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 毕竟黄山世上奇,玉莲万丈与天齐 云涛漫卷乾坤荡,雾雨飘摇日月迷 峭壁森森惊欲眼,长风浩浩振俗衣 此身已做金秋客,何处觅来太白诗
北纬为地球上的神秘线,在这条环绕地球大约5500多公里的纬度线上,散布着许多自然和文明之谜。而号称中国名山之冠的黄山恰好也位于这条神秘的纬度线附近。黄山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区,总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境内峰峦叠嶂有称号的就有72峰。三大主峰高度都在1800米以上,光明顶1840米,天都峰1810米,莲花峰1864米。独特的山地气候造就了黄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奇松、怪石、温泉、云海并称黄山四绝。 四绝之最当属黄山云海,其气势磅礴、变化万千,和其他地方的云海相比具有面积大、时间长、变化奇的特点。晚清游人潘耒说:“他山云海亦有之,而山少地偏,境界不能空阔,黄山则四面数百里皆山,各山烟云绘成大海,风掀日耀变眩万端。”黄山云海的形成应归功于湿润多雨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黄山距离东海仅400多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空气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常常在这里交汇,给黄山带来极为丰沛的雨水。 据统计黄山的年平均降水日有2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2395毫米,是安徽境内雨水最多的地方。由于黄山峰高谷深,林木茂盛,降落的雨水不容易蒸发或流失,因此黄山湿度大、雾气重,年平均雾日有256天,是真正的云雾之乡。茫茫大雾向上抬升而形成云,但只有云层低于山峰时,在山顶上才能看到云海。地形云或辐射雾形成的碎层云尽管能满足这一条件,但这样的云海一般规模不大而且容易破碎。这时如果北方正好有冷空气南下,随着气温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水汽遇冷凝结,碎层云就会慢慢发展,成为成群成行整齐排列的层积云。此时的云海布满山峦,一望无际,而且可以长时间不散。 黄山云海平均每年出现50多次,冬半年多于夏半年,在冬季层积云的凝结高度低,有利于云海的形成。而在夏季由于对流旺盛,多不稳定天气,因此形成云海的机会的比较少。另外,当久旱不雨,湿度太小的时候,云海形成的机会也比较少。 观赏黄山云海最理想的季节是每年11月到次年4月,特别是雨雪天气过后受高气压控制,天气刚刚转晴的时候,最容易形成云海。黄山云海按地域可以分为:南海、北海、东海、西海和天海。 南海位于天都峰、莲花峰两大主峰的南部,这里地势开阔气流变化比较平稳,云海受风的影响小,所以这里的云海平静广阔,一经出现便是无数山峰沉入“海”底,只有少数几个峰尖露出“海”面,如同大海中的岛屿忽隐忽现,人站在峰顶宛如默默置身于烟波浩淼的海滨。 北海也称后海,位于丹霞峰、始信峰以北,这里地势复杂气流在峰里间穿行,时而上升,时而下沉,云雾也随之上下起伏,弥漫舒卷,另具空灵飘渺的神韵。 东海位于白鹅岭以东的峡谷地带,东海虽然不比南海、东海那样广阔,但是更为气势磅礴薄变化莫测。而在西海除能形成云海还能形成瀑布云奇观。 观天海光明顶是最佳的位置,这里有华东地区最高的气象站,在这里纵目远眺,千崖靓秀云山接天,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千峰万壑生紫烟,山在虚无飘渺间。黄山云海一个超越现实的梦幻世界,它另人想往,却永远无法破释,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正是这种未知的魅力吸引人们不断探寻,在探寻中领略大自然神奇深邃的万种风情。
黄山云海,特别奇绝。黄山秀峰叠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上行下跌,环流活跃。漫天的云雾和层积云,随风漂移,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时而回旋,时而舒展,构成了一幅奇特的千变万化的云海大观。清休宁人、诸生吴应莲的《黄山云海歌》有句云:“望中汹涌如惊涛,天峰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惊涛上,宛然舟楫随波漾。”
“风渐起兮波渐涌,一望无崖新震恐。山间小露如垒石,高处如何同泽国。”正是反映了黄山云海千变万化所形成的种种奇观。如至风平浪静之际,则白云茫茫,一铺万顷。无数的山峰,被白云淹没,只剩下几个峰间,象是大海中的岛屿。清人江盒亭有诗曰:“白云到海忽平铺,三十六峰连吞屠,风帆烟艇虽不见,点点螺髻时有无。”描述的就是黄山云海风平浪静时的情景。但转瞬之间,又波起风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尤其是在云雪之后,日出或日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太阳在天,云海在下,霞光照射,云海中的白色云团、云层和云浪都染上绚丽的色彩,象锦缎、象花海、象流脂、美不胜言。从美学角度观察,黄山云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其洁白云雾的飘荡,使黄山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正是在这种动静结合之中,造化出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
|
狮子峰云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