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之美
前些日子,网上的一位朋友跟我说起他那留学国外的儿子,说儿子十四五岁时,饭量大的惊人,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往桌边一坐,挥舞着筷子直嚷嚷:“米西米西,米西米西喽~~~”我不禁哑然失笑,我完全想像得出那个面对美食(或许就是家常便饭)满脸欣喜,摩拳擦掌的“贪婪”小子的可爱模样!
有欲望多好!
有这么好的食欲,会让父母做的家常饭也变成人间美味了。
我喜欢有欲望的人,他们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渴求,他们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去追逐、去实现自己的欲望,这样的人是春天的野火,是夏日的雷,是秋后的红叶,是严冬里冰下的湍水,他们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想不热情都很难。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因袭的重担往往体现在对人的欲望的压抑上。孔老夫子当年曾骂他的学生宰予,因为他竟然会大白天地睡懒觉!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可是,春日融融的午后,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小憩一下呢?他自己可以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他可以赞同另一个学生曾皙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景象,那也不过是三五人,在暮春的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咏而归”,多美的春色图啊,多么健康的人生欲望(偏偏不用理想这个词,嘿嘿),可他对宰予的横加指责显然是有他的偏见在里面的,个中恩怨我们不得而知,后人对孔老夫子的曲解更是让中国的子民受尽程朱理学的压迫,这恐怕也不是他老人家的初衷吧?
在中国,有欲望而不敢明言并因此饮恨终生的人恐怕不在少数。最受不了的就是做人的虚伪,做事的虚伪,包括对情对爱的虚伪。这其中的事例也不好一一列举了,省得戳到别人的痛处,招来一些恼羞成怒的诟骂。
有欲望有什么不好呢?
我很喜欢看沈从文的小说,他笔下的湘西民情,原始质朴、野性而率直,男人女人的欲望真像是我朋友从湘西归来后给我描绘的那一江春水,自由自在,奔腾而又清澈见底,这也许就是大家喜欢读沈从文的原因之一吧?
我有时也很惊诧于自己眼光的敏锐(有点王婆的意思了,板砖请备好),常常在最正统的人身上看到他最不愿意示人的那一面。所以,我很同情那些长着一张“公文脸”的人,套用鲁迅的一句话,便是:只有“那眼睛的间或一轮”,还表明他们心底的活力。压抑呀压抑,不在压抑中爆发,便在压抑中灭亡。想想中国的体制,中国的舆论,让许多中年人在夹缝里苟延残喘,外面的世界很美丽,外面的诱惑很美妙,可是多年来所受的教育,让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做,他必须摆出那酷得不能再酷的严肃表情,才能维护他高高在上的所谓人的体面。同情啊,就像同情我身边的一位女领导,多么爱玩爱笑的一个丰姿绰约的中年女人呀,因为位居要职,也只是让我们在看她背影时,从那腰部的间或一摇,才感觉到这也是个女人。
说到底还是个观念的问题,请相信,是人就有人的七情六欲,只要我们的欲望能够展示在阳光下,健康清新的像刚出炉的面包,为什么不去享受它的清香?
俺是谁家的“阿姨”?
前几天单位里有一个接待任务。吃饭的是清一色的女人。年纪以中年女人居多。
说起来,俺们还都是颇有事业心的,上午在一起讨论问题,临近12点了,才匆匆赶到这个还算高档的餐厅。事前订好的房间,大家匆匆吃完,因为外地的朋友下午还得赶回去。
没想到走出餐厅时,一排训练有素的大堂小姐们齐声热情地为我们送行:“阿姨,慢走~~”“阿姨,欢迎再来~~”!!
真真是哭笑不得了,俺是谁家的“阿姨”啊?虽说人到中年了,可一行七人,一位副厅级领导,一位教授,一位副教授,四个正处干部,怎么看也是职业女性呀,一家伙让人家全给赶回家了!!
紧随我们身后,又有一群男士也刚好出门,俺注意看了一下,个个大腹便便,脑门锃亮!一看也是他大爷他大叔的辈份,可人家的待遇是“先生慢走,先生欢迎再来~~”
阿姨是个典型的家庭称谓,本人以为在公众场合,在分不清女人的身份、年龄的前提下,称“女士”应该是最合适的了,为什么偏偏对我们中年女人如此亲昵?说到底,还是女人的家庭角色定位的问题,无论是不是职业女性,无论你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在大众心目中,你就是个阿姨,其它的角色无足轻重。想想也真灰心,为女性的社会地位奋斗了那么多年,也就是混了一个阿姨的身份。
男人喜欢过程?
