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教授费秉勋,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杂家”,在文艺领域内频频“转战”而收获甚丰,其关于中国舞蹈史、神秘文化的研究,在国内堪称权威,所著《贾平凹论》曾多次再版并获第3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奖”。这位触类旁通、涉猎广泛的学者,已在历史学、古典文学、文艺理论、语言学、当代文学评论、戏曲、美术和艺术史等方面,掘出多口“富矿”。
开掘“富矿”都出于偶然
费秉勋称自己所开掘的几口“富矿”,其实都缘出偶然。当年从省艺术馆考上西北大学研究生并留校后,“娘家”省艺术馆曾托他找人编写一些舞蹈资料,但找人无果后,费秉勋决定“自己来弄”,从浩如烟海的古籍和实物里,广泛搜集古代舞蹈史料,并将其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上进行研究,所著《中国舞蹈奇观》、《古舞丛书说》等推出后,以通俗有趣而学术味浓轰动国内。至于神秘文化研究方面,费秉勋称,一次系里开会时,他半开玩笑地提出,“人常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我们可以将《周易》市场化。”后来,他一头扎进中国传统文化,先后推出6本《周易》研究专著,在全国掀起了波翻浪卷的“易学热”。
平淡应对人生坎坷
费秉勋1939年生于蓝田火烧寨一个乡村教师家中,4岁时,他母亲因病去世,由半失明的老祖母抚养成人。少时的不幸,使费秉勋性格孤僻执拗,而1995年,56岁的费秉勋又经历丧妻之痛,一种无法承受的人生悲凉感笼罩了费秉勋。他每天都在弹古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被我省文化圈人士称为“活在今天的古人”。他自幼酷爱书法,把《书谱》临习了上百遍,然后把能找来的古代草书字帖都找来揣摩,后又迷上魏碑。面对人生的坎坷,费秉勋始终都能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生性恬淡、自谦“书剑两疏”的费秉勋,在文坛声誉日隆。他的一句诗“弦上风涛纸上云”,正充实着他的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王锋