微 |
李秋丽:朱熹对邵雍先天象数学的继承和发展 |
张其成:张行成先天数学初探——三论中国数学派 |
郭彧:《易数钩隐图》作者等问题辨 |
鲁庆中:“神家易”与《伏羲易》的比较 |
赵荣波:卦主说刍议 |
苏永利:《周易》与“白马非马”——试论易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
王利民:《伊川击壤集》与先天象数学 |
金生杨:论魏了翁的易学思想 |
章伟文:试论陈致虚的道教易学思想 |
杨亚利:山东古代易学史概论 |
汪学群:王夫之易学中的实有思想与清初务实学风 |
陈桐生: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
张其成: 邵雍:从物理之学到性命之学 |
廖名春:《周易》乾坤两卦爻辞五考 |
王德敏:《管子》与《连山易》 |
杜丽真: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与朱熹对易“象”的不同看法说起 |
张其成: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兼与郭彧先生商榷 |
郑万耕:横渠易学的天人观 |
金晟焕[韩]: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古代天命观的演变——兼论阴阳五行说对易学发展的影响 |
吴前衡:春秋《易》文本 |
连镇标:郭璞易学渊源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