男人喜欢过程?看来是这样。生活安逸,平淡如水,从来都不是男人的最爱,像这种动物可能就是想经历飞上天然后再摔在地上的感觉。
今天小Z打来电话,表示对部队的生活厌倦之至,“那你为啥一定要当兵?”我问。小伙子回答:“那时不是感觉要打仗了嘛。结果当了快8年的兵了,这仗还打不起来,有什么意思啊?”这孩子的野心都到这份上了,不惜破坏国家的安定团结呀。
备课时,看到歌德的爱情生活,他一生经历了十几次恋爱,有人用“逃跑”来形容歌德对爱情的态度,他总是很轻易地爱上一个可爱的女人,然后再想法设法地从女人身边逃走,每一次的爱恋都真诚到肝胆相照,每一次的恋爱,都能给他带来泉水一般喷涌的诗情,但是相守对他来说太困难了,过程才能带来激情?
大作家这样做情有可原,毕竟这些“过程”产生了好多美妙的情诗,只是如果让学生们知道了情诗的背景,不知道这些单纯的、相信爱情天长地久的年轻人还会不会喜欢歌德? 曾调解过一对夫妇的矛盾,男人有了外遇,却口口声声说,只有那个女人才是他的最爱。当时俺倒是挺佩服他的对爱情的“专一”,在外面有了女人,回家对老婆冷眼相对,连话都懒得说,真的是爱憎分明啊。用他的话说是“只能爱一个人”。这倒比那些“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的男人多了点真诚,少了些虚伪。可惜好景不长,我的女友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出修理他的计划呢,那位第三者就被她老公淘汰出局,理由同样是,他只能爱一个人。只不过这次又换了个“最爱”。
那还调停什么?让他折腾吧,总有飞不动的时候!暗地里嘱咐女友,好好修理自己的羽毛,等这老小子享受完“过程”,再给他来个妻离子散,咱也远走高飞,让他也体会一下没了大后方的空虚和失落。哈哈,招也够损的吧?
但也挡不住那些“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喜欢过程的雄性动物啊。
女人的“自恋”
前些日子在网上名声大噪的“芙蓉姐姐”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照片和视频上来看,此女子绝对不是她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国色天香”,相反,举手投足中,内心的苍白与浅薄让人在哑然失笑之余,又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
“芙蓉姐姐”的表现不管其初衷是什么,其直接的效果还是靠“色相”来吸引众多的眼球。难道女人除了相貌与身段就没有其他可取之处了吗?这还不是她最可悲之处,最让人可怜的是她以此展示自己时所表现出的无比的自信与骄傲!看她的自我描述:“腰围”是多少,皮肤是如何白嫩细腻,腰肢是如何柔软,举手投足是如何会让男人喷血……悲哀就在这儿了,女人自恋不要紧,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也是人之常情,但要命的是不要把自己当成性感尤物,象“女体盛”一样,摆在餐桌上去让心底龌龊也罢、干净也罢的男性去品尝。这种甘愿把自己当成一盘“菜”的自恋,既得不到男性的尊重,又让自己的同性备受轻看,何苦来哉?
生活中,女性的自恋又岂只是一个“芙蓉姐姐”?在我的周围不乏知识女性,这些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中小有成就的女人,一样地自恋情结严重,以男性的目光来审视自己而不自觉,与“芙蓉姐姐”的举动相比,可谓异曲同工。我有一位医生朋友,她洒脱干练,热情开朗,在同事和病人中都有很好的口碑,这些应该是最值得她自豪的地方吧?但她却自称最令她满意的是自己人到中年还依然保持良好的体型!当然,希望有一个健康匀称的身体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她爱这个体形胜过一切。她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如果一个40岁的女人已经让男人不动心了,那是女人最大的悲哀!”哦,女人的悲哀就是没有男人对她动心吗?这话听着就耳熟啊,汉武帝时的李夫人就曾叹息过“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两千年都过去,怎么现在的职业女性还要以“色”示人呀?这种“自恋”,骨子里还是谋求别人来恋,还是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男性的评价标准范围之中,还是为了让男人动心——这种动心也似乎只定位在性的价值取向上。
“芙蓉姐姐”的自恋说到底还是“他恋”,是在他人“恋”的目光中自我陶醉。女人的自恋应该挖掘的更深一些,像中国妇联己号召多年的“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今天提起来仍然不过时,而且践行起来仍然任重而道远。虽说二十一世纪的年轻女性是追求多元价值的更有活力更加标新立异的一代,但有一点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不要把自己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示人或事人都有被吞噬的危险,两性相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女人的自恋应恋在与男性携起手来,让自己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满足于第二性的社会地位,在男性居高临下的“赏识”中去炫耀自己的羽